|
谁能不爱库斯图里卡呢!荒诞癫狂到连旷野里的猪,都啃起了汽车。结尾让我意外又感动。年轻人对爷爷说:“在你死后,我就决定要离开。”爷爷对他耳语道:“非常明智,这里没有太阳。”老库的乐观或许在于他相信年轻人。年轻人就应该活得像个理想主义者,离开这破旧的生活,离开那群早已变成厌世者并要把他们一同拖下水的成年人。 |
|
这是一个真正彪悍的民族文化的最高体现,有审美,能折腾,脑洞大,动辄逃婚诈尸跑火车掉屎坑,不管黑猫白猫,能让我乐的就是好猫! |
|
别人的电影结束之后字幕是“END”,库斯图里卡干脆打出“HAPPY END”。所有不着调的人都有一个欢乐的结局。从茅坑里爬出来拎只白鹅擦大便,要不要这么恶趣味啊哈哈。 |
|
库斯图里卡的happy end版本,就是最后在狂欢和喧闹中意味深长的远去镜头。他一直在拍婚礼,从《地下》到这里,婚礼无法完成,就如同南斯拉夫永不可能再复团结共存的幻想。黑猫白猫,好运厄运,都只在未来。老家伙们助一臂之力,因为这里没有太阳,孩子们必须离开。而他们是彪悍的祖辈,荣辱与共,让死人和死人作伴,活人和活人一起。老库至此多么悲哀,用最欢笑的方式,阐述着他终于认命的结局:巴尔干的世界主义梦想,将永不回来。如果你深搅在巴尔干那黑洞与光明交织的历史,这部电影将让你无法自持般的唏嘘。 |
|
库斯图里卡又一部荒诞喜剧,获威尼斯银狮奖。1.老库的电影,总是狂欢式的,一如费里尼(杂耍,超现实),一如巴赫金,一如尼采(对生命的绝对肯定),一如无尽的歌舞、游戏与笑闹,但这种狂欢又伏藏着苦难现实的底色,一种生活中的苦中作乐。2.本片另一大母题是【二】与【合二为一】:2次(未完成的)婚礼&2次(未举行的)葬礼,2对终成眷属的情侣,2位开心复活的爷爷,2个由互为敌人到握手言和的父亲,还有2只最终交合的黑猫白猫。3.老库依旧钟情于动物,孜孜不倦啃汽车的母猪,拉倒厕所门板的山羊,被达旦拿来擦粪的鹅,搞怪无止境。4.荒诞而逗趣的行为与意象:以抛接手榴弹与射击花盆为乐,吊在空中杠杆上的人与抓不到的包,绑在树干上的乐队,风扇氧气罩发动机一应俱全的轮椅,证婚人读词时掉下的眼镜片。5.[卡萨布兰卡]+Happy End。(8.5/10) |
|
《黑猫白猫》是悲观的,却有着一个明确的"Happy Ending",在结尾,猪仍旧啃食着废车,它令我们意识到时间。
黑猫和白猫在角落中随时出现,它本身是一个类似于禅宗或老庄意味的意象,库斯图里卡将其指向一种古典的东方辩证法——所有的悲剧与喜剧完全包含于混乱与戏谑性的歌舞之中。 |
|
这真切不是一部流于表面的荒诞喜剧,每一帧都如此考究,无论对白、肢体语言、配乐、构图,就连场景里的摆设细节都凸显工匠精神。丰满的人设,每个角色都如此鲜活独特。用剥离了时代符号的手法,亦幻亦真,让观众可以如临其境般不断产生共鸣。一幕幕的群戏,烘托并撑起了最后掷地有声的高潮。 |
|
⒈黑猫白猫,厄运好运,葬礼婚礼,死亡重生,十分荒诞的有情人终成眷属,Happy End;⒉魔幻感十足的海报不曾细看,没想到上面“飞”的胖子竟然是绑/挂上去的死人,梦幻破灭;⒊向日葵地裸奔、挂在树上的乐队、伪装成树桩的新娘、用鹅擦身上的便便、手风琴里藏钞票……⒋真正的性爱戏由猫咪上演,呵哈! |
|
资料馆3排最右边看完,紧邻着音响,听得出来升级音响花了大价钱的,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鼓声皮实,40块钱看了电影顺带听了场南斯拉夫音乐会XD葵花田里的追逐野合,高个巨人与矮人精灵在树林里一见钟情,两位爷爷在黑猫的触碰下复活,是老库的荒诞浪漫。 |
|
又是老库关于魔幻现实主义祖国的杰作,亲切善良的祖辈,折腾操蛋的父辈,想努力摆脱让祖国更好的新一辈。国家和爱情一样,要尊重规律,也适合我的伟大的祖国。女主之一很像斯嘉丽·约翰逊,只不过平胸,但很可爱。 |
|
在看庫斯杜力卡的影片時,常常會讓我想起宮崎駿的童話,有心腸不壞的惡人,還有幼稚可愛的主角群。構圖色彩鮮豔、攝影機運動豐富。充滿動畫性的魅力風靡全世界。 |
|
典型的库氏癫狂荒诞婚礼乐队动物,感觉满是家国苦难的隐喻,父子兄弟的欺骗,真情伴侣的泪水,亲人间的出卖,外族人的讹诈,结婚后的立刻离婚,婚礼上的炸弹与诈尸,一切的一切却收在Happy End,是难以实现的愿望或是苦中作乐的叹息或是绝望透顶的讽刺。啃食车的猪与无处不在的鹅,以及黑猫与白猫。7/10 |
|
氛围感觉像是60年代。保加利亚人说,如果你没法用钱来解决问题,那就用很多钱来解决问题。一个古怪的镇子,到处是爱骗钱的吉普赛人,年轻的人们寻找爱情,其他人磕磕碰碰。爷爷真怪趣,最后用死亡制止了孙子不幸的婚礼(不过尸体老是动,开始以为是NG,后来才知道原来没死)。医院那段很好,树上演 |
|
【上海电影节展映】胶片版。依旧是库斯图里卡式的癫狂音乐HIGH翻荒诞剧!就是要在大银幕看才爽!每个角色都太有戏了!亮点无数:黑猫白猫,啃车的猪,挂树上的乐队,大冰块和天花板、致敬《卡萨布兰卡》,还有《地下》男女主角客串出演。死而复生,真爱无敌的狂欢Happy End看得人心情大好!//20210430中国电影资料馆大银幕二刷 |
|
【B】库斯图里卡片子里的人永远不能停下来一分钟……就连只是室内的二人对话戏,演员都会不断地变换站位,以及对“party”狂热的偏爱。如果说有种片子闷得让人看不下去,那他的片子就是极少数太“不闷”反而让人看不下去的电影吧,当然,我个人是很喜欢这样的风格的。 |
|
3.5星!一方面,片中的多组二项对立(如黑猫与白猫,厄运与好运,葬礼与婚礼,死亡与复活,侏儒女子与瘦高男人等)使得黑与白相互交融,混乱的局面让本应清晰的世界不在分明,就像黑猫与白猫的交媾,就像那只啃食残破废旧汽车的猪,就像用白鹅擦去身上的粪便使得白鹅也不在纯净,影片从某种意义表达了其导演对所处环境的一种荒诞、讽刺而又有些悲观的情感。而另一方面,片头与片尾分别有意的透过望远镜 透过主角的目光(欲望),所投向的方向(西方的船只)也表达了其主角(导演)自身某种对于不一样的新世界所寄予的自由与希望之情。这里是混乱的荒诞的 而那里是自由的充满希望的,个人觉得在意识形态的层面上作品反倒有些清晰了。 |
|
还是库斯图里卡一贯的风格,狂欢,荒诞,闹剧这些元素在这部影片中一点都没少,看老库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闹腾。在镜头运用方面依旧能看见老库从早期就一直钟爱的横向平移的长镜头。向日葵地里的野合和老谋子的红高粱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不知道在拍这部影片之前,老库看没看过老谋子的红高粱。 |
|
抽风的斯拉夫民族,抽风的库斯图里卡,抽风的配乐。 |
|
如果不是这么强烈的艺术风格与精妙的手法,同样的故事放在一般导演手中恐怕就是一个俗套无聊的大团圆故事。然而库导将电影的风格熔铸成为了一场观影的狂欢节,给观众带来了发自身心的快乐与舒心,让人感到幸福,这是一个好的大团圆故事能带给我的。脱离导演的技艺和电影的血肉讨论故事情节,立意和所谓的好结局坏结局,只是在谈论远离电影的某种存在罢了。 |
|
库斯图里卡,对在婚礼上机枪扫射和扔手榴弹把人都炸得满脸黑这种事,简直是执著的热爱 |
|
库斯图里卡魔幻现实主义最为癫狂、闹腾的一部,闹到让人心慌的地步了。“黑猫白猫”寓意两相对称的三代人,也暗含福祸相依的情节逻辑。“走是明智的,这里没有太阳。”最后扎尔离开时,真为他松一口气,终于离开这降智爹了。前期被父亲的无脑行为搞出“厌蠢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后期慢慢领悟,他不是蠢,是无药可救,纯属活该。一家三代就是南斯拉夫发展不同阶段历程的缩影:老一辈积累财富,如今难离故土,只能用钱买乐、偶尔还要装死卖傻;中年是正在没落、走向分裂的时期,表面愚蠢,其实是因为内在腐烂,臭气难闻;而南斯拉夫的未来,“快逃”,逃了还能接着奏乐接着舞。|北影节 |
|
混乱善良,“我要用一种文雅的方式阻止这场婚礼”,死者与死者相伴,以赠生者离开。可能每个国家困惑的、自感备受压抑的子辈都在思考:怎么才能越过父辈而直接从祖辈手里接过遗产来。这就是尼采!永恒的手风琴。片儿里他们随便开枪、打碎和撞翻一切,修改死亡让宴会继续;回家坐地铁处处都在静默和凋零,派对都取消,万马齐喑,真是说不出谁更失序。但我也始终感觉到在库斯图里卡的昂扬里,有一种阴郁的、不可名状而崇拜毁灭的意思。彭于晏、斯嘉丽约翰逊出演本片 |
|
出自萨拉热窝的库斯图里卡手笔,故事发生在多瑙河和塞尔维亚的一部荒诞喜剧,Happy End。虽然深度远不如他的前作《地下》(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前南斯拉夫电影),《黑猫白猫》是影响五条人的荒诞电影,好像风格上有点像,终于知道仁科为何会以手风琴作为他的演奏乐器。 |
|
仁科反复提及,于是为听手风琴而看。库式元素一应俱全,尤其开场人物亮相一幕,动物和景观混杂出怪诞奇特的生命激情,近作《送奶路上》又如出一辙地拍了一遍。但目前除了《地下》,似乎还不能对他的电影全情投入,而既然前者又是对《阿玛柯德》的模仿:宴席上的歌舞狂欢、对女人的无限热爱、对故土(纯洁的精神飞地)的深挚怀恋……那么对库斯图里卡的欣赏,是否不会超过对费里尼的崇敬?但无论如何,他的作品绝不至于空洞,总是洋溢着饱满的情绪和表达欲,向着无法停歇的狂喜进发。所谓"Happy End",是一切问题都会得到完美解决,忧伤总会过去,而失去的又会奇迹般归来。(P.S. 女主角长得真的好像斯嘉丽·约翰逊。) |
|
海报上的那一幕陡然将我拉回那个聒噪而又充满幻想的夏天,悲天悯人的库卡卡活脱脱的将大时代的悲剧娓娓道来,成为小人物的喜剧之王。 |
|
@2024奥地利电影周。
悲欣交织的繁复巨作,本来以为黑猫白猫有借用中国特色智慧,看过之后更像黑白悲喜的辩证。
一切超现实包括对西部片的戏仿都是源自现实,死亡与死亡相伴的老年人,放浪豪赌的中年人不懂得奶牛死了牛奶也没了的简单道理,年轻人追逐自由,渴望逃离也只能逃离,不是end而是彪悍响亮的happy end.
影片一切动机并非来自情节或影像,而是音乐。最后祖父嘱咐孙子别忘了手风琴,除了钱,或许更重要的是:别忘了音乐(生命)。
在天花板窟窿探出头的两位“死者”似乎自天堂还魂,婚礼必须举行,但没有祝福,只有欢庆和几滴眼泪。逃脱了假婚姻,但逃脱不了命运,听得不寒而栗。这里没有太阳,但太阳照常升起。想起在姜文电影里看到的很多相似画面,无声婚礼可能直接脱胎于本片。 |
|
虽然有点荒诞,但是好久好久没有看到过如此欢脱的电影了!当那句“你可以从你的假婚姻中逃脱,却无法逃脱你的命运”出现时,全场掌声雷动!真Happy End。 |
|
荒诞之下呈现一种规律性的拉锯,用错综与喧闹混淆视线、杂糅元素,背后却是一个二元双生相辅相成的老庄思维,好运与厄运交替上演,死亡与重生纷至而来。难得的是离经叛道的癫狂吵闹过后,“这里没有太阳”的一锤定音,将所有空中楼阁拉回现实层面,一声叹息中又有多少库斯图里卡的悲观唏嘘,青年人离开这片土地才得以真正的自由,吵闹的平息与青年的远行同样都值得“HappyEnd”。
数不尽的动物元素、荒诞喧闹的婚礼桥段、夸张极致的人物设定,可以说是库斯图里卡风格的集大成者,然而相比《地下》,如此大强度的超现实段落放在架空背景下,加之逻辑的天棚极易触到后,即便再充盈的画面、再流畅的镜头调度,也很难挽救考验观众接受极限的结果。 |
|
A / 重看《地下》降分之后感觉这部要更优于前者。几乎是一部预见性地精心编排了1000条搞笑烂梗短视频的电影。情节的编写首先服从于摆荡的情绪以及堆积直至溢出的幽默,并不过于鲜明地指向现实国族寓言;当荒诞的语调推向高潮时,故事却悄然降落于童话与怪谈之中。音乐总是在画内画外交替奏响,因而具备了一种虚拟的属性;而影像中驳杂的物件也总是在堆积与相遇中成为一种近似生命的存在。因此人物们最后可以唤起黑猫白猫的目光,并邀请所有喧哗的物品,为这个世界见证。 |
|
5.0 2022重看,機動性極強,像一台喘氣大機器呼哧著向前推,三代人的不同樣貌展現家國命運的全景,歡難苦樂都被豬啃食去,每次看到豬肯定車皮總覺得難過。重看一次特別喜歡小瓢蟲這一對,真正的幸福者。 |
|
#重看#当悲剧内核借喜剧外壳输出,便具有格外深刻的力道,笑到泪出却是寒意遍布,大写的HE结局未必不是一个圆满的梦境,正如复活的爷爷们何尝不是另一维度的希冀所托——当活人对世界无能为力,死者便登场了,活人和活人相伴,死者与死者相伴,生死不再有界限,他们一起蒸腾在巴尔干土地上,用人为的拉远视野(望远镜视角)去渴望并踏足自由的新世界(轮船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浮岛”,多次出现并成为梦想的飞地)。
典型的库斯图里卡风格——酣畅淋漓的肆意欢腾,天马行空的魔幻现实,迷醉的酒神之歌,隐喻遍布的民族书写;被延宕的婚礼,被改写的葬礼,生命是个奇迹,我蔑视死亡。 |
|
这个名字的直译实际上是“黑(雌)猫,白(雄)猫”/Black (female) cat, white tomcat,它们和其他‘形象’一样在影片中多次出场,并最终成为扎雷亚和艾达婚礼的见证人。在库斯图里卡先生的费里尼式想象中,导演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真正的优雅,并让电影完全地、毫不妥协地属于他自己,虽然有些地方因过于放纵想象力而流于肤浅和虚张声势,但总体上库斯图里卡充满迷幻感的情节和影像构造能力已经成为人类智力的某种象征。 |
|
南联盟遭北约轰炸24周年,电影频道首播此片国语版。剧情总体是大团圆路数,其间对南斯拉夫解体后的乱象予以了反映,不过在青年一代身上又寄托着希望。 |
|
叙事的完整性上算是库斯图里卡最好的,应该是由于黑猫白猫二者的对比性设置所带来的思路清晰。而且隐喻度较低浅显易懂,也算是最无脑欢乐大团圆的一部作品, |
|
#第1700部电影#第一部库斯图里卡#
和朋友一起看等了半天片名,发现只是那个黑猫白猫的图片。即放纵又含蓄,放纵的是大篇幅存在的音乐和灵巧的调度冲击着视觉感受,含蓄的是着重笔墨铺陈的人物群体划分,即是《地下》另一种视角小格局的国家寓言性重述。感觉这部对姜文影响巨大,不修边幅又粗粝的人物形象,以及大量低角度机位让人想到可能是姜文《太阳照常升起》的灵感来源,浓烈的影响色彩,铺天盖地的戏谑玩笑,让2个小时出头的时长变得无比漫长,这点也和《太阳》差不多。在库氏的魔术中,充满对《卡萨布兰卡》的不断反刍,死亡与复活的魔幻现实交织在此起彼伏的欢愉中。 |
|
乐观豁达的老年人,蝇营狗苟的中年人,积极奔向希望的青年人。Happy end. |
|
结尾收得非常好,每个角色都照顾到,还有一种不审判的温柔,只是让他们温柔的延续下去,两个老头调侃两个中年人说那可能是他们友谊的开始,真是宽宏的处理方式,这写法里有生命的广度,年轻辈去追求幸福和自由,也很开心,它一点都不荒诞,因为每个人都得到了真实的延续。电影很闹,随处可见对物品的不珍惜,盘子起码都碎了上百个,这里的人不会小心谨慎的生活,他们给物品带来的破坏,还有许多场戏对于道具的改造,这反而是对生活的一种掌控式的享受,掌控了生活也要掌控命运,接下来就发生了电影里的一切,婚礼戏拍得犹如名著,经典的人物关系和人物诉求,富有层次的剧作,对场面调度的绝对控制,是为佳作。 |
|
坚持了十几二十分钟,看不下去 |
|
中学的时候被片名圈粉,终于在资料馆一睹真容。荒谬怪诞却又不过火,还可一窥其社会问题,只是没想到海报上是挂了个死人。“路易,我相信这会是一段美好友谊的开始”,这包袱笑得想死|Ps.猫都被你们玩坏了! |
|
有时候会觉得,老式港产喜剧当中的那份癫狂气质,和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也有着几分相似。 |
|
真就本质主义的音乐片,按音乐节奏匹配剪辑,奇幻的灵魂也就在于视觉跟随音乐的跳动。情节隐喻仍然是特定政治式的,左右联姻和最后的快乐私奔,在道德光谱上投射丰富的连续音符,挑拨混沌善良和守序邪恶的潜在矛盾。抛开喻体直奔音乐节奏,简单享受一番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地下足以,地上有多余。 |
|
充满想象力的癫狂+神经兮兮的荒诞+忍俊不禁的幽默+狂放沸腾的场面,烹调出热辣辣火燎燎的杂烩喜剧:热得过瘾、麻得爽利、辣得痛快!剧情在一波三折的浓汤里翻滚,底火是疯狂的创意和不羁的手法,加入家国苦难隐形调料和吉普赛生活歌舞来提味,酸甜苦辣咸俱全、喜怒哀乐愁共现! |
|
黑猫白猫,秘而不宣的葬礼与鸡飞狗跳的婚礼,冰冻的诈尸老头,落跑的侏儒新娘。Happy end,依旧天马行空。 |
|
苏联人把水当柴油卖。白粉藏在十字架吊饰里。白鹅代替鸽子飞舞。我非常害怕被欺骗。瓶不离手书不离手与烟不离手。恋人们在一个泳圈里随波漂流。我在毫无指望的时候找到了命中注定的爱人。她可以从假婚礼上逃走但无法逃脱命运。在套娃里摇骰子。婚礼当晚跳了一夜。离开非常明智,这里没有太阳,结尾彰显一出悲喜剧。一种对快乐的盲目,以及与之相伴的对混乱的麻木即构成了乡土的危机。 |
|
3.5。资料馆1厅。库斯图里卡当然没有失掉作者表达,年轻一代带着美好彻底拥抱发达先进优雅的欧洲社会,奈何即使加上了黑猫白猫、快手枪手火枪手、啃报废汽车的猪、向日葵地里追逐野合等一系列的意象符号,也无法感受厚重的民族思考。癫狂是火皆过火。 |
|
群·魔·乱·舞!!!Kusturica一向的荒诞风格。不过Sudbina这个主题大好,爱情故事美。另外各类动物一直是独特萌点和笑点。 |
|
想听原声,感觉可以治疗抑郁。 |
|
三星半。“如果你没法用钱来解决问题,那就用很多钱来解决问题。”福运与厄运总是交织在一起,同时落入人间,带来诸多巧合和转折。虽说对库斯图里卡的荒诞喧闹风格很熟悉,但是这一部明显形式大于内容了,逻辑模糊化了,结尾一贯的超现实主义,有些疲劳。 |
|
从头跳到尾,欢脱的南斯拉夫。但high点太密集,中途还是打了好几个瞌睡,时长缩短半小时会减少这种疲钝感。 |
|
❶不停啃車皮的豬;綁在樹上演出的樂團;吉普賽婚禮;巴爾干水上遊樂場;向日葵地、大白鵝、黑貓白貓;金牙和搖籃椅;森林裡的樹樁子和ladybird藍精靈新娘;藏在手風琴裡的錢;逃到德國人的豪華遊輪;❷可愛輕鬆又幽默;❸成年烏托邦裡的荒誕真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