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作的最大亮点,是结尾实景录像。须知我们的当下才是最好的答案。叫人何其感慨!无论拍电影还是看电影的,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真实的历史片段,才能从心底感受到今昔天翻地覆的变化,拍出有历史厚重感的作品。继续努力吧! |
|
中规中矩的主旋律,呈现风格上偏于传记,看得出老导演传统的讲述方式,个别演员的表演存在僵化。从《觉醒年代》看过来,还是张桐的李大钊每每都能拿住戏眼,反观王志飞饰演的陈独秀倒显得难以代入,演员的自我意识常常停留于角色之外。唯一遗憾的是,一大会议部分侧重了谍战风格的追逐,剪辑衔接中略去了会议内容与讨论桥段,如能得以丰富相信会是更好的红船精神。 |
|
南陈北李还是挺有个性的,后半段可能太了解了。 |
|
导演胆儿真大!剧本真敢写!演员真敢演!摄影真敢打光!相比之下只有音乐部分老老实实守着电影工业的大门。 |
|
一星期一部,终于乘完了献礼建党百年的三驾马车。不知道其他观众的感受,我是不大满意,它们无一能超过十年前的《建党伟业》。横比《建党伟业》、《1921》和《红船》,三者涵盖的历史事件多有交集,显然《建》比后两者在冷峭或旺盛处都走得更远,留下的记忆点也更多。彼时选角虽也大范围启用明星,但总还是讲求些相似的,妆容扮相、咬字语气也更好些,很让人喜欢,比如张涵予之宋教仁、冯远征之陈独秀、吴彦祖之胡适……今日却变得颇难让我入戏。“五四运动”是很好的素材,后两者没拍;“一大”风波都拍了,但大抵也逃不脱《建》的窠臼,无论是“社联王主席”还是坐在船头撑伞的王会悟。我希望再有描绘这段历史的影片时,能好好地把这两个事件拍出些新意。至于《红船》与《觉醒年代》之联系,我尚未看过《觉》,难以察觉。 |
|
不是特别好,但也不是特别差,总体来讲挺正常的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
结尾为什么还放现在的影像啊,他大爷的,这是在逼我哭啊。
希望结尾人物介绍加上南陈北李,他俩虽然没有来一大,但却都是建党伟业中不可或缺的人啊。 |
|
伟大和愚蠢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一部影片的熏陶
先是用一切手段将领导和先驱的形象伟大和神话起来,最终却用愚蠢的表演和影视把他们拉下来、毁掉 |
|
接着觉醒年代看 |
|
和他看的第二十九部电影,百年后的中国便是这样! |
|
Low姐一星有你了不起!!! |
|
红船开天辟地 铁骨百折不屈
凭一句敢为人先 蹚过急流险滩
初心无惧风雨
以身为窗为暗室泄下一道天光! |
|
独秀睿智,大钊铿锵,28岁的润之在南湖船上许下28年后的愿望。李达清醒,舒衡仁慈,延乔路短,尽头就是繁华大道。 |
|
单位组织包场,重温那段即熟悉又陌生的历史,被守常先生圈粉了 |
|
起源。。。 |
|
怎么说呢,第一,不谈恋爱电影就拍不下去了吗?第二,红船精神可以百度一下吧,剧中想表达啥呢?游行被镇压,寻求自治胎死腹中,马克思主义从口号到落实,会议初开惊心动魄,再度召开平安落地。我看到的是这样的红船。第三,人物刻画上,法租界长官和保安队长“好人一生平安”;陈独秀并未秀出马克思之光,资产阶级意味更浓;范三如附骨之疽,惹人厌恶,却莫名领了盒饭。
如此不适之观感尚有许多,不再一一列出。最后借用电影里小摊主一句话: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啊?
|
|
比<1921>优秀多了 |
|
6.0 演员演技依然是这部片子的亮点,尤其侯京健的青年毛泽东和张桐的李大钊,其他演员也不错,但作为电影就没啥值得称道的了,完全当做是电视剧觉醒年代的补充片段来观看。一直看完结尾的字幕才离场,不禁感叹那个觉醒的年代,CPC成立之艰难,一大召开之波折,一群革命志士因理想信仰为救国而聚集在一起宣誓奋斗,到后来有的人背弃信仰叛党投敌,有的人英勇就义倒在黎明前,有的人奋斗到底终是等到了新中国的曙光,传承红船精神,意义大于片子本身吧 |
|
看的点映,中规中矩,润之个人魅力本片最强 |
|
单位组织去看的,看了前半部分还是不错的,年轻时候驱张运动的一腔热血单纯的像每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拍射和演员演技也都在线。 |
|
本作的最大亮点,是结尾实景录像。须知我们的当下才是最好的答案。叫人何其感慨!无论拍电影还是看电影的,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真实的历史片段,才能从心底感受到今昔天翻地覆的变化,拍出有历史厚重感的作品。继续努力吧! |
|
看完这一部,《觉醒年代》里润之这条角色线算是补齐了,可以理解为是以润之为主角的特别篇,因为是一样的润之,一样的守常先生。拍得还不错,中共一大那段节奏挺紧凑的,润之和开慧的戏也不错,可惜排片太少了,今天去的是整座城市唯一一场,还是别人公司团建包的场,就有点无语。 |
|
节奏比较舒服,内容丰富,很多党史细节有展现出来。我特别喜欢李大钊的演讲那段,还有杨开慧说自己不是坐轿子的命,还有沉入南湖的怀表。 |
|
还挺好看的 看完特别想吃剁椒鱼头和红烧肉! |
|
8.0分;选一双好鞋,走好自己的路;前面引入起得非常好,以那个男人为主线,从五四讲起提及各种思潮,还有他的各种活动办报演说驱张包括迷茫,信过各种主义,开始把老马当知识,后来才明白要实践;陈(法兰西的演员)出狱活动受限被监视,解释了为什么要南下,此时他对怎么办也不清楚;李清醒而坚定(换个军阀就行吗),是银幕上最好的一版,侯演得也好,片子质感类似觉醒年代,对街道市井的细节刻画很生动,高度还原了福佑寺和杨陈故居,毛陈上海见面除了陈望道登场还有印刷厂的搭景;毛杨革命者的爱情让人向往敬佩,雪中两人对视/为老师守灵/坚定心志是最佳镜头;但是后半段观感很一般,求索的主线不提了,整个开会平平无奇,没有第一次看建党伟业结尾的感动,也没有1921那么详细,唯一亮点讲了包不是正式只是陈的代表;而且反派也太拉了 |
|
这部同样是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经过也就是一大的召开,比《1921》更朴实一些,也有很多不同的修改,整个演员阵容更贴近历史一些,上年纪的观众会更欣赏这一部电影所描绘的一大吧。 |
|
太好看了 |
|
杨开慧和王会悟刻画都很生动。
哪有人生来就是轿子命啊!只要勇于反抗,敢于争取,大胆实践,我们的命运就是可以改变的。自我革新绝对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催人奋进的座右铭。
哪怕路上有所缺憾,也不要惋惜,就像润之那样豁达吧,把失去的东西当做上天与我们约定的信物,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
很有《觉醒年代》的感觉,于无声处听惊雷,历史本就更为精彩,哪怕只把历史拍出十分之一,也足够有意思 |
|
“算笔年龄账,十三位代表的平均年龄是二十八岁。”
“不知道再过二十八年,中国是什么样子。”
“二十八年后的中国,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好想看看百年之后的中国,百年之后的世界……”
——《红船》
从北大守常先生的慷慨激昂到上海望志路范三包惠僧的惊心动魄,从北京福佑寺润之叔翁的英勇坚毅到嘉兴南湖的任重道远,星星之火在红船上点燃了,中国的天快亮了。润之穿行竹林间,惠僧疾行街头,终点皆为繁华大道。雪中伫立傲骨,红船迎向光明。舷窗之外东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
平行比较1921还有革命者居然是71档目前来说发挥最稳定的一部。节奏流畅沉稳,场景运镜考究,演员演技在线,剧情取舍有当,因为卡司的原因基本可以当做觉醒年代剧场版看。当然说稳定也就是中规中矩不功不过的意思,涉及探索纲领主义本质的内容都模糊成了喊口号的春秋笔法,不过也算是时代特色了。唱词有很多生怕观众不懂的冗余标注,颇有地方广电特色。张哥的片尾曲还是挺上头的。 |
|
布景太新略出戏,陈都灵不知道在干啥,编剧为了把梗融进去弄得人不讲人话。与其叫红船不如叫青年小毛成长史。看完和我爸说,如果我是总统能让他们当教授?我爸说那时不像现在管的那么严,我陷入了沉思。 |
|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艘小小红船。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红船开天辟地,铁骨百折不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神永恒。有幸观看点映,愿为一叶轻舟,跟随党的红船,过万重山。 |
|
机会难得一刷了点映,总体来说值回票价,氛围轻松,没有强行煽情,忠实记录历史,杨开慧的泪水好晶莹。 |
|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感情让我感动 如果杨开慧一直活着 他俩会怎样? |
|
排片太少了,最近很多纪念建党百年的影片,其实看1921的时候就觉得群像电影很难拍好,毕竟每个人物真的都拿出来说都可以另起一个故事。红船突出毛泽东的视角,以其心路历程来呈现,整体故事流畅度和重点都不错,剧情和演技都很朴实。 |
|
全方位比1921好。如果把开头陈李的内容删掉,只留教员从大学毕业以来对各种路线、主义的纠结、探索、选择,可能会更好。又学到新知识:领导驱张(敬尧)运动,是教员第二次进京的原因 |
|
中规中矩地完成了献礼,不过感觉毛泽东不是很符合我心里的那种感觉 |
|
看后能真切的体会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不易。共产主义,是经过了多少人的艰苦探索才来到中国呀!中国共产党真的是在劫难中新生,犹如黎明的朝阳冉冉升起,照亮了旧中国无边黑暗的夜晚,给中国大地带来了光明、温暖和希望。
感谢前人的伟大斗争,为我们换来了今日蓬勃发展、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
|
看到守常先生和教员同框赠物我很满足惹,整体看感觉平铺直述中规中矩吧,对这段不了解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有点散,结尾的剧情设计我还是狠狠落泪了(但是比较尴尬的是明明叔翁没上红船啊!)
除剧情外电影拍的很美,蛮有质感的,画面、场景都很好看,竹林里教员围着围巾撑着伞带着众人赴京的画面好美我好喜欢。
演员方面我要说一百遍我很喜欢侯京健的教员!这部电影拍的他特别好看,字面意义的好看,看着感觉比觉醒瘦些。王志飞我满脑子只有古田军号,演的不好不坏,出狱那段看到张桐的守常我真的很动容,啊我就是对桐版充满滤镜且非常非常喜欢!看到张风我差点叫出声,风,你好帅,虽然你饰演了我最讨厌的人,不过意外的挺像。陈都灵除了哭戏那里垮了其他时候还行,惊喜的是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好些眼熟的演员,大部分演员表现都还行吧,挑大梁的主要还是候 |
|
重要的剧情看三遍以后对这个印象最不深 |
|
觉醒年代的后续,场景一如既往的严谨,细节满分,风华少年,壮志满满。 |
|
伟大的共产党万岁 |
|
《觉醒年代》班底打造的类似于纪录片类型的影片,整体观感还是蛮赞的。
基本剧情还是发生在100年前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会议前后的那些事儿,最近几部影片都有涉及,相对来说剧情算是熟悉了。
本片的特点是丰富了关键人物的一些小事,让角色形象丰满鲜活了许多。
比如陈独秀,他的孤傲,不拘小节,这些性格特点演绎的非常到位,在牢里和国名党政府死磕的劲头还是蛮让人佩服的。
李大钊就比较温情一些,去接陈独秀出狱,去给湖南请愿团送碳,并亲自烧火盆,和陈独秀性格互补。因为这样才成就了“南陈北李”的佳话。
尤其喜欢杨开慧,以前只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妻子。第一次知道她的性格,她明理知大义,宁可走路,不坐外面好看里面破絮烂渣的花轿,好一个女中大丈夫。感叹100年后还有多少女子秀着光鲜的花轿,过着破絮烂渣的生活。 |
|
一直就觉得100周年的众多献礼片,总得要看上一部的。
《红船》这个片子,相关的宣传极少。我知道它,完全是因为张哲瀚唱了这个片子的主题曲。
因为之前有看过《1921》的朋友说那片子拍得不好,不推荐看,于是我就决定把票房贡献给《红船》了。
但我得说,本来对这类电影不抱任何期望的我,真心觉得这个片子还是拍得不错的。
至少我全程看下来,没有任何想吐槽的地方,故事讲得也算合理。
电影的时长有限,所以这个片子主线突出,没有把其他的群像牵扯过多。
然后伟人也是需要在现实中打磨和成长的,一开始只凭热血的天真成不了事。
这条路很漫长,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坚守本心走到底的,这也是事实。
故事只讲到南湖嘉兴的游船上。
但最后展望的100年后的现在的剪辑片段播出时、激昂的歌曲响起,还是让人激动得想哭的。
推荐去看。 |
|
第500部已阅电影,留给建党100周年单位包场的《红船》。以毛泽东为主线,讲述我党筹备至最后正式会议的过程。一大会址之前在上海去过,南湖红船还未有幸见到。其实先驱们也是家庭富裕的青年,正因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能有更好的思想吧。上海开会的时候被打断也是挺揪心了,南湖的船上继续开,真妙啊。感谢先人的浴血奋战,才有今天和平美满的中国。 |
|
建党百年献礼作品,以毛泽东为主线人物,同样展现了李大钊陈独秀的风采。(PS:张桐版本的李大钊确实抓人)
事件交代清楚,关于“驱张运动”和与共产国际的矛盾问题,都是第一次在电影中看到。开头结尾过于突兀,与电影风格不搭,扣一分。 |
|
《红船》2021年7月9日
字幕里面加注解的方式真的很影响观感。
台词:
-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
- 无产的永远受苦,有产的永远享福。
- 独裁者的耳膜,通常是铁做的,所以要用矛刺进去。
- 无产者在这场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而将获得整个世界。
- 天快亮了。
- 我们抓紧做事情,中国的天就快亮了。
- 中国的好多女人,就如出嫁,表面上风风光光,实际上坐着破棉烂絮。
- 有外交公函我就一定要接受吗?
- 法租界,威风啊,那还不是洋人的走狗?
- 天下之水,必将相通。
- 我自任商务印书馆的编辑,自然是什么都要看的呀。
- 中国万岁!
- 润之,你说,再过二十八年,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再过二十八年,就是1949年……
-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结尾可以!很可以!当代中国,很可以!
|
|
前半个小时看的我真的想离场,不停的专场,喊口号,毫无值得品味的细节,整个一悬浮片。好在半个小时后渐入佳境,叙事节奏稳定了,人物形象也丰满了起来。但终归还是一部中规中矩没什么亮点的片子。本来是要给3⭐的,但还是想再给我们觉醒年代的两位演员一颗⭐ |
|
非常平庸的主旋律 因此你不能说它多差 但是离“好”还差的远。电影名为红船 然而除了在开头像命题作文一样点了红船的题 影片的绝大多数时间让人看不出红船精神 |
|
我的开慧,不是轿子命,是我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