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难相信自己在大陆的IMAX银幕上看到了直接的食人场景,尽管是被高度风格化处理过的,这件事可能比电影本身更刺激……生是宿命的无间轮回,死是一只调度杀戮、定格罪孽切片的“母狗”;文明从未征服历史,正如纯真不能主宰艺术。是熊熊燃烧的电影,也是被符号和过载的美术塞到即将爆炸的电影,虽然有极丰富的寓言系统和哲学思考作支撑,但却不想留给观众留白的换气口。 |
|
cult舞台剧即视感,好多血浆四射的器官血肉 |
|
非常好,非常好,冒着滂沱大雨奔跑了十五分钟,浑身湿透地在资料馆里和大家看了一部来自地狱的电影。这个故事非常简单,一个女人先吃了自己的母亲,然后爱上了杀母仇人;然后她的小狗来找她,恋人为她而死;然后她成了军阀,毁灭了高度腐化的欧洲,肯定了中国的科技进步;最后她成了资本家,临死前把自己煮了,奉献给社会。这是一个女人和一条小狗相伴一生的温暖故事,歌颂了人类的亲情、爱情、友情,它们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不朽的光辉。(谢谢,片子不错,但人已疯) |
|
人类的共享名字:科南。在这卑贱世界,真理只有爱与死。 |
|
还是继续拍短片吧 |
|
在满座密闭闷热不时飘来晚饭后饱嗝臭味的影厅里一起屏住呼吸看105分钟开膛破肚血浆横流的吃人秀,银幕里外各有不同“地狱”体验(散场时看见有人座位上的包包都不拿就走了😂) |
|
被闪瞎狗眼……黑白彩色的切换还得再细捉摸一下用意,拍照形式记录和年代感很有意思,讲述人的暴力史,从上古简单的砍杀到最后用艺术传播,杀死童真,杀死个性,杀死爱情,杀死艺术,杀死自己,残忍真是五花八门,从未离开。非常迷影的一部电影,古早cult风和似曾相识的部分画面,应该会让很多人惊喜吧 |
|
《可怜的东西》相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乖巧的孩子 |
|
8.0。屬於芒蒂格的《暴力史》:他近乎站在人類文明的終點回望,以古希臘戲劇式的口吻講述了暴力與野蠻本性的代際傳承過程和在各歷史時期中迥異的運作模式;他借鑒大量舞台藝術的視聽語言,將一出嗜血盛宴轉變為兼具華麗外表和trashy內裡的視覺剝削。那些遍佈全片的尖叫與謳笑,都彷彿是地獄中飄蕩著的迴響。 |
|
要情节没情节,要视觉没视觉,全盘恶心,实在欣赏不来。 |
|
炸裂的美術!! |
|
一部变异中的电影。凯尔特神话中的英雄科南在芒蒂格的挪用下,变成了一位女性,一个在历史流变中始终变异着的主体,一个生灭无常的永恒。从史前野蛮时代到后人类的末世,在这首芒蒂格重制的瑰丽史诗中,科南最终长成了本雅明书写下那个历史的天使,那个面朝着世界的过去,累世的浩劫,背对着未来的新天使。进步只是人类野蛮和暴力的实录,通向的只是肮脏的天堂。何其有幸,与芒蒂格创制的视听新神话同一时代,他每一部新片是经典的再生,也是经典本身。 |
|
剧组里没有密恐患者 |
|
足够重口又让人着迷的一部新邪典电影,融合了野蛮人柯南、亚马逊女战士与地狱守门犬刻耳柏洛斯的古代神话,添上近现代[浮士德]式不断上升走入大世界及与梅菲斯特签订出卖灵魂的契约,再混入现代的法西斯式杀伐和后现代的行为艺术。电影风格上则似柯南伯格([欲望号快车][裸体午餐])、格林纳威([厨师、大盗、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及芒蒂格自己的原始荒蛮&酷儿美学的熔炼。舞台式调度、黑白影像(偶尔插入一闪而过的彩色画面)、升降及推拉镜头、时而血腥粗粝时而雾气迷蒙时而闪动着梦幻金属光泽的空间,都使人惊栗又迷醉。每过10年都要由成熟/衰老的身份杀死年轻的自己,且残忍/野蛮得更加“高级”,既是自我成长(破茧蜕皮)的象喻,又昭示了人类社会的形态更迭与权力轮回。PS:15岁与25岁的自我相遇(相杀)时的配乐是德彪西[月光]!(8.0/10) |
|
所以芒蒂格不就是法国酷儿版渣导么 |
|
看不懂,没意思,最起码不能以虐待观众眼睛为乐吧?感受到精神污染,上次给我带来这么大困惑的东西还是孟京辉版的《茶馆》,但至少这版茶馆是能引起我精神共振的,科南,我全程:这特么什么B动静? |
|
#2024北京电影节。非常前卫,以至于剧情一点看不懂。整个就是先锋舞台剧mix巴黎时装周那种服化,剧情真是一点看不懂。看完就背下来一个单词barbaric,出现率高达90%…滤镜过分,后面还有一场直播吃科南大宴,看的有点生理不适。估计应该会两极化评分。个人消化不了。 |
|
A/或许是第一次看到真正游弋自如的芒蒂格。 |
|
[Cannes 2023] 给一星和五星都能理解。个人而言会把它看作论文电影(尽管是花哨的实验性论文),毫不掩饰自己身处的尼采-德勒兹谱系。午夜场睁不开眼,屏幕里众人在分食血肉而前排的老太太爆笑五分钟,醒了。 |
|
华丽丽的一堆垃圾。 |
|
#14BJIFF# 很美很疯很前卫的精神状态,看不太懂但是大受震撼。能在电影节上看到也是很难得的体验了,但还是喜欢不起来。 |
|
新野兽小子们的一如既往的火焰宣言;致敬对象从柯南伯格(腔中剑)、马修巴尼(汽车吞噬桑佳)、格林纳威(人体大餐)不一而足的各种剥削;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于蛮王科南的性反转,每十年一次自我杀戮般的蜕变,从第一次德彪西的月光开始,到Bronx区散落的CAN黑胶,直至最后尸位素餐的艺术家盛宴——音乐家成了最城府阴险的胜利者,成品在华丽的垃圾和謎影的精神污染间徘徊 |
|
76届戛纳导演双周入围。天马行空妙趣横生的经典改编,瞠目结舌诡谲怪异的视觉呈现,强烈的棚拍感导致有点像看一出舞台剧,现在还能看到这样奇特的电影挺珍贵的。 |
|
每一个重要的瞬间 Conann 失去爱或者失去心的时候 Rainer都在那里拍照 拍照拍了无数个轮回也不会坐在艺术家的餐桌 直到最后发现卑微的自己也拥有一个跳动的心 我的存在是为了让后悔如河流般长而广的你忘记痛苦 在所有秘密和故事的背后 我在哪里?我在何处与怎样的你再次相遇?V说所有的故事都很破碎像被缝在一起 死在车上的爱人也面无表情 但追问自己存在的声音盖过了很多的缺陷 白色的光点和颜色的闪回透出一些温暖的底色 很妙的观影体验! |
|
#BJIFF2024# 法国的,太法国的。虽然纳入了诸多后68时代的法国人热衷且擅长表现的主题(爱与死的争夺、跨越种族的同性爱恋、前现代与后现代的模糊界限、对战争领导者ego的反思等等),但影片在叙事上却并不杂乱:这些元素显现的方式是轻盈的,它们就像贯穿全片的飘忽的焦点,在一种看似“任意”的碰撞中(或许我们亦可从中看到科克托、史云梅耶与柯南伯格的影子),纽结出了一条关于科南的成长线,抑或“人类之恶膨胀和延续的历史”。有意思的是,电影海报之所以呈现的是狗头人雷纳,而非柯南“群像”,似乎已暗示了它才是本片真正的主角。换言之,虽然影片叙述的对象是“无惧任何现世威胁”的科南,但作为历史和死亡化身的雷纳,却始终牵绊着她向前的步伐。很久没看过这么奇诡的原型故事了。 |
|
5.5/10。贝特朗·芒蒂格又一次的黑白(颜色闪回)搭配女同元素,性转凯尔特神话中的蛮王科南,每隔十年由更残酷的自己杀死年轻的自己,野蛮的血液从上古亚马逊流淌到工业文明(汽车)到纳粹(战争制服)再到当代艺术(艺术家分食自己),充满重塑人类史的野心。大框架和一些概念是好的,如换不同种族/肤色的演员、活动家用戴珍珠项链的机关枪屠杀等,但封闭剧场更适合装置艺术或时尚摄影,外加这次黑白影像的质感也一般,看多看久了容易腻。狗女用相机拍下科南野蛮的瞬间,快门是恶魔的低语也是暧昧的信号,这点和电影媒介共通。 |
|
原始又先锋,恶心又沉迷,冷酷又炽烈,血腥又纯粹。先是两三星的yue,后是四五星的wow,像被鼓点与电子打通了一些疯狂野蛮的内里,历史、神话与现实贯通,艺术、信仰与杀戮拼接,边缘和主流颠鸾倒凤,欲望与病态雌雄莫辨,本届大概唯一一部酷儿电影?在一些做作、扭曲的心照不宣里抵达澎湃,很值得加分,虽然不知是否因为当年错过《野小子们》,才有更多惊叹。想到了《钛》和《尸房菜》的另一种表达可能,又想了想45岁的Conann,Sammi似乎也可以演。看完《土拨鼠之日》看这个,别有意趣。四星半。#北影节14#15,资料馆 |
|
#ICA 长评-爱与死亡的无尽轮回。电影感觉是死亡与柯南无尽轮回下的爱,影片以六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形态的“科南”呈现了个体在时间与历史中的流动与异化。每一位科南都代表了人生不同的阶段与社会隐喻,而她们由现在毁灭走向未来则是一场对权力与身份结构的反思。少女柯南复仇,青年柯南七型的爱,黑人柯南爱人死亡她主动求死,堵踩柯南是对父权社会的讽刺,破翼柯南以自我献祭实现自我毁灭般的艺术目标。老年柯南要继承新王之位等待下一位老柯南。Rainer是命运见证者,预示着死亡也狂热的爱着柯南,照相机不断记录每一个科南的毁灭与传承,将影像固定在永恒的历史记忆中。大量移轴镜头通过局部的清晰与虚化将场景变得梦幻又疏离,这种视觉语言让科南们的命运显得既真实又如同人偶般被操控暗示了暴力的无力感与宿命的压迫感。 |
|
从复仇到崇拜的噬母情结,为了心死之生活必须放弃爱情,去魅解构谋杀欧陆文明抢夺话语权,作为食物毒化艺术血脉再被下一次野蛮革命彻底推翻……借野蛮人柯南之名乱来的概念先行寓言体舞台剧电影,阿诺舒华辛力嘉看了估计要哭,大银幕闪瞎眼对视力有害#北京电影节 |
|
#14thBJIFF No.5 @常营 完全的"Her"story,全片不断地环绕着两个角色(科南和雷纳)展开,科雷不断地杀死自己和恋人,否定着现阶段以男性为主导建构的事件(History-科学经济,包括艺术);而雷纳虽然只是拿着个相机纪录,但同时也在建构着纯粹由科南重建的国度,换句话数,ta在重塑历史("Her"story)。 |
|
故事倒不复杂,但拍法也太阴间了,看狗头哭泣求爱的时候还有点可爱。 |
|
当你有机会在电影节巨幕看,能一样吗,我给800分 |
|
真的是乱糟糟的 为何Jena Malone会推荐这片 |
|
通过火焰宣言的野蛮美学重写希伯来式的历史哲学,特别是带有《神曲》的影子:狗头人赖纳——她的名字和装扮都令人想起法斯宾德——则是性别加速主义的维吉尔,也是摄影术——电影和神秘学的共同基体——的化身,通过摄影机召唤利穆里亚式的时间回路,也由此从女性个体的成长故事转向了历史背后混乱意志的熵之天使的显现,或者用影片之中来说,即“蜕皮”。但和拉斯·冯·提尔在《此房是我造》格律严格的杀戮=结构不同的是,芒蒂亚格的影片往往是对于流动性根茎思维的例示,但当一个未来的科南“抵达”之时,回路通过杀戮之前的科南因而被摧毁,女性的变异不可能是无痛的,它充满了锋芒,成为能直接对抗男性主义的另类右派的力量。影片观看者成为了分食其圣体者。但这种毁灭,对于影片而言,是一种欣快感,“忘掉痛苦吧”,作为地狱之神的科南如是说。 |
|
我不管你想讽刺什么表现什么,能不能不要拍得这么难看,能不能不要拍得这么恶心。 |
|
砍啊,剁啊,给我切稀碎啊。
形容是剑走偏锋都还算中庸的,你本想一剑斩其为两半,却砍到了科学怪人手捧着的汉尼拔正准备要去烹饪的新鲜食材上。尼玛的这个片子肯定是被天雷从殷商玛雅祭祀现场劈中了穿越到现在来的。 |
|
形式美学的过剩依旧未能调和,否则再怎么宏大的叙事或命题都只会显得压缩、微观和狭小。 |
|
9/10 太棒了这种全程都无比queer的电影请直接给酷儿金棕榈好吗!不断自我毁灭然后重生 打破所有性别结构 一起丢进野蛮和纵欲世界的大染缸!!!太喜欢了😭 超级campy的Mise-en-scène 配乐也好棒啊啊啊啊请给金棕榈 淦 冲击一下迷惑的戛纳酷儿选片标准)) |
|
太喜欢了……电影节就是要看cult……还酷儿,还女性,还找寻自己。全程在思考从导演到小角色演员到美术师是怎么凑出一班子那么颠的人的。 |
|
很难评,就不打分了。演员信念感蛮强的… |
|
#Cannes2023-17 四星半。性转版野蛮人柯南,地狱看门犬上天入地几生几世将其追寻。极尽暴力和血腥的邪典大作,独树一帜的造型审美,总让人遥想起佐杜洛夫斯基、《洛基恐怖秀》等80年代巅峰时代的邪典佳作。 |
|
“杀死自己的青春是野蛮的巅峰。”
“科南,你有遗憾吗?”
“像大海里的水一样多。” |
|
BJIFF. 最近看的内容关于转世的电影有点多,还都是北影节。思来想去在当代能有如此风格强烈且表达清晰直接的cult片还是很珍贵的,一些舞台风格的,非常夸张的布景道具呈现具备一定的解读门槛,与本片奇幻怪异的风格是契合的,野蛮人柯南经过性转改编后也拥有完全不同的批判意向,对当代艺术的讽刺、人文的虚伪、战争的指摘在“血腥”的展现下令人印象深刻,片尾的人体宴席是视听盛宴,也许日后就是被各种短视频反复播放的邪典时刻。with宝宝。 |
|
2024北影节第九部,钛难以置信了,在内地大荧幕即使是影展居然能看到尺度这么大的电影,还好做了黑白画面等各种风格化处理,不然这绝对挑战人的生理极限。在资料馆里各种衣冠楚楚看起来的“正常”人们都在注视着地狱,这一刻即使撒旦降临在资料馆,出现群交血池分而食之的现象,我都不惊讶。很难想象一屋子的大家对变态的承受能力能到如此程度,我认为这已经比一般的cult电影和恐怖片高上几个段位了。好想采访一下大家的精神状态啊,散场时听到一个小姐姐说,我这么变态的一个人,我做梦梦里都梦不出来这么变态的东西。还有一个小哥哥说毕竟没有传统恐怖片的一惊一乍,再吓人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在视听美学上这部电影也相当前卫实验性和震撼,古希腊戏剧式的暴力史,用相机记录地狱轮回的历史 |
|
别轻易点开 会变得不幸 |
|
#10535 #14th BJIFF# 2023戛纳电影人双周入围。火焰宣言派的繁复视觉和多身体人物,这么重口味居然在北影节也能过审,真是没想到…… |
|
3.5 |
|
在大银幕还是很好看的,德彪西一出来都给我整感动了,十五岁的自己和二十五岁的自己接吻。复仇变成爱意,又杀死自己、杀死爱情,年轻的勇敢消退、变得冠冕堂皇。个人成长穿插历史意象。大银幕看吃人想到有一个故事,说是宠物兔子死了就把宠物兔子吃了,变成了自己血肉的一部分。所以艺术真的是一个伪命题,逾越道德又受制于资本,生命到底是什么,艺术到底是什么? |
|
好爽的体验,配上大雨就更爽了 |
|
“梦它,想它,渴望它,揭示它
不是教条,只是夜里的一星火,是现在的我们” anth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