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st TiranaIFF#IFFR2023 3.5/5 |
|
麻烦后面的豆友对这个到处贴机翻图的@大月半子 进行举报封号处理,点进他的页面,头像右下角更多选项中选投诉项并对这个傻逼做拉黑处理 |
|
3.5。前面很长时间都在村子里,以对话台词推测剧情。到了离开村子以后,剧情开始很有看点。结局部分虽然没有明说,但应该会是悲剧。 |
|
好奇伊朗阿富汗的情况,找了此片看看,结尾出乎意料,蛮不错的片子。也感谢华坚冯力士的分享。 |
|
模糊的地带,模糊的身份,模糊的处境,模糊的情感,逃不出的桎梏 |
|
#IFFR2023 |
|
伊阿边境到海边至少10个小时,男主是在这两点之间通勤吗?乍一看觉得是bug,再一想可能就是为了体现当局安排工作的不合理。最后穿越雨林的偷渡,只能是在阿塞拜疆边境,因为其他边境(包括土耳其)都是干燥地貌。 |
|
剧本还是不错的,紧凑刺激,不长的篇幅展现阿富汗、伊朗的大局势下普通人的艰辛旅程,至少没有刻意卖惨,认真写剧本就值得表扬。 |
|
可以跟《气球》对比鉴赏,同样是讲述民众渴望合法的自由而做出的偷渡行为。尼洛法在边境的铁栅栏面前呆滞不动的犹疑是对国家、同事的依恋,还是被监狱一年的囚禁扼杀了自我内心中的那股反抗的勇气?难民问题、民族间的风俗问题、法律上的男女不公平对待的问题……有很多角度可以切入,影片献给被囚禁的电影人。想起来伊朗以伊斯兰教教旨为统一信仰的国家,对于国内电影事业有着很严苛的审查标准,由此造成的囚禁吧。这个也有类似的历史事件可供参照,1938年的好莱坞十人案(Case of Ten Hollywood People)。 |
|
逃离与流亡。男主的道德心很高,却常在边缘游荡,他仁慈,却又陷入私心与懦弱。在伊朗和阿富汗的边界,几个主要演员的归宿是模糊的,不可确定的。物理的边界是清晰的,但是情感与道德的边界却更加复杂。 |
|
质感相当可以,但总觉得整部电影跟男主一样有些矛盾有些游移。 |
|
7.3分左右。
这个边界是国家的,也是人性的,是宗教的。大的外部世界因为战争被压迫,小的内心世界却又因为宗教等问题简直生不如死。伊朗阿富汗的荒漠居住地每次在电影中的呈现都让人觉得揪心,世界这么大,总有人还为了生存拼命地斗争着。或许真的要世界大同时,才没有边界吧。 |
|
奔向自由是一个万金油题材,一般来说想拍砸都难。折磨观众的镜头,当成味精放是没问题的,导演偏要当盐撒,还一次又一次,那就是低级了。到了结尾,玩这一手,简直是到了无可忍的地步。 |
|
可以啊,阿伊两国内政问题加女性问题都非常应景,两组男女关系也都蛮好,一点一点抽丝剥茧。从伊朗角度看,比《无熊之境》少了个戏中戏,但多了个外部议题,也把整个西亚文明连成一片。对城乡两种父权(政治/家族)关系的讨论几乎正面撞车,水平也是半斤八两。 |
|
+ |
|
模糊不清的不仅是伊朗和阿富汗的地缘边界,更是在性别政治文化的熏染后道德与正义的边界。 |
|
《无尽的边界》逃离国家与逃离婚姻双层嵌套。男主一个理想主义者,最后一刻选择了爱。
“献给被监禁的电影人” |
|
伊朗影片一直值得看。
故事发生在一个与伊朗和阿富汗接壤、几乎没有 "通讯 "的小村庄。艾哈迈德是一名理想主义的流亡教师,为当地社区提供教育;而他的伴侣哈塞巴却因同样的反国家罪在德黑兰蹲过监狱。他们之间的矛盾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个人问题。艾哈迈德的命运与一个逃离塔利班的家庭的命运发生了碰撞;很快,这个家庭中错综复杂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将引发其他问题和纠葛--其中包括一个 "恋人逃亡 "的阴谋,让人不禁想起穆尔瑙的经典影片《塔布》(Tabu,1931 年)。
阿巴斯-阿米尼的这部影片在其情节的所有引人入胜、不断变化的周边环境中,巧妙地将承诺这一复杂的问题戏剧化:我们是对一项政治事业、一套宗教信仰,还是对一个人作出承诺?当其他人,甚至是最亲近的人,基于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做出承诺时,我又该如何与他们协商? |
|
“男人的声誉、荣耀”,荣耀在哪里我请问。地貌拍得特别美,人民苦不堪言。有时候都忘记了阿富汗迫害女性有多厉害,难民有多少,难以相信这样的事件仍在不断地发生。3.5 |
|
伊朗和阿富汗边界地带,说不清道不明的远远不止地缘边界,还有国家民族,宗教信仰,道德情感,全融合在一部电影里了,一眼望去全是无尽的苦难折磨。最后拍成了另外一种围城,逃跑的身想要出去,可他们逃到哪里才算真正的自由呢? |
|
两个国家四个民族人,阿富汗难民医生有点冤啊 |
|
故事没有拨开云雾,而是停留在过境的云里雾里。但是,没有什么样的儿女情长,长得过心里头那无尽的边界。 |
|
10分钟删 |
|
我们在抖音中耗费生命时,世界上有那么多痛苦的人在挣扎着 |
|
在那片难以呼吸的贫瘠土地里,自由是一种奢侈,逃离的路程跟那片土地的边界一样没有尽头,且遍布恐惧,压迫的猎杀子弹你也不知何时会射向自己。题材已经屡见不鲜了,拍得比较平稳,没什么太大的亮点 |
|
献给被监禁的电影人,一部电影是许多人的苦难史,悲惨的令人心碎。比起残酷的战争和恶劣的环境,腐朽的宗教更是吃人的魔鬼;有想鲨了自己的父亲的少女,有想鲨了女儿的父亲,还有鲨一人救一命的老师,这是个极致荒诞不经的世界,此刻我无言以对感觉很悲凉。 |
|
难评 |
|
到头来只能抽打稻草人… |
|
穆斯林所经受的苦难 都是他们咎由自取 我对他们没有一丝感情 甚至同情 |
|
5.21 中东边境包含太多课题,地缘政治、宗教问题、民族问题、女性问题,涵盖在一部电影里却恰到好处,剧本相当扎实。因为无奈,所以一切都那么真实。 |
|
85%的篇幅集中在伊朗阿富汗边界的贫瘠村庄,一望无际的沙土、贫穷和一双双美丽的眼睛。被伊朗当局流放的男主角作为教师在此教书,在和一组试图越过边境通过土耳其进入德国的阿富汗难民的接触中展开故事。影片里的村民并不像演员,就像每个边境村庄的真实的人,就是他们自己。15%集中在市内和边界线,最后一个镜头真赞,妻子(或女朋友?)没有穿越边界线停留在水里,她惊恐怀疑的眼神里是对故土亲朋的留恋还是对和男主角关系的不确信对人性的质疑,留下了足够的空白由观众自己想象。女性地位的低下,思想的绝对束缚,对自由的理解和不解,人性的自私和虚伪,都隐隐在内。越过边界线的就真的能得到自由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命运般越不过边界线的男主角和妻子就注定无法挣脱枷锁了么?也未必。影片节奏足够冷静、舒缓,让人感到稳定中的不稳定。 |
|
伊朗电影一直能让人思考。 |
|
今天又看了一部和阿巴斯有关的,这部是导演名字晃了我一下😃
国内要能拍出这么一部,手松点可以给四星。伊朗的话,这个类型的杰作太多了。 |
|
真是无穷的苦难。这样的电影总是让我忆苦思甜,感恩现在的平安生活。 |
|
一开始是奔逃,从一个边界到另一个边界,从一种囚禁到另一种囚禁,以至于冲破囚禁的最后关头竟不再有力气,竟开始质疑“这一切真的到头了吗”,“另一个世界便可以免于被损害了吗”。女人问男人,“你有没有背叛我”,男人告诉女人,“无论发生的所有事情会让你产生多少误解,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对你的心意”,他的心意是一切叙事可以展开的核心,这令人安慰:无爱的荒芜的世界里依旧存留了一点人性,不只是有绑架、人口贩卖和对女性意志的摧毁;男孩问女孩,随身携带的小布包里是一道符咒还是什么别的值钱的东西,让她再如何颠沛流离、性命攸关都没有丢弃,女孩回答,都不是,只是老家门口那棵杏树结的一颗杏核。大女儿被卖给老头换钱再被迫逃走,小女儿在父母的眼前又是另一件换钱的工具。那片蒙昧之地的风沙吹进了所有人的眼睛里,眼泪是不得不流的。 |
|
Iran真的被改造成一个不知为何而活又不知为何儿反抗的人民居住等国家,而它等强大完全依赖宗教这种天然具有反噬性地组织工具。 |
|
拍挺好,方方面面的。 |
|
无论啥类型都看的老影迷打卡记录完毕~ |
|
风沙干旱,缺水无电,本来就不大适合人类生存,偏偏那里的人还要世代仇杀争抢土地,压榨奴役女性。底层的人都想逃离,逃命途中的人还有欺压和受欺压的分层。太苦难了 |
|
无尽的边界 Marzhaye bi payan (2023) |
|
故事分两层,一层是伊朗,一层是阿富汗,就是两边各打五十大板。整体还是不错的,但我感觉还是太流于老套、表面和符号化,探讨的问题能再深入一点就更好 |
|
无尽,标题完美阐释了绝望 |
|
我没办法评价这部电影,因为这已经超出了我的认知,我的视界还是狭窄了。 |
|
这个国家就是不断地逃亡 |
|
爱我就和我一起走-🧵 |
|
最难以逾越的边界不是国界而是人心间的隔阂,人无法真正拥抱彼此,流亡是如此深入骨髓的孤独。爱情和救赎总会发生,可分别与无能为力也不会缺席。 |
|
为什么男主在背叛了女主之后,还能有脸让女主抛下朋友和亲人跟他远走高飞啊? |
|
3+。影片气质统一,也不难理解导演想表达什么,但男主的行为很割裂,一些情节设计也不可信 |
|
男主和妻子因为影片里没有明说的原因,一个被流放到边境去给阿富汗俾路支难民教书,一个被投入监狱一年,男主在教书时对一对年轻的恋人难民产生了同情,决定帮助他们逃亡到土耳其甚至更远的西方…世俗的宗教真是残害人性啊…电影涉及了中东社会文化宗教…的许多话题,剖析了中东纷争苦难的根源,片尾的字幕更是旗帜鲜明的表露了自己的立场。 |
|
从一个边境逃到另一个边境,是继续穿过去走向自由割断过去,还是回头?电影戛然而止。过去和祖国以及异乡的种种束缚,政治束缚,宗教束缚,传统束缚,几乎都是可悲残酷愚昧压迫而成,但故乡父母家庭也是导演描述那个被关押的妻子所不舍的。下决心走线不容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