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ith最后冲着她爸大骂之后在车里独自疯狂地笑了起来,反而戳到了泪点。 虽然被捕了 但其实也是获得了自由新生 |
|
女演员们太鲜活了。最后Edith骂完痛快大笑的时候我为她落泪。 |
|
一个“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的故事,轻松诙谐,笑点频出,内核其实还是跟女权沾边,脱离父权才能做真正的自己。Olivia Coleman和Jessie Buckley的表演都如神来之笔,她俩的表演让这部电影的可看度变高。 |
|
近期院线最佳,两个女性以不同语言方式对父权的反抗,又戏剧性地成为了冲突的双方,戏剧张力十足,女性互助题材的正面拍法。奥利维亚的微表情太丰富了,每个女性角色都个性鲜明。结局作为东亚孩子看破防了,小的时候没少因为反叛的愤怒写下一段段邪恶的语言,却从未有勇气说出口来。感谢文字和电影的力量。 |
|
英韵风华大赏。表面女性互害,实质女性互助,齐齐闹爆这催人扭曲的恶毒家长制。 |
|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的背后,是无处不在的父权压迫。想想百年前的英国还在纠结妇女参政论,就会觉得当面爆粗口也是一种快乐。奥利维娅·科尔曼把一个反英雄塑造得蛮成功的。 |
|
教科书级别粗犷而狂野的女权意识表达,开拓了一条探讨独女意识的新视角,超雄父权和狐臭爹味被三个普通女性扒得体无完肤。印刻在历史上的独立女性不止有玛丽居里,简奥斯汀,还有许多像Edith,Rose和Moss的女性们,独立宣言不止可以用高雅的学术符号,优美的文字笔触书写,更可以在满嘴粗言,一记头捶中破冰。 |
|
太可爱了…恰到好处的下流竟然让影院所有人在听到那些脏话时都露出会心一笑。故事本身的现代性让人有些难过,这些枷锁并未真正成为过去。 |
|
改编自1943年第一部经典法国黑色电影《乌鸦》。电影使得“乌鸦”成为“恶意匿名举报人”的代名词。这些老梗在这部新拍的英式黑色喜剧中被玩成了时兴的女性话题,成为一部辛辣劲道地抨击父权的爽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啪啪打脸。奥利维娅·科尔曼vs杰西·巴克利这对cp太好磕了,她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表面泼皮者内心纯良,外在端庄者包藏邪火,一对儿辣妹子辣妹子辣不怕的软硬天师! |
|
结尾处上警车前对老爸那段复杂长句输出,爆燃解气却又预料之中,因为前面铺垫了太多导致必然如此。甚至再削微往前,两个法理层面对立者的互相理解也都果不其然有迹可循,而煽情刚起苗头旋即被自嘲所遏制,“我会给你写信的”“我会小心应对的”……到底英伦作品,幽默无论男女。小小恶信件,暖暖内含光。不过角色身份构设上却更像是一部好莱坞出品?黑人男友、保守父亲、以及那位与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门童“零”好像孪生兄妹的印裔女警,族群标签感强硬到叮当作响!三星半。 |
|
愚蠢的男人与窒息的父权,girl power冲鸭~ |
|
最后Edith终于对亲爹爆粗口,Edith在马车里大笑,Rose在广场上大笑,电影院全场观众放声大笑。Edith带上了手铐,却挣脱了出生以来被男性铐上的道德枷锁。 |
|
这届TIFF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既传统又前卫,既聪明又“下流”,表面看是女人勾心斗角,实际却生动刻画了女性之间特有的复杂情感。看完让人全身舒爽,只能说还是女导演会拍女人。两个女演员的表现可以用effortless来形容。 |
|
长沙飞兰州的飞机上看了这部电影,一小时40分钟的片长我刚好在两个小时的飞行时段里看完,是的,中间暂停的时间我都在和颠簸做心理斗争。飞机每次平安落地,我都会有重生的感觉,而这次,这种感受加倍。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喜欢她都已经作为嫌疑人站立法庭,当听到“你有一个乖女儿”时还能笑回“她不一定是乖的哦。”这种对生活的豁达让人钦佩。也爱看到结局时对恶臭男权的口吐芬芳,你凭什么说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永远都知道。 |
|
精彩的表演,女性视角下独特的反抗,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能互相理解,真是人性的闪光。 |
|
最后的笑,笑得惊天动地,比哭还刺耳。喜剧的内核果然是悲剧。 |
|
Colman和Spall总能做到戏庸我不庸,杰西·巴克利也演得甚好。 |
|
只有女人能救女人,只有女人救不了女人 |
|
女性互助总是如此令人动容,最后的“骂爹”蛮痛快的,每位演员都演得好。 |
|
抱着看喜剧的心情进场,结果发现喜剧的桥段其实并不多。聚焦的事件实在是太小了,但是难得排得也不无聊,只是相比大荧幕,这样的题材还是更适合改舞台剧。科姨的表演成功为此片抬咖,不过另一位女主演杰西巴克利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
|
所有演员表演太好了,英国演员确实不一般。父女之间的戏像在看恐怖片。只是一定要把台词写的那么辱女吗? |
|
Edith在那种二极化的“正反派”设定里应该会是个从一而终的bad witch,是一切结构性压迫的代理人,最后变成挡在父权和宗教规训前面“受罚”还要被观众骂“自食恶果”的背锅侠。能想到作为女性导演,电影不会止步于“大家齐心协力把阴狠毒辣的karen揪出来了,正义虽迟但到,小镇从此又恢复一片祥和”的浅薄结尾,但最后Edith在囚车上连珠炮骂爹之后肆意大笑那一幕还是很打动人 (以及这场再次见证了老白男观影时发出狂笑的随机性 |
|
案件过程和法庭都比较儿戏,主要就是通过三个女性的遭遇去抨击女性地位低和易受压迫的男权社会环境,只是每个女性用不同方式进行反抗罢了 |
|
非常适合回答女权有爹没的电影,有爹的话为啥女警连一个基层警察最基础的待遇都不能有,有爹的话Edith为啥成了被人耻笑的老姑娘,这是历史上甚至现在还在无数女人身上发生的事。电影不仅提出了问题,最后女警破了案,Rose重获清白,Edith对爹破口大骂,电影也提出了解决问题方式的思路。太多电影只做了提问题,而这部电影也做到了解决问题,非常优秀的女性主义电影。 |
|
一群英国熟脸的合家欢,点缀着悬疑反转,用连串脏话引向empowerment怪牵强的。Jessie Buckley再接这类角色就该定型了! |
|
cineville 190 @Cinecenter 英语荷字 想扣女性议题把故事讲得妙趣横生但其实浮夸刻意。我果然偏好夏布洛尔 |
|
Chat GPT英国妇女4.0黑化版(-.-)y-., o O |
|
#siff2024# 3.5,剧情有些太单薄了,案件简单,对父权制的批判比较表面,人物也比较标签化。直到结尾,我还一直在期待着一些反转。总之,整部电影靠几位优秀的女演员的出色演技以及彼此之间的化学反应在支撑。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一部令人愉悦的电影,女性之间那种复杂微妙,但又彼此守望相助的感情,很美。 |
|
推理的部分比较弱,最后用笔迹破案就真的太老套了。不过影片更多的还是要替女性发声,不管是活在父亲阴影下的科尔曼,还是被妖魔化的单亲母亲巴克利,她们都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那些污言秽语正是朝社会比出的中指。 |
|
1.他人皆地狱。2.强制极端父权下的女性变态心理行为。3.Girls help girls. |
|
小而美的典范,很好的女权主义电影,完美诠释了怎么通过女人撕逼表现对父权制的反抗 |
|
3.5 这可能才是不够善良的我们,Olivia Colman演什么都好看 |
|
怎一个无聊了得!! |
|
内容挺到位,再加上看两个我大爱的女主飙演技,加一星 |
|
包大人你好大的官威啊…… |
|
她們贏了,她們輸了,他們一直沒有輸過。
這看似是個古代的無聊故事,但這種無聊依舊切痛著今天的女人們。女人們從始至終都看得懂男人們這些無聊的把戲,只是要掙脫這樣的無聊的壓迫不只是「拿出勇氣,和父權殊死一搏」這麼簡單。除了要有勇氣之外,還要不管女兒死活的決心⋯⋯這也是父權系統針對性的馭術,用母性綁住女性。
我們的世界仿佛一直在征服彼此的無聊迴圈中打轉,宗教、族裔、性別以政治和戰爭的形態,形成一個追逐與壓制的無聊遊戲⋯⋯ |
|
1,双女主的演技都很精彩;2,用Edith的主观视角来让观众对其产生共情;3,远比芭比更好的女性电影;4,结尾的Dear Majesty太搞了 |
|
还是原版《乌鸦》更经典。选的这个三白眼印度女演员真是绝了,英国刻板印象的印度人形象,印度人自己拍的印度片,从北印到南印,女演员都是容貌气质上佳,哪有丑成这德行的,所有出场的情节都不在状态、让人出戏。 |
|
“Keep your fucking light.” ——我的年度喜剧和女巫 |
|
还可以,轻松有趣的片子,虽然涉及很多那个年代的性别种族议题,不过却是以轻松喜剧的调性来拍摄的,不沉重,结尾皆大欢喜,也是挺理想主义的吧。Rose真是太惹人爱了,演员也很好看。 |
|
一部优秀的“女性主义”电影,这才是正确的“女性电影”打开方式。女性的犯罪和行为特征,在这部片子里被很细腻的表达出来。其中穿插的一些笑料,也将本该沉重的话题在影院里不会让人觉得压抑,不过可能是为了避免“某些影射问题”,还是将故事放在了过去的时代,这样会让人产生些许抽离感,不直接与自己的生活发生联系。没有把女主表现成一个没有缺陷的完人,这是很重要的部分。职场等级,肤色,性别的差异对待,在片中都有淋漓尽致的展现。 |
|
有趣,有悬念,有寓意。Jessie Buckley 和 Olivia Colman 的表演都极为出彩,各有各的独特魅力。 |
|
抨击父权??我是没看出女主自我释放但祸害她人的行为怎么就能自圆其说了,逻辑也一点不通。Coleman的演技一如既往地令人毛骨悚然。 |
|
女性被束缚在“淑女”标签下,婚姻与顺从被视为唯一出路。匿名信成为她们打破沉默的武器,象征对男性主导话语权的挑战。
真正的变革往往始于微小的反抗,而集体觉醒能撕碎最坚固的枷锁。 |
|
像极了雪莉杰克逊《邪恶的可能》的续扩写。三个在不同层面受父权压迫的女性最后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反抗。 |
|
不论互助还是对立坑害的女性,都是父权迫害的牺牲品和反抗者(虽然方法可能走偏),最终能达成合情合理的谅解统一,剧本挺棒的。作为邪恶父权代表的父亲多次提到“不要把我当娘炮”,其实何尝不也是父权的受害者(和继承者)。
虽然实际应该并没有,但体感上觉得可能已经超过华尔街之狼之类成为看过爆粗最多的电影(毕竟时长短),最后一句喷得太爽全场鼓掌👏 |
|
翻拍得太糟糕了。编剧差,剧情生硬。导演差,表演做作。为了那啥狗屁正确而正确,有点恶心。 |
|
說髒話的自由,原來也讓人如此愉悅。一則小巧又精巧的寓言,以輕盈的筆觸書寫著父權反抗,字字皆嘲諷,句句是表達,在風格化的喜劇背後,能聽到透過百年吶喊而來女性覺醒的破殼聲。Thea Sharrock透過百年前的一則故事,塑造了一個個逐漸覺醒的女性形象,所有女性角色都那麼招人喜歡,尤其是Edith,即便是反派也是一個反英雄,被父親禁錮噤聲的她,對Rose嫉妒更羨慕著,內心無數次渴望那樣自由地愛、隨性地活,最後上警車前對父親吼出的一句句髒話,悅耳又動聽,爽!Olivia Colman與Jessie Buckley不算動畫配音的第二次合作,《暗處的女兒》時是同頻共振,將頻率調到一個頻道粉飾青年與中年,而這一次則像是一段旋律的兩種變奏,看似兩極實則一致,骨子裡對彼此始終充滿欣賞。 |
|
新款乌鸦。Olivia太适合这种角色!小心翼翼的表情,被说坏comment时瞪大眼睛,偷偷笑。她姓“天鹅”。她在工作场合被叫做“woman police officer”或者“love”。她说“你八岁吗,谁在乎你过不过生日”。||虽然Gladys+阿姨段落拍得太“小镇探案风”,但总体的轻快感刚刚好|| Gals, 爸爸的认可并不是你毕生追求的东西(讲给自己听 |
|
很浅薄。这种立意和情节设置,拍成10分钟短片都懒得看。一开始就能猜到始作俑者和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成因,悬疑元素低到地心;难听的脏话反复出现,没有了给观众的冲击力,只剩黔驴技穷。飞机上看的,没什么其他好片可看,但知道这部豆瓣评分挺高,结果与高预期完全不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