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廠牌公司和家屬給了很多第一手資料很珍貴,但居然連最後彌留片段都公開我是完全驚訝,這程度得罪說就差沒放遺照了。希望這次公映真的是本人意志。 |
|
人生朝露,艺术千秋。 |
|
说好活到2203年底的,食言了啊 |
|
坂本龙一曾经写过他的音乐启蒙受到舅舅的影响,而在这部片中,93岁的舅舅坐在书房谈论他外甥的场景,让人唏嘘。看着一个孩子萌生音乐的梦想,渐渐成为世界级的音乐家,再到最后目睹他离开人世,他舅舅的心情该是何等复杂。坂本龙一对音乐的态度,堪称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看到去世前他在失去意识的状态,手指还在做出弹奏的动作,真是让人泪目。 |
|
是在小破站啃生肉也不会影响理解的视觉和听觉动态。道别是一件难事,跟自我道别尤其,但你总能在教授养病的几处看似细碎的最后影像里察觉出一丝以静制动的从容:不仅仅是几处他拍摄的极简定帧图,还有他始终不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哀怨,却依旧为好的艺术创作落泪的质朴瞬间。22年9月NHK的最后一次Aqua现场,其实他的手指已经很无力,琴键音色已经听出了些许的呆板,但手不抖反而是他内心并未因为临终而波澜起伏的佐证。那种笃定,装不出来 |
|
日記部分,到最後的時日還在鼓勵著東北少年交響樂團,以及一些苦中作樂的可愛小動作小表情已經夠讓人感動淚了。雖然素材是家屬提供也經同意,但臨終彌留畫面放在公共台上播放是不是真的妥當,甚至彈鋼琴的動作有沒有過度解讀的成分,心情複雜。 |
|
在最后的时刻,坂本龙一已经意识不清,手却像还在弹着钢琴一般动着。不曾想过教授也会衰老,记忆中一直是《末代皇帝》里的青春模样。 |
|
“写作是一种祷告的方式”,这是卡夫卡写在日记里的一句警言。人没法一直乐观下去(2203泪目),无论面对什么环境都要继续记录生活。在病房的时候一直在看云、听雨声的录音(最后在雨天逝世),病好了想吃大餐、开演奏会,很可爱很真实。想到大银幕看的opus,aqua和终曲响起全身发麻。“人类是哪里出问题了吗?活着就很艰辛了。” |
|
“我还想有更强的体力,去想去的地方,吃想吃的东西呢!”要比《杰作》更触动我,那演奏会是他舍生忘死馈赠的厚礼,一整个玻璃易碎的温柔,只容寥寥几句,让人在完整里窥那破碎的疼痛,翕动过后又没入水底。但这一小时的记录,可是私密到口述,到日记,到垂危时指尖的颤动。倒数时,想过无所事事活半年,还是撑着了却浩如繁星的残念。他在挣扎,也在微笑,叹古来稀,馋橘子,要活到2203年,想继续努力,因为音乐还可以感染人,可以给这出错的世界慰藉与改善。看着看着,会旧调重弹地想,我们余生走的每一段路,见的每一个人,说不准都是最后一次,我们对终站的感知,因为没有他的明确而侥幸视为遥远罢了,所以啊,要听教授的话,身体不对劲了,赶紧去看。又羡慕他,不只是这精彩的一生,还有最后,哪怕是病房,都如此洁净,充满阳光与雨声。 |
|
“我要活到2203年底” |
|
这是一部记录坂本龙一的特别节目。记录了他晚年的痛苦、对音乐的思考和真实感受,以及家属提供了珍贵的私人影像和图片。
与各种赞扬坂本先生去世前的活动和成就不同,这是一部让我们思考如何生活和如何死亡的纪录片。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即使是尚且年轻的我,也时不时的开始思考死亡。
本以为内心已经趋于平静,没想到看到这部纪录片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泪如雨下。无论他是一个多么有成就多么有才华的人,在生死面前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生存的渴望都是最原始的本能。小儿子是电影导演,亏了他的日常记录才能让我们看到这么多宝贵的片段。
他也很幸运,比起大部分被病魔缠身的人来说弥留之际没有狼狈与不堪,直到最后都有着自己清醒的意志,他对二女儿说,自己渡过了一个很好的人生,也许他的人生真的没有什么遗憾了。 |
|
NHKスペシャル240407 比CODA更密着的记录片以日记时间线倒推的叙述 除了本人声音之外 田中泯朗读 人生尽头的诗意模样 对音乐的执着意念 看完只有一个感想: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
|
看完了还是觉得很难过。今天还刚刚和朋友提起了在人世间的苦痛,看完了纪录片以后,又深感此刻能健康活着的珍贵。还有很多机会,创造出更多的可能,即便那些努力是十分微小的,完全无法和大师相比,可生命仍旧是珍贵的。aqua响起的时候,又是一个泪目的时刻。 |
|
教授 晚些见~ |
|
哭死了 马德 真是一个伟大的人类 |
|
做了很久的心里建设才打开来看。教授最后的日子的生活细节基本上正如最后的自传里对应上了,还有一些过去一直没有公开过的细节、一些之前只停留在传说中的身边人的叙述(比如影响过少年坂本的舅舅、从来没有公开出现过的长女)。开头和结尾真的是超级大的泪点。从怀疑人生到坦然接受死亡,可以感受到教授这个人的感情细腻。 |
|
“以现代的医术,71岁去世还是太年轻了”。虽然说资料是经家人同意而给的,但最后一段放出来是否合适,应该只是跟家人告别,感觉外人是侵犯了教授的私隐,当然以他本人来讲大概也是不介意的吧 |
|
泪湿衣襟,教授最后的时刻,即使已经失去知觉,手指却仿佛还在触碰琴键,保持着弹奏时的状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看到片尾时,这句话好像自己浮现出来了,还有坂本桑微笑着说,不要对自己说谎,真实地活下去。🌕🖤 |
|
全程泪目,坐立难安。永远都无法用语言描述教授对我的意义。永远觉得灵魂最深处,是被教授的存在护佑着的,永远。 |
|
既悲伤又释怀... |
|
是生命慢慢消失的记录。
坂本龙一从头帅到尾,衣品也非常好。
他读杜甫、庄子、三岛由纪夫和森鸥外。他处理旧书,说弄了这么多书,来不及读了。他说自己没能量的时候听不了音乐,没力气消化,只能听雨声。他说不想再表达自己了。他写简短的日记和每天一张自拍,依然看夕阳也留心天上的云。
妈妈病灶转移到肺部的时候也像这样。使用标靶药物,指间有黑色素沉淀。最后氧气饱和度过低,叫了救护车,觉得热,浑身有细密的汗,上了水氧,人开始昏迷。约了临终关怀,中心隔天打来电话,人已经不在了。
那年澳门的冬天说是气温二十年新低,临近的高山上有降雪。我们可是四季如夏的南方啊。 |
|
无言,唯有作为一名普通听众对于教授的最高敬意。 |
|
Last days,last dance。 |
|
音乐是灵魂的飞天羽织。 |
|
2021/04/10在北京教授的展上留的言:等霧散盡 |
|
前半段还较好理解 忠实记录坂本在最后阶段的生活和思考 这位老人即便弥留之际依然能带给人启发和鼓舞 至少每个人最终都要经历死亡//一点点看生命流失意识消失并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最后一个重要段落 很难让人不质疑NHK在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影像道德 这样的暴露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太过分了 他的名气 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竟然招致的是如此不留情面地展露 太残忍了 |
|
每个人所需要的死亡教育 |
|
难受至极。 |
|
我有一个很棒的人生。 |
|
应该如何离去呢?
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一生。 |
|
去世前一小时,教授已经失去了意识,但他的手指依然像在弹奏钢琴一样跳动着。
人生朝露,艺术千秋。
一直以来,板本龙一的音乐都是手机里最常听的。最近俩天连续读了他的两本传记,补了这部他最后时光的纪录片,通宵听他的音乐,读到某个时期就同时听他当时的专辑,能够分明感受到他的打破规则和进化,他一直在解放音乐,并以此疗愈自我,一直到他像自己的那架旧钢琴一样,虽陨落,却和声音一起回归到了自然之中。
音乐将延续他的心跳。
世人也将一直聆听着这份回归了自然的心跳。 |
|
感谢你!留给我们的全部。 |
|
雨中的白噪音做最后的告别 |
|
勇者,直面死亡 |
|
还是挺不忍心看到。但是美好的人生命力消陨的时刻也还是美好的。 |
|
若是能自己觉得人生不错,就足够了。 |
|
应该如何面对死亡呢……顺其自然吗还是安乐死还是……aqua最后的演奏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沉静的力量 |
|
记不清多少次,我总在联想李贺的诗歌如果影像化就该用坂本龙一《音乐图鉴》里的《鹅妈妈》曲首做伴奏,那时,还不知道教授已只能听雨,后又随雨而安。。。 |
|
献给天使,57分时看崩了 |
|
与他共存。 |
|
人生朝露,艺术千秋。从精神矍铄到形容枯槁,一辈子短的如同一场春雨,那么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
|
非常私人的影像记录,面对病痛和死亡,除了坦然面对,真的别无他法。不懂日文,但看着镜头里日渐消瘦嗓音日渐嘶哑的教授,看得人很难受。倒计时的日子里,教授忍受着巨大的痛楚,依旧在演出和创作。最后的弥留之际,即便教授已经意识模糊,但手指还在弹奏,既震撼又悲痛,到了最后一刻都不忘音乐。看完耳边仿佛听到了教授的叮嘱: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一定要好好珍惜时间,乐观并努力地活下去。永远怀念坂本龙一。 |
|
6.19 感叹教授从一而终对音乐的热爱 还有他的品味真的好 从衣服到家里的摆设 看到最后一幕他意识不清时手指都在做弹琴的动作真的泪奔 还挺喜欢这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 很克制 跟随着他去世前最后的手写文字日记 仿佛在送他最后一程 虽然大部分在书里已经读到过了 但看到影像资料还是有别样的触动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都是积极乐观的 坦然接受的 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 他真的是活了很丰富多彩的一生啊 残破的身躯所困不住他充盈的精神世界 艺术带他到达了肉体所无法抵达的远方 每次看到他看着自然 不管是花园里的钢琴 雨声 还是窗外的云 我都想提醒自己 不要忘记看月亮 他说要活到2203年 能不能向天再借200年😭 |
|
没有极其有质感的剪辑,只是将坂本龙一先生生前的信息传递出来,真的是极其珍贵的,甚至感觉59分钟的纪录片明显不够。明明没有过多的配乐,但最后教授听交响乐时“受不了”的神情,临终前1小时手仍在弹奏都让我内心五味杂陈,生命的最后依然选择自己的人生观,希望回归自然,回望一生,真的很精彩…或许我会经常回味这一小时的纪录片,平淡但充满感情 |
|
太沉重了 |
|
哎…………………………真是不忍心 |
|
下载很久了,直到昨晚才看完,原因是觉得直面死亡的纪录是残忍的。
结尾他与四个孩子话别的段落,还有弥留之际的影像尤为震撼。坂本龙一曾成立了“东北青年管弦乐团”,成员都是“3.11”大地震幸存的孩子们。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天,于病榻上观看了孩子们的例行演出,吉永小百合作为代表朗诵了孩子们的留言:
“谢谢你送给我们的文具、种子、暖心话、电风扇、课本、图书卡……谢谢爷爷,在尘世中发现了我们,在告别的时候,请您珍重吧。”
此时坂本龙一的眼睛突然睁大,继而表现出极大的悲恸,哭着说:我受不了了。我深深被这样的画面感染。
在抗癌之路上他时常用手机记录下生活,最后一条只写下了自己的生命体征。原来这就是一个人最终能记录的东西啊。2023年3月28日,伴随着雨声,他离开了人世。 |
|
每个人所需要的的死亡教育🧡音乐是灵魂的飞天羽织! |
|
他是个优秀的艺术家,更是一个好人。 |
|
无法形容看完这部纪录片的心情 又去看了教授的生平 听了几首我喜欢的ymo的歌 无法想象那个年代大家的精神该有多么饱满 一生实在太丰富又精彩 有过抗争 有过妥协 这又是普通人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