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着的阶段,至死都困于其中。所以潜意识意识化也不一定是为了改变,只是“知道”而已。 |
|
拍的不错,表演的也很好。但是佛洛依德口里说的错乱都在,的问题还是那些老问题,一点也没变。必须要从神坛上下来,人类(心智)才能够向前“走”……。这部片有几个特别的地方,一、似乎是首部将佛洛依德小女儿是les一事明确拍出。二、拍出他女儿对他近乎疯狂的关注。并明确点出“依附障碍”这个问题。三、佛式理论中很重要的虐恋成因又一次通过其女儿呈现。自然、根据佛式的理论,人均为双性,片中明确“说”出佛式认为他女儿成为les的诱因是他,像是在“明示”其继而推导出所有les的成因皆是父亲。最后用恐惧来做各种问题基底过于简单,人类太复杂。片尾come out那幕搭配音乐很美,难得。另外,片中就俄狄浦斯情结/阉割焦虑并未做太多延展,可惜。 |
|
[AMC]精美的大烂片。看trailer怕不懂,特地借了closed caption device,结果首先德语仍没有,其次就算每句话都听明白了,也不妨碍其言之无物。我个人是很喜欢看对白的,无聊的除外。也有有趣的,毕竟主题是神学家与无神论科学家的辩论,但后面又看了部I.S.S.已经记不得了,说明也没多有趣。最后发现原来或许并非是真实事件改编,那编剧的才能没受神明庇佑(摄影师或者调色师有!)倒是弗洛伊德作为认为信教愚蠢的科学家,却拥有如此多稀奇古怪的神明收藏很有趣,什么The God of the Lost搞得我也心动。女儿线含蓄又表浅,而且Anna真的不会告这部影片吗……那为什么还给四星呢?因为本来就是冲着看马修古迪有没有变丑去的,答案是变老了,但没丑——除了嗓音不佳的hot doctor。 |
|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面对死亡,我们都是懦夫……
弗洛伊德最后的自戕,从各种宗教角度来说都是“大罪”,所以,佛爷不信教,也由此,“防御”了“身后”审判!
对话还是不过瘾,也许在表现佛爷的不安和躲闪——毕竟,一个信教的后辈来和“渎神”的佛爷讨论生死、伦理等问题,又不是伯格曼的“死神”来下棋……
扮演安娜的太像佛爷本尊了~
|
|
m2430:很早就想到的问题:理发师如何给自己理发?心理医生又如何给自己看病?那搞心理分析的又如何分析自己?——对三个人物的分析都点到即止。对话中的讨论也是——上帝是否存在呢?上帝至善,人类如果是上帝的延展却又充满邪恶,那上帝的恶也是善的一部分?…… |
|
十年内,ChatGPT和Sora就可以生成出无数部这样的话剧改编电影。 |
|
演的很尽兴,就是内容有点散,似乎这个体量承载不了需要探讨的问题深度,没有舞台去延展,就变成了隔靴搔痒式的短剧。安东尼的表演不停让我回想“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这种表演他是否get too comfortable? Cineplex5th. |
|
黑暗时代的人们,绽放最美丽的光芒 |
|
看霍老爷子气若游丝又情绪饱满地演绎绝症弗洛伊德,已经值回票价了。另,百美汇影城场是难得影片结束后没有鼓掌仪式的场,也没打卡盖章😂 |
|
看到电影一上来就来一句bunyan quote的时候就明白即将要浪费两个小时了… 当需要文字来奠定基调的那一刻,影片已经跨了,甚至还要角色再重复一遍!真是救命!所有的flashbacks完全不着调,尽显幼稚,在那儿拍mv呢!对话内容浮于表面,可惜了… |
|
一边认为宗教式信仰确实根基于对科学在潜意识层面的否认,一边认为科学在某些人类身上体现出的过度理性仅仅是释放本能和“自私”的借口。近几年我一直都找不到自己的阵营,只能与自我进行辩论。 |
|
影片最后的交响乐是霍普金斯自己写的。这是他一生的愿望,作曲。必须要承认片子枯燥了一些。 |
|
6。女同源于恋父?精神分析还挺爹味的别说。
安东尼霍普金斯太适合演名人传记电影了,还看过他演的希区柯克。 |
|
拍的很精美,但这种以对谈方式展开叙事真的很考验人,而且还要对各种概念和典故相当熟悉才能理解到位,对我来说,要不是霍普金斯和马修古迪撑着,这电影真的看不下去。 |
|
精彩交锋值得回味,有点散没有很深入。(与影无关,看到他把战友随身携带的母亲照片还给他母亲时,我突然一个激灵,春节去亲戚家给了我一张母亲年轻时的老照片说等她们都走了这些就没了趁现在还记得先给我收好,就夹在了当天带的书的封底前,阴错阳差的是,那天到家太晚太累没记起要把照片拿出来,原本上周也不需要还书但那是仅有的雨停日临时起意急着去把书还了,每次还书前会翻一遍内页的那次脑子里全在想别的事情也没有翻…现今立刻打开图书馆搜索网页,期待着凭社区图书馆的人流量短短一周也许…然而那本书是外借状态,想来我甚至当时都没细看过那张照片,冥冥之中…不敢期待着等待…但也纳闷连书衣都换下来了难道当时没看到照片?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失忆) |
|
特别感兴趣的人物,特别感兴趣的题材,特别喜欢的演员,可是,电影不够“观众friendly”,不那么吸引人,啥都说了约等于啥都没说,编导自嗨意味太重。 |
|
3.5 |
|
是一本需要全神贯注的,可以多看两遍,可以学到各种知识的电影。借用佛洛依德和一个年轻学者的一次会面,展现了这个老头的开创性,复杂性。充斥着各种名词,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讨论了信仰,生死,人性,性。有没有上帝,如何理解上帝。一个好的致力于心理研究的人,自己的家庭里也许都是心理疾病患者。顺便介绍了下他伟大的女儿。一次和智慧老者的谈话给年轻的学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涤荡了他的思想。摄影,剪辑,把各种转场整的相当丝滑。配合上两个出色的演员,把各种情绪表达的精准如手术刀。 |
|
整个故事乃至当中的对白,其实都更大基于想象;此外更深刻、内在的话题对准,也让本片的讲述如此之难。那种“在成为什么之前,他们还是什么”的语境很吸引人,也因为都有Anthony,让它更像又一个《教宗的承继》了。只是更多时候,会感觉到两人陷于一场无尽、并且略想逃离的拉扯中。演员间的过招固然值得一看,但它让人无法集中。 |
|
教宗变身弗洛伊德,同样作为思想者却完美走向了信仰的反面,不得不说霍普金斯对台词和人物的把控能力太强了/信仰的对峙背后,是两个普通人生命历程的平行审判 |
|
好少见的对话体电影,为主创的勇气喝彩,以及为我祈愿每年都给我机会为他喝彩的霍普金斯。 |
|
不知道对于了解精神分析和弗洛伊德思想的人来说看起来什么感觉,但对我来说是真的很需要好好去读懂台词,信息量很大。思想交锋没有对错,越是针锋相对越是可能具有启发性。突然更崇拜Hopkins,在这样的年纪连续接了几部台词密集、需要深度揣摩角色内心的角色,对话体在我看来是非常难的。希望Hopkins长命百岁吧! |
|
标准传记的拍摄手法,点到为止的对话深度加上话题本身的门槛,都让这个这个电影最终的成品显得很平庸。相较之下,我更好奇为什么这个片子能有二次上线院线的机会。 |
|
喜欢。上帝创人,那么他就拥有人一样的求力意志,于是解释了这个世界的混乱和人间的痛苦。那么他,要么不够强大,要么不够好,要么痛苦是他的真理的扩声筒。即便你足够相信他的存在,还是会在死亡面前颤栗,那么你是真正的相信上帝吗?不然何惧死亡?在飞机强烈颠簸的十分钟内,差些再次惊恐发作。旁边的女孩睡得昏沉,我的手心发汗。那一刻,我在恐惧中,知道没有上帝,或者有,那他正在计算是否该把我葬在蓝天上。我不知道。freud和lewis也不知道。我们都是人,都有固执和软弱。但是,“The surest indication of sanity would be the ability to change your mind.” |
|
观影门槛高,更适合回到舞台。谁能内心毫无波澜地走出马修古迪的眼窝。以及让SCM客串CS刘易斯的好友托尔金,我狂喜。 |
|
从一个错误到另一个错误 是人们发现了全部真理 |
|
信仰,死亡,童年,性,下午探讨青春期,晚上探讨衰退期。
那个年代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话里谈到的各个都是巨著傍身的一代文坛巨匠,强烈怀疑电影中植入了催眠和暗示,不然我x怎么会这么想再看魔戒?
siff26第一部,屏幕很不错,沙发不错但是不适合我 |
|
比预想中的枯燥谈话电影要有趣很多,能看出来导演试图杂糅的要素很多,反而失去了重点。 |
|
不知编剧想表达什么,亦或也不晓得能表达出什么,无关痛痒的碎片式对话,生硬的肢体语言和做作的神情,不知所云到无趣且无聊,和预期无关。 |
|
这种对谈让人想起约翰洛根的一些隔靴搔痒问答,甚至还没他写的有趣味。关于刘易斯和佛罗伊德的生平和理论并没有糅合得很好,总体很闷。 |
|
恋母的神话,恋父的理性,都是人类逃离死亡恐惧的幻想,是可以和解的。Moral certainty is the beast. |
|
谁打这么低的分,这就是心理学爱好者的天菜。 |
|
演得很好,剪辑流畅,在有限的室内空间,演员互动如舞台剧一般戏剧化和流动,但是摄影转场也流畅自然,感觉摄影应当也是好的。剧本方面,写得太好了!在英国对德宣战的当天,一个逃离了心爱的维也纳的濒临死亡的犹太心理学分析之父,和一个来自爱尔兰的牛津基督教辨护学者,对死亡、爱、性和上帝的讨论。安东尼·霍普金斯老了就演老态龙钟的老人。他表现的老年弗洛伊德,太行云流水。电影中讨论的,人类的死亡和痛苦,人性的自大、软弱和盲目,都通过霍普金斯的表演具像化。他就像辨士一样,对白就像他表演的旁白。英国电影可以写出来拍出来心理学与神学的讨论,这本身就算是电影工业之光了吧。就是对白好难,感觉做了一个GRE阅读,还时常被语法confuse一下😅英国剧作家感觉比美国剧作家有文化多了 |
|
喜欢这种对谈,思绪也跟着他们的对谈跳跃,享受这种在心里加入他们的感觉,会不断去想,如果我被提问应该如何回答。 |
|
如果喜欢对话文学,那这部影片值得一看。
但影片本身在意识呈现上,个人觉得,过于直白,且叙事略松散。
影片的片名意味着对于作品的期待值其实很高,议题很大,但显然短短两个小时并无法将其甚至一半呈现出来。
当然,老爷子演得真好! |
|
对于精神分析完全没了解的人,看起来可能有点不太友好 |
|
知道马修古迪还是那么英俊我就安心了,谁妄想能通过这个知道上帝是不是真的存在。 |
|
正宗的话剧腔,满满的英伦味。作为电影的话,缩小了很多魅力。作为话剧的话,增加了很多扁平。就是不好那么好看,但又没法说哪里不好。 |
|
有交锋,但不过瘾。以后看有没有哪位厉害的编剧能把《弗洛依德的谎言》改出一个耸动的剧本。 |
|
喜欢C.S.路易斯的不应该错过这部基本由高深的哲学、神学对话组成的舞台剧一样的片子,临终前的弗洛伊德依然坦诚又大胆,路易斯原本犀利却始终谦逊有礼。 |
|
英国拍这种话疗片太信手拈来,因此也卷的观看阈值不断叠高,说到底此类影片一看编剧二看演员,编剧讲故事的方式与台词辩论的精彩程度决定了最后成色,导演的影视化能力则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是为何即使拥有同样卡司,《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能脱颖而出,但本片不会。电影用了弗洛伊德的轶事作剧本,一个知识分子的最后一会果真如此,那实在太理想了,一个无神论者与一个基督教笃信者间关于信仰、战争、创伤、性进行了一场不失理性又针锋相对的辩论。影片真正在拍的还是医者不自医的悖论,弗洛伊德一生关于精神分析的理论在女儿安娜身上被自己一一“背叛”,他扮演着安娜人生的希特勒,把矛盾性拍出来了算是合格。但影片的辩论内容总有一种“令上帝发笑”的观感,这场类心理咨询的会面全片不如结尾安娜的父前出柜震撼,死父亲而活女儿,结尾还是立住了 |
|
好久没看文艺片了,技巧全失哈哈😆 |
|
扎实的英国“基本款”学院派电影。之所以给出四星,是因为结尾的意向。整个故事,并不在于拼凑这些传奇人物,而在于用弗洛伊德的方法以及刘易斯的方法抵达他们想讨论的“人性”、humanity。电影的结尾,是我看过这么多英国电影当中,最值得圈点的意向化的电影表达之一:在找到光芒之后,人性获得了如神祝祷般的抚慰,可这列列车,却驶向对于人性未知领域的无尽黑暗,和去往惨烈战争的时代。 |
|
这种靠一张嘴皮子上下动一下就制造一场战争效果的片,在欧美其实不在少数。与在前珠玉比,这部片是真的有点不够看。两位演员的表演其实很绝,奈何导演功力不足,晦涩的学术观点碰撞、乱七八糟的战争生活、痛苦难言的绝症杂糅在一起,一点没发挥噱头的作用。 |
|
好喜欢。只能说弗洛伊德这一家子,久病成医;C. S. Lewis这一生,久病成学者。 |
|
狼人演的教授也不错,片尾进森林时真怕他狼性不改,哈哈 |
|
看到本片简介时立马就标记为上影节最想看的一部,后来发现是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弗洛伊德,马修古德饰演刘易斯,更是惊喜。本来就是弗洛伊德和刘易斯的双重粉丝,这个会面的历史虚构太震撼了。二位好演员的交锋令每一句台词都富有生命力和思辨性。是有门槛的,适合对二人及著作都有一定了解的人观看。为了照顾大众口味,还是把一些重要观点、矛盾只展现了最表面的一层,没有更深层次的讨论、对话、共识。有一点遗憾。但是当刘易斯说出,“我的上帝或许不够良善,甚至不够全能”时,我知道一切都值得了。 |
|
3.5分#弗洛伊德的最后一会#探讨了神、上帝、宗教、科学、信仰、两性关系……但这无疑还和他的文字书籍隔着一个相对比较遥远的距离。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最为突出的是父女间的俄狄浦斯情结。若是以剧集的形式分层呈现,一定会好很多。 |
|
我很爱看这种东西,因为刘易斯和弗洛伊德都是我上个阶段读过的。只是你很难说这题材的东西还能翻出什么花来,所有演员确实都完成得很好。 |
|
结构上更像舞台剧 从场景到演员走位 战争哲学层面的讨论议题反而不是重点也并没有深入 本应在当下背景和打击下 与神学有更具张力的冲击 安东尼霍普金斯是很伟大的演员但在本片中反而过于紧绷 不像是生命尽头的哲学家在探寻答案的同时所具有的松弛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