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是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前半小时节奏有些冗长,但演技精湛气氛浓郁,加上无法掩盖的人道主义光辉,还是给上五星拉高点平均分~ 2024上海电影节的第一场,是我喜欢的带有艺术感的战争故事风格。另外为什么导演似乎对南意有偏见,那不勒斯的食物对好吃啊!! |
|
#Venezia80#太四平八稳也意味着平庸,前半部分build-up部分太冗长缓慢,很催眠…结尾“because we are Italians”台词一出,全场笑倒一片,意式主旋律用来开幕真的好吗😂 |
|
2.9分 |
|
烦他妈死了,国内这种片子我都不看,他妈来威尼斯看你们意大利人吹牛逼了,更别说意大利经济多烂民族自豪感多无来由意大利老白男&teenagers多没素质了……想想就起火。 |
|
#Biennale80 不是盟军,也不是有U型潜艇的德国海军,而是意大利,而意大利的事情总是让人难以琢磨。潜艇机关炮战拍得还可以,但是“因为我们是意大利人”的民族主义套壳上市实在大可不必。南北肉搏未果,先说清楚什么是意大利吧 |
|
威尼斯补标,本来也没指望这部临阵拉来的开幕片能大爆特爆,中规中矩算是也对得起我赶个早场。虽然一味地拔高和赞颂萨瓦托利的救援举动对维护和平和人道精神的重要意义,法维诺也撑起了这个角色,但流于表面的说教无法有效地推进叙事,对其它船员的人物刻画也较为扁平,以至于交代“为什么营救敌军幸存者”这一核心内容时就露了怯,只能匆匆用“我是意大利人”来继续煽动情怀,削弱了这一救援行动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的复杂意味和探讨空间。倒是对比利时人将炸薯条视为其国民美食、让这批意大利船员终于抓住机会上一堂厨艺课、开展美食教育的桥段,引来在场记者(尤其是意大利记者)的一阵阵大笑。 |
|
以电影史永远的最棒配乐《乡村骑士》间奏曲,作为开幕片开头第一曲,迎接自己回归威尼斯,是再好不过了吧。电影本身也很不错,塑造了在战争和海员身份中毫不犹豫做出抉择的坚毅英雄,宗教的慈悲和古希腊的传说,一道让他的行为有信服力和升华效果。以及辱比了,我们国菜和英国差不多,炸薯条。 |
|
(3/5)战争有罪,人无罪,即使对立的关系,但在生命面前,你我平等,respect! |
|
#venezia 开幕片 Very strong and brave choice!巴翁失瓜,焉知非福。作为纳粹、法西斯、战败国如何拍战争尤其二战?德版《西线无战事》的导演说,德国拍绝不能体现英雄主义,这是诡异的西德逻辑,(东西历史和赎罪导致西德隐藏着一种不可言说的道德优越感-转转弯。)本片显然意在更复杂处理,以古希腊(悲剧)英雄为切入点,正视历史的一个复杂面相,重新思考英雄主义和民族性,是意大利的,也是世界的。片中提出非常多问题,多到有点像麻疹,虽失去一定和谐,但也更体现了回望的痛苦,对absurd的既理解又不理解,这是深深的悼念,有遗憾,有悲怆;这是经历了墨索里尼和二战的威尼斯80岁生日礼物;可能对被入侵国和战胜国会有点困难,不知批评《辛德勒的名单》的人怎么看。q了俄乌战争,西西弗斯。 |
|
不难看,但是实质90分钟以内的故事逼逼了120分钟,连最后credit都滚得很慢。一直报菜名给我报的饿了,想吃意大利饭。 |
|
#IFF24 战时的人道主义,生命高于一切立场。 |
|
反战你反你的战 故事一般就算了 越看越不对劲 牺牲就牺牲 还必须要光荣牺牲 确定不是2024欧盟的官方宣传片吗…… |
|
siff ‘24 @世纪汇 片中的宗教情怀呼之欲出,真的很意大利🇮🇹 |
|
相当平庸的意大利主旋律片,事件本身有很多可挖掘点,但处理得太乏味了,一味的靠说教和煽动情绪来推动故事,除主角外的其他人物更是扁平 |
|
5.8/10 |
|
二战时期意大利皇家海军一艘潜艇的指挥官赛尔瓦托,带领他的海员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在击沉疑似敌对方比利时商船后,他两次救起落水的26名船员,冒着巨大的风险坚持海面航行,拟将这些船员送到远处的安全岛屿上。实际上,所谓中立方比利时商船运载的正是英国军人。其间,航行在海面上的潜艇遭遇了英国皇家海军,指挥官赛尔瓦托为了保护炮塔上多位对方船员,坚持不下潜并积极与英方对话周旋,英方同意放行并约定双方停火12小时。意方潜艇官兵与比方船员,由开始的战斗冲突,到后者被搭救后的陌生提防,再到后面的融洽相处、依依惜别。这一刻,人性中的伟大与闪光,完胜战争的荒谬与残酷。不过,本片叙事和表演风格有些沉闷,色调偏昏暗。7.4分。 |
|
6分意大利🇮🇹二战电影 |
|
3.5 大海、潜水和表演值得4,cease fire和son of sea值得4。 |
|
26th SIFF于黄浦剧场。作为给当字幕操作员的朋友捧场临时买的冷门场,竟然蛮惊喜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太长了,缩短30分钟观感可能会好很多,喜欢潜艇驶过英国战舰的镜头 |
|
80届威尼斯电影节 |
|
26th 上海电影节。海底两万里【战争版】船长爱好和平,善良很平淡的叙述,对于死去的两队友描写不够细致,其他方面还不错,特别是炸薯条,全场爆笑。结尾有点感伤,好奇他们都没有补给了,是怎么又在海上漂了两年的?靠岸了不去补给下吗?哦,对了,最后大约10分钟左右的意大利语,我拿有道翻译听写,好像是厨子的报菜名碎碎念,如有不对的,欢迎指正 |
|
出征、打仗、救人,三段电影救人是重点,但被前两段削弱了。厨师的意大利菜名rap太经典,是绝对亮点! |
|
你们意大利潜艇的小日子还挺好过的,难怪二战的战绩惨不忍睹 |
|
“为什么救我们”—“因为我们是意大利人” 莫名被这句台词帅到。 片尾的简介里从意大利海军战前和战后的潜艇数量就能感受到海洋和战争的残酷,战前122艘,战后只有19艘幸存。 对英军飞机的防空战和对比利时武装商船的海战拍得很不错;潜艇缓缓驶过英军战舰以及最后比利时、意大利水手一起制作薯条的场景都很棒。 2024.06.20 CGV影城(白玉兰广场IMAX店) |
|
作为第一部主竞赛,我真的觉得有夹带私货的成分😅 |
|
“Because we are Italians.”🤣 |
|
论质感这部电影我是喜欢的 |
|
本片改编自二战初期的真实事件,导演聚焦战争中个体面庞的悲欢起伏,平稳的镜头刻画了一场小战事的激烈悲壮,牺牲与奉献都令人扼腕叹息。男主演法维诺扮演的外柔内刚的军官,恰如古希腊的英雄演绎出爱兵如子的深情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
|
处理得太平了,但也让人一窥轴心国的视角,战争终是泯灭人性的东西,战败如何,战胜又如何。 |
|
吹牛逼,美化战争,潜艇里的人肉味儿也太大了吧 |
|
意大利主旋律片,但表演值得一看 |
|
挺感人的故事 但节奏好慢 一个小时能讲完的事足足花了2小时 |
|
8🈷️31号10:45,威尼斯电影节开幕电影,每年啥戏剧节、电影节开幕戏都会被骂。。。我是没资格骂,睡着啦。。三分之一昨晚没睡好,三分之一上一个片子太烂又强忍着没睡,还有三分之一电影不是我的菜。。。 |
|
26th上海国际电影节 两个字 震撼 |
|
意大利当代主旋律电影,文化研究新样本。法西斯也会救人,这种价值观不知道战争电影能不能接受,因为这套救人逻辑是胜利者才能书写的。另外,潜艇出场前的室内戏很扎实,古典灯光,静物特写,人物构图。本片灯光师要一下其他作品,水平时高时低。 |
|
比起战争片,还是更偏个人英雄了。和平年代的个人英雄有萨利机长在前,相比之下这部影片没有凸显出在二战背景下,这次救援行动面临的难度,面对的舆论。 |
|
#SIFF26 切入正题有点慢 记得清楚的除了炸土豆就是珊瑚王子 |
|
战争时期无异于赴死的士兵逐波漂流,在深蓝海平面上对任何人都能施以援手,仅仅因为他们先是人,再是某一方。说实话对男性战争题材看疲了,但这部呈现还蛮不错的。 |
|
致敬指挥官… |
|
鉴于意大利在二战时期的尴尬战绩,很让人疑惑意大利海军能拍出什么英勇事迹来。
快进看了前20分钟老套的军嫂们依依不舍送别海军士官们,进入海战内容后,才发现原来是意大利潜艇被英国海军驱逐舰群围困,从要地中海密集的深水炸弹雷区脱困,而老旧潜艇无法继续下潜的情况下,居然让水兵海底出仓人肉拆弹,这一“英勇”壮举真令人无语。
与德国经典《Das Boot》(U571原版)相比,既没有紧张刺激的海底战,也没有对二战中士官们人性的反思,属于战败国自我安慰的主旋律电影。 |
|
整体很沉闷,但是能在大屏幕上看到裸露镜头,大概是电影节的意义。想表达的也有点乱,人性?环境刻苦?选择打仗舍弃小家? |
|
前段或者说大半段的故事都显得冗长了 太多的旁白用以填补剧情的缺失 人物处理比较单薄扁平 演技到位也弥补不了这一点 不过炸土豆实在是可作为亮点的巧思了 |
|
一部普通的反映二战的反站片。但佩服导演能将残酷战争背景下,闪现的人性光辉的题材,拍的有些抒情和诗意,也许来源于意大利特有的浪漫气质使然吧! |
|
二战期间一艘意大利潜艇和它的指挥官的故事,全片洋溢着浓浓的人道主义精神,还可以。 |
|
对下属嘉奖是不必使用敬语,对人性嘉奖是营救敌人。土豆丸就要吃光,报菜名望梅止渴,炸薯条让你开眼。珊瑚组成十字架,极端虔信者也不算亵渎上帝。切断这根锚索,在海上我们从敌人变成盟友,敌人的舰队为人性让路。这场战争由机器组成,我们的潜艇由机器铸就,未来理性由机器取代,唯独我们首先是人。 |
|
2024.06.16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
|
我和我的敌人一起,获得了拯救 |
|
没有太多大场面,人物描写很好,标准的反战片//你们意呆很浪漫很会做吃的我知道了.jpg//另外一星给比利时小帅哥 |
|
给3.5-4吧
SIFF26@橙天嘉禾 |
|
典型主旋律电影,表演大于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