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导演塞缪尔·毛茨与女儿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导演的女儿总是不按时起床,于是他让女儿以后乘公交车上学——不再开车送她。一天,女儿去上学,半个小时后,他听说有恐怖分子在5号车里自焚,十多人在那次事件中丧失了生命。但幸运的是,他的女儿因为差一步没有赶上那班公共车而平安无事。 |
|
3.5 虽然是这个主题,但是战争背景比较模糊,属于讨论宿命论的。所以整体感觉是有些形式大于内容了。但是形式上做的还可以。三段很割裂,而且故意把时间线打乱,尤其前两段之间,属于明明看得很认真但会狂敲脑壳以为自己刚才不小心睡着了。然后看到第三段才发现竟然真就是这样转场… |
|
张弛有度,男孩的狐步舞迷人。 |
|
十佳候选,漂亮,非常讲究的电影,对摄影、构图、光影的讲究已经到了近乎洁癖般的工整,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每次俯拍都干干净净,为了好看穷尽了角度。整个故事却冷森森的,和真实生活有距离感,像一个黑色幽默,三段,每一段都有荒诞的影子,所以悲伤看起来没有那么悲伤,不如跳舞,打战不如跳舞。 |
|
#Venice2017# 一步登天的毛茨第二部很谨慎但是出手极为稳健。还是战争创伤题材,第一幕悲恸,第二幕荒诞(没想到拍得这么飞!),第三幕解脱,尾声把之前的黑色幽默推到极致。恰似狐步舞(片中是小队代号)的四组舞步,结构精妙。视觉上也很有风格 |
|
宿命的寓言救不回气若游丝的叙事,异位的懦弱中产主视角抑制了环境的可笑。第二幕的狐步舞与死寂时刻倒是完全可以独立出来与《和巴什尔跳华尔兹》对照,一个在月亮升起的水塘边上,一个在燃烧弹坠落的地方,都出现过那么绝望又渺小的一辆车。 |
|
不能被剧透。三昧的特点是追求极致。这种极致不只是回到原地的三段闭环,而是每一个段落都安设了悬念+压抑+躁狂的影像风格,专治强迫症死星人。1、3段被压缩在房间里,对伤口和表情的大特写(第2段破洞类似)。2段的旷野放逐舞台,貌似远离战场,但恐慌与不信任分秒存在。宿命的灾难,从未远去。 |
|
难道就我一个不喜欢么…父母那段也太假了吧 不知道导演为什么用浮夸异常美丽的风格取悦观众 当然还是很喜欢年轻军哥哥们聊以度日的有趣生活部分的 |
|
肉罐头滚落的斜坡只需八秒钟,却会让我们完全沉没。儿子死而复生只用了五小时,葬礼却可以继续操持。来复枪是狐舞伴,啤酒罐是手榴弹,骆驼是死亡信使,裸女是性欲囚笼。生孩子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失去孩子的痛苦是长久的。我的秘密是毁灭了少女,父亲的秘密是出卖了神明,秘密烙在脸上假装没人看到。 |
|
@balmes 尤其喜欢第二幕,简洁轻盈,弥漫着遗世独立的迷人超现实感,日常诗意不疾不徐的铺陈之下,是渐次堆积的隐秘紧绷,直至本段结尾意外一击能量全部释放,异常惊人。相比这神来之笔般的几十分钟,前后两段的命运回环就显得笨拙刻意,设计再精巧也只觉平庸。 |
|
本片真是部影视院校教授艺术技法的好教材!“三幕剧”,编得奇妙;演摄美,样样精强。连只露几面的家中狗、路上骆驼,也是绝不可缺。虽有些刻意,但导演的才气已经让人咋舌!这只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八年前其处女作《黎巴嫩》获金狮奖,本片去年又获得评委会大奖。送上好久没有给过的满分! |
|
没有硝烟,但拍出了战争的压抑。故事结构非常精巧,构图更是没得说,但可能细节太工整了,反而显得匠气。两支狐步舞很喜欢:一支很释放,一支很含蓄...... |
|
乔纳森侥幸活了下来,却因为父亲强行要求他立马回家而遇难。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
|
敢说男主角不像我们James Murphy?音乐太好。 |
|
城市公寓与边防哨所两个时空的不可控事件,以及纽带父子关系的一本没画完的性幻想漫画,将儿子与父亲前后脚着,塑造成希腊戏剧中得为错误付出代价的悲剧英雄,而且是在一个循环反复的闭环中永远摆脱不了自己命运的英雄。故事编织之精巧与命运寓言之含糊,在这部电影里,竟能形成某种并行不悖的默契 |
|
调度精彩,三幕戏的形式很有意思 |
|
男孩手握钢枪起舞,
圣经换色情杂志。
漫天黑鸟飞旋,
化作冰冷阵雨,
虽然浑身尴尬僵硬,
雨在脸上胡乱的拍,
也要散发出特供电影节拿奖片的光芒 |
|
这应该是最顶级的摄影了吧,光、影、人、景以及物 全部都按照黄金切割来定位,场景布置点也极其讲究,戛纳和威尼斯就特别偏爱这种形式上工整得变态的电影。然而电影本身并没感觉有多出彩 父母过分的矫情 我倒宁愿相信有喜极而泣而不是喜极而气 知道自己儿子没事了还冲着家人和军官发脾气【之前还冲狗来发脾气】,人啊 该高兴时就高兴该难过就难过 就像电影的名字《今天跳舞不打仗》 那么有乐观主义的标题结果却阴阴沉沉的 真让人喜欢不起来。 |
|
也就中间那段还不错,一直不喜欢这种过于依赖“编造”的电影,精心摆设的镜头仅仅是为了美化“编造”,那些结构,那些影射,那些控诉,那些歇斯底里,基本都没什么实际意义,皆是为了装腔作势的哄骗观众接受这场算计而已。 |
|
这只是残酷的生活yuyan(寓言,预言,预演),3.5 |
|
年度操纵观众奖。 |
|
第一幕和第三幕完全可以不要,专门拎出来第二幕丰富内容拍一个长片。本来好好的反战片变成了宿命论,立意大打折扣,也让那些情绪变得廉价。以色列黄金电影无非只有三个主题:战争,宗教,伦理(同志)。大好的金矿不挖去讲中产阶级的宿命论完全是浪费题材。第二幕有多喜欢呢?大概和对四个小哥哥的喜欢程度差不多吧。 |
|
影片故事来自导演塞缪尔·毛茨和女儿亲身经历的这一事件。塞缪尔·毛茨每天都是开车送女儿上学,因为女儿从来没有按时起床过,这一坏习惯让塞缪尔·毛茨操碎了心。塞缪尔·毛茨告诉女儿应该像其他人一样,乘坐公共汽车去上学。一天,女儿乘坐5号公共汽车去上学,半个小时后,塞缪尔·毛茨听说有恐怖分子在5号车里自焚,十多个人在事件中丧失了生命。塞缪尔·毛茨给女儿打电话,但是电话服务器因为战争已经中断, 一个小时后,幸运的是女儿回到了家, 她因为差一步而没有赶上那班公共汽车,这样的危险经历启发了塞缪尔·毛茨创作感悟。 |
|
三段风格截然不同的影像,偶尔看似玩脱,但就像狐步舞那样,无论如何都会回到原地。而人心也是这般。片中被悲恸击打得崩溃的,被愧疚焚烧得落魄的,连缀那段奇异的绝佳幻想,构成一种很特别的战争反思,也构成一种很特殊的精神治疗。非常优质的摄影与美术,赏心悦目。又见《蛋糕师》两位主演,开心。 |
|
前进、向右、后退、回位,命运的狐步舞不断轮回,死而复生而又死亡,绝望之后的希望重新灭亡,毛茨用首尾呼应的符号与意象解读战争的荒谬与绝望,用个人的命运去映射国家无处安放的不安和深入骨髓的焦虑。 |
|
能聊出点儿新鲜的,玩儿点儿新鲜的么?内容阳痿,形式也变成了花架子。 |
|
还以为会是很闷的艺术片,但完全不是。老太太一开口我就在想希伯来语怎么那么像德语,然后发现她确实在说德语。 |
|
7/10。狐步舞的前进后退难以改变历史错误的传承,父与子体验震惊、充满变数的情感之旅描绘成循环悲剧,倾斜的军营里滚落的肉罐头呼应引发误杀的啤酒罐,经过路障的骆驼呼应翻车的结尾。摄影是一个操纵观众情感的工具,从绿色病态的沙漠颜色到破旧岗哨里睡眠不足的面孔,半封闭的公寓舞台则占据了心理战的中心,母亲柔肠百转的丧子之痛,父亲以优雅姿态翩翩起舞与过去、内心和解,漫画杂志上模特的丰乳传达出X的黑色阴影:战争状态下人生的创伤,两代人也跳不出去。每一幕风格在生活的冷静、离奇的荒诞相互转换,上一幕无声紧接突显的音乐造成浸入式的体验,工整的构图与大俯拍镜头旋转的不规则构图连用,这种反差被叙事基准巧妙连接在一点,重生、死亡和情感的失衡都是无可逃避的超现实命运之舞。窗框和望远镜主观视角内螺旋状的群雁,像窥视隐秘内心。 |
|
三段的强度依次递减,最后一段的确有点刻意。但是导演的镜头掌控力很强,艺术品位好。看导演面相,跟电影的基调很搭:内敛、缓慢、带有一点诗性,但是有点慢性子,最终做了某些妥协。开头一段跟士兵狐步舞部分五星。 |
|
以三段论表现狐步舞式的生活回环,结构设计痕迹比较刻意,摄影与构图是亮点,第二幕最佳。 |
|
1.一个严肃而错误的“死亡”导致了一场荒诞却是真实的死亡;2.战争之余的时光,百无聊赖,充满幽默的色彩。 |
|
第二段很精美,也最有趣。狐步舞跳得简直空灵。。。第三幕让人大失所望,感觉想要讲述这个故事的初衷非常勉强。 |
|
你失去儿子,狗狗也体会到你的丧子之痛,围着你转,将一支爪子搭在你的腿上试图安抚你,而你却恶狠狠地踢到她内出血,所以你只值一星 |
|
#胖鸟电影# 4.0 分。结构精巧工整,但命运的荒诞感也因此有些淡了。父亲的细节不错,渴望疏远其民族语境(历史、宗教、战争现实)却深深嵌入其中;儿子所在哨所的那场杀人戏也处理得很合理充分。开头的通报戏不知道是否是照实,但缓慢展现了浸在战争中的国家对人们身体与情绪的掌控。 |
|
太机械了。 |
|
一部精心打磨的作品,故事很荒诞,镜头非常美。叉脸男的含义:黑叉由母亲哺乳传到孩子的脸上,蒙蔽了孩子的眼睛,黑叉和那本犹太圣经都象征上一代人将自己的历史包袱遗传给下一代。影片中父亲对儿子的过度保护,反而害死了儿子,说明导演不希望年轻人们延续父辈的仇恨。 |
|
故事结构的变化和拍摄的确精彩 |
|
A / 倒悬的命运悲剧包裹的是战乱中中产生活幻梦的破灭。通过双重“伪善”的道德议题、地理空间与动物意象将风格各异的段落巧妙黏着。叙事节奏非常自成一体气定神闲。暴力与恐惧的控制与释放极为精准,大音希声。慢速俯拍与快速摇镜气若游丝令人屏窒。更为现实残酷去戏剧化的《焦土之城》。 |
|
1.0分,观看10分钟果断退出,悲伤的视觉艺术吗?好乏味,后面再好也不想看了。 |
|
#HKIFF#太好看了,越想越好看的那种好看。换别人拍可能一小时不到的剧情,被塞入了大量接近静止的无声的只有微妙表情变化的镜头,动作也极缓慢,必须要你目不转睛沉浸其中才会发现,沉默比语言牛逼多了,这些细节太棒了。幽默都来自荒诞,彻骨的冷和夹杂其中的温情拿捏得特别好,非常克制,显得高级 |
|
镜头很讲究,上一次这么行云流水般沉稳的运镜还是看《无爱可诉》。狐步舞原来是闭环的意思。[B+] |
|
又算计又做作。 |
|
世界在下沉,无人在狂欢。#HKIFF2018 |
|
视听方面很完美,聪明的电影节系拍法。 |
|
当所有的元素都指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时候,一出“醉卧沙场君皆笑”的倒转在空镜头,长镜头和沉淀的边塞中编织了一出悲喜剧。 |
|
故事如此简单,以那回旋的舞步为核徐徐展开,那场华丽的狐步舞如一道深深沟壑将影片划分,前半是沉溺于悲伤的情绪宣泄,后半是受命运摆布的离奇荒诞;但这看似不相容的两半,却如此适宜地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体验,而这矛头指向的正是永远在幕后指使的毫无情感的国家机器,它脆弱却又如挖掘机如此有力地将无辜受难的轿车丢入深坑,它坚实却又在“士兵倒下”的通报上如此儿戏毫无责任感,但正是国家的形态型塑了每一位国民,正如那个暴虐的父亲,将信仰丢弃,为欲望不懈向前。 |
|
整个家庭无法承受一场死亡,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而家庭成员里有人主动被动地在杀人。整体不够轻盈自然,尤其室内部分。 |
|
很有幽默感,荒诞叙事在众多参赛片中算是令人耳目一新了。 |
|
宿命的往复 轮回的荒诞 就像狐步舞 不论怎么跳都会回到同样的起点 经典的戏剧三幕剧形式 里面很多工整的构图强迫症应该很喜欢 稍微了解了下导演 也是厉害 前作才斩获威尼斯金狮 这部又是评审团大奖 |
|
备受屈辱的那一刻,她挺起了胸膛,仿佛舞台中央的歌剧女主角,哪怕眼里噙满了泪水,也要抓住这人生最璀璨的瞬间。人们在空荡中翩翩起舞,哪怕没有音乐的伴奏,也要用尽这一世的欢欣,把那一刻孵化成永恒。精妙的三段式,用看似无理的巧合,将战争即日常的生活平铺开来,你有你的震动,他有他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