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人:“游而不击大明军,中流砥柱李舜臣!” |
|
陈璘与邓子龙汉语口音难以入耳,据说是棒子专门找明代汉语专家复原的语音。。翻译应是华人扮演,明将服饰不够还原,陈璘影楼装,邓子龙装束明显来自后世雕像,都不戴网巾。整体架构仍以韩民族主义为核心,李舜臣作为第一主人公,从各方面被置于中心进行塑造并夸大,许多部分胡编乱造,《李朝实录》:“天朝副摠兵邓子龙,以七十老将,提二百勇士, 纵恣于沧海上,唾手而矢灭狡夷,其气豪胆麄,可谓大丈夫哉! 况欲居首功, 跃上忠武(李舜臣)之舟,直前奋突,所俘获无计,偶触火器,中流延爇, 贼乃传之而犹力战。”片中邓子龙则被岛津义弘轻松斩首,配合死不瞑目特写堪称极致侮辱。岛津义弘又莫名其妙死于李舜臣鼓声。棒子一如既往自吹自擂,自产自销狂欢意淫,片尾独其葬礼与海上殉国两段作结更强调出意识形态教育片的性质。 |
|
岛津义弘原来是被李舜臣鼓声震死的。好,那么好,那么若干年后关原之战进攻德川家康本阵的是岛津义弘的鬼魂? |
|
堂堂大韩民国找几位会讲普通话的演员这么难吗😅 |
|
因为隔壁碧昂斯演唱会要两万五,临时起意换了这部便宜的电影来看,结果两个半小时如坐针毡。人物脸谱化,长时间海战看得视觉疲劳,剧情走向逐渐离谱。前面李奎炯不愿意剃头,带了个色差明显的头套我忍住没笑;演陈鳞的演员长得像甄远道我忍住没笑;但是日军都督(도노的汉字是什么来着?)最后被鼓声震死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哈? |
|
三部曲最长的一部,也是最无聊的一部,有一种看别人开金手指玩即时战略游戏的乏味感。文戏拉胯混乱就不说了,武戏的兴奋点也很少,场面倒是越做越大,不过确实也没有啥卵用。李舜臣终于在第三部彻底变成了一个毫无魅力的纸片人。 |
|
除了邓子龙都被黑了 |
|
电影可以改编历史,可以把小战描绘成大战,可以神话英雄,但为什么要贬低明将?没有大明的军队,你们现在还能在这拍电影? |
|
老绵拿鼓棒的气势比拿棒骨差多了。 |
|
明粉可以看。前两集每每都是日军登船肉搏,第三集挺给面子,让邓子龙这个角色登船肉搏,但究竟邓子龙怎么死的呢,是座船被友军所伤还是接敌后肉搏力战而死,讲好听了叫指挥舰前突吸引火力,讲不好听的叫没有大局观净瞎添乱。最后半小时有段学1917一镜到底还不错可惜很快节奏崩塌变成mtv,都那节骨眼了火烧眉毛还各种人物特写还挨个点名。舰队行军不会把船只行驶那么密集,流体力学两船会被压力差挤到一起相撞。照这个冷热兵器的规模,只能展望一下萨尔浒之战,开铁之战,浑河之战,松锦之战,皮岛之战,……那种激烈程度精彩程度,只能反复脑补,电影估计绝对没法拍。 |
|
真·自吹自擂 |
|
八年抗战,电影用了九年展现,韩国版抗日神剧。韩:没有大明朝搁那儿拖后腿,我们早把倭寇赶走了。日:我们只怕李舜臣。 |
|
闲山因为演员日语对白用了配音广受好评,到露梁这给这俩明军将领找个国语配音有那么难吗。这俩将军一开口比大佐还大佐,洗洗捂着魏骏杰是吧。
另外岛津被鼓声震死是什么操作,结尾一个破鼓磨磨唧唧那么长时间水剧情,还有明军对李舜臣的称谓是怎么回事,片尾怎么一口一个老爷,导演要是没有中文词汇量可以说韩文。反正这片主要受众也不是中国人。
至于把明军拍成无脑送人头莽夫,以及对百姓杀良冒功这种事更是槽多无口,金汉民李舜臣系列最烂一部无疑,拍抗日神剧也得讲点基本法好不好…… |
|
韩国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吹,李舜臣是伟大,但无论如何他貌似还给听大明副总兵邓子龙的节制吧。 |
|
百战迎得将军归,萨摩之鬼血战圣雄,堪称世界海战典藏级 |
|
六宗罪:1、编造历史,乱黑明军,把救世主角色大包大揽;2、中文台词基本听不懂,完全是鸟语;3、把对方主帅用鼓声震死这个结局也太小儿科,有点像漫画了;4、战局逆转纯靠喊口号,对于战争场面缺乏战术细节描写,尤其后半部分;5、人物极其单薄,几乎没有真正的主角,包括李舜臣也很莫名,除了呆滞的沉重表情;6、导演妄图达到的写意风格完全不奏效,结局显得很滑稽,对不起这部打着历史大戏旗号的大片,对不起明星云集的阵容。总结,论意淫的本领和门槛之低,韩国人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
|
几乎不了解史实的情况下,看得还挺过瘾,是这系列三部曲里最成熟的。记得看前两部都有点迷糊,属于稀里糊涂就看过去,这次倒是非常照顾门外汉,角色分明,冲突显著,战局清晰,一个多小时的海上对决,因果交代通顺,场面壮阔惨烈,对战术也有足够的解释,光看个热闹是不错的消遣,枪鸣炮轰刀砍船裂,还有长镜头炫技,不过最后“音波功震死主将”就有点为了升华悲壮的扯了。新加入的明朝将士角色增加了亲切感,韩国演员努力说中文的样子初看滑稽,后来也就习惯了,越听越觉得是啥方言,估计日语也说得很喜憨,只是我听不出来。三星半吧。 |
|
别的我都懂,就是大家都叫李统领姥爷素怎么灰丝 |
|
一挥扫荡血染山河,李本人厉害。不过韩国人拍人性电影拍得好,拍这种宏大的历史剧,不免有点牛蛙鼓气的感觉。 |
|
太难为郑在泳和许峻豪了,不知道练习汉语练习了多久,最后台词还是那么绕口。同理,国人说韩语,听起来也是这样吧。露梁海战,虽说是明参与的最后一次海战,但这段历史本身就是李氏朝鲜为主场,他们以他们的立场拍电影有错吗?然而说真的,正如陈璘最初的想法,丰臣秀吉去世,倭国停战,战争已经结束,朝鲜国土奉还,还有必要打吗?战争只能让更多的人失去生命。可是…战争还是继续了,结果小西行长还是逃走了,明失去了邓子龙,而朝鲜失去了李舜臣!历史上的露梁海战是胜利了,而今再看呢? |
|
有很多少数民族将领,很少有中文的关于高句丽与契丹的影视 |
|
目前来看,任何儒家文化圈的国家想要在不触动中国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去宣传所谓的民族叙事,都是个死局。壬辰倭乱中朝鲜在军事上的表现亮点寥寥,基本反映了李氏朝鲜自建立以后,试图从府兵制向募兵制的改革计划的破产,不仅军布制度成为了主要税头导致更多农民破产,而相应的五军制度内部大量缺员,以至于在战争爆发伊始便全线溃败,朝鲜八道区划自战争爆发一年有余便仅存平安北道一处。李舜臣已是其中不多的亮点,这员老将凭借着对于水上作战的优秀指挥,在明军大规模援助朝鲜之前,保障了日军从海路上无法短时间内输送粮草,算是为朝鲜王朝挽尊。然而,其背后依然是小国在大国话语权下的扭曲心态,如果能拍成像《南汉山城》一样的话,或许才算是真的对过去的历史看开了 |
|
期待有一天能看到韩国电影里面朝鲜战场韩国军队英勇追击,废物美军各种拖后腿的画面。哈哈哈。 |
|
海战效果真赞,这特效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还有一个伪长镜头也非常不错。……本来是中韩合拍,但因为关系不好,韩国就自己把三部曲做了收尾。……既然这样,问题来了,韩国向来都是篡改历史的,只要感动他们自己就行了。如同小日子拍的反战作品,其实只是反战败罢了。……53岁的李舜臣,66岁的陈磷,70岁的邓子龙,在如此演绎之下,看完三部曲也只会感觉,明军什么都没干,只是来添堵的。朝鲜凭借李舜臣一人之力,7年时间,身死击退了倭寇大军,阻止倭寇借道,还拯救了大明。呸,真恶心。……这场万历抗倭战争最后一次海战,最匪夷所思的地方是三方都宣称获胜,从目的和结果看,为了阻止小西行长回国,李舜臣和邓子龙战死,小西行长还顺利回去了,那么谁赢了? |
|
蹩脚的汉语,流畅的日语,强悍的朝鲜军,嗯……这很韩国3_3||万历的板子要压不住了,大骂“李如松呢,戚家军呢,子母铳呢”-_-||明明是大明抗倭援朝,拍成了朝鲜援明抗倭 |
|
文戏战争戏对半分,真是豪赌,然而赌输了,两段都极其冗长,角色也毫无感情,看在场面给三星 |
|
战术问就是包围,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武器问就是龟甲船,撞就完事了,不腻吗?韩国人自己的长津湖。 |
|
若就这么让他们离开,将会积累更深的怨恨。 |
|
黑明自抬,塑料中文,场面重复,视觉效果疲劳,基本没亮点,一众人物没立住 |
|
意淫科幻大片,看李舜臣可以进陈璘大帐并吓退陈璘就知道了,几十年后的棒子电影一定会出现尹锡悦直闯白宫并用目光逼退睡王的情节。 |
|
诸方博弈,强弩之末,小西行长成为最终赢家。基本就是前两集战术再重演一遍,中间一段三军小兵视觉交替长镜头真心很赞,天地不仁万物刍狗的战争绝望感塑造很好,但紧接着见鬼幻觉压境,击鼓传花“痛打落水狗”来煽情,还是稍微偷懒了点。至于为了捧你们李将军把大明水师编到那么拖后腿,见怪不怪了。彩蛋是星星显灵让新皇帝继续把仗打下去的意思? |
|
很感动,很好的片子
陈璘真的太坏太蠢了,乱杀朝鲜平民当倭寇
邓子龙有勇但无谋,只得落得这样的下场
论真英雄还是得看我们大朝鲜国的李舜臣
感谢当年大朝鲜国派天将李舜臣带领着天兵不顾艰险来拯救被倭寇侵略的小明 |
|
反正就是往死里夸自己英勇无比。其实李舜臣真的就那么回事。隔壁是真的事大了一辈子不知道什么叫名将。李舜臣要真跟韩国人嘴里夸的一样,一次战争的时候还能让霓虹硬是天天跨着对马海峡给好几万人吃马嚼的天天供? |
|
小西真不是个东西! |
|
陈璘被刻画成一个傻子,用蹩脚的中文在这里说二逼的话实在受不了 |
|
就想问一句:咋就比我们拍得好看呢?先不讲政治背景,就论电影编剧、摄影、剧本、尤其是演员! |
|
从日军的视角来看,李舜臣像是一个恐怖片中的怨灵,诅咒发作效果为被咒者突然定住,神情严肃/惊恐/呆滞,念出“李舜臣”,然后触发爆炸/箭雨,全军一败涂地。 |
|
3.5。无糖可乐,偶尔喝一瓶提个神 |
|
幽默老韩😅 |
|
逆转全靠打鼓 |
|
很好!就是两小时那里幻觉开始真,爱演。以及彩蛋有什么必要吗? |
|
海战场面还是不错的,相比之下赤壁就是垃圾。大明军全靠李战神带,不过就算谈历史,我还是觉得明军打的很憋屈,痛打落水狗自己还损失不小,敌人也跑了。 |
|
ps:海战场面确实量大管饱,但李哥那个声波攻击击溃岛津义弘我是真没绷住。
角色塑造上很气人,仿佛朝鲜方才是总兵,中方将军只是个游移不定需要救援的二把手。不过三个国家的服化道还原的还算用心,几个中国将领的演员虽然声调模仿不来,但汉语的断句节奏应该还是有练过的。总体来说对明朝不是丑化,而是军事和军功上的弱化。
剧情还原方面我不清楚(我也是看了电影才知道李舜臣和邓子龙卒于此役),至于电影本身我觉得节奏有点拖。最后的决战挺华丽,还秀个长镜头,弄得和游戏似的。 |
|
陈璘这个角色你们都不舍得请个配音吗?汉语说的还没那翻译好。 |
|
作为李舜臣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来讲,是系列中水准最差的,从剧作结构、情节魔改、战斗气质几方面来看都是如此。
就不能认认真真的拍好这一部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是影片看下来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涉及到中国的部分难道就不能照实际情节来,非要魔改加乱来,这样于李舜臣的形象而言不但没半点衬托,反倒是一种涂污抹黑。 |
|
要么不打 要打就打服为止 |
|
中文太蹩脚了,不能找两个说得好的来配音吗? |
|
鸣梁、闲山和露梁三部曲,其中露梁这部最后近一分钟的长镜头还行,期待中国可以拍一个援朝三部曲:第一部白江口大战,第二部碧蹄馆之战,第三部上甘岭之战。释经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别再让历史发明主义充斥市场。 |
|
狗血抗日神剧,雷人情节:1.邓子龙被岛津义弘亲自斩杀,2.陈璘即将被岛津义弘活捉之际,李舜臣派小分队从天而降拯救陈提督。3.陈璘在李舜臣的鼓声感召下率领明军奋起冲锋,鬼子头被鼓声震的比历史上提前20年死了。 |
|
开篇三分之一拙劣的三方局势交代;无聊、拖沓、重点不清的海战;最后没完没了,自以为很有逼格的鼓声;找个好好讲汉语的配音会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