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板娘想画上生活的另一种妆容,最终仍是被捶打的鱼头。大明星想看到人生的另一双眼眸,最终化成被观赏的蜡像。导演编剧想接近电影的另一个时刻,最终成为被淋尿的剧本。有人在奶瓶里肿胀,有人在车窗上流泪,有人扒下行业的底裤,有人坠入创作的悬崖。马拉多纳的讣闻传到永安镇,涟漪后依然无事发生。 |
|
挺没劲的,段子曲解人物,文字凌驾影像,很欣慰冯小刚有了接班人。高举仇富、厌爹、酸文青三面大旗,表面上自嘲自省,实际上还是全世界与我为敌那我先地上滚一身泥看谁还好意思泼我脏水的计谋。看看导演和编剧的核心理念冲突:女主角要么是庸俗为了钱,要么就是高风亮节独立意识觉醒,一定要这么二元吗?拜托思路打开一些吧,人的处境、经验、情感是很复杂的,建议放掉自已过剩的表达欲。 |
|
魏书钧所谓的戛纳三连击,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创作力退步。与之相反,在影片规模上却在大步提升,就更为《永安镇故事集》的质量而叹息。说白了,魏书钧不像是学院派作者,其长片中所呈现出的江湖气,反而更像是大陆影视行业的观察者。本片中,创作力枯竭的直观表现就是章回体剧作的选择。围绕拍戏一条线,讲述三段有些黑色幽默,却也乏味重复的故事,实则三段本质上又毫不相干。归根到底是这样一场闹剧,一段剧组经历,作者找不到清晰的创作视点,所以只能单独拆分。对于故事合集,这样才真得更像是硬凑时长。也可以理解影片开拍前,放弃原有剧本重写当下困境,最终出现如此产物。这种决定和最后的呈现,是导演的自信,也是导演的自以为是。还是要说,魏书钧这样的视角在大陆影坛是缺失的,多样的电影应该需要观察者。但创作的影片实际配不上填补这项空白。 |
|
打了五星了!跟魏导要3000块钱去~XD |
|
抑郁后摇文艺宅男被说唱男折磨的故事 |
|
前两天徐克的大师班讲希区柯克的《电话谋杀案》,说是希区柯克在筹备下一部电影的过程中,临时拿了的这个项目,当时创作状态非常轻松。徐克说,很羡慕电影创作者的这种心态,杜琪峰为了寻找这种状态,特意不写剧本,去片场寻找电影之神降临的时刻。魏书钧导演的这部电影,刚好就是徐克羡慕的创作方式,临时修改了剧本,在拍摄过程中创作了一个全新的东西,闪耀着天才般的光芒。延续了上一部《野马分鬃》的风格,这次在解构现实剧组和电影创作上更加的深入,甚至有点洪尚秀电影的意思了。不管是素人,还是职业演员,到了魏书钧的电影里,都是最松弛的状态。他不追求复杂的调度,却能用简单的拍法抓到最接近生活的状态。 |
|
用连续两部长片去讽刺华语电影制作环节本身的陋习弊病,并适度剖析青年创作者自我迷恋,审视到渐进于电影时刻的过程,戛纳能选择魏书钧这样的导演来继承贾娄刁等第六代在国际舞台的意志,也许能使我们不用那么羡慕滨口龙介在日影救主式的出现,之后还会有邱阳等人的接力,华语片可以掌握应有话语权。杨瑾导演的演技,我认为配得上今年任意华语片评奖活动里的最佳男配荣誉。 |
|
“都是为了华语电影”、“你的脸挺电影的”…贯穿影迷和电影人秒懂的梗,几乎从头嗨到尾。《冥王星时刻》的章节标题要笑死人…里面那个影评人角色,也是目前中国影评圈不偏不倚的真实写照,导演知道的太多。“在永安镇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而这部片,就是任何有电影梦的人的一个春梦。 |
|
相比《野马分鬃》,能明显看出魏书钧导演的成长,故事更圆润,也更成熟了。感觉导演是真爱元电影啊,这次更多的内部梗和小笑话,有几个调度也很有想法。一直在进步,期待下一部。可以。 |
|
#PYIFF2021# 第二部就已经这么好了吗,不枉赶个大早排队来看。在我看来,导演很多时候在拍的都是“天意”,或者说是根植于日常的超常瞬间,调度实在是太漂亮了。《独自等待》是投石入湖,在庸常生活里激起的一层涟漪,波纹还没荡到岸边,石子却已触底;《看上去很美》是飞鸟入林,误以为是在怀念落脚,但其实仍是在俯瞰伸向天空的树冠,没有人在乎你飞得累不累,自己也知道可能漂泊已成宿命;《冥王星时刻》则是虚实相称,对电影的嘲弄,对行业的解构,对生活的互文,所有的严肃和轻浮最终都溶在了那泡散着热气的尿中。隔着雾气的泪眼,究竟看到了谁的人生;4:3画幅里的吾土,此刻又是谁的故乡?是的,生活的涟漪散去后,在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请不要为我哭泣,永安镇;请记住我此时的模样,永安镇。 |
|
果然第四个故事删去了 |
|
一种对电影行业创作制作的讽刺和自嘲,不过看的时候完全联系着魏书钧和《野马分鬃》展映后的各种评价,以及当时立项时的故事梗概,和后来再立项的《精疲力尽》的梗概,所有情节相呼应,自然而然的幽默感流出,情感显得更细腻。(导演这次肯定不会被说直男癌了hhhh |
|
“获奖就没烂片?” |
|
年轻时候就拍自反式的电影太暴露功力了。导演点子很多,但还真没到肉眼可见才华的程度。希望下次让主创去更大的厅接受掌声? |
|
LFF2021。3.5。那种知识分子式的讽刺社会的样子像极了盛年的冯小刚,一到了情节剧部分和片段式肖像又像极了是枝裕和等类似的日本导演。已经很难得能看到如此自然的中国喜剧电影,但不知道为什么三段故事都是一开始时很在状态,越到故事后段的视听和叙事就越发没精神,越来越像电视剧。 |
|
三个段落以三部华语片片名为题,一方面在做叙事结构上的致敬,另一方面标题即为风暴中心,段落分明地阐述:陷于平淡生活的哺乳期母亲、回归家乡尽是尴尬的女演员、互相挤兑却身不由己的导演和编剧,而这三个部分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筹拍一部影片的幕后种种完整串联,生活和拍片互相勾勒。魏书钧大幅度收敛了他的自我迷恋,而是把这种自信用在了讲好故事上,谈吐的幽默和产业的反思遍地开花。 |
|
这不给3000也得打五星了吧。虽然第三段彻底变成行业祥林嫂,确有些自嗨自黑得过度,但一句“马拉多纳去世了”,竟突然让我从烦躁到盈眶,也神奇地化解片中一切烦绪。可能在上帝面前,永安镇终究什么都不会发生吧 。 |
|
我的建议是,把第三个故事删了吧。真的太装太典了。
如果是以戏中戏为引,将小顾和陈晨相映照的生活为题,真正讲述小镇女性的觉醒,那会是一部好作品。
|
|
在一整天严肃又沉重的观影后,电影很惊喜,也真的很好笑。可是不是喜剧片。只是从第四个故事开始 全场不断响起掌声,所以,现在是全民都陷入脱口秀了吗 |
|
魔法般把身边文艺导演变成了一出契诃夫三幕剧里挣扎和彷惶的小人物。在反讽和自嘲中几乎消解所有拍电影的文艺病,但整个电影却又是如此宏大的一个文艺梦。respect |
|
男宝们真的很脆弱,没几个差评他们转头就说很多恶评,表面卖惨,暗地“我去年买了个表”(骂也骂得很土…),制片人现实中变脸比电影精彩,大批影评人抛开电影质量不谈报团转发更精彩,中国文艺片市场别想好了~ |
|
… |
|
爹味 爹味 爹味 尬出天际的表演和第三部分里毫无意义的长篇大论 再多形式上的新意也无法掩饰脚本空洞的本质 全部都是导演一个人的自我高潮罢了 视听语言不算不成熟 但是我很怀疑剧组是不是只有一只镜头 全是中景看的有点犯ex 本次filmex电影节看过最漫长的2个半小时 |
|
【平遥影展展映】中国首映场。全场爆棚,掌声笑声不断。能看到导演和编剧的机智与才华。只有电影人和影迷才能get到全部的梗,才能看得最High。声音设计空间感出色值得赞赏。第一章《独自等待》里的黄米依太惊艳了,演活了小镇饭店老板娘,演技秒杀杨子姗,是全片的演技担当!第一章的结束既代表老板娘明星梦碎,也宣告电影/戏中戏“真正的女主角”杨子姗/陈晨华丽登场,设计得很厉害;第二章《看上去很美》犀利地撕碎了虚伪的乡愁怀念与旧情往事,直怼身份阶级的差异带来人心之间永远的心理隔阂。模仿《有话好好说》经典片段太绝了,车窗长镜头更是全片神来之笔,不得不佩服;第三章《冥王星时刻》由刘洋、康春雷的表演撑起,直击剧组编剧与导演的尖锐矛盾,金句频出笑点密集,以电影人自我吐槽的解构讨巧地直戳电影人的G点高潮。四星半 |
|
没给我3000,我还是打五星哈哈哈 |
|
三个故事,层层递进。
第一个故事告诉你:永安镇是永远都走不出去的。
第二个故事告诉你:走出或走不出其实都一样。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电影的故事,告诉你:谁××在乎你走不走得出去。
影片中曾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电影是否为了表达?如果是,是表达理念还是情感?如果不是,那又意义何在?
——那么,影片的最后,导演是否给出了答案?——我不知道,又或许本来就没有答案。
(ps:一二个故事更像导演对于自身的调侃:你们是否就想看这样“有深度”的故事呢。
第三个故事将整部电影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也才是导演正在想表达的)
(再ps:第一次体验了“包场”的感觉,一个影厅就我一个)
|
|
三星半,以一个剧组筹备串起三段式结构,第一段“出不去”,第二段“回不来”,第三段“拍不成”,都带有自己赋予小镇的一种理想主义。一二段呈现了向往的对岸和从对岸回望的“何以为家”,何处才是我们自我认同的地方?第三段则是导演编剧交心的最真实反应。其实三段之间联系不够密,里面装着即兴闲笔和油腔滑调,也装着Silent moment & Magic time,处处看得见导演恣意生长的幽默、敏锐和自嘲,当然还有进步。导演最厉害的一方面还是调演员的能力,第一次演戏的素人演员也总能和专业演员做到自洽。 |
|
冲着这制片人,不给一星就是我的道德感出了问题。 |
|
看完后跟那个编剧一样憋屈、跟大明星一样无语、跟老板娘一样奶子疼。 |
|
据说本可以作为新时代的元批评电影、《芭比》的老中镜像。要我说,比《小时代》都差了十万八千里。魏书钧运气倒是好,口碑票房双烂的情况下还有个疯狗制片代为受过。 |
|
手拿《雕刻时光》和契诃夫的男性导演编剧争论女性出走,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吗?有的,就是拍“手拿《雕刻时光》和契诃夫的男性导演编剧争论女性出走”。可能只想拍第三个故事然后顺道拍了前两个吧,这样看来倒是银幕内外互文了。/沾沾自喜和轻轻放下的讽刺还是讽刺吗? |
|
摆在这一批新锐导演面前的课题,都是意义真空,孔大山、魏书钧,拍的是完全不同的电影,题材不同,趣味也不同,但内里又暗通款曲,他们都在试图解决一种普遍焦虑,那种对于生活本身的厌弃,那种想要逃离的冲动,那种终究徒劳还要回到此地的无力感,以及一身臭汗之后的空虚。
相比较而言,还是更喜欢《宇宙编辑部》,那部显然要更肆意、更完整,也更动人。《永安镇》属于有佳句、无佳章。片中处处闪烁着小趣味,但就是连不成系统。
或者说,它也可以被生硬地连接起来。这三段故事实际讲的是,一个逃不走的女性和一个回不来的女性,在两位创作者鸡同鸭讲的探讨中,彻底隐身。它本身又像是某种预言,那两个最该是主角的人,最终成了创作者主观臆想里的一片空洞。
想写一篇关于中国新锐导演的小盘点文章,应该会很有意思。 |
|
【B-】看完这片后,明白了野马分鬃为何会是一部“没有表达核心却又并不无聊”的电影,魏书钧根本没有哲学观或者他有但是根本没有兴趣传达给观众,他是解构的,向内的,甚至是世俗的,是觉得生活本身就有意思而不需要给生活结论的。也因此他极度善于撷取细节,再通过某种文艺影像的趣味呈现出来,而偏偏他在影像上又非常有天赋,这不是小聪明,是货真价实的才华。他以天才的面貌四两拨千斤的戳穿了以康春雷为首的,普通影视创作者赖以骄傲的认知——“拍电影有那么难吗?”。如果你觉得永安镇是什么有深度有内涵有秩序的影视佳作,那么,你被魏书钧糊弄了。 |
|
电影人和影迷的自我高潮。无聊。脑子里只有两场调度和一场吃饭戏是好看的。一个是杀鱼的调度,一个是在车窗画眼睛然后流泪的调度,还有就是那场幽默的吃饭戏。其余的好无聊。对不起。 |
|
真好真轻盈!三段式讲述“走不了”、“回不来”和“拍不成”,三个人分别活成了菜板上被拍打的鱼头、车窗上落泪的巨眼、以及被狗尿淋湿的剧本。最后一个故事的力度最足,一顿阴阳之间,把这个行业扒得底朝天,然后遮羞布一盖,大戏照常上演,妙极。 |
|
年度最好的观影体验(甚至超过IMAX GT的奥本海默)来自于排片稀烂只有晚上23:05一场还包场,可以放声大笑指着屏幕大骂“你们这些男性创作者别太狭隘了,年轻的餐厅老板娘明明可以既要又要”,老板娘和女演员是永安镇的多重宇宙的两个切片,巧妙的互文。第三幕开始拍烂手掌,国产电影工业版的《悲情三角》,尽管不相信穿pink floyd的滚人能被哈人说服,不相信脱裤子都不能统一的创作矛盾能被马拉多纳统一,轻轻放下不如一疯到底,但新裤子嘛,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我向所有人开炮,但我和你们站在一起,就像这部电影的海报一样。“拍!有什么不能拍的!” |
|
小聪明集大成者,骨子里有种俯视观众且高高在上的学院气。另外据说黄牛票炒到1500元了,真不知道影迷们对这导演拔苗助长能有什么好处,平遥越趋First化 |
|
这电影从头到尾给人带来一种「轻蔑感」,是对地缘文化、电影、人生的全盘轻蔑。而导演似乎想用这种「轻蔑」,来达到某种现实世界的讽刺和戏谑,但是很明显没有做到。感觉导演根本连生活是啥样都没搞明白,只会凹出几句「金句」故作尘世见解之高深,本质上就是发自内心的高高在上和凝视。导演的自恋、窥淫在这部电影和映后谈的一言一行中,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導演映後談廣州場 |
|
没有人能救华语电影 至少魏书钧不行 |
|
我犯了什么罪要在电影院看两个丑男胖子脱裤子 |
|
特好。一如既往地有很多miracle of the moment,能即兴创作到让幽默感浑然天成,不作不尬,不是小聪明是技术卓群。但这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是片中导演编剧针锋相对讨论了一些当下虚伪投机的创作者热衷搞女性意识觉醒的那些事(还揶揄了滚圈,受众共鸣max),这和导演前作相关,从那延伸过来,是真正的解构自反,坦诚讨论。所以倒不觉得也不应该强调导演专注批判行业,影评人们也没必要将这些元素作为噱头,这只会让影片走得更窄。这实则是关于创作与生活的一部电影,会觉得导演是把创作这件事整明白了——片中导演指着窗帘上的椰子树和鸟说下一部要拍这些,还说下一部要自己写剧本,现实中这些都做到了,真好。平遥的观影体验也极好,当那扇车玻璃缓缓流泪,大家为它的最佳演技自发鼓掌,飞踹和波斯猫响起一片喝彩。 |
|
拍电影的电影不稀奇了,稀奇的是魏书钧居然拍了个拍电影劝退指南。创作照进现实的三段式剧本,用前两个故事虚晃一枪,最后一个故事开始全是编剧和导演的私货,讲述荒谬而又自洽的艺术创作过程(有被笑到)。嗯,马拉多纳死了,华语电影活蹦乱跳... |
|
一股子我把脏水全泼自己身上看全天下谁还敢骂我一句的圆滑嘴脸。放眼一看全是最虚浮的二元对立。一边是作者强调的艺术追求、一边是制片人看重的商业价值;一边是为钱谋生的饭店女老板、一边是独立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演员;一边强调生活的静止、一边认为生命始终在流动;我真诚地发问:到底什么时候能放弃这些粗浅而武断的二元划分啊?什么时候能放弃掉这种浮华又虚无的自我讽刺与随之而来的快感啊?什么时候这些导演才能去真正直面生活本身的复杂与暧昧,钻入生命的纵深与广度中啊? |
|
完全无感,前两个故事只是平庸,最后导演和编剧吵架对着脱裤子尬得我想钻地缝。想表现生活的无聊,结果拍得真的很无聊。想告诉大家烂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结果端上来的成品真的好烂哦。这种关于电影的电影,功成名就的老导演拍拍还行,年轻导演拍这个就很容易显得早早才华枯竭对世界没有洞察只能盯着自己肚脐眼自恋。 |
|
制片人只是单纯的蠢坏,魏书均这个b是真的自恋、油腻,看完恶心的三天吃不下去饭。能不能立法禁止露阴癖拍电影? |
|
“这他妈哪是拍永安镇,这就是水浒传。” |
|
看了制片人发疯犯蠢的话,我觉得这电影是白拍了,观影时就隐隐约约让我不适的男味在银幕外彻底溢出,还真就是那个心眼比🐔还小的货色。如果有影评人给差评就可以破防到发表威胁言论还出口成脏,那瓷器电影就真的没救了🤗 |
|
这部电影在业内(以某些电影节为代表)得到如此的推崇,再次让我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忧心忡忡,对于年轻一代电影人的审美尤其悲观绝望 |
|
傻逼制片人,给你制片的电影打一星,不用等。 |
|
与《不虚此行》满屏的技巧相比,《永安镇》真是挥洒自如的才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