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 Orlando (2023)

    最近更新: 2024-08-01 正片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4 时长:97.8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14x1080 时长:98.2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14x1080 时长:97.71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720 时长:99.4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14x1080 时长:97.65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854x1000 时长:98.36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99.2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76x720 时长:98.2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8-0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14x1080 时长:97.4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14x1080 时长:97.4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7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夸克盘 【法罗岛字幕组-120】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Orlando.Ma.Biographie.Politique.2023.1080p.WEB-DL.中法双字.mkv 详情
      【法罗岛字幕组-120】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Orlando.Ma.Biographie.Politique.2023.1080p.WEB-DL.中法双字.mkv
      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中文字幕/特效字幕].2023.Bluray.1080p.DTS-HDMA5.1.x264-DreamHD[11.60GB ] 详情
      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中文字幕/特效字幕].2023.Bluray.1080p.DTS-HDMA5.1.x264-DreamHD[11.60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中文字幕/特效字幕].2023.Bluray.1080p.DTS-HDMA5.1.x265.10bit-DreamHD[6.85GB ] 详情
      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中文字幕/特效字幕].2023.Bluray.1080p.DTS-HDMA5.1.x265.10bit-DreamHD[6.85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中文字幕/特效字幕].Orlando.My.Political.Biography.2023.Bluray.1080p.AAC2.0.x264-DreamHD[3.05GB ] 详情
      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中文字幕/特效字幕].Orlando.My.Political.Biography.2023.Bluray.1080p.AAC2.0.x264-DreamHD[3.05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阿里云盘 外挂中文字幕.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2023).mkv 详情
      外挂中文字幕.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2023).mkv
      外挂中文字幕.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2023).mkv 详情
      外挂中文字幕.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2023).mkv
      115网盘 外挂中文字幕.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2023).mkv 详情
      外挂中文字幕.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2023).mkv
      百度云盘 外挂中文字幕.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2023).mkv 详情
      外挂中文字幕.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2023).mkv
      夸克盘 外挂中文字幕.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2023).mkv 详情
      外挂中文字幕.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2023).mkv
      迅雷云盘 外挂中文字幕.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2023).mkv 详情
      外挂中文字幕.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2023).mkv
      【HD1080P人工法语中字】 详情
      【HD1080P人工法语中字】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28年创作的《奥兰多》,是世界上第一部主角在故事中途转换性别的小说。在一个世纪之后,跨性别作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活动家的保罗·B·普雷西亚多(Paul B. Preciado),决定寄给伍尔夫一封影像信,告诉她她笔下的角色已经走进现实,奥兰多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普雷西亚多发起了一个试镜活动,召集到了26名8至70岁的当代跨性别与非二元性别人士来扮演奥兰多这个角色。他通过这些真实的声音、著作、理论和影像,重构了自己变性经历的各个阶段。他说,每个奥兰多,都是一个要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去生存的跨性别者,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被迫要去对抗法律、历史和精神病学,还有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跨国制药公司的力量。但如果“男性”和“女性”归根结底都是政治和社会的虚构产物,那么这种转变就不再仅关乎性别,也关乎诗歌、爱与肤色。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6.7 IMDB 6.8 正片
      Sur l'Adamant
      2023
      纪录片
      法国

      坚毅之旅

      Sur l'Adaman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巴黎真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是愚公移山般的劳作(海量的时间、耐心、等待、倾听)——艺术/劳动给心灵的慰藉。
      • #berlinale73# 如果不知道背景的话,它几乎就是一部怀斯曼式调查社会组织结构的纪录片——正如映前介绍所说,这部电影的关键就在没有一个地方直接告诉观众谁是医生谁是病人。于是我们看到一群人竭力为另一群人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现实,这不恰恰就是一种元电影吗?毕竟影片开头就说了,“they are all actors without realizing.” 现实与幻想(或另一种现实)的隔阂在这里竟被神奇地拉平了。最后镜头拉远,外面是梵高曾经画过的树,产生一种奇妙的共振。大概只有这样细腻的观察力才能在此地看见诗意吧。赞美评审团,金熊实至名归。
      • 天然的奇异空间:一艘从不远航又永远飘在远方的船,空镜中的城市像船外的另一个世界。近景特写已呈现一种稍显残忍的真实,于是不必再去触碰“病人”痛苦的源头(或描述痛苦),只须自由跳跃的闲谈,即使不够顺畅,音乐与绘画则给予我们另一扇理解他们的窗口。从对个体的观察转向描摹社群生态,像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合作互助中向外界输出能量。同情心被轻盈地消解,渐渐变成一种渴望。
      • 从《所有的美丽与血泪》到《坚毅之旅》,纪录片频频摘得最高荣誉,既说明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本就并不兼容,但事实上也反映出这个时代西方社会的种种价值体系正在经历全面洗牌。无论是欧美还是第三世界国家,已经不再像过去二三十年有那种博采众长、具备极强的世界性表达了。艺术创作的文化壁垒越来越森严,互相之间存在孤立和隔膜,是当今人类社会的境况。
      • 塞纳河畔助眠白噪音,开头睡了一觉醒后发现左右都在睡,掰着大腿强行坚持着半清醒看完,几乎没有多少变化的访谈堆砌,结尾还要总结下中心思想,值得一提的是巴黎的精神病日托中心办的影迷俱乐部选片看起来也比北影节好
      • #BJIFF# 比起他们的精神状态,我的精神状态才更适合进入这家日托所..
      • 湖畔上,明亮版的《囚》。
      • 75/100 这个机构看起来像是由一些“怪人”组成的乌托邦,其实也无需太谈及是不是疯以及谁又正常的问题,它们显得不太重要。在众多的日托服务内容中,有在强调电影/艺术的存在与作用。菲利伯特处理素材还是有一套的,并非由一场访谈紧接着一场来填满,而重视那些停顿的时刻:房子外的树叶、光线、人物沉默的时刻...被提取出了诗意。
      • #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柏林电影节第二十八部。题材很不错,但也是属于想说的太多,却都没说清楚。片中展现了太多被访者感受,这种表象确实容易得到观众带入,但是远没有提出问题后用更深入的交流来让观众思考来得深刻。群像戏展现不错,聚会带来空间上的扩充,但跳切让真实性大打折扣,而且采访非常密集,节奏非常差,最喜欢的一场戏是谈及感受后的一个侧打,有空喘口气的感觉。(提及很多作品及事件,如瓦尔达的《狮子、爱、谎言》,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吉姆莫里森,帕梅拉库尔森和詹姆斯迪恩的死亡等)
      • B-. 对精神病患者的展示,总是让人难以忽视影像与对象的权力关系和其中的伦理困境,但这种“不适”,客观上也迫使观众反思所谓“正常”的标准:艺术和精神病的根源都是个体的异质性,那怎样的“不正常“才能被人接受?电影花了几乎所有篇幅去完善这第一问,而在最后十分钟才试探性地扔出更刁钻的第二问:在感性层面,精神病患者都是内在的艺术家,但在现实层面,他们是否能够承担管理者的角色?社会失能的标准又如何判定?诗意的共性当然很好,但这个更锐利也更无解的附加题,或许是更有意义的。2023.4.25 BJIFF 资料馆
      • #Berlinale2023 3.5
      • 13th BJIFF@小西天 他们有音乐,有绘画,有电影,有摄影,有舞蹈,有手工,有诗歌,有文学,他们讲述着各自的创伤,他们讲述着各自的疗愈,但是他们还有永远有差异的账。他们是最作为人的存在,也是最社会适应不良的存在。他们被社会的机械的部分定义为不良,在水上坚毅地以人的姿态存在。看本片需要一些耐心,虽然摄影机就戳在一个地方拍,但是每个人讲述自己的方式构成了一种叙事方式。不过柏林把金熊给这部,我只想说柏林你还是快点别办了吧。另外需要提一嘴,你北影节外语片的译介过程到底有没有控制有没有校对,quote文德斯的德州巴黎的那一小段翻得乱七八糟的。
      • 溫暖,真誠,這樣的片子更大的意義在它的外部,拍出來就已經贏了,很難得的體驗。全球首映,也是第一次看到有精神分析師作為主創團隊一員上臺。
      • 从昨天看完首映,到刚刚颁奖之前,万万没想到这个电影竟然能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看的时候,前面部分还一度在打盹……聚焦真实的特殊人群,描写每个病人的精神世界,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可能就是获奖原因?记得导演后面说的一句话,没理解错的话,大意是每一个疯狂的人,都是一个物种,觉得还挺正确的。三星半给影片,半星给“金熊奖最佳影片”的头衔
      •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Berlinale Palast 并不理解结尾字幕的主题定调,在影片中没有感受到十分强烈的对应主题表达
      • 三星半。这是用谈话构建的影片,那些直击心灵的歌声,琐碎断续的聊天,人们讲述着各自的生活,之前与现在,还有那些失落的时刻,被疾病偷走的人生。诗意、炽热、黑暗、痛苦、真实,也随着话语荡漾出波纹,就像水鸟低空飞过静静流淌的塞纳河
      • 镜头直接对准病人,记录他们的日常和谈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甚至公开谈论精神问题。导演有意识地选择不将这些人放在任何既定属性内,所以没有人称他们为“患者”和“病人”,想让观众看到的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避免物化,这一点很重要。国内同类型题材的纪录片也有,比如马莉导演的《囚》就是不同的角度。
      • 2023柏林电影节金熊奖。7分吧但是金熊有点过誉或者不至于(还记得看颁奖和发布会导演自己也一脸懵逼)。想了想应该本届柏林的主题是“少数人”,基本表彰的片子都是在讲各种各样的少数。片子本身没什么可说的,毕竟尼古拉·菲利伯特也是老牌纪录片导演,技法纯属,本片发挥非常稳定(剪辑相当清晰流畅)。比较意外的“1968的孩子”这条历史线索所勾连出的含义。@观水 老师看完告诉我这片就是福柯《疯癫与文明》里的“愚人船” ,好吧这个角度看,K主席挑的这个片子还真挺有意思。
      • 没有评判、没有审视、没有猎奇。 虽然“精神病人没有家”,但我感到我回家了。(从放电影的时候看到观众玩手机的比例就能看出这部电影会有多少个一星)
      • L'Adamant是塞纳河畔的成人日托中心(「一条船上的人」)。有点像怀斯曼,但并不致力于探讨机构运作,而更关注人本身,尤其是那些有精神障碍的成年人如何展现出其艺术天份、创造力与人性。最精彩的还是片中的几段音乐,以及那个想想自己是凡高转世的人。(不过作为金熊,我宁愿给《音乐》或者《红色天空》)
    • 豆瓣 8.0 IMDB 7.8 正片
      Retratos Fantasmas
      2023
      纪录片
      巴西

      幽灵肖像

      Retratos Fantasma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当照片捕捉到“幽灵”的时刻,当狗借影像与声音而“复生”的时刻,当放映员以泪锁门的时刻,当灯牌变异以告白的时刻,当空荡荡的影院传来鬼影之际,当售卖周边的小贩身上的英雄过往被挖掘的时刻,当爱吹小号的网约车司机骤然消隐之时,我们知道,因为这些极其琐碎的片刻,我们对电影的信仰似乎又有了某种支撑,我们又一次被电影的魅力打动了。借着那久已逝去了无痕迹的幽灵,电影再度苏醒。
      • 爱他的电影,去他的巴西。全片动用海量,不同介质的影像素材,时间跨度惊人,一出流动的累西腓城市史,一场盛极一时,自牧记忆的狂欢节。我爱我家释放的电影,我爱河边的电影院,还有捕捉与邂逅幽灵——通过照片与光影下的戏院进行了漫长的圣歌招魂仪式。事实上,我甚至没有做好第三部分也是关于电影/戏院的心理准备,其宗教仪式与集体朝圣体验,令小城之春的影迷灵魂,同感五体投地。艺术广袤至大,足以占据一个人,一座城,一个国。
      • 一定是今年戛纳看过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从小家到cinema,从怀旧到反思,怎么摆弄素材达到landscape变迁论述……是啊,电影院和教堂有什么区别。
      • 第七届平遥影展第22部。想拍电影,只要有热爱和想法,就没什么能阻拦你。
      • No.10010。7th PYIFF-首映观众选择荣誉,前入围2023戛纳展映。本届平遥最佳之一,小克莱伯·门多萨饱含深情地对自己的迷影-电影创作之路及私人档案的回顾,兼论累西腓的电影院-电影文化史。导演自己攒档案资料的功夫真是仓鼠癖级别,挖资料的能力也相当厉害,两者共同形成一个庞大而又条理分明的数据库,而算法正是空间的关联性,出色的分析力加上对幽灵-废墟这套玩法,真的是当代散文电影的天花板水平。虽然看过导演几乎所有短片和全部长片,也是看了这部才知道他的创作基本都是围绕他家的房子和街区来进行的,“给日常生活以电影感”。影片有着极为丰沛的情感,在一系列关于母亲-家-电影-街区-城市-电影院-教堂的链接中,时常令人无比感动。#年度十佳#
      • <首映>单元最容易学的创作手法,只需要一颗巴西热情头脑和厉害的剪辑师。我在《首映》单元写英文授奖词的评语:The film brings us along a journey to the new and old Recife in a documented form. We are not only fascinat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ty over decades of recording, but also the way the director puts his personal touch on the reels of real. Ghosts or Superpower, his camera doesn't lie.
      • #7thPYIFF# 从私影像的角度切入,分别展现了空间从私人领域向公共场所进发时与影像的勾连。首先是个人住宅在前几部作品里的出现,生活的痕迹和影像的介入在同一时空中留下不同的烙印(顺便也勾起了一些我看《舍间声响》和《水瓶座》的记忆);然后转向对于邻舍的记录,隔壁的狗,野生的猫,漏水的屋顶,还有荒废的泳池,影像记录下了那些生活已经带走了的部分;最后是公共影院对于集体记忆的占据,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去展现记忆的力度,当那些影院关门后,有人用泪水铸成锁遗落在历史长河中,也有的成为了教堂继续承载新的记忆。整个纪录片逻辑清晰丝丝入扣,有对导演个人风格的溯源,也有对于时空影像的浓情呼唤,完全看进去了且津津有味,观感特别好。无处不在的幽灵,无处不在的爱。作为个人今年平遥的最后一部影片,没有遗憾了。
      • @2023 PYIFF. 灵动感人的情书,给家人,给家乡,给影院,给电影。 对时间声音建筑和影像的处理,宛如游戏,举重若轻地面对历史变迁的沉痛。 各种并置,曾经导演被拍到现在他拍自己的孩子,电影片段和拍摄片场幕后,看到结果也看到过程,本来就是一起的。照片加上影像,仿佛由照片进入,影像确实就是这么来的。两次剪掉又放回去的肉麻的话,第三段甚至唱起了歌,自如到像灵感迸发的聊天,旁敲侧击地表明这是部艺术电影也是最好的那种记录片。 老放映员说,如果影院要关门,会lock it with a key of tears. 电影不是一方小小的屏幕,而包含了反面,外面,过去现在和未来,它非常广阔。而幽灵,不是死亡,不是消失,是另一种存在。平遥电影宫已经回归寂静,而曾在其中晃荡的我们,就是幽灵。
      • 巴西版《不散》,基顿时代,人们渴望步入银幕,影院如教堂,观影如朝圣,电影是信仰,与角色把酒言欢。后电影时代,被遗弃的影院只剩没有银幕承载的影像幽灵,它们四处游荡。导演借角色之口说:虚构电影是最好的记录电影。在家取景,将日常景象与摄像风格融合,日常感和电影感来回切换。现在时的人儿走上楼梯,过去时的人儿走下楼梯,空间重叠,胶片划痕烙上时间的刻度。小狗化作幽灵时,天空有流星坠落。迷失在消亡的影院地图,年少的人跑进影院,犹如登上一艘即将沉没的船。放映员放完最后一部电影,用眼泪作钥匙,锁上电影院的门。素材数字变形,招牌在发电报,不屈地说:拒绝审查。影院的招牌是时间记录仪,是对真实世界无声的控诉。不存在的司机,系紧的安全带,影像以它的方式隐身,他日将现身于屏幕,并且不穿囚衣。它用各种方式告诉我们,它在。
      • 【釜山电影节】门多萨不多见的纪录片,先以他作品的素材与私人影像引出自己生活过的社区、母亲的往事,以及家庭作坊式的创作模式。之后再引出生活社区里的几所经典电影院,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两个受访人物:一个是很有个性的电影放映员,他当年负责连续放映《教父》几个月,到最后一次实在忍不住要中止放映,受不了这部许多人口中的经典。另一个是片末登场的的士司机,他自称有超能力让自己隐身,说着说着就变成了一辆无人驾驶的出租车,幽默感十足。在门多萨看来,普通人的口述历史也是历史的重要一部分。他尝试在各种影像素材、口述故事与虚构去情节中还原出巴西昔日电影院的辉煌过去。然而,对于巴西文化历史不感兴趣的观众估计是不太友好的体验。
      • D+/ 还是可以在沉溺之前多开掘一些丰富的分支,现在感觉很多有趣的点都只是浅尝辄止。
      • +,直白的空间展示对私(作品)影像的档案化。
      • 3.5
      • 权力场所变迁,私人空间被封存,多数人的废墟成为少数人的圣地。生命的档案:将回忆里的水分尽数挤干。
      • 用自己与众多巴西电影人的剧情片(当然也有部分纪录片)Archive做纪录片很是巧妙:电影作为家/宗教的意味显现。散文电影般的独白很成功。结尾与出租车司机的段落则像一个(稍有点刻意的)寓言。小克莱伯·门多萨早期就是拍纪录片的,因而本片算是某种小结/回归。
      • 给电影和城市情真意切又灵气逼人的纪念册。在写实和艺术间游走,轻盈得像一阵夏夜的风。这样的摇曳生姿的空间诗学、娴熟的时空穿梭术,万花镜般的迷影刺激物和潮湿茂密的生命力我好像在读波拉尼奥。前段时间还刷到友邻感叹,电影院是当代人的教堂……没想到这其中真有渊源。在把累西腓加入我素未谋面的故乡前,我先把这个ending列入【最爱的文艺作品结局】。
      • “虚构电影是最好的纪录片”。
      • #Cannes2023
      • 影像既私密又天生地具有公共性,对于拍摄者而言,影像是“夹带私货”最好的载体,有关其记忆的呈现和伤痛的疗愈;而之于观看者,坐在影院里便成为了虔诚者,只等“圣光”降临,幽灵成为肖像,最后在计程车的这段“纪录”也回应了“剧情片是最好的纪录片”之说。其实每个拥有大量影迷的城市都应该有这样一部电影(北京的电影院就选资料馆,上海就选大光明),等到若干年后,电影院不再,至少还有影像来重塑。
      • “我会用眼泪做的钥匙锁上电影院的大门。”完美的闭幕电影,谢谢平遥。
    • 豆瓣 8.7 IMDB 7.6 正片
      Savvusanna sõsarad
      2023
      纪录片
      冰岛/法国/爱沙尼亚

      桑拿房的女性私语

      Savvusanna sõsara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最后那场情感太丰沛 很喜欢吟唱……
      • 身体羞耻、母女关系、出柜和家庭,到月经、家暴、堕胎和被性侵。水滴下坠又蒸发,树叶发芽又落下。隐痛愈加强烈,能量愈加巨大。珍贵之处在于可能此后都无法或不能参与到如此赤裸、真实、私隐的讲述中,此次观影也成了一次无法复制的人生经历。
      • 人类学女性主义。强调身体部位、油画光影、群体仪式,当然最重要的是讲述。
      • 烟雾将女性笼罩在一个神圣的怀抱中,将她们与外界隔绝在桑拿室的圣殿里,让她们在这里无拘无束地做自己;在桑拿房舒缓的热气中,她们学会拥抱和接受自己的身体和灵魂,用汗水排出羞耻、痛苦和恐惧;通过共同的清洗仪式、讲故事和震撼心灵的吟唱,她们建立起深厚的姐妹情谊,将她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共同疗伤,共同获得力量。 在一位妇女痛彻心扉的揭露之后,吟诵声震撼人心,令人敬畏,一股势不可挡的能量从屏幕上迸发出来。妇女们狂热地吟唱着,释放着压抑已久的悲伤、愤怒和挫败感,集体表达了对男权世界中女性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的反抗。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时刻,在导演的巧妙安排下,在观众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 映后导演说这部片前前后后花了七年时间,完全理解,因为无论是拍摄还是后期制作都是全方位“碾压”级别的。看完像打了一剂肾上腺素,想在北京的冬夜里狂奔。
      • HKIFF47 特别温柔有力的影像,很庆幸在影院看了这部。爱沙尼亚的桑拿房是女性可以完全裸体、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被倾听的safe space,烟熏桑拿是身心双重naked。烟雾缭绕填补从桑拿房中出来透气的间歇,连接起不同的女性故事。女性的轮廓在一个个故事被讲述的过程中,以及高反差布光的局部特写里逐渐完整。冰水从指缝中滴落,如同眼泪划过面颊。 MOIDF2023第二次看,更喜欢那些烟雾缭绕的空镜了,它们是在情绪满溢之前的一次deep breath,就像烟熏桑拿的过程中总要不停地走出去再回来。摄影风格总让我想起Nan Goldin。
      • #FNC# 可以跟《我们的身体》连在一起看,然后你就会发现世界各地的女性们都因自己的身体构成面临着相似的困境,而这些困境需要能够直接获取生命经验的女性作者进行表述,需要被听到;影像中一切对身体局部毫不避讳地展现并不从属于任何一种凝视或关怀,只是更加触及本核的感知共振;所谓女性私语的空间,便是男人不存在的世界
      • 中途一度哭到嘴唇颤抖…sisterhood is everything!我们互相拥抱互相说笑互诉衷肠。我们之间可以沉默不语我们可以大声呐喊冲向冰冷的水中。在这桑拿房里每寸肌肤都近在咫尺,每一段撕心裂肺的过往都在耳边回荡。所有发生女性身上的痛苦与羞耻都随着汗水流淌而走吧。
      • 231110,和小猴在法文中心觀影,又冷又幸福的夜晚。好安靜的電影,喜歡每一場桑拿後到室外的透氣,冬去春來,四季更迭,高緯鄉野的生活是冰原、森林、湖水和爐火。映後談裡導演分享太可愛了,聊電影,聊創作,聊她和愛沙尼亞,還一起唱了歌,有感覺到很濃烈的真誠的力量🥺 從台前到幕後都非常棒的作品,烟熏桑拿房裡能夠傾訴,能夠被傾聽,是赤裸而不危險,坦誠而不脆弱的Safe Place;祝願女性能擁有更多這樣的空間,也祝願我們終將擁有選擇的自由踏出。
      • 它代表了一种难得可贵的特质,即如何毫无冒犯地进入一个隐私的空间,充满关怀地呈现女性的身体与记忆;但是否需要依靠过度的音效来为神秘学服务尚且有待商讨。
      • 关于婚姻、绝症、生育、堕胎、强奸、原生家庭关系……残酷而真实的女性体验,中途甚至有点不适。四季轮回,蒸浴房内的机位从来不正常,五位女性中只有一位有大量的近特镜头,似乎泛化了这种女性困惑。无源的老年女性叙述,极其古老。神秘主义、自然、个人体验、亲密分享、心灵疗愈。叩击灵魂的纪录片。男性除了在故事中存在外毫无地位,甚至连小婴儿都是女孩。
      • 汗、水滴和眼泪
      • 【HKIFF47】愛沙尼亞的桑拿房成為女性坦露內心,彼此療傷的私密角落,那些在男權世界受到的不公和傷害只有在這小小的桑拿房裡才能得到些許的解脫
      • 語言以及呈現它們的方式都直達人心,同樣的故事在這愛沙尼亞的森林裡被講述了多少年多少次呢?而它又只是世界的一個小角落而已。古老的儀式也能成為現代性覺醒的媒介,更重要的一課是,從現在開始我們攝像機應該如何呈現女性的身體?我們的眼睛呢?
      • 桑拿房变成女性坦诚身体,经历,记忆和痛苦的安全所,观众们加入了聆听他人故事这个intimate的体验。摄影把女性身体拍得很美,是有点过于执着视觉美。桑拿开场前给观众唱歌的导演太可爱了。PFF.
      • 身体,性,复杂的母女关系,需要洗涤的痛楚,只有女性能体会到的经验。被现场男士的提问恶心到了,拖着鸡巴就能在大街上横行霸道的男人怎么好意思说出「我们也需要私密空间」
      • #法国文化中心 在桑拿房和森林当中的女性得以有机会卸下父权社会所施与的种种约束,完全敞开心扉,分享彼此的脆弱。对外暴露是一种勇气,其中对外貌和疾病到对男性、对同性恋的看法,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女性思想的浓缩。摄影师的功力非常强悍,通过对光影效果的控制,能够把身体拍得拥有讲述故事的能力,再加上导演对声音有意关注,其调和出来的画面不由得有种生态女性主义的意味。女性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并建立了不被打扰的乌托邦。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里面反复出现讲金句的,用烟雾这一形式展现出来的老人,原来是导演在森林当中的一次偶遇,并且这位老人还认了导演做干女儿。可惜她如今已经去世,不过她的声音在艺术当中,实现了永恒。
      • #BJQFF2023🌈#法文满场。私密写意的影像,润物无声的镜头,以身体写诗,用灵魂唱歌,世界上只有女人才懂女人,也只有女人才能治愈女人,在上苍悲悯的眼中,她们每个人的一生都让人热泪盈眶。“让我们用汗水驱走恐惧,让我们用汗水驱散痛苦”,“所有邪恶都不要来,让一切该走的都走吧,变强大……”,烟熏桑拿房里的神秘仪式,揭开女性生活里的真相。蒸桑拿泡冰水只为净化灵魂,闲聊中杂糅了百味人生,在某个温柔时分敞开心扉倾心而谈,无关性向性别,大家在云蒸雾罩时彼此感同身受赤裸相拥……看完不禁想起了外婆哀乐交织的一生。据说纪录片拍摄达七年之久,导演映后交流关键词:Trust,Respect,Listen。在男权社会中努力拍出不被物化(“男凝”“欲望化”)真实的女性身体,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吧。
      • #Sundance2022 纪录片个人最佳. 编排上可以更复杂.
      • 美好、私密、伤感、坦荡,一部完全意义上具有排他性的进入女性世界的作品,如此动人如此轻盈但又仿佛有千钧之力,一部通过光线、阴影、声音,还有水蒸汽一起创作的作品,在影像伦理方面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映后导演提到说纪录片拍摄的镜头从来都不是客观的,一定会是主观的,不过翻译好像没翻出来这一句有点可惜,这句话很重要,其实决定了整个片子最初的立场、手法和态度。一部想要推荐给所有女性朋友看的作品。结果看完出来再看到豆瓣主页这个打了黑框马赛克的海报,再想想整个片子想要表达的,只觉得还是太讽刺了。
    • 豆瓣 8.0 IMDB 7.7 HD中字
      Între revoluții
      2023
      纪录片
      克罗地亚/卡塔尔/罗马尼亚

      革命之间

      Între revoluți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宣传中到处都是男导演的名字,但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女编剧Lavinia Braniște的名字,两个根据历史文件创作的虚构女性角色的信的内容写的太细腻太好了,果然是女作家才能写出的。在观看的过程中一边掉眼泪一边想念异国他乡的女性朋友们。历史宏大叙事的影像结合细腻的个体经历让人非常有感触,也很容易联想到现在的情况。男导演创作的内容也来自母亲和其他女性的经历,在影像archive的挑选和剪辑中细节处理地也很细心,但对于内容明显想的没有女编剧深。我在的场次Q&A只有男导演,感觉质量应该大不如有女剧作家的前两个场次,对于一些人物关系核心的内容都含糊其辞
      • 假作真时真亦假,没想到档案还可以这么用。剧本很有诗意,最后十五分钟在剧情和艺术手段上都令人印象深刻。我印象最深的两处是有一段突然静音,直到抗议声响彻罗马尼亚街头,以及Maria的记忆不断倒带,从彩色到黑白,直到影片开头的画面,仿佛一切又开始循环往复。期待Zeitgeschichte online出个影评谈谈影片中的历史事件和真实性。
      • 从伊朗革命到苏东巨变,两场革命之间是两个女人书信传情的二十年。画面是宏大叙事,旁白却是私人呢喃,用反差构建出时代与个体的交缠。如果改编成剧情片应该会很epic...
      • 82/100 film correspondence. 以虚构浸入真实,有独特的女性细腻视角。
      • 临时起意买了票结果看到了目前最棒的一场。整个片子类似伪纪录片,但脚本都来自档案馆和私人影像,画面在虚实之间来回切换:两个主人公一别多年对彼此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只能通过书信(画外音)穿越时空来艰难对话。最后Zahra彻底没有了音信,Maria在信里说她已经想不起Zahra的声音,只能戴着她给的耳环在镜子里假装在一起,假装We used to be one…太难过了。书信里情感真挚细腻是那种女导演才有的风格,Q&A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导演是男性,但女编剧没有来放映现场,因为去给自己过生日了lol 开头Azar Nafisi的诗:You need imagination in order to imagine a future that doesn't exist. 然而导演还是愿意相信希望
      • 这种拾得影像纪录片会大几率入围亚洲的山形/TIDF的。两把情深款款的女声仿似幽灵一样盘旋在伊、罗两国的上空。纪录片通过半剥离历史档案,敏锐地捕捉到两个国家的社会历史进程的相似性和共时性,以及通过不同的范式对女性进行压制。很多历史场面中,男性的面孔占了压倒性的优势,但又不会去共情女性。至于素材方面,罗马尼亚的纪录片制片厂Sahia的作品可以说是占据了罗马尼亚部分的不少篇幅,足见其记录档案地位。归根结底,依然是有心人可考究,可剪辑,可自制的那一类弱影像(信不信由你)。
      • 伊朗反帝制革命群众满溢上树堆积废楼,燃烧油田直立汽车丛林,直到要求平权的独立知识女性被两伊战争中扔手榴弹的长袍面纱娘子军取代;罗马尼亚计划经济物资短缺和万人集体舞团体操高唱却无声的领袖赞歌,终被饥渴群众围攻的可口可乐面包车和经济全球化后钱不值钱的动荡恐惧取代;已经忘却了你的声音,有你的胶片也逐渐腐坏,但就算理想主义在群体运动中逐渐崩塌,秘密警察依旧保留着我们书信里的真爱……历史影像的又一真实虚构法,挺好
      • #25th TiDF#Berlinale2023 Forum 论坛及新电影论坛最佳影片。基于披露的秘密警察文件改编的Docu-Fiction,采用了和<Innocence>与<A Night of Knowing Nothing>相似的口述信件形式,但与二者不同在于深入探索了革命内部间隙中的复杂性:改革派与保守派、要求平权的女性与推崇头巾的男性、极权制度下社会经济的盛衰起伏……因而「革命」不再只单纯指代斗争、激情和鲜血,它或许更多的成为社会/个人变革的节点,一代人理想的消散普遍存在于79年霍梅尼革命至苏东剧变的十年间,对现状的失落与对往昔的怀恋无法填充巨大的虚无感。她们倾诉、通信,无声或有意的诉说着隐秘的情感,却囿于那些曾经全力奔赴的未来。「Do you hear the howl of darkness?」真挚而有力。
      • 4.5
      • 实际是个伪纪录片,蛮巧妙的,使用两国的纪录片、宣传片,以档案和私人回忆编写出这个充满ironic的故事(但导演说,他还是觉得有希望的)。
      • 25.02.2023 Berlinale Delphi
      • @sinema
      • 【TiDF25】
      • 当执着于素材的用法,就不得不抽出额外的力量对抗成品中萌生的虚伪
      • 何其相似的国家命运,有的国家能幸运的从专制到获取自由,然而有的却像动物农庄一样从一个专制转向了另一个更加恐怖的专制,不知道伊朗人有没有后悔
      • #Berlinale2023
      • 伊朗女孩赫拉与罗马尼亚女孩玛利亚,从伊朗79年反对君主制的革命到罗马尼亚迎来苏东巨变,几十年赫拉和玛利亚书信传情,交流她们对政治、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两场革命之间,是两个女人超越时空的精神恋爱。
      • +
      • 【4】源于历史洪流和档案素材的虚构写作,文字与意涵生成出情感与呐喊。
      • 也就这样吧,没觉得有多好。
    • 豆瓣 7.4 TMDB 7.00 HD中字
      El eco
      2023
      剧情片
      墨西哥/德国

      回声

      El ec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女儿对母亲提问,对祖母提问,唯独没有对父亲的提问。女儿问母亲和祖母的过去,试图解答的却是自己的将来。女性的卵子在胚胎时期就已形成,三代女性在生理学意义上如此亲密,但终究有人出走。
      • 很有质感。2023/4/22@资料馆 #BJIFF2023
      • 2023柏林奇遇单元导演奖+电影节纪录片奖。docudrama,比起导演前作《火之夜》差了太多了,概念先行(比如各种女性主义话语硬上尤其小孩张嘴就来)或者摆拍还不是特别让人烦躁的问题,许多地方刻意含糊才是让人看得难受的地方。所幸村里雨季旱季的自然风光和摄影水准还都不错,侧逆光值得农村题材多学习。柏林最近几年纪录片奖发得真不太行啊……
      • #BIFF2023 女性真的是最天然的连结,亚洲的女性或是墨西哥的女性,都是家务的唯一承担者、是养育的第一责任人、是竞技赛场的隔绝对象、是潜在的性猎物,都面临早婚失学和丧偶式育儿的困境,田园之中是日复一日的无穷劳作,不割断脐血至亲就难以解脱(大姐离开后母亲的自责也真的是只有女性才会有的反思)。/万物荣枯,成长就是面向死亡的旅程。/热爱骑马且勇敢消失的大姐是灼人的勇者,独自上课又爱抚阳光的妹妹是心头最爱,以手触光和仰面接光的两个镜头太动人了。/剪辑效率极高,三四个镜头、三五句话就足以将场景和情绪精准描摹,摄影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如何将重点放在「人」上而不是「事儿」上。音效值得影院观赏。/导演和人物的关系也真的是极亲近和充满信任的,难得。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