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会不是为了讨论,不管你有什么想法,都要把你教育得服服帖帖,最后同意早就定好的结论。很多人认为战争中的大规模屠杀不会再出现在现代社会,殊不知“屠杀”的不仅仅指的是生命,“驱逐令”也不仅仅针对某个种族,每天都会发生类似的事,人性早就如此,世界早就如此,不会变好,当然也不会变得更糟。 |
|
一群人坐在那里开会而已,但是看到最后我居然后背发凉,一种发自己背心的恐惧 |
|
科林费尔斯和肯尼斯布拉纳在万湖畔PK,许多人的抖森做接线小兵。唯一的配乐是舒伯特弦乐五重奏D956,海德里希说这能让人迷醉,艾希曼说这是多愁善感的垃圾华尔兹。其实我觉得艾希曼真的很像犹太人,不仅长相,之后埋首计算怎么提高效率也特别像…… |
|
一场老戏骨互飙演技的饕餮盛宴,肯爹把Heydrich的优雅淡然与冷酷残暴演绎得入骨三分。但各位演员精湛演绎下的万湖会议真实得近乎残酷,让我的观影体验极度不适以致反胃,过后回味更是恶寒直透骨髓。再次肯定我唾弃一切纳粹信仰的拥护者和美化者,他们真是文明史上最残暴肮脏且本质上愚昧懦弱的群体。 |
|
犹太人遭遇的灾难一再被后人提起,无数的影视作品描述。还有很多人群,种族被人为从地球上抹掉,无人敢提,遑论影视作品,慢慢地,他们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连记载也一起消失。 |
|
14个人决定了上千万人的命运,大多数篇幅都用在再现会议的过程上,展示了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会议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部分纳粹高官对于“屠杀犹太人”持质疑甚至反对的态度。 |
|
8 知识分子在暴政前的无力 最令人惊悚的一幕莫过于与会者超过一大半都学习过法律 而法律这门被称作没有感情的最高智慧在冷冰冰的官僚行政前也显得苍白无力毫无价值 尤其是其中一人对法律的评: 学习法律的结果让我不再相信语言 而相信枪杆子;人类的道德水准并不会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提升 相反只会更加剧其野蛮程度 仅此;还是看不惯一众英国佬演德国人 气质和内涵上都感觉很奇怪 |
|
都是熟悉的演员,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飙戏,会议桌前讨论犹太人定义的时候,极其讽刺。会风诡异,彻头彻尾就是一场阴谋,只是与会人员不敢吭声罢了。可以当作观看《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的前奏来看。科林费尔斯最耐看的时候。 |
|
相当细致的再现了万湖会议(Wannsee Conference)的过程,从每个与会人员入场开始展现各人不同立场基础上微妙的态度。在场三分之二均为律师,试图用法律使屠杀合法化的过程因为理性而更显冷酷。当最终意见达成一致时,居然还可以调侃说这场抹杀是流水线似的过程。冷静而理性带来的偏执更加疯狂。 |
|
一群最文明,最理性,最有知识,最绅士的权利掌控者们,在一座美丽的庄园里开会。会开完了,庄园外的青年们,还在懵懂的打着雪仗。 |
|
theres no bad people, only normal people doing bad things. |
|
这些杀人魔看到甚至只是听到屠杀的事情,是会有身体不适的。但是很快他们就调整了过来,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毕竟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这项事业实在是太“伟大”了对于他们来说需要讨论的只有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工作方案做出来,让手下人去执行,甚至还照顾了一下手下人的工作量和心理状态以及物资储备。在这个气氛中,你甚至会觉得个别人思维老是跟不上真是烦,个别高官无脑言论一副官僚做派简直让人恶心,而剔除了主观判断的缜密周到的逻辑分析,以及早就有数据支撑和广泛应用实践的具体处理办法仿佛一股清流清除了一切低能低效。杀人变成一件带有神圣意味的行政任务的时候,你所能考虑的就只有效率了。不得不说两位总理府的官员形象太像正面人物了,乍一看真的以为他们讲的是最有道理的,其实他们的恶毒高出了在座几位一个视野的等级。 |
|
冲着打酱油的抖森去的,结果看到一票英剧老熟脸,豆瓣演职表上竟然都没有标出来。CF叔那番演讲太震撼了。 |
|
一群人在讨论另一群人命运时,语调轻松,好像是在讨论一群动物,一群植物,一堆木头,一堆他们拥有无限裁量权的可以任意处置宰杀阉割抛弃驱逐的鸡鱼牛羊,有一种沁人骨髓的寒冷,无限的权力将导致无限的暴力与无限的凌虐,难怪二战后的很多主流意见都是想达成一个目的:将权力关在笼子里。 |
|
整个电影就是一场纳粹的会议,还行。唯一不足的就是里面都是美国人讲英语.... |
|
对比《万湖会议》,英国人讲究生活品质(万湖吃饭只给十分钟这片里光提休会吃饭就提了四五次)又爱文绉绉讲段子。英版只有肯尼斯布拉纳从外表到言行都身在邪恶阵营的。而德版《万湖会议》真就是地狱里的500强制造企业开会:效率至上,议程清晰地让社畜ptsd发作,张口数据闭口目标。人物和任务都交代得有条不紊:人物上一线士兵为自己杀得更多更快自豪、中层只关心自己部门不被抢功,高层除了功绩之外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的种族优越性。任务上star俱全,以至于一边毛骨悚然一边能理解集中营毒气室为什么会是终极解决方案。 |
|
2022年《万湖会议》→ 2001年《阴谋》:HBO与BBC联合拍摄的电视电影,第2届美国电影学会奖十佳剧集/电视电影之一。05.14 → 05.17 → 05.19,一波三折,终于观影。 |
|
甘地说,有七样东西能够毁灭人类,其中之一就是没有是非观念的知识。1942年冬天的万湖会议,第三帝国最高级别的官员们制定了一个详细的犹太人清洗计划,德国人以其特有的理性和严谨,在这座精致的别墅中勾圈画点、精心策划,分配指标,杀人精确到个数。与会者很多都拥有博士学位,而且大部分是法学博士。会议持续了90分钟,其结果是600万犹太人死在了集中营,死在了毒气室,死在了焚尸炉。 当人作为庞大政治机器上的一个螺丝,只是服从权威,是否就可以因此免责,把责任都推给权威?现在都是个无解的问题。 |
|
BBC与HBO合拍的电视剧~很精致,演员太英国了点……嗯局长谁演都不像啊 |
|
搭车推荐《新黑暗时代》:
官方保密行为的普及深深地破坏了我们认识与理解世界的路径,因为这让我们无法了解自己的历史,也无法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
(幸好,有电影) |
|
怎么会有人喜欢舒伯特这样的维也纳废柴!党卫队中校阿道夫·艾希曼说完,离开了别墅,窗外大雪纷飞,屋内服务人员忙忙碌碌……会议结束了,一切似乎都没有发生过,刚才所有人的讨论,方案,也没有被获准完整的记录在案,但是,欧洲犹太人未来的命运,他们被处理的方案,就这样被确定了。。。和德国人新翻拍的《万湖会议》相比,这部20年前的电影,不知道是技术的进步还是性格使然,美国人似乎在服化道处理上明显没有新版讲究,但是仍然是一部佳作,每个人,每段对话,都值得细细琢磨。历史,不就是用来重复的吗? |
|
正如以色列学者施罗默·桑德所说,“技术进步或文化的高雅与道德性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 |
|
如果没有先看【万湖会议】,我会给这版4星。我一直偏好做观影比较,尤其同个故事不同的导演处理。同一场会议,德国导演的处理是极度克制,克制之后,反而更显冷酷;美国导演仍然偏好核心人物(海德里希)的建立,进而人物框架分层,甚至讨论的话题也有框架,【阴谋】中是把如何界定犹太人作为贯穿始终的一个讨论议题。为突显冷酷,导演刻意在做一种对冲、类似于戏剧性反讽的设计,一群高官在一间充满古典装饰的喝着红酒间或吃着大餐讨论着极具灭绝人性的清犹计划,同类的设计还有开场一个服务生摔了盘子,艾希曼对其大加斥责,结尾散会前,一群司机士兵在雪地里打雪仗,再被斥责。这种设计的确是work的,但是too much,包括演员们对表演的处理,尤其科林·弗斯。这不是德国纳粹高层开会,更像美国军方开会。太有效的设计现在常常让我产生抗拒 |
|
英美癔想下的德国会议,相比之下,德版完胜,语言即占优,而会议流程座次的有板有眼冷静严谨,更像是一个真实的德国军政会议现场,即使有勾心斗角,彼此还官腔十足言语克制。相比之下,英美版太热闹drama,会上对怼发怒,实在不像老谋深算利益为先的政客。英剧熟脸又实在太多,始终令人觉得是一帮英国人在以英式会风开一个德国人会议。 |
|
时值第二次世界大仗中期,万湖会议是一次纳粹密谋决定历史进程——或者说整个欧洲犹太人命运的会议。虽然《阴谋》中所有演员都使用英语,但并不妨碍导演弗兰克·皮尔森在这幢充满艺术品味的豪宅中营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感。几乎全部在室内取景永远是电影拍摄中最困难的挑战,因为这需要设计完善的场面调度以及能够支撑起叙事的大量对白。《阴谋》无疑做到了,真正的恐怖与邪恶存留在镜头没有呈现出的部分里。 |
|
3.0 和2022版的萬湖會議相比,這版有著更多的戲劇衝突性與鏡頭調度,加入了更多編劇自身的想像與判斷。在人物選擇和處理上也更突出幾個領銜演員。而德版認真刻畫了每一位與會者,並以更為平視的態度處理每一角色間的作用力,在角色把握上德版勝出的不止一點半點。美版結尾部份還挺喜歡,加入了每個與會人的終局。更喜歡2022版的還原,從謹慎克制,且沒有廢話的台詞中展現出的徹底冷酷。 |
|
欧洲对于犹太人的厌恶与驱逐古已有之,但纳粹以德国人的效率使用现代化的工业流程来实现大规模的消灭机器。结论是早已确定的,虽然Führer没有这样说。 |
|
图奇有头发时还是挺精神的。对官僚做派有一定讽刺,但更多是突出强权的威慑力。微观时间上控制不够好,应该是一天的会议却感觉不出一整天的时间长短变化,显得匆忙,且有过于明显的段落感和割裂感。外景拍得很漂亮,可这种室内场景为主的应当是布光发挥的好时机,这里也没看出什么名堂,全程的深色冷光是为了配合冬天这一场景?但也不够出彩,只带来了视觉上片面的压抑感。演员们坐在一起,却没感觉演技相互交织投入融合。服装化妆好过道具,历史意义大于电影本身。真不敢想象当时如果是按照长远计划注意舆论遵循“法律”去“驱逐”犹太人会多么可怕。 |
|
人类历史的重大选择都是一小撮人决定,这本身就令人丧气,坚定世界无意义;就算其中会有良知者质疑法理性,最后也不过是被后人拿来轻描淡写得证明某种「人性」,作为历史纪录还不如作为一种证明人类世界虚伪的佐证。 |
|
虽然整体气氛把持很好,可单单根据演员进行历史人物配对比较时,关注剧情的注意力始终是被打断的。完美匹配演技、特型的演员与历史人物完美配合,这大概是拍摄历史题材电影的难题吧。 |
|
大多数会议只是决策走个形式。英语让人出戏,整个会议给人一种后人猜想是这样开的感觉,整部电影内容更适合以纪录片的形式来呈现。 |
|
因为《万湖会议》珠玉在后却观影在前,因此表现同一题材事件场景的本片在一定程度上落了下乘,首先所有人讲的都是英语就让人出戏(反正这也是好莱坞的通病,就算全宇宙的人到哪都可以讲英语);其次对比于《万湖会议》非常符合人们刻板印象的那种德国式的冷峻和肃杀,拍得很克制,本片却在戏剧矛盾的构建和推进以及人物角色的刻画和塑造上显得更“放”,这未必归咎于好莱坞更典型的叙事手法,而在于编导的取舍,当然还是非常精彩地,不过总感觉不那么“高级”。如果能够接受明星演员讲着英文演绎调性并不符合刻板印象的德国历史,那么作为舞台剧味道浓厚的室内戏,这部片子的表演还是很好看的,轻描淡写得近乎轻佻地决定上千万人的命运,唇枪舌剑之后才发现其实早已预先决定,但布拉纳本人的特质还是压过了海德里希的历史形象,所以图齐的艾希曼要更出彩 |
|
这部比2022版拍的这部好..,可观赏性有提高 结尾有怎么处理这些参会人员... |
|
开会的时候毒气室解决方案已经敲定,目的是请各部门配合。与会者有的觉得官僚机器会跟不上,有的觉得自己管辖地区需要优先处理,有的觉得将犹太人留下来做奴隶更有用,有的则对命令链有质疑。Kenneth Branagh的pompous从来没有这么合适有效过。 |
|
对比着德国新翻拍的那部看的,两部虽然差了二十多年,不但能看到时代的差别,更能看到国家的差别。美国人眼中的纳粹总是长着美国人的样子,海因里希就像一个美国队长,一个人开着飞机过来开会,极具个性,不过他不是来拯救地球的,而是考虑如何清理犹太人的。开这么严肃的而封闭会议,大家是开着门开会,旁若无人。海因里希就是过来宣布他们的主张的,而会议中出现好些个反对派,会议还没说多少内容就去吃吃喝喝,会议期间有人喝了又喝,有人吃了又吃,还有人边开会边画画,…… |
|
用超快语速啰哩八嗦念百度百科,穿插一些无聊透顶的对话,好一坨垃圾。 |
|
因为抖森参演一直想看的,刚好HBO里有,青春无敌的小抖森好萌,以及好多熟悉的英国演员,虽然讲述的是德国的历史事件,但还是浓浓的英伦风格。就是剧情真的是很恐怖,一群elegant的gentlemen边吃边喝的平静讨论怎么进行种族灭绝😱理性的发疯真的是太可怕了。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文明世界中的人,再也不想看到癫狂的历史再度轮回。 |
|
与《万国会议》相比表演性质更重一些,演员也基本上是英国影视剧的常客,对于这种室内会议场景来说最考验的应该是台词功底,为了突出各自角色的特点会不同程度地夸大某些方面,反而削弱了这场会议的真实性以及与会者之恶的恐怖之处。 |
|
2022.5.18 万湖会议早先版本。 |
|
场景极其简单,一栋房子,一张桌子,一场会议。没有集中营中的任何残暴场面,却让人感觉无限绝望和寒冷。结局仆人们清理会场,青年们在打闹拥吻,环绕着舒伯特的C大调,殊不知黑夜即将来临。对于英国的阵容我表怀疑 |
|
非常优雅,英国老戏骨。演出了1942年德国最寒冷的冬天。影片最后一个故事,非常耐人寻味——如果失去憎恨,生命就失去了价值,所以我们不能只有憎恨。因为与会者都是律师,所以法律在他们手里果然像冰激凌一样融化了。关于会议,在其实决策已定,那么会议最多就是在“效率”和“吃相”之间博弈。另外,大BOSS会骗人。记住了。 |
|
Vivid illustration of German characters, of a proper meeting, of the peculiar atmosphere... I watch this movie again and again, and every time I always found something new. |
|
全片场景集中于一个纳粹的会议:决定犹太人最终命运。所有与会者的观点尽管各有不同,但基础则非常一致,都是要把犹太人彻底清除掉。全片都围绕着各种论点的交锋,论点背后则是各方立场。片子有点闷,烧脑,但绝对佳作。 |
|
"Politics is a nasty game. I think soldiering requires the discipline to do the unthinkable and politics requires the skill to get someone else to do the unthinkable for you." |
|
非常delicate的一部电影,参会者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但均被元首赋予的强权给征服。如代表总理府的Kritzinger和内政部的Stuckart是主要的反对力量,但均被威胁被扳倒;而military和SS则是最顺从的。这是一场注定了结局的vain bargain,以及电影中Eichmann的表现一点都不像平庸之恶。 |
|
既各怀鬼胎又众志成城,既剑拔弩张又山鸣谷应,各有各的说辞,各有各的主张,唯独良心缺席。 |
|
看海报真的很像雨果维文啊叔,谁能知道十几年后拍敦刻尔克的时候你又换了一身英军行头呀依然很帅呐~一群纳粹聚在一起吃吃喝喝随意决定着六百万犹太人的生死~纳粹对待犹太就像对待牲畜,什么疏散驱逐都不是目的,最终达成共识,当听到奥斯维辛建成后每天可以消灭6万犹太他们眼里泛出凶残的绿光啊,真是反向版“15怒汉”,居然还有很多逃脱惩罚活到了80年代~在此片之前我真没听说过万塞会议呢又给我科普了~印象深的那个满口四年计划的老哥,不是他比较有人性,而是他考虑的是把犹太当成劳工解决战争造成劳力不足的问题;几个法律专家其实很不愿参与进来,最后勉强参与之后只记得其中一个似乎很勇于承担责任,可能当时他已经预计到历史会如何评价他正在参与的这次会议了~脸叔没军装差评!话说二战德军的制服真的是太好看了啊~抖森你是接线员呀哈哈哈~ |
|
剧作上编剧的痕迹太重,海德里希讲的那个少年的故事,(被父亲虐待却在父亲死后痛哭流涕是因为父亲的死把他活着的意义也带走了,他必须再找东西去狠以证明自己活着),结合前面其他军官嚼舌根说他有犹太血统,很容易明白编剧想表达什么,但感觉有点多余。更喜欢22年那部德国人自己写的,更冷血更直给,就事论事,纪录片式的白描。
PS:听一群德国鬼子说英语太出戏了。 |
|
我昨晚梦到集中营了,那里是地狱。且不说焚尸炉前堆成一垛一垛的尸体,我梦中最有印象的一个片段是,那犹太人队伍就分列在两旁成两行,一个指挥官让大家笑,然后忽然而然的,另外一行的犹太人全部被爆头,血全部喷在另外一列的人身上。昨晚,我到地狱中走了一趟,今天整个人的魂魄仿佛被抽空了。我不是杀人者,也不是被杀者,我感觉我是个见证者。 |
|
不少人说英版好才找来看,不过我是觉得,英版像是在演舞台剧,谈笑风生一样,德版则是尽力展现德国人的特质,严谨到毛骨悚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