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迷的事,能叫偷吗! |
|
😭😭😭我操哪有影迷不喜欢这玩意啊!!!!集结电影之魂偷电影,“戈达尔都帮你了,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戈达尔做什么都是对的”,“但是为什么没有昆汀?”我真的边哭边笑😭😭😭永远有那么多人扯着艺术的旗子蝇营狗苟,但永远有艺术之魂真的在燃烧😭😭😭😭 |
|
看了整部片子,我认为春秋笔法是很严重的。如果只相信纪录片展示的内容,未免太傻了。我认为当年KIM选择将这些电影捐给salemi当局肯定也和当地的腐败脱离不了关系。文化部长忽悠到了财政预算,用这笔捐赠的名头拿到很多钱,和当地黑手党合作分赃,没准还分给金很多脏钱,所以这也是金缄默不语并且在导演第一次去不打算帮助导演的原因,因为很多事儿他也有份儿。但没想到导演是个愣头青,真的把这些收藏给弄回来了。我估计导演可能也是找到了本地的黑手党的关系,不然不可能搞出那部假电影顺出来那么多东西。值得注意的是本片的音乐是那个大楼的管理员写的,这老哥估计被导演打动,甚至给他写歌,但他在本片非常少出面,估计是怕报复。这影片应该是稍微歪曲了一下事实,故意引导观众。但是影片里没说的内容,一旦让人看出来,会觉得非常可怕 |
|
看完只想高呼“电影万岁”!北影节2023.4.27 |
|
应该作为资料馆常驻影片,提醒我们电影资料的科学存档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
|
去电影院之前:女朋友非要看的什么破片儿?
看完电影后:迷影+纪录片+邪典+黑手党+铅黄?电影万岁! |
|
所以文艺青年就是会因为报菜名而找到彼此啦!(没有说文艺青年不好的意思) |
|
太迷影了,你能感受到创作者对电影,或者迷影行为本身的迷恋,于是,希望可以为电影做些什么。或者,也没做什么,但起码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件特别爽、特别重要,特别有意思的大事,真好。 |
|
别忘了成龙也帮忙了! |
|
金的音像店在我们国家也有,普遍的名称叫“电影天堂”。 |
|
最高境界的”影迷的自我修养”:从“看电影”到“救电影”,同时完成“拍电影”。综合了乔纳斯·梅卡斯(Jonas Mekas)的“自制”手法与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的“介入”姿态,最终呈现出安迪·沃霍尔式的大众文化的英雄形象(顺带一提:片中的“电影之魂”似乎就包括沃霍尔的面具)。电影的英文字幕似乎就是Final Cut Pro软件自带的默认格式,因而无疑发出这样的宣告和召唤:“爱电影、拍电影——我行你也行!”最后,所剪取的电影片段包括《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就冲这点也得加上一星。 |
|
爱电影尤其喜欢收碟的影迷不能错过。一个韩国人在纽约开的音像店被意大利人整个骗去西西里又重回纽约的神奇故事。
从开始满满迷影元素以为只是探寻一家音像店的变迁经历,到卷入意大利政治黑帮疑云,再到以一个Nathan Fielder式荒诞点子集结“电影之魂”取回自己被偷走的东西,直至那句“如果戈达尔也帮了你,那我一定支持,这个人不论做什么都对”,眼睛逐渐瞪圆,观感不断攀升。
最后接盘机构揭晓是我猜中的AD,心里给他们鼓了一百次掌;看到工作人员认真清理分类上架,完全与萨拉米做法相反,没忍住哭了,这才是应有的归宿啊!
此外还有很多电影之神显灵的细节,比如导演生于德州巴黎,比如在看《双峰》时第一次收到金老板回信,比如萨拉米的那场火。电影万岁![230427] |
|
结束后的三次掌声说明一切,北影节给这个片子磕一个也不过分吧。#13th北影节BIFF 保利天安门 |
|
#BJIFF2023&电影资料馆 北影节看到现在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其中插入了很多经典影片的段落,整个调查过程都充满了放克精神,电影培养了一代人,也需要这一代人为其发声。电影记载了历史,拥有所有出现于其中的人活过的证据。韩裔青年成功实现美国梦,而五万多张DVD在电影数字化的浪潮下被满载希望地运往西西里岛。音像店的管理者们企图通过电影为当地居民带来文化熏陶,使当地成为艺术家的天堂,只可惜曾经的约定只不过是服务于政治需要的工具。愚昧的人永远不知道他们拥有多宝贵的财富,历史也始终充满遗憾,总会有大量的电影被世人永远遗忘,无迹可寻。电影之神集体掠夺电影的部分过于热血,当梅雅、戈达尔、瓦尔达、贾木许等人的灵魂齐聚一堂共同完成电影拯救计划时,能感受到属于电影圈的顽强生命力,绝不屈服,永不妥协。 |
|
旁边迷影青年笑的太聒噪了 |
|
太屌了。我还有一个或许会被划入刻板印象的观察:片子体现了美国(纽约)、欧洲、东亚这地球主要三极力量的行为模式和意识形态。导演代表的“纽约精神”是从零开始的行动,"why not? i'll do it" 。金先生代表的东亚是从隐忍、沉默和观察而始,“让他做来看看”,只有到最关键的时刻才会出手,一举中的,make things happen。意大利人代表的欧洲则傲慢、懒惰、自诩世界中心,但细细体会,又能认识到其中大智若愚的老狐狸式狡黠和“聪明”。 |
|
建议翻拍一个《爱笑聚网站》 |
|
迷影向纪录片,配上funky音乐,看得很带感。55000部电影藏品完璧归赵的故事。金先生说:连戈达尔都支持你了,为什么没有昆汀·塔伦蒂诺?(全场爆笑)幸好这些藏品被带到了纽约,被分类、整理、收藏、展出并得到应有保护,Salemi只是想带动当地的旅游。金先生的一生落点《公民凯恩》。戈达尔说:事物的来处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向何方。“科恩兄弟的延期费不用还了。”【BJIFF13th/Day5/Scene18·西单】 |
|
会让影迷集体“颅内高潮”的大爽片!好看的原因其实不只是因为纯粹的迷影、对电影的物恋,还包括事件本身跌宕的戏剧性。政治事件、跨国“偷盗”,很燃、很中二之余,还在讲述电影与现实的关系。对影迷来说电影很重要,对政客来说只是表演的工具、可供随意利用的对象。通过这层对“电影-现实”的反观,呼唤着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为什么爱电影。/北影节 |
|
很后悔没有印制电影之魂面具来观看! |
|
真牛啊!人家文艺青年不是嘴上喊喊,而是真去干了一票这么大的。中间一度以为是个伪纪录片,当看到最后意识到是真实的,不禁五体投地。 |
|
思来想去,发现真的没有什么地方适合存放这些海量藏品:要么是愚莽毁美,要么束之高阁,要么奇货可居。最好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尘归尘,土归土。 |
|
就好像福尔摩斯二世走进银幕与开罗紫玫瑰走出银幕同时发生。 |
|
5.5/10。创作团队沉溺于一种影迷的狂欢和自嗨,报菜名般的作秀,并美其名曰“拯救电影”。戴着导演们的面具搬运影碟,有种久违的侠客电影里的豪气。摄影机的在场和拍摄纪录片的名义,让政客们也戴上面具虚与委蛇。很支持国内年轻的导演拍一部相似的纪录片:人人字幕组为代表的各大字幕组的兴衰、胖鸟爱笑聚的封禁、金马金鸡的起伏、影迷大v们的勾心斗角、电影票房的膨胀与质量的下滑...... |
|
迷影情节在自鸣得意的《金的音像店》里更多地阻碍了而不是促进了它的记录。面对电影集体记忆一般的音像店,作者认为有必要让自己与它发生关系,并以记忆拯救者的形象登台亮相,以电影人物自比来获得自我正义。考虑到其题材的严肃性,这种游戏态度并未在电影形式上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叙事模型,电影后期走向偷盗电影的路也让记录本身带上了虚构性,似乎对电影记忆的拯救只是为了满足作者的英雄欲。 |
|
23年北影节的小爆款,在24年看北影节期间看,时间上倒是蛮有仪式感的,而饭制的电影人面具,我特意选了库布里克,毕竟是电影之神。
只是还是得指出的是,本片能如此受欢迎,除了本身的迷影情怀外,就跟猴子搬救兵那样,直接请出了戈达尔、瓦尔达、成龙、希区柯克等一众电影大神,确实无解。
就跟金先生你好的那样,不可思议,连戈达尔都帮你了,还能说什么?
但是回到电影本身来说,没有交代这个音像店的55000部电影中究竟有哪些特别的录像带,或者有哪些稀有的电影,除了科恩兄弟的600美元逾期费外又究竟有那些独特的迷影幕后等等。录像带、音像店对于当下的影迷又究竟有什么独特的意味,也没有怎么涉及。
于是就有一种大家就单单因为报了几个片名、导演名字就都嗨了,嗨得有点单薄了。但是无论如何,电影万岁!影迷万岁! |
|
第13届北京电影节第40部。迷影迷到这种地步也算是到金字塔尖了!向所有梦想家与理想主义者致敬!这事儿本身就太电影了! |
|
呃,抱着《别指望我会尖叫》的预期去看,结果就是别指望我会为此尖叫。以及,那几位一边疯狂屏摄一边为“电影万岁”鼓掌的观众,我祝你们成功吧。 |
|
适合电影节氛围的迷影纪录片,用喜闻乐见的迷影剪辑和旁白补拙,这是阅片量提供的。剧情片的创作思维蛮明显,包括进入陌生语言环境赋予的孤立和对神秘场域的探索、对“金”神秘性的营造,当然还有最后的行动等等,赋予许多值得玩味的空间。当然这也帮了本片,为故事最后的走向赋予了神奇的属性,意义远胜纪录本身,毕竟“戈达尔”做什么都是对的! |
|
电影本身技巧极佳,迷影味拉满。但这事归根结底是你大苹果市民自己不珍惜东亚第三世界人民为你们构建的文化遗产,被西西里这种准第三世界的投机政客和黑手党诓骗也算一种轮回。导演懂电影但不懂第三世界。西西里政客和黑手党是虫豸不假,但也没必要折腾不懂英语的西西里群众。金载圭除虫射日那年从韩国移民美国的音像店老板老金数十年后戴着朴卡卡同款墨镜回KCIA总部开商务会议的场景看上去轻松,实际承载历史比电影最后的那场盗窃惊险多了,但导演大概没觉察到。介绍开会地点是KCIA总部旧址那一段,老金反复想让导演意识到KCIA的历史角色,但德州出身混迹纽约的导演自始至终没能get到老金的点。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老金得知导演行动时笑得就像一个陪小孩胡闹的家长。 |
|
贵国没电影看的阳光孔乙己确实是很容易满足的 只要念念各大导演的名字戴戴面具剪剪vlog就可以嗨翻整个场子了。远不如预期#BJIFF |
|
这不是纪录片,这是“掉书袋”迷影人拍的侦探小说。短视频取代不了电影,资源也无法让DVD和录影带屈膝臣服。唱片店已经开始死灰复燃了,黑胶和磁带正在慢慢复兴,而即便在最黯淡的时刻,仍有一些人坚持收藏蓝光碟。因为在他们看来,每次把碟片放进碟机的时候,都是一次短暂的电影放映员灵魂附体。 |
|
符合后真相时代所有症结的同时,又夺回了电影干涉现实的潜力。 |
|
影迷偷电影录像带能叫偷吗? |
|
“看片人的事,能算偷吗?” |
|
没看到啥真诚的东西,默认全世界都应该听懂自己的语言闯入异国小镇一通瞎拍的导演——这所有的特质基本能跟身边的“电影人”一一映射了hh |
|
看之前我说我有点困不知道能不能撑完,结果一个半小时很精神的看完了,非常好看,故事类型甚至都在过程里翻转多回(虽然是纪录片啦)。比起迷影的感人,更好玩的是你看到面对这样的认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官僚和掌权者都露出了滑稽又慌张的表情。 |
|
音像店旧址变成了游戏厅,门口海报是网飞广告 |
|
如此富于戏剧性,几乎怀疑是伪纪录片了,加上各种经典电影片段的穿插,将迷影梗玩得天马行空;追寻过程竟然拥有几分悬疑性了。来源于现实,超越现实,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
|
“科恩兄弟最终被免除了逾期会费。” |
|
有被一闪而过的赫尔佐格面具笑到,但很久没看过这么一部所有相关方都让人厌烦的纪录片了。看下来我不认为有人真正在乎那些电影本身。所有人在意的都只是一种形式和过场。过去早就被放下,在此硬要再提起我只看到无理由也无意义的偏执和电影制作者的顾影自怜。老天,很难说是一个似乎默认全世界都会英语第一次翻译都不带一点基本词汇都不学就去意大利小镇一通瞎拍的美国人更让人讨厌,还是一句英语也不说浑身土鳖官僚爹味毫不负责的意大利人更讨厌,还是明显做商人高于做电影人在韩国本土要隐藏自己过去的前·纽约韩裔音像店老板更讨厌。还有,你告诉我,为什么让赫尔佐格和戈达尔一起搞heist,能不能拎清点啊(笑) |
|
忍不住鼓掌叫好,不枉下班后交通劳顿,没有人打瞌睡,结束后不愿离场,这才是电影节该有的氛围。 |
|
真的很危险,属于玩儿命了是。这种迷影情怀是我不太能理解的(如果还可以称作爱?)。话说回来,西西里岛奇遇确实是意外之喜,每一个做纪录片的人肯定都会希望遇到这样的时刻,甚至会一直往前推到边缘——这于我来说才是这个片子真正的力量源泉。 |
|
离谱中透着越来越离谱。作为一部迷影题材的纪录片,它顺便还揭露了意大利政府机构的腐败无能以及被疑似黑手党势力的渗透程度,真是令人始料未及哈哈哈哈。 |
|
或许放在几年前我会特别喜欢。现在无比反感这种造作的纪录片形式:所有将电影与宏大叙事或执念/信仰相结合的企图都表现得过于无趣和直白,像是部劣质的影迷电影,其中不乏报菜名式的混剪,讲述的语气也过于洋洋得意。0.8 |
|
z时代短视频剪辑,报个菜名就嗨了。 |
|
本来以为会是一个影迷的碎碎念意识流分享,结果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影片拯救纪录片,这个记录在影史上也是独一份了。但单说这件事居然能成,真的感叹白男背后不愧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
|
No.10095。前入围2023圣丹斯NEXT单元。5分吧。片名翻成“金氏音像店”岂不更好点?北影节引发狂欢的(伪/仿)纪录片(更准确说是Docudrama吧),可能观影环境比较加分,反正我自己看的时候就觉得故弄玄虚的成分比较大。这俩导演的路数其实更像迈克·摩尔,心思基本用在玩梗上和(同样阴谋论式的)编故事上,组织材料的能力跟隔壁《黄色大门》一比就差挺远了……也没觉得所谓高能段落怎么样(导演你起码得解释下谁给这么多参与行动的人出了机酒吧?以及片里各种资金来源就完全没说嘛!) |
|
@小西天。三星半。1.观影前对剧情全无了解,仅凭片名和影迷口口相传的“电影万岁”,想象该是个朝鲜地下音像店如何给与世界隔绝的人们带去电影的故事。看完当然有落差,录像带不等于电影,解救行动很可爱,但谁让我装的是颗悲剧之魂呢。2.经典电影的大量引用多以“好像”或“让我想起”统摄,这种笨拙的征引方式若放在文学肯定是不成立的,但电影毕竟是剪辑的艺术,迷影向拼贴不会有掉书袋的面目可憎,而总是新鲜又温热。3.并没觉得很感动很好。不是影迷只是位爱看电影的普通观众的有力证明。 |
|
对于有些人,生活是由电影的碎片拼凑完整的,包括所有的悲喜,难以忘怀的记忆,无法表达的心情,都被胶片记录在永恒的画面里。那么也就不难理解,他们经久不息的热情,仿佛那些录影带是自己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影片带着一种笨拙的慌乱、真诚、幽默、讽刺和天真,讲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真实事件。挺符合美国梦的,完成平凡人的英雄梦想,这种炽热温度大于电影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