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出《错位/黑炮/背靠背》是黄建新的“知”。
去拍《建国/建党伟业》是黄建新的“行”。
黄建新不但没有错位,而且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希望黄建新早日当上广电总局局长兼党组书记 |
|
做个机器人每天帮开会,果然很中国式科幻……本片可看作是《黑炮事件》的延续篇,刘子枫主演的角色还是叫赵书信,色彩方面对红色和白色的实验性使用依然很先锋 |
|
微醺之中看黄建新《错位》(1986),几乎和《黑炮事件》同等先锋能量再次深感很多导演从80、90年代以来,一开始很会拍电影,不迎合别人,到00年代不会拍电影,开始试着迎合与改变,最后不会拍电影,坠入到重复和失语的窠臼,一片悲凉,这些人是宁瀛、黄建新、王小帅、张元……是什么变了,要写悼词么? |
|
黄建新同志如今真是错位了 |
|
三十年前的软科幻,欧气十足(字面意义上的),简直怀疑黄建新本人就造了个开会机器人,然后现在已经被该机器人杀了埋了取而代之了 |
|
如果当年能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中国电影能厉害到什么地步不敢想象,可惜,中国电影人却选了一条更容易获奖的道路。 |
|
不是太认同一部分影迷吹捧八九十年代所谓开放的论调,的确这个时期的一部分电影光怪陆离,显得别具一格,但是总是怀念旧时代其实也显得很迂腐。黄建新自然是春秋笔法的高手,总是暗藏褒贬,这部电影利用一个脑洞将人与机器之间的错位和文山会海的官僚主义两个命题交叉探讨,在编剧层面还是挺考究的,视听展现方面也体现出不少独特的想象力,只是很多地方似乎过于赤裸裸,也过于追求一种形式感,反而显得不那么深刻了。而且豆瓣用户基于自身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更喜欢讽刺时政类的题材,更容易给出较好的评价吧。但我还是要承认这类片子是有点儿意思的,只是这部错位后面的发展其实几乎都在意料之中,没有太多的惊喜吧。 |
|
早期关于人工智能 梦境的经典科幻之作。暗含各种政治嘲讽,原来80年代才是中国电影的春天! |
|
被女秘书的女王气质迷倒 |
|
《流浪地球》出现的前30年中国没有任何一部科幻片超过了这部《错位》。然而《流浪地球》只赢在了特效以和中国观众30年来没有看到过好的国产科幻。 |
|
勉强两分。88分钟版。看睡着了。技术型局长厌倦没完没了开会,造了个机器人替自己开会,那么之后肯定是机器人给他惹麻烦,剧情简单到单薄,这个故事本身就带着苏联讽刺笑话和叶永烈那一批科幻作家的古老味道,它单调、缓慢的叙事方式又像是《人猿星球》那拨好莱坞无聊科幻片的质地。置景和配色堪称大胆,有的场景有表现主义的意思,或者让人想起《五百年后》《2001太空漫游》,但这种异化的、未来感的美术风格,自始至终都建立在表达对繁复开会的官僚气息的讽刺上——你在90分钟的片长里用同一种招数抨击一个很窄小的问题,就像你把一首呼吁大家便后要洗手的一分钟儿歌连唱了90遍,是非常低效和催眠的。当然剧组为了视觉效果下了不少功夫,高架桥上车外的那片烂尾楼,估计是反复开车才拍完的。全片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女秘书,感觉她随时会挥出社会主义铁拳 |
|
可把我笑死,堪称《黑炮事件》《世界旦夕之间》《机械姬》《2001太空漫游》的卖嗲混装版,看来《流浪地球》是即将与它要争夺中国内地科幻TOP1的宝座了。 |
|
【A-】这片真的,放在大陆电影里实在是过于“错位”的存在。充斥着压迫感的构图,游离的雾气和超现实的布景,精妙的转场剪辑,以及放纵的色彩搭配。单就美术风格来讲,简直完美师承库布里克,哪怕现在,也没几部大陆电影能在这方面向其逼近。那个时代的中国电影人,幼稚而又伟大。 |
|
赵书信:“人的生命有限,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
机器人:“诶,不想干的事情你就不干嘛。”
赵书信:“你不理解,不想干的事情我当然可以不干,可是这么一来,想干的事儿我也就干不成了。 ” |
|
带炮进京惊动整台国家机器的黑色幽默后,在这个更极致化的后现代布景中(前现代的处境),是更超前的身份的焦虑,这恐怕只有80年代的保驾护航提供的优越空间才会造就如此“大跃进”似的构想。因为几乎从来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这样指明共产主义的意思就是科幻。『有在前的,将要在後。』这是说给黄建新的 |
|
欧洲先锋派电影语言在国产片中的完美尝试。无论冷峻的节奏、现代感十足的布景及配色还是关于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都神似库布里克的《2001》。其中有穿插表现主义的梦境象征,还有结尾两人对峙的“港片式站位”都很难相信这是曾经大陆影片水准。导演最新的作品是《建党伟业》。他本人也“错位”了吗? |
|
80年代神片,可惜XX转折断档了。很好奇黄建新从揶挪体制到后来的伟业系列是怎样的心路,为了不开会造个机器人,那时几部印象比较深的国产科幻这部算技术很好的了,比黑炮糙些但更先锋和独特,看片尾演职员的特效摄影应该有很多幕后故事期待回顾展讲讲吧,有几段镜头很牛,刘子枫分饰两角显实力。资料馆。 |
|
说这是中国最好的科幻片,应该实至名归吧?! |
|
可以说是没什么科幻精神的科幻片了,更多是社会讽刺寓言或小品,所以用不着拿机器人三定律之类的基础科幻法则去追究它。对开会的讽刺可真强,现在可不敢这么拍了。当代艺术的那种时代美感在这个片子里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构图、色彩、空间感都看得出精心的设计,尤其是走廊上层层的门非常有意思,太喜欢了,非常大胆。节奏一般,叙事不抓人,台词有点尬,不过放那个时代还成。同样是分身梗,成为对社会的极好讽刺,特效很棒,虽然大部分两人同框时会有一个明显的分隔物,但是做得也算是从视觉上无缝衔接了,这种电影魔术式的东西放现在看都非常有趣。 |
|
当年也曾被不少人批评形式过强,与内容兼容存在矛盾;对比今年在平遥看的不少新片,简直就是一样一样的,这也许就是年轻人的心气儿和新鲜使然吧。但你只要是坚持下来,成名成家,当年的稚嫩和先锋都会被肯定;但那个心气儿却也可能再也不在了。青春真好,为锐意打破常规的青年时代点赞。 |
|
2019192 天山。人性到底有多复杂呢?做局长的他是官僚体制内的身不由己者,而在与智能人的关系中他即化身独裁者。 |
|
是他梦见和老子看电视,还是和老子看电视的时候睡着了梦见自己成了赵局长? |
|
对官僚主义的批判、黄建新式科幻打光、现实和梦境的对比、机器人意识的觉醒,这部片子题材之大胆,思维之超前,三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中国科幻电影可以超越它。如果当时真的按这样的路子拍下去,哪还有好莱坞科幻片什么事啊。PS:机器人意识中一定没有植入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有了这三定律,又会怎样,智能人的意识觉醒或许是迟早的事情。 |
|
从技术型工人升迁到技术型领导的赵书信额头上仍然刻着“身不由己”四个大字,空旷的美术设计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简直像个装置艺术。 |
|
批了个外衣讲的还是那些体制。美术很差劲,不仅仅是钱的原因。灯光很差劲,塑造的氛围不好。机器人水平和现实环境差距太大,基本的逻辑很难推敲。但这种尝试是十分伟大的,只是一个基本观众看电影,不想根据情怀打分,而是观影体验。导演当时看的科幻小说可能比较少 |
|
8分,这部科幻片应该为华语第一科幻片吧?剧情现在看比较一般,但人家的构思早。电影的布景是一大亮点,捎带着的一些政治讽刺也是锦上添花。
个人感觉比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好多了。 |
|
视觉上的表达类似于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以现在来看,此片在制作上难免显得粗糙,许多的小细节设计也非常简单,bug太多,整体看起来显得很low,但这是1986年!在中国大陆科幻题材领域,实属不易。从横向来看,片中种种,譬如对开会的批判,对人工智能的反思,于社会学上的探讨,可以说很值得深思。7.8 |
|
有点安东尼奥尼,有点西德尼吕美特,还有一点点库布里克。
唉,越来越倒退,现在的科幻只剩下吴京撞木星了。 |
|
《黑炮事件》续集,故事并不新奇,但是能把《银翼杀手》那一套科幻惊悚移接到当时中国政治语境,直接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经非常超前,更何况完全以表现主义风格极简布景和高调用色打光营造出的恐怖效果也是后无来者。几个视觉符号的运用也足够体现巧思。 |
|
八十年代的妇联大会上女干部能吞云吐雾 二十一世纪日常生活中男艺人不能当众吸烟 别锤 没有半点女性不能抽烟的意思 对比阐述一下事实 真印证了片里说的 “你们人类真怪,给自己立了很多条文,却只希望别人遵守” |
|
中国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代表。反思体制下“异化”的立意贴近《死亡实验》,探索智能人感知体现的瞻前气质不输给《机械姬》,与其精致的物理设计和缜密的科学逻辑相比执行上具有东方独特的简白和写意,光影和布局,空间与构图具有浓烈的先锋派表现主义的色彩和格调。86年问世的惊艳之作。 |
|
可以视为《黑炮事件》的姊妹篇,相应的在电影里安插了很多延续的梗,故事比较简单,摄影美术方面一如即往的风格化的延续。结尾一下拽回了现实主义,一切都是个梦,个人觉得是败笔,不知道导演为何选择这样的结局。80年代科幻片。 |
|
8.0/10 分。2024.11.02,初看,WCL Exclusive 068 全新修复版蓝光。时长01:28:32。。。整体可圈可点。作为86年的片子,摄影美术真的好超前,构图真的超级好。。。。导演黄建新,以前。。。现在。。。 |
|
补签。童年阴影,大陆科幻巅峰。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加赛博朋克式解构自我身份的隐忧,再搭配上架空社会主义情境的德式美学,足以包罗政治、社会、人文、科技、伦理诸多命题。好一部尖锐前卫的高概念之作! |
|
狂飙突进的八十年代,尺度胆大包天,先锋昙花一现,越是缅怀它,越觉得现在可鄙,看电影就像电子扫墓,纪念美好死在昨日的世界里,悲伤到失语。 |
|
80年代中国居然有这种表现主义作品,今天回头看也觉得相当先锋和前卫,更觉今天中国电影之落后。演员的演出稍微削弱了一些怪诞的科幻感,生产出仿生机器人的第一用途居然是让他代替自己开会,这很当下。 |
|
科幻外衣下對於人性的拷問,在權力誘惑下人的裂變與錯位,構圖、用光和表演的刻意僵化,對於官僚體制的弊端暴露與寓言性批判。 |
|
软科幻,硬核讽刺,黄建新版「科学怪人」,与《黑炮事件》构成联动,连看格外有趣。空旷荒芜感有《红色沙漠》感,大量红色块与几何形状造型的室内设计与《2001》同核,彼时国产片无论是创意概念还是工业水准,真是令人惊讶啊。对官僚机制腐败运作的讥讽鞭辟入里,梦境幻觉段落相当敢拍,首尾呼应的镜像。刘子枫老师太会演了。 |
|
形式感十足的科幻,有点往悬疑恐怖上靠,情绪上黄建新就是想传达出一种对未来黑科技的担忧,挺悲观的。是一种探索,但是后继无人,他自己也没有继续。中国科幻片如果有未来只能是这种思索性的软科幻。遗憾是电影节奏有点慢,后半部分不如前半部分。值得鼓励。 |
|
不簡單,如果機械姬導演準備拍第二部,看完這片很可能在廁所默默流淚了。概念玩得高又有什麼用,你髮型有老趙酷嗎? |
|
科技,人,还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很喜欢。黄建新本来是个会讲故事又玩得了形式的人啊。 |
|
1.HD4K,一波多折的观影经历;2.腾讯视频上的渣画质老版本时长01:24:13,爱奇艺上除此之外有个独家修复版时长01:28:27;3.本来还为1986年有这么一部豆瓣8.1分的国产科幻片感到惊喜,可终于观影后却略显失望:电影的设计感过于浓烈,叙事节奏缓慢,情节性比较弱,逻辑又有欠缺,……,导致我看片过程中不时出戏。光怪陆离的灯光摄影在我看过的国产片中还挺少见,颇有些B级惊悚恐怖片的感觉,对“文山会海/官僚主义”的讽刺倒还不错。 |
|
法斯宾德附身,表现主义大师再世。北欧风的空间设计,中国的世界旦夕之间,政治赛博,道教科幻,红蓝光用得极其先锋。 |
|
机械性波动带来的错位波动,之后就愈发突破禁锢、更大胆地向先锋疆域涉足
前段时间看了《合成人》,今天看完这个,发现那段时间国产科幻片无论主题还是布景都如出一辙地先锋前卫,充满哲思,从60年代库布里克开始,世界科幻片都迈向了新台阶,随着改革开放热潮,那一代随着国外摇滚音乐和先锋艺术成长起来的人,受到各种新鲜元素影响,汲取欧美电影的精华;同时他们也是幸运的,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期,社会结构变化,所以既有本片中体制内身份的探讨,也有《合成人》中私有经济的写照,生活水平的变化也使得人们更多关注精神层面,对于艺术的钻研,以及更多思考哲学层面…… |
|
“你不理解。不想干的事情我当然可以不干,但这样一来,想干的事儿也干不成了。”……先锋实验科幻体三T公司,“替我开会,替我开会,替我开会”。最黑对白来自哥俩面对面坐着,疯子刘向刘子枫讨教爱情是怎么回事?“我没有这方面经验,很难给你回答。”……原版就是个机器! |
|
【UCCA放映】资料馆修复版。一个工程师出身的局长设计克隆机器人替自己出席开不完的会。在如此荒诞的科幻的外衣下,是与《黑炮事件》的现实主义批判一脉相承的续作,讽刺依然尖锐。整体风格设定竟与法斯宾德有异曲同工的呼应。充满当代装置艺术气息的场景设计大胆运用红色,让人啧啧惊叹,至今仍显得时尚前卫。很多机位构图亦十分巧妙。三个演员四个角色,一人分饰二角的刘子枫演技出神入化,观众不必仔细分辨便能分清 |
|
三十年前中国就有这种创意了,而且还是中国式科幻,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没什么特效,却把一个拥有很多政治隐喻、对未来科技的担忧的幻想展现了出来。明明曾经有那么宝贵的电影财富,结果到现在中国的科幻片却越走越偏。 |
|
比黑炮事件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这个文本体量充其量是一个寓言说书小品,不配【科幻】标签,太多没有明说的设定。“秘书每天这张死脸早被开了,一年干了三年的活是劳动模范,中央NB?”刘子枫有演技,完全路人,都在夸分饰两角,都分得清?念白台词水平那个年代都那个强调说话吗开会时其他人也是 不仔细听听不清的地步?没结婚没有稳定家庭能当局长?什么局?那个所谓女朋友追求局长是为了工作调度?WTF 全方位不及格 音画也没有黑炮里的惊艳,续集有什么用只是名字一样,反而削减了黑炮里“再也不下棋了”的力度,仅仅作为人物的一个背景,太差了。抽烟是因为酷?局长吃的是果酱鱼罐头三明治,有秘书收拾?为什么砸吉他?沙漠里没遇见劳伦斯遇见了老子?最后的晚餐,时间静止等都是符号化抽象化并没有表意,为了奇观而奇观 |
|
中国版的《1984》,结局没太看懂,略逊于《黑袍事件》,但是依然是一部让人观看之后有些许头皮发麻的电影。中国电影史上对于形式主义展现的最为淋漓尽致的电影。 |
|
软科幻设定略儿戏,讽刺力度不如《黑炮事件》,但利用色彩和空间制造的仪式感非常厉害非常先锋。诸多串联《黑炮事件》的梗,连看笑果奇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