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屋子里被三个人围着的桑杰就像在玩剧本杀的我 |
|
人家的毕业作品…也是头一次见把调色指导放前面的 |
|
有些动机实在想不明白,那几个为什么都要争取护林员的信任,一不能打,二没有食物,有啥好处?难道就是为了看他的日记?为什么都饿得头晕眼花走不动道了,还不拿干硬的馍泡开水吃下去,这些人难道没有一点生活经验? |
|
抛开电影,还是要感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般家庭孩子的处女作,哪来机会得到这样高配置的制作团队全力以赴。#期待《藏地白皮书》 |
|
挺无聊的,没想到这么类型化,是个入门影迷都会和《罗生门》里的多视角不可靠叙述联系上,还是少看点昆汀多看点福特、安东尼曼什么的吧。另外看到访谈里提到导演喜欢洪,有没有想过多研究一下洪最爱的布列松或仅仅《乡村牧师日记》,护林员可以成为一个布列松式苦行僧的角色,他内心的煎熬、灵魂的状态、他的日记、他对时间的感受…都可以再深入挖掘,而本片后半段完全被交给了无聊的外部悬疑。 |
|
为什么不把通缉令发给护林员 |
|
剧本太弱了,典型的没有灵魂的类型片,FIRST这次颁奖的操作特别败好感hhh |
|
把国内新一代导演全部的特写额度用掉了大约98% |
|
#16FIRST#有点名不副实,虽然是处女作但是吹过了。节奏是个大问题,从第一场就能看得出叙事效率的低下,自吃兔肉后节奏更是一落千丈。而且真的不是给上四五个特写就说是线索了,然后让观众去看谁是狼,不过导演自己说的正确,在暴风雪来临的时候一切都不重要了。但我认为这也仅仅是难以自圆其说的理由罢了,如果真的要对标八恶人对标老无所依,还是有太多要提升…关键也在于这片子里的藏族元素很少,就感觉换成东北话就完全是另一部不突兀的电影 |
|
比较干瘪的类型片,越看越乏味 |
|
16届First影展露天放映的第一场,导演是万玛才旦的儿子,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才23岁,是北电的毕业作品。看完不得不感叹,生在罗马的人的确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成就。整个片子感觉非常成熟,毫不生涩,不论从文本,叙事,声画,表演来说都是非常类型的院线水准。我特别赞赏的一点是导演用了藏地背景,盗猎题材讲了一个悬疑犯罪的类型片,这一点对于年轻导演真的非常难得。年轻导演大多沉溺于让观众一头雾水的自我表达,能扎扎实实的拍好类型片,给类型片寻找新意才是国产电影需要的人才,我更期待导演未来能拍全汉语,甚至好莱坞的影片。 |
|
所以为什么要插入一段老婆出轨协议离婚的细节? |
|
16th First,拍得很成熟,能看出各个环节都很有钱,(但已经没有什么藏地电影的感觉了)最终拿了最佳影片也无可厚非吧。只是想感叹一句,有人脉和没人脉,差别真的很大。 |
|
放弃了社会面的探讨,也不追求人物内心深度,谋求不可靠叙事所带来的悬疑,确实接近网络大电影的表达,可幸有一线幕后主创加成和带跑,修饰成了一部院线作品。 |
|
墙上的钟不走,却知过去了半个钟。寻得到林中屋,却在雪林里迷了路。如果不在日记里记录,真相就会被扭转。如果不会给枪支上膛,身份就会被调换。有枪的猎人用野兔果腹,盗猎的恶人靠警号护身,今日逢英雄相会,把护林员当成鹿放生看看能不能活。人有红绳皮靴猎枪暴露身份,鹿却用失却的鹿茸设下陷阱。 |
|
5.8分。逻辑硬伤确实过多,人物和剧情也很扁平,作为剧情片剧情不够硬,作为商业片反转和结局也不够劲儿,太容易猜到的底牌和真相,有意半露的细节伏笔也没意思了,终究两边不讨好。最想骂的是离婚这笔到底有什么用?你们男的绿帽焦虑真的很让人想笑😅。 |
|
一个半小时的阿瓦隆,根宝是白痴,警察跟护林员是忠臣,马春芽是爪牙,鹿是梅林 |
|
类型化过火的典型产品,不确定性一直在流动,但有关生灵与自然的视角并未回应神秘的人性。 |
|
在日本看到龙标感觉太特别了。第一排观感虽然欠佳,但片子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李丹枫的声音设计很对味。 |
|
3.5,在这种体量下,手松一点可以给四星。配乐很抓人。整体像寓言小品,有一两个灵光片段。生命有贵贱,前脚放走失去角的鹿,下一秒为果腹杀死兔。手法和节奏都很工整,但也太过工整了。对出场的四个人物没有任何偏心,却也无法做个清醒的旁观者。或许真相只有鹿知道。 |
|
真假美猴王的老主题,但故事没有说圆,且风格与藏地新浪潮并无太多关联,处女作的生涩和刻意极明显。不写小说的导演确实无法为影片赋予文学性的。 |
|
片尾字幕给的太明,明到有逻辑漏洞,大个子开始直接杀了护林员就是2打1,后面还墨迹啥?也没见片中清晰的设置大个子因为不清楚接头对象是不是护林员而反复试探的情节。鹿的意象也使用的非常浅白甚至没起到什么作用。吃兔子的段落突兀割裂和全片气质太不符了……经不起细琢磨,不动脑筋看个爽还是不错的。 |
|
说来,藏地电影也有小二十年的自身历史。《一个和四个》与之前作品,最大不同在它是个类型片。类型,意味着有学习、借鉴与致敬,另外它自身也是可以被翻拍的。
所以,从人物造型看,有人讲它像天寒地冻、干燥皲裂的美/意式西部片。确实。
声音设计与表情大特写上,它在藏地电影的脉络里,工业得前所未有,并不惧怕安静与沉默。当真。 |
|
一直关注藏地电影,尤其万玛才旦去世后,对他生前监制、儿子导演的这部新作更加期待,看过之后直感虎父无犬子,悬疑惊悚气氛拉满,演员表演出彩,希望久美成列能够结过父亲的衣钵再出佳作。 |
|
改编的文学性全部体现在结尾了,“暴风雪来了”… |
|
密闭空间对话戏,罗生门式未解之谜,突出紧张氛围和情绪,吕松野的大特写摄影+丁可的实验配乐为氛围营造加分不少。这部是97年生的久美成列的本科毕业作品,比起其他一些同样有好资源的导二代来说,还是能看到不少潜力的,继续加油吧。那个叫更旦的藏族新人演员上镜蛮有特色的 |
|
节奏有点前后失调,音乐很好 |
|
绝顶无聊的猜谜电影。视点上蹿下跳,动线一团乱麻,求不要在没有故事的脸上浪费太多特写镜头。 |
|
烂得很统一 为什么first要选这个 |
|
开放式结局多好,大可不必最后那一笔字幕…… |
|
起点确实比较高,毕竟有成熟的制作团队在后面托着,反倒显得导演存在感弱了点。
影片的看点在于做局:一藏一汉、一矮一高的两人,争一个警察身份;有的藏人迫于生计,做了匪的内应;而真正爱护这片森林的藏人——护林员,则要选择信谁、不信谁。真相焦虑的背后,是身份焦虑。
氛围营造方面虽无新意,但还算有效。特别是对“冷”的描绘,无论是如霜一般的哈气、硬邦邦的食物、钝斧劈冻木的撞击声,还是“被冻住的时间”,都使得不可见的冷,变得可见可感。冷,也在全方位降低人的忍受力和血的温度。
不过,这个所谓开放式结局,一点也不开放啊。倒不是因为片尾字幕的揭露,很显然,导演本意是不会加这行字幕的,他要营造的就是个多义结局。可问题是,当某人把枪指向接头人时,身份就已经很清楚了。这个太过清晰的结局,实在令人费解。 |
|
我想到了一个很缺德的影评:“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眼睛,真奇怪真奇怪…”😂😂😂 |
|
《荒野四恶人》 |
|
#电影资料馆&奇妙 暴雪山庄式的悬疑片,人物极少,限定空间。久美成列与万玛才旦的风格十分不同,对西藏民俗没有太多的描绘,将重点放在了商业类型片的的叙事结构上。全片用了大量的脸部特写和浅焦镜头,将视线锁定在人物身上,宽银幕的使用衬托出森林的辽阔,再加上频繁的快速剪辑,更让观众没有丝毫放松的余地。开篇无台词,满地酒瓶,反复的敲门声与背景乐的使用使全片弥漫着异常的氛围。飙车戏对车轮和警灯的特写,以及枪战戏的耳鸣效果和抽帧,盗猎者射击的主观视角,都能看到很多导演的影子。画面时而从清晰可见到富有颗粒感,不清楚是否有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混用的情况。在人物内心的考量上还是不够,桑杰离婚这件事跟全片几乎没有关系,并且还出现了一场桑杰和警察A幽默地吃兔子的桥段,关于他们二人交流的强化的作用也并没有表现出来。 |
|
不太喜欢用力过猛的音效,但感慨的是藏地题材越发丰富,年轻导演甚至带来了类型片。
导演映后说鹿作为受害者,也像操纵者,灵性的注视或许会让观众反思人性的丑恶,也像是调侃这出微不足道的闹剧。主创们默契地跳过了关于万玛才旦的提问。
和杜可风同场 |
|
暴雪山庄+罗生门+POV,没有背负着光环前进,完全拍出来了自己的东西,完成了自洽。所有新导演真的好好学一下。其次丁可的音乐太牛逼了,李丹枫音效也新高了。期待导演的第二部电影,最好是原创剧本哈哈 |
|
【C】顶配网大 |
|
作为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很出色。全片故事发生在五个——99%的部分是四个男人之间,身份的不确定性、真话与谎言的虚实难辨,形成半封闭空间下的悬疑谜案。两个剽悍的男人究竟哪个是警哪个是匪,迷惑性的设定始终萦绕在观众心间,一直到结局都保持开放性,甚至导演自己在映后交流时都不去戳穿这一迷雾,不给出确定答案。更妙的是:无论谁是坏人,都已经得到了处决——这结局还保证能过审。四星半。 |
|
不愧是万玛才旦的儿子,在拓展藏地电影的征途上,有做力所能及的努力。首作而已,各方面已经如此圆熟,凌厉的,苍凉的,连同地域属性,贯穿在风雪之下的藏族林地。剧本杀后,又有一场与审核共时的剧本杀,个中遗憾是对故事模糊的伤害,而它本可以是个相当冰冷的硬核故事。期待久美成列,从一部,到四部,到更多。与小马。 |
|
首先推荐大家在观影后阅读2份内容,一个是同名小说原著,非常短,不到10分钟就看完了,再一个是长评区叫“谷玄”的用户写的对比分析。
考虑到片尾字幕并非导演本意,因此电影应该是希望表达一个多义性的结局,但是当第二个警察明确击杀自爆的根宝时,就让身份有了相对明确的导向,似乎违背了初心。且在已经具备相对优势局面的情况下,被反杀也显得降智。
另外基于原著,感觉电影不应该创造第一个警察独立于护林员与根宝单独外出接触的机会,这样他们是有可能接头串通,以及根宝也不应该自爆,这让身份悬念就大幅度降低了。还有就是如果第一个警察是假的,他的伪造成本真的挺高。
最后说另外一个理解。考虑到护林员一直在喝酒,且会在巡山手记上记录梦境,墙上的钟时间一直没变,这说明也可能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是护林员一个人幻想出来的。 |
|
节奏太慢,内容有点单薄……单看制作成熟得不像导演首作…… |
|
感谢父亲吧 |
|
3.0/10 杀鸡焉用牛刀?表面上虚张声势的视听基本靠万玛才旦制作团队的帮扶,真正能反映导演本人作者特质的东西难觅其影。叙事效率极差的正面案例,看之无物,仅靠冰冷萧瑟的氛围紧抓观众视线,于是到了结尾高潮激烈的冲突也难免走神发愣,稀里糊涂地就结束了。本质上还是套用了暴风雪山庄/雪山之家悬疑模板的故事,为了攒个4人局都耗费了大半部影片的时长,还有什么好看之言。追车戏的混乱剪辑就不多说了,全程需要展现人物内心畸变的手段只能凭借反复地去推特写来完成,观感不厌倦才怪。至于主旨升华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谁想深究,主创全仰仗你们了。一个和四个?嗯,四个卖力的演员和一个傻逼的我。@成都博纳环球路演场 |
|
电影是好看的 达到预期。以下是吐槽时间:好久没见如此离谱的映后了,主持人仿佛综艺热场嘉宾,发言的观众更是一个比一个自我意识过剩。希望全宇宙的映后观众都能明白,映后是主创的映后,而不是你们借机送礼/蹭合影/找工作/发表冗长感想却丝毫不提问or一提就提5个问题浪费所有人时间的映后。我做错了什么要听你们废话啊?!主创有机会说话吗? |
|
7 相比高个儿的漫长拉锯 矮个儿处理得稍显仓促 |
|
狼人杀电影,但台词和人物都写的太无聊了 |
|
很青涩,很好玩,对表演的理解还是“戏”的概念,像张艺谋那一代人。意识流的部分来自他老爸,或者说来自那片神奇的藏地。故事本身很虚无,仿佛讲了什么,仿佛又什么都没讲。 |
|
开始反对一切剧本杀电影。 |
|
工整到缺乏个性,甚至都没有必要用这些藏区的演员,一点原生态的生猛都感受不到,甚至想起了前几年的那部《雪暴》。形式上非常《八恶人》,但是文本是真的弱,强行讲故事的那种弱,角色之间张力严重不足,也没有“罗生门”起来,其实在这样的故事里面整那些真真假假的本来就有点多此一举、故弄玄虚。只能说一个学生作业搞这个制作,绝对是父爱如山了。 |
|
北影节第四部,非常惊喜,我爱的金巴老师挑战了一个和以往银幕形象截然不同的角色,依旧真诚动人。导演年纪比我还小,作品已经如此成熟流畅,艺术性商业性完美融合,故事寓言意味十足,点明不说破的结局回味无穷。能在银幕看到这么优秀的作品真好,期待早日影院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