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名《钢的枪》《奉铁厂中年杀人事件》。祖峰把自己的魅力彻底发挥到极致了,枪枪入魂,沉默柔弱的外表下,是内心汹涌的力量。80年代背景下,从“骄子”到“弃子”,顾学兵几乎就是东北的缩影,只能直面巨大的迷茫与无力、挣扎与妥协。很喜欢那些日常戏暗藏的哀伤氛围、平静生活里的暗流涌动,将情感细节娓娓道来,更呈现出特殊时代下的残酷青春。最后的枪战高潮戏,用暴烈决绝的方式,为那些被遗忘的人和事,唱了一曲挽歌;两位男主内在的反抗精神,以咆哮的方式喊出来,令人从心底感动。秦海璐演得也特别好,能演戏的演员很多,但真正会演戏的、能演出“时代感”的演员还是太少了。|北影节 |
|
大部分讲下岗潮的电影重点都是“伤痕”,但它却另辟蹊径,体现一个守规矩的老实人,如何在社会秩序崩塌,人情礼崩乐坏的情况下越发痛苦撕裂,并最终走向极端抉择的过程。导演选择的处理方式很含蓄,很多台词和动作都是“不明说”的,将情感始终压抑直到最后以一场直接而暴力的动作戏释放,整体很有伊斯特伍德电影的味道。 |
|
一颗从计划经济时代射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子弹。
横亘在两个时代之间的铁轨,是结尾时候最重要的意象。 |
|
#14BJIFF# 讲的是个体在面对体制以及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时的那种弱小的无力感,套上了一个退役运动员的角色背景,被抛弃,不甘心,落下一堆毛病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表演还有美术都算在线,但整体看倒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主题了。不确定这个题材最终做出了多少妥协,但至少就这个呈现效果来看,人物写的拧巴,故事也讲的拧巴,还有点自恋。人物铺垫根本不够,试图塑造出时代浪潮下的人物群像,但很多人也写没了,后半小时甚至感觉是拍崩了。我个人感觉,这整个故事统统换成晓军的视角很好很多,一个野蛮疯长的少年,面对一个曾经很高大但如今在现实面前低头的外来“父亲”,当他在特定时代下无意闯入了大人的世界,失去了朋友,坚守的东西崩塌了,意识到了世界的残酷,这个故事会更打动人。现在的话好像只是拍了一个普通的时代犯罪片,有点可惜。 |
|
导演花了近两个小时去放慢你的节奏,细化你的神经,压缩你的耐心,让你跟曾经的骄子如今的弃子一起悬置在失落的东北情绪里。最后,随着板机轻轻一拨——搞定。完全不上天入地、歇斯底里、寻死觅活。但什么都说了,什么都讲了。甚至有点隐伤和淡淡的苦涩。 |
|
又一部东北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对抗命运不公的现实题材佳作,和《周处除三害》一样,都属于结尾高能加分的电影。PS:不得不夸下字幕之后的彩蛋,“往前看,别回头”。 |
|
整体都很好,可惜部分人物的动机差一口气,显得有点突然了,可能有没有交代清楚的部分。节奏很抓人,唯独到了厂长和老顾对话的地方,能感受到剪辑上不连贯的违和感,仔细一看厂长的嘴形又有对不上台词的地方,无奈。老顾阻止晓军后怒吼出内心一直以来的感受,自己的无奈,这时大堂背景里的标语“求真务实”的“真”,终究被看不见顶的承重立柱挡住了。 |
|
厂长那里改了不少吧,青天大老爷又“被蒙蔽”了 |
|
生动的个体和群像,射击是相对孤单的运动,退役下来的射击运动员也是被动与孤独的,主人公被周围腐化的环境推着走。当运动员的压力转化到保安员身上,有悖原则的暂时性耳鸣隐喻着铁饭碗不保之下一代人的迷失。环境逼着做选择,“即将下岗”与“退役”的被淘汰划等,最后一枪放大化了耳鸣的厂域,用眼睛感受声音进入一种禅定状。这里还调用了西部片的调性(白热化的风扇与蝴蝶振翅)。 |
|
“厂长,您也算是这个节目的编剧。”马二勇是怎么死的,纸上已经写就了,虽然和事实不一样;马二勇他爸是怎么死的,字幕已经标定了,虽然配音和嘴型对不上。前半程不断积蓄起的压抑紧张危机感,很好地映照了下岗潮到来前的时代社会氛围;但收尾与英文片名A Long Shot呼应的那场大高潮戏过于戏剧性而丧失了所有的逻辑以致大大消除了之前累积的好感;出字幕后的最后一镜更是完全自我沉溺的画蛇添足。5/10 |
|
东北老工业区衰颓背景下,一群混沌无序焦虑的中年人们(发泄着自己的愤怒与不满),但为何创作者将上个时代的愤怒和悲伤执念于东北呢?#爱上祖峰从这一刻开始 |
|
前一个小时难看的差点睡着,还好后一个小时扳回来了。祖峰真的太帅了!我可以。 |
|
No.10030。#36th Tokyo IFF# 主竞赛-世界首映(暂无龙标版),艺术贡献奖。7分。故事设定在下岗潮之前(恰是《钢的琴》的前传),对国企改制之前各种颓败乱象有着尺度相当大的刻画,在迄今的国企-东北题材里也是最狠的几部了。不过因为类型片的需要,在从人物到情节的设置上都非常之功能化。我猜导演想要讲的其实还是下岗这个伤痕,一边是“都是厂里欠我们的”,一边是“8000个人要养活”,这里也是着墨最多和写得最好的地方。配音改词痕迹明显,另有片尾司法量刑字幕。 |
|
秦海璐让我见识到了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特别是和儿子耿晓军那场没有画面只有声音的戏,观众因为只能听到声音所以其实是没有那么沉浸的,但是演员们通过自己高超的演技成功把观众带入进去了,这确实是很牛的一件事了。 |
|
充满着一股怀旧的气息。即将倒闭的工厂、失意的运动员生涯、始终被抑制的正义感、走向犯罪的青少年、1955年世界领先的车床……所有的一切都在往下走。这种“下”正好与阴冷破落的乡镇契合,始终有种萧条垂败的气息。看过导演之前的《开学悸》,在拍摄手法上的进步很大,有几段丢手长镜头用得还是比较华丽的。后来的枪战戏给了男主作为失意运动员一个很合适的宣泄口,不过感觉风格还是不够搭调。 |
|
细节和人物上问题不少,但都还可以原谅。最失望的点在于:第三幕的抢劫戏完全转移了整部影片的主要矛盾,即集体主义和个人命运的社会矛盾和道德天平,一路朝着“类型化”狂奔而去,完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知道是导演实在编不下去还是出于市场考虑? |
|
子弹在血肉中找到归宿,迷茫的人倒在血泊里,忘记了明天的残酷,和肩上的重负。老枪沉重,锁住阳光和明亮,只留下一片尘雾。 故事是关于一个男人和一个少年,男人身上有少年的稚气、倔强,少年身上带几分超乎年龄的成熟、坚强。男人在少年身上看到自己,所以悉心呵护他教授他,愿他能在混乱的世界里平安长大;少年仰视男人的很多特质,但又不愿变成他那样无趣、窝囊的大人。神奇的是,少年选择拿起枪,是为了变成男人;而男人决定拿起枪,是为了找回一点年少的滋味。 |
|
顾学兵凭出门条给恶霸放行,放走的是自己的威信。田永烈给妻子买不起条假腿,呕出的是自己的尊严。耿晓军颤抖手指夹住那证明,夹住的是自己的正义。蝴蝶不知怎么飞进车里,聋耳不知怎么听见枪声。持枪抢走现金的是悍匪,公然运走机器的却不是强盗。教你靠枪感开枪的是师父,将你无情抛弃的却不是生父。 |
|
秦海璐在《老枪》塑造小金这一角色时,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她坦言,小金做过的所有事情,都是她跟着自己妈妈做过的,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秦海璐的表演更加真挚动人。容易被现代人忽略的中年爱情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从和顾学兵的感情中可以看出,金雨佳是一个大胆、愿意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她会让顾学兵给自己唱歌,也会在顾学兵为自己修好路灯时悄悄感动。正是这种会传递情感的演技,让观众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小金内心的挣扎与坚持,为影片增色不少。 |
|
拿了东京电影节的艺术贡献奖,也没看出来是贡献在哪方面,富康老师的声音设计吗?灯光有点拖后腿,出不来质感,摄影和导演只能夸完成的很工整。剧本全程都在绕着犯罪片走,但又不断的让你看到男主角的枪,最后还是让枪响了,用动作戏收的尾。要说这个片子文艺,可能是男主角的性格吧,从头到尾一根筋,没有任何变化,最后用靠一根筋和神枪手的人设托住了底,最后那一枪超越了逻辑和理智,是属于电影的时刻。其实这个故事里,周政杰和邵兵的角色都很有戏,特别是邵兵的角色,而我们这里只能拍男主角这种像假人一样没有道德瑕疵的好人。 |
|
最后枪战让整个作品都上去了 |
|
算是當下可以拿到龍標的最大尺度?但是黑色的犯罪主線與秦海璐母子的部分幾乎可以拍成兩部片子。關鍵時刻廠長的口型與聲音不再同步,又一次提醒我們每一部中國電影背後可能都藏著另外一部中國電影。 |
|
秦海璐所塑造的金雨佳形象生动鲜活,在90年代初东北的背景下,演绎着单身母亲的艰辛与坚强。金雨佳在生活的重压下不屈不挠,秦海璐通过精湛的演技,将她为生计奔波的疲惫、对儿子未来的担忧等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在与顾学兵的互动情节中,她精准地把握了金雨佳内心的复杂情感,有暧昧中的主动与信任,也有面对儿子朋友逝去时对方决定掩盖真相的愤怒与无奈,也正是秦海璐的表演让观众更加深入地走进了金雨佳的内心世界。 |
|
通电灯是最浪漫的告白,摁手印是被支配的准星。前庭受损的运动员把精力回收念叨成了条件反射,五音不全的臭保干没事就爱哼两句蔡琴的歌。少年摸黑攀爬电缆线,蝴蝶偷闲钻进面包车。碴条和包子互礼,鞭炮与弹匣合辙。用收劳保鞋的钱换条假腿,不如往前看整几顿锅包肉。灼烧的烟头插在水泥地的缝隙中勃起,活脱一根蒸蒸日上的热烟囱,唱着三句半的奉铁厂,应是热闹依旧。 |
|
太好看了!你状态最好时的忘我无声,总敌不过世界外部的喧嚣纷嚷和更多人的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你只是在那种状态里被抛下,孤身举枪,末路悲哭。 |
|
东北工业时代的落幕,混乱撕裂的秩序,野蛮生长的新世界,到最后只剩下了那一枪。看完像喝了一口老酒,劲很大,再夹口菜能咂摸出很多味来,很喜欢的一部年代剧。 |
|
6.7.典型的电影节向平庸处女作。东北老工业区下岗潮背景的影视作品太多,电影有《钢的琴》,电视剧有《漫长的季节》,本片夹在中间显得既不风格化也不类型化,没看到导演和编剧对这段历史的思考。前两幕的人物塑造和叙事都了无新意,和类似作品雷同的设计太多,情节缺乏不可预测性。直到第三幕枪战把本片拉回了及格线以上的水准,前面的克制和忍让最终爆发,调度也十分精准,可惜只是小佳句。祖峰和邵兵表演无可指摘,秦海璐角色受限发挥空间不大。此类电影存在感不会很强,最终表现估计与《风平浪静》类似吧。 |
|
第N部《人到中年,我与体制那些苦大仇深的故事》。无聊,基本和《沉默笔录》一个水平。 |
|
电影节最大的惊喜,对上个世纪的东北老重工业有种复杂的情感。冰冷的时代冰冷的人。 |
|
整部电影就像顾学兵的一生,在隐忍爆发。顾学兵,明明是最正直的人,在一群乌烟瘴气的环境里,却是如此格格不入。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呢?稍微做自己,遭来的就是各种非议,各种眼光。作为一个东北人,我更能感受当年那个年代给我们带来的深远影响,其实直到现在,很多人都是得过且过,就只是日复一日,重复机械般的生活。支撑顾学兵的,是那把枪;支撑金雨佳的,是她和儿子的未来;支撑耿晓军的,是内心的正义;那支撑我们的,又是什么呢?我反问自己,是什么呢? |
|
老残版漫长的,除了cos了个神墨什么也没整出来
xbyd这个角色是带资入组嗯加进去的吧,全程杀气腾腾的眼神,你们不就是顺电缆的混混,有什么资格说男的配不上阿妈?
开始以为是个体育片,没想到是个战争科幻片,没想到复刻了李云龙打平安县城,更没想到老田才是男主
假,80年有中文流播射击比赛吗?就算有这个解说腔是这样的吗?怎么所有人都一会瑞典口音一会普通话哦?
被嗨伞羞辱成那样,还以为能整个大的,结果来了句“我要给婆娘买假腿,我要去南方” |
|
今年截至目前看过的最有质感的华语片,全片那股憋屈劲直到最后的枪战戏才有所爆发,表演太好,耳鸣的音效也很逼真。感觉像是《漫长的季节》同一宇宙的《漫长的老枪》,不同于《漫长》缓慢而沉重的时代伤痛,《老枪》侧重人在长时间隐忍后的爆发。前半段节奏稍慢,伏笔都埋在日常细节里,很难想象现在还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如此猛的国产片。 |
|
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普通人是没有机会赢的,但从来都没有人告诉我们,洪流是存在于每个时代的。《老枪》是个人最喜欢的那种时代悲剧,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能感受到其中的撕咬,而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性,我们当然应该选择对的事,但在有些时候,所有选项都是错,甚至连恪守原则都会被认为是不合时宜,下沉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事我们选择不再提,并非因为忘了,而是因为没有能力负担提出来的后果,但当达到一定条件的时候,是一定会被再拿出来讨论的,因为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谁都不能当做从来没有发生过。 |
|
浪费时间 男人和枪的故事 低配版啰嗦版无聊版漫长的季节 |
|
经济萧条时期,人在其中身不由己。人性复杂,似乎每个人都想讲,以致故事太过臃肿。另外,生活质感也缺失,完全就靠废弃的工厂渲染环境,还有音乐也太多了…… |
|
就这结尾,你不如直接掐死我 |
|
被应试思维支配的电影。依靠人物的极端行为推动叙事,戏越做越大,动机逻辑越来越缜密,直到观众的注意力无法再投向微小的动作,直到连“观看”的动作都是多余的,复述剧情即可获得相同的效果。看完只想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这部电影传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有些电影四两拨千金,这部四吨拨千金。 |
|
人物多少有点拧巴,得亏卡司靠谱演技在保,枪战戏很精彩可惜太短了… |
|
#北影节第一场
带着镣铐跌了个狗啃泥 |
|
半星。借由祖峰饰演的前射击运动员的视角,窥探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败,无论是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准星,还是探究生活环境的准星,剧本都提供了足够的延展空间,更不必说有坚实的幕后团队支撑,但影片最终呈现的效果,却与角色的错乱失控咬合在了一起。富康的音效处理令人印象深刻。周政杰的表演感知力很好,但尚仍处于演员的早期探索阶段。 |
|
剧本真就一点新意也没有我艹一点也没有……本土特色“黑色电影”往东北套呗萧条环境配上受损男性气质呗就想靠丢枪找枪开枪枪战补回来呗太老套无聊了。工具人反派长得像陈建斌混孙红雷笑死……确实也就剩友情亲情线了哪儿有耿晓军搞老顾的后妈捡小狗年下文学给我瞅一眼,没了。 |
|
差几口气。但是秦海璐说的对,在审视当年东北题材的电影时,我似乎更多地带着欣赏悲剧和废墟的视角,导致对苦难的耐受力大大提升,共情的能力大大降低。 |
|
#BJIFF2024@资料馆
乱七八糟,矫情至极,如果削弱老顾处理成群像戏或许还能做成及格的武戏版钢的琴,现在拍出来的不过是个俗套的四不像。导演关乎「老枪」的想法很多,但不明确,祖峰的表演也模模糊糊,最后的决战戏更显其角色的荒诞。 |
|
2.5。前面难看,收尾还行。把东北工厂与阴湿的氛围共同化为性压抑的具象,在每个人都受制于经济体制转型的时代剧变下,通过最后一场枪战戏的枪管中释放。以及在同类型中不意外的走向和解决方式,警察的出现代替厂长完成最后的一环,不突兀但是也并无惊喜。几场内心的纠结拉扯和互相对峙中的无奈,草草略过浮于表面,视听体验比较单调,在开头已经给过主角弱听觉的设定之后,只有结尾有所利用,角色更多的行为深因给得不清不楚,只通过意象维持情绪上的压抑。#资料馆 |
|
故事始终提不上气儿,只能依托俗套的圈套来当强心针,挺割裂的现实主义,很商业的枪火收尾,尖锐的暗黑的伦常的其实都做的不够极致。 |
|
前后风格迥异。前边特别东北文艺复兴,但很常见的那种,所以高潮结局突然来了段疤面煞星,感觉就更奇怪了,太割裂了。 |
|
太喜欢了!感觉是今年目前看到的国产院线的top1!有种老派的细腻,但又不卖弄、不叫惨。东北的事情已经被过去十年的国产编剧不断咀嚼和反刍,使得苦情和悲剧变得有些人尽皆知、习以为常。但《老枪》里的东北除了口音,更像是一种集体主义的代词,像是一个幽暗的、封闭的、停留在鼓号队和废弃工厂里的记忆集合。剧本尤其好,矛盾层层推进,偷盗和火并变得合理,对集体主义的幻灭、对“父亲”的幻灭以及从不相信、不屈从到低头到认错,一场两代人的对话在“团结奉献”的标语中上演。事实证明,有信念的选手在时代的大幕拉上时依旧回收了人性的光辉。正如一个好的演员,终其一生的努力,遇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角色。 |
|
中国暗黑版锅盖头,一个内心憋着股劲儿却始终射不出来的yw男的故事。
故事是个特别好的故事,人物塑造的也很丰满,和时代的联系性很强,但是特别可惜,毁在了剪辑和摄影上,全篇非常冗长,过场戏拍得像重场戏,剪辑节奏极慢,像是粗剪版,顾的耳朵问题本来是个麦格芬但最后也伴随着和孩子的戏没了后文,于此相反的是最后的枪战,本来可以往前铺一铺线索却因为冗长的前奏而忽视,结果就是最后的枪战高潮也跟着故事一样射不出来。其实如果这个片更牛逼点应该像锅盖头一样全篇都射不出来才能达到一定高度。
再说摄影,这部戏讲的是一个时代下被禁锢被压抑的人,全篇选择手持是非常错误的选择,从固定卡构图逐渐变到手持才是合理的,而如今这版就跟故事一样yw,情绪传达的不到位,同样是射不出来。
所以说这帮yw的主创毁了这么个绝好的故事,可惜了 |
|
差点以为崩了,结果最后策略性胜利。看这片子总是想到美国的《大象》,前面越平淡枯燥,高潮的枪战戏就越激动人心。片子完全是后面半小时撑起来。前面人物又多情绪也不是那么准确(一群小混混偷东西死了真的很难共情),好在最后面媲美GTA的枪战把分拉了回来。祖峰演的蔫蔫的,倒也很适合主角。 |
|
我就说东北是宇宙的尽头吧
北影节没看成的电影值得我如此念念不忘。
遗憾,时代才是导致人物命运的根源,没有反面角色,都是“不得不”的可怜人——电车难题在厂中上演。鞭炮声和着枪声,究竟是新生活的开始还是又一悲剧的发生?
电影很好地将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
论商业性,影片不乏激烈打斗戏份和精彩的情节铺陈;论艺术性,我被那只破窗而出的蝴蝶吸引,暗数几秒老顾便从人群中走来;那颗不曾打出的子弹,最终会因救牵挂之人冲破枪膛,蝴蝶盘旋上空,他终破茧重生。这才是真正的“重生”啊!不需过多修饰、繁冗的回忆堆砌,机箱嗡嗡声已是老顾苦闷内心的外化,幸好是祖峰,也只有祖峰能演出来了!
周政杰是个好灵的演员,未来可期!
P.S. 最后老田跟的那个大哥让我差点看成鲁迅hhhh(胡子太像了+我没带眼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