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幽灵肖像 Retratos Fantasmas (2023)

    最近更新: 2023-12-21 正片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9.65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92.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9.26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92.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720 时长:93.81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92.91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92.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92.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92.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93.56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8.99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8.99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720 时长:89.1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其他

      【HD1080P人工葡萄牙语中字】 详情
      【HD1080P人工葡萄牙语中字】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幽灵肖像》是一场穿越时间、声音、建筑和影像的多维旅程。影片的背景是巴西伯南布哥州的州府累西腓。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20世纪,城里的电影院曾经是无数人的欢乐殿堂。它们承载着梦想与进步,也纪录下社会实践的重大变迁。《幽灵肖像》结合历史影像资料、传说、电影片段和个人记忆,以电影的镜头谱绘出城市的图景。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6.7 IMDB 6.8 正片
      Sur l'Adamant
      2023
      纪录片
      法国

      坚毅之旅

      Sur l'Adaman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巴黎真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是愚公移山般的劳作(海量的时间、耐心、等待、倾听)——艺术/劳动给心灵的慰藉。
      • #berlinale73# 如果不知道背景的话,它几乎就是一部怀斯曼式调查社会组织结构的纪录片——正如映前介绍所说,这部电影的关键就在没有一个地方直接告诉观众谁是医生谁是病人。于是我们看到一群人竭力为另一群人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现实,这不恰恰就是一种元电影吗?毕竟影片开头就说了,“they are all actors without realizing.” 现实与幻想(或另一种现实)的隔阂在这里竟被神奇地拉平了。最后镜头拉远,外面是梵高曾经画过的树,产生一种奇妙的共振。大概只有这样细腻的观察力才能在此地看见诗意吧。赞美评审团,金熊实至名归。
      • 天然的奇异空间:一艘从不远航又永远飘在远方的船,空镜中的城市像船外的另一个世界。近景特写已呈现一种稍显残忍的真实,于是不必再去触碰“病人”痛苦的源头(或描述痛苦),只须自由跳跃的闲谈,即使不够顺畅,音乐与绘画则给予我们另一扇理解他们的窗口。从对个体的观察转向描摹社群生态,像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合作互助中向外界输出能量。同情心被轻盈地消解,渐渐变成一种渴望。
      • 从《所有的美丽与血泪》到《坚毅之旅》,纪录片频频摘得最高荣誉,既说明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本就并不兼容,但事实上也反映出这个时代西方社会的种种价值体系正在经历全面洗牌。无论是欧美还是第三世界国家,已经不再像过去二三十年有那种博采众长、具备极强的世界性表达了。艺术创作的文化壁垒越来越森严,互相之间存在孤立和隔膜,是当今人类社会的境况。
      • 塞纳河畔助眠白噪音,开头睡了一觉醒后发现左右都在睡,掰着大腿强行坚持着半清醒看完,几乎没有多少变化的访谈堆砌,结尾还要总结下中心思想,值得一提的是巴黎的精神病日托中心办的影迷俱乐部选片看起来也比北影节好
      • #BJIFF# 比起他们的精神状态,我的精神状态才更适合进入这家日托所..
      • 湖畔上,明亮版的《囚》。
      • 75/100 这个机构看起来像是由一些“怪人”组成的乌托邦,其实也无需太谈及是不是疯以及谁又正常的问题,它们显得不太重要。在众多的日托服务内容中,有在强调电影/艺术的存在与作用。菲利伯特处理素材还是有一套的,并非由一场访谈紧接着一场来填满,而重视那些停顿的时刻:房子外的树叶、光线、人物沉默的时刻...被提取出了诗意。
      • #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柏林电影节第二十八部。题材很不错,但也是属于想说的太多,却都没说清楚。片中展现了太多被访者感受,这种表象确实容易得到观众带入,但是远没有提出问题后用更深入的交流来让观众思考来得深刻。群像戏展现不错,聚会带来空间上的扩充,但跳切让真实性大打折扣,而且采访非常密集,节奏非常差,最喜欢的一场戏是谈及感受后的一个侧打,有空喘口气的感觉。(提及很多作品及事件,如瓦尔达的《狮子、爱、谎言》,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吉姆莫里森,帕梅拉库尔森和詹姆斯迪恩的死亡等)
      • B-. 对精神病患者的展示,总是让人难以忽视影像与对象的权力关系和其中的伦理困境,但这种“不适”,客观上也迫使观众反思所谓“正常”的标准:艺术和精神病的根源都是个体的异质性,那怎样的“不正常“才能被人接受?电影花了几乎所有篇幅去完善这第一问,而在最后十分钟才试探性地扔出更刁钻的第二问:在感性层面,精神病患者都是内在的艺术家,但在现实层面,他们是否能够承担管理者的角色?社会失能的标准又如何判定?诗意的共性当然很好,但这个更锐利也更无解的附加题,或许是更有意义的。2023.4.25 BJIFF 资料馆
      • #Berlinale2023 3.5
      • 13th BJIFF@小西天 他们有音乐,有绘画,有电影,有摄影,有舞蹈,有手工,有诗歌,有文学,他们讲述着各自的创伤,他们讲述着各自的疗愈,但是他们还有永远有差异的账。他们是最作为人的存在,也是最社会适应不良的存在。他们被社会的机械的部分定义为不良,在水上坚毅地以人的姿态存在。看本片需要一些耐心,虽然摄影机就戳在一个地方拍,但是每个人讲述自己的方式构成了一种叙事方式。不过柏林把金熊给这部,我只想说柏林你还是快点别办了吧。另外需要提一嘴,你北影节外语片的译介过程到底有没有控制有没有校对,quote文德斯的德州巴黎的那一小段翻得乱七八糟的。
      • 溫暖,真誠,這樣的片子更大的意義在它的外部,拍出來就已經贏了,很難得的體驗。全球首映,也是第一次看到有精神分析師作為主創團隊一員上臺。
      • 从昨天看完首映,到刚刚颁奖之前,万万没想到这个电影竟然能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看的时候,前面部分还一度在打盹……聚焦真实的特殊人群,描写每个病人的精神世界,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可能就是获奖原因?记得导演后面说的一句话,没理解错的话,大意是每一个疯狂的人,都是一个物种,觉得还挺正确的。三星半给影片,半星给“金熊奖最佳影片”的头衔
      •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Berlinale Palast 并不理解结尾字幕的主题定调,在影片中没有感受到十分强烈的对应主题表达
      • 三星半。这是用谈话构建的影片,那些直击心灵的歌声,琐碎断续的聊天,人们讲述着各自的生活,之前与现在,还有那些失落的时刻,被疾病偷走的人生。诗意、炽热、黑暗、痛苦、真实,也随着话语荡漾出波纹,就像水鸟低空飞过静静流淌的塞纳河
      • 镜头直接对准病人,记录他们的日常和谈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甚至公开谈论精神问题。导演有意识地选择不将这些人放在任何既定属性内,所以没有人称他们为“患者”和“病人”,想让观众看到的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避免物化,这一点很重要。国内同类型题材的纪录片也有,比如马莉导演的《囚》就是不同的角度。
      • 2023柏林电影节金熊奖。7分吧但是金熊有点过誉或者不至于(还记得看颁奖和发布会导演自己也一脸懵逼)。想了想应该本届柏林的主题是“少数人”,基本表彰的片子都是在讲各种各样的少数。片子本身没什么可说的,毕竟尼古拉·菲利伯特也是老牌纪录片导演,技法纯属,本片发挥非常稳定(剪辑相当清晰流畅)。比较意外的“1968的孩子”这条历史线索所勾连出的含义。@观水 老师看完告诉我这片就是福柯《疯癫与文明》里的“愚人船” ,好吧这个角度看,K主席挑的这个片子还真挺有意思。
      • 没有评判、没有审视、没有猎奇。 虽然“精神病人没有家”,但我感到我回家了。(从放电影的时候看到观众玩手机的比例就能看出这部电影会有多少个一星)
      • L'Adamant是塞纳河畔的成人日托中心(「一条船上的人」)。有点像怀斯曼,但并不致力于探讨机构运作,而更关注人本身,尤其是那些有精神障碍的成年人如何展现出其艺术天份、创造力与人性。最精彩的还是片中的几段音乐,以及那个想想自己是凡高转世的人。(不过作为金熊,我宁愿给《音乐》或者《红色天空》)
    • 豆瓣 6.8 IMDB 7.3 正片
      Les filles d'Olfa
      2023
      纪录片
      法国

      奥勒法的女儿们

      Les filles d'Olf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明年奥斯卡入围可能性很大吧,从手法到议题都很有可观。哈尼耶提供了一个理解宗教极端主义的很好通道,既与微观的家庭暴力有关,也与宏观的保守社会氛围有关。如果说前三分之一还是貌似女性主义权力翻转的“电影节cliche”,中段开始则开始颠覆既有认知,演员和真实人物的的共同在场强调陌生化,拒绝让观众共情其中。后三分之一完美回扣住全片的悬念,给出令人震惊的解释。一种比死亡更可怕的死亡,非常有价值的研究。
      • 想拍一种狠新的东西,边界的简单试探,对不可证的记忆的还原推演,表演的和非虚构的交杂,妄图去寻找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女孩,Tunisian Little Women,可是整一个徒劳无功。
      • 7。2016开始拍摄(非虚构),中途项目暂停拍摄了《贩肤走卒》,再开始Docu-fiction。创作观念与空间灵感分别受到了《特写》《赝品》和《狗镇》的影响。作者打破了沉默,敢于直面、思考与质疑,最终通过演员介入来探讨母女、家庭关系、社会问题,形式与议题兼存,实至名归的拿到了四个场外奖:最佳纪录片、弗朗索瓦-查莱斯奖、公民权益奖和积极影响奖。
      • 1h15 leaves
      • #Cannes2023-10 开场呈现演员和现实人物碰面互动的场景还挺有新意的,但是多少感觉有些phony。无奈排片太晚,全场睡得昏天黑地。
      • 走进影院的时候其实完全不抱期望,本打算看看就走,没想到是今年非常大的一个惊喜!影片涉及的多个主题,都太值得被关注、被讨论、被好好拍出来了。并且早就应该被我们这代人类好好拍出来。单单因为这一点,就可以多加一颗星。另外虽然有语言文化的隔阂,还是可以感觉到整部纪录片拍得挺松弛,挺灵活,挺自然的。导演的观点当然也存在,却不是为了宣讲某个观点,而集中精力填鸭式论文式地灌输给观众,或者片面地将某些所谓“旁枝末节”剪掉。人物也因此被塑造得鲜活又生动,整部片子行云流水般地,人性的复杂、生活的复杂,都在其中啊,唉。继父的那几场戏和独白,尤其如此。希望能拿个奖啊!!!让更多人看到。
      • 看过考塞尔·本·哈尼耶以前电影的人一定知道,这位导演极善于玩形式。本片是一场纪录片实验,与贾樟柯早期纪录片有相似之处,它是成功还是失败,每个观众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一家姐妹四人,两个人失踪。本片的故事就是在重演这个家庭的经历。导演邀请原来的家人出演,并请两个演员出演两个失踪的女儿,由此影片呈现了半纪实半虚构的形态,不少场景显得聒噪、混乱和缺少意义,但镜头又颇具同理心,四人的肖像呈现出非常温暖的情感弧度。
      • 好纯粹的女性纪录片...4个女人一台戏...
      • TIFF23 no.2
      • 半纪录半剧情的方式,不单单是一种包装,更重要的是为解读奥勒法母女五人的生活提供了多元化视角。她们的不幸遭遇和她们深受男权社会霸凌所次生出的极端做法,才是本片最值得深思的课题。那些看似荒唐的举动,在这样的环境中不间断出现,才是最为恐怖的一环。
      • #76戛纳主竞赛# 这部突尼斯的影片和2021年入围主竞赛的摩洛哥影片《高昂响亮》异曲同工,都是来自北非的阿语国家,都是被排到午夜时刻放映,都是难看到令人退场
      • 实验特质相当出色,在真实与虚构的交错中居然会铺出这样一条奇异的路,通往惊人的结局。
      • 问题是有的。但能有这样的片子已是不易。注定背负悲剧的母亲和女儿。但整个片中还是散播了很多生机和欢笑,👍🏻👍🏻👍🏻。因为那些代代苦命不知何时能结束一切的女孩,再多给一🌟。 ps:有一团突尼斯观众常常在笑,他们的笑点法国人也是真不懂啊~ ps:媒体会补1,导演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这个拍摄方式(dispositif)从来不是要去一部叙事片2,母亲接受这部片子是为了救出仍被关在jy里的8岁的孙女3,整个拍摄过程对母亲和两个女儿都有心理治疗作用4,现场有一个女记者,有严重的尊重他人的基础问题。
      • 【7】高于预期。形式有趣,内容是注定无结果的。“演-讲”与“虚-实”的形式模糊了“真实”的力量,从而突破了文本与真实表达的诉求。从而变成半纪录片半剧情片的创作方式,在两者中纪录片是反映现实,剧情片重蹈覆辙,在两者表达中找到自己身份,受政治迫害以及目的追求。影片的纪实性以及画外音表达都充满了激情的诉求,即使这场表达是徒劳无功的,但影像的力量和导演意识/立场,却参与其中,完成一次女性表达,诉求,表态。
      • 用非常新奇的narrative讲了一个本应该很沉重的故事,去挖掘世人眼里癫狂的灵魂背后温暖但破碎的世界。可惜邻座的privileged白男白女一直在哈哈大笑,他们永远不懂。
      • 2023 nyc ifc center premier screening 7/10 节奏很好 导演捕捉olfa以及两个女儿暗流涌动的关系很细腻 原生家庭对olfa另外两个女儿的走向极端占有不可否认的分量 导演非常准确地把镜子这一元素放大 使得这部电影的叙事风格颇具实验性 据导演映后见面会说自己在这部长片之前拍了一部关于olfa的纪录片 但觉得非常糟糕 随即萌生了这一实验的想法 唯一一点我觉得对两个小女儿的想法挖的不够深 而且情节有点散
      • 推荐给喜欢《24城记》的朋友们观赏。
      • 导演一心尝试电影的类型边界。文本上的虚构与非虚构,类型上的剧情便与纪录片。边界易破,情感可通。在形式感加分的前提下,内容质量全凭个人喜好了。它是戛纳的一个类型空缺,填补某方面的棋子罢了。
      • 不具备母题或调性,任由素材任意散落,言语喋喋不休。哈尼耶明显对自己举棋不定,除去开场有一个漂亮的虚实相接,其余部分戏里戏外的转换并未对在场或真诚与否做出任何诠释,只是为混乱的情节编排做着徒劳的伪装。
      • 78/100
    • 豆瓣 7.8 IMDB 7.2 HD中字
      A Night of Knowing Nothing
      2021
      纪录片
      法国

      无知之夜

      A Night of Knowing Nothing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带有私人色彩的左翼反抗电影。宿舍里未寄出的情书?信件的部分只是“虚构的真实”。真实与虚构、声音与图像柔和地被组接在一起,黑白影像犹如表现主义的幽灵,描绘这个变幻太快的时代。
      • 關於15年印度大學生的revolution,是Archive的力量,是Fiction的迷人。影像如夜一般昏沈,浪漫與暴力都只投下了陰影。「It is reality. I’m not saying it’s good or bad...」 書信的部分、塗鴉,都是虛構,而導演說這樣的愛情在身邊看到過太多太多。一邊為了迎合剪輯的節奏來撰寫文字的方式顯然是有弊端:到了後半段 fiction的魔法完全消失了 因為它不被需要。
      • 呢喃,抽样和拼贴是表现政治压迫的艺术捷径-10/01/22 at MoMA
      • 印度电影电视学院的学生运动,主导概念来自于个人信件/日记的呢喃,声音还引用了大量的新闻播报、虚构的环境音效以及同期声,在此基础上与一系列纪录影像联动,大量的镜头选择对准学生们的日常与生活环境以建构起空间,另一极则是剪报、手绘、新闻、监控所展示的时间印记,有效平衡了私人化的个体抗争经验与宏大时代下的抗争潮流,即温柔又刚强,恰如一篇绝妙的散文。
      • 看的时候有几次特别想哭。为什么这样的政治表达和抗争可以发生在法国,在美国,在哥伦比亚或是印度,但就是不会在中国,不可能在中国?
      • #Cannes2021QuinzaineDesRéalisateurs
      • 【HKIFF46】以私人的角度切入很动人,结尾的舞蹈收得极好
      • #46th HKIFF#
      • 远方是逃跑的跨种姓恋人,身边是X运同袍。前半段曼妙的黑白影像让人想起Tabu,后面视角渐转客观,直到毁灭性的监控镜头。是否该如此?是否必将如此?
      • 前半部分忍不住录屏,一边看一边担心Moma的保安要来打我。后半部分陷入深深的伤心中,羡慕在印度拍电影的年轻人还可以protesting,还可以speak their mind,说明他们的mind还没有被训练成mindless嗯嗯嗯
      • 很聰明或者說討巧採用了書信的形式串連素材,溫柔動聽的女聲旁白。前半部分更聚焦在情感的釋放,集會的素材,拍向窗外的空鏡頭,同時用各種聲音素材與畫面對位,預兆敘事的發展,如雷鳴聲與電視機裏的新聞播音,再加上Bgm 的渲染,前半段的影像情緒鋪陳確實非常曼妙。後半部分女聲逐漸淡去,鏡頭的素材專注在學生罷課的運動部分,情緒感被稀釋。學校監視器的那顆長鏡頭怵目驚心。愛情的消逝與運動的結束在影像中幾乎是同步的,「你可以面對政府的高牆表達意見,卻無法對抗我的父母表達愛」。最後結束於老師的教誨。拍電影的人,不要困於此時此刻,也不要停留在此地。而對於觀者的我們而言,彼時彼刻正如此時此地。
      • 【印度】黑夜给了她双敏锐、深刻也同时情感充沛的眼睛,将这一切都统统装载,并且不惧任何;从私人的信件交集到更为激烈的时政批评,两者交替间十分从容,也未曾顾此失彼。它重视镜头最原始的力量,也相信自己所想。
      • 漢娜鄂蘭曾寫過 「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時代,人們還是有期望光明的權利,而光明與其說是來自於理論與觀念,不如說是來自於凡夫俗子所發出的熒熒微光。」所有微光都來至於雙手的證明,也來至於愛,愛是違抗時間,愛能抵擋專權與不公, 愛是我們靈魂勇敢掙扎的過程。
      • -0.5 for our friends
      • 抗争没有用,最后只留下了一部电影,也没有用,可终究还是留下了一部电影,这就是令人痛苦之处,痛苦在于此时此地,彼时彼地,你真的很想相信一切都会留下痕迹,但是你不知道,他们也不知道。
      • 空无一物的夜晚。那个来自梦中的姑娘,还有叙述者,也会说一段沉溺的私语。会做出冗赘的旁白,对自己的逃逸过于自信,面对语言的无力时却感到惶恐;又会突然冒出激昂的语调?务必要用手捉住一些流逝的光:低沉的声音…惨白与橘红的幻影…正跳着悠缓的舞。
      • 前半段的私人情感和影像真的很好睡(。后半段激烈的斗争看起来有点触景伤情。脑中想起MLA唱“有冇一種可能係 咁啱行緊嘅呢一段 係喺歷史嘅中段 終點係喺好後面”。
      • 4.5
      • 夏天/学运/爱情/口号
      • 4.4 这样的影像,居然来自于印度!
    • 豆瓣 8.1 HD中字
      2023
      纪录片
      法国

      青春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