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神之地》团队新作,在B站连刷五晚,打工人深夜疗愈功能很强。包罗五个国家公园的动植物,在展现奇观、科普自然科学的同时,也带出生态保护的社会议题。每个公园都因气候、地理环境差异,有独特的动物种类,以此为基点,讲述不同方向的动物故事。微距镜头、航拍等技术细节,剪辑、文案的水准,超长的拍摄制作时间,放在自然纪录片的类型里,都足够出挑。 |
|
优点:聚焦中国本土生物的纪录片,在物种的选择上即考虑了每个国家公园的特殊性,也考虑了物种的可接近程度。大部分的画面都让人很舒服,毕竟这些都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生物。
缺点:文案一般,有些地方值得商榷。跳进了纪录片非要“故事性”的怪坑,明明有些画面中的物种有问题,非要把它剪切进去硬凑出一个“假故事”。部分物种配音太拉胯,可能选择的部分科学顾问在我看来太水。有时候名气大的“专家”不一定很“专”。
至少这个纪录片对于我个人来说比《地球脉动3》可看性强一些。 |
|
冷知识,配乐from徐鲤,上一个纪录片配乐作品是《河西走廊》 |
|
美 |
|
第1集 大熊猫国家公园:既看到大熊猫又见到小熊猫让影音迷Panda欣喜一下,「上树容易下树难呀!但是天黑了就得回家吃饭啊」「化肥和农药的逐渐退出成为人类和朱鹮心照不宣的约定」… 作为科普纪录片,解说词能更严谨科学些吗?第2集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部分夜间的摄影画面阴暗得看不太清细节;第3集 三江源国家公园:如今看到藏狐就不禁会联想到狐主任“无穷小亮”,「心急如焚的父母也只能漫无目的地搜寻」→黑颈鹤找孩子都心急如焚了还能漫无目的?「虽然父母依旧呵护溺爱,但独立生活的渴望,已经在小鹤身体中萌芽」→小鹤告诉你的吗?……解说词过于文学不够科学;第4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想起不久前刷到的东北虎“猎杀”东北豹的新闻;第5集 武夷山国家公园:给《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条目上传了几张海报;…… |
|
非常棒的国产自然纪录片,私心以为和《地球脉动》相比也不逊色 |
|
之前就看过《众神之地》,觉得挺不错,这次围绕国家公园的这些动植物来拍摄也是一个很好的选题,本身囿于客观条件很难去到这些地方,因此这样的纪录片就成了观众的眼睛,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祖国的河山、草木与生机万物!
而且诚如导演所言,他拍摄的内容也折射出我们国家在这些领域的科研、保育和各种研究工作,这对于我们提升认知水平是大有裨益的,这点也挺好。
一直以来,我都以纪录片爱好者自居,也经常研究观察国内纪录片的发展,一直很羡慕美国国家地理出品的各种自然纪录片,现在看到国内同类型纪录片的成长还是挺欣慰的,也希望B站继续保持这样质量的长久输出。 |
|
更符合国人体质的“动物世界” |
|
这次是纯自然纪录片了,关于摄影的赞美不多说,只是与之前的作品相比少了一些隽永味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文的缺失吧,但毕竟是专注于自然也无可厚非。不管怎么说,对于导演这个坚持用心拍摄国内自然生态的纪录片团队,我从来不愿太苛刻。如之前所评价,人文与自然方面他们已做到顶尖,我甚至认为可以是世界级的。这一次纯自然肯定不免多与其他纪录片对比,差距是明显的,但我无论如何还是想以鼓励为主。 |
|
高阶版动物世界:长翅膀的蜥蜴、螳螂求偶被拒、笔管榕之间的优胜劣汰、在树洞内生存的新内溪蟹 、树蛙与竹叶青之间的追寻战、吃素的红白鼯鼠等等,给一个从不看这类纪录片的人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这片土地上的动植物们也有着它们的小小王国,也一样有着严峻的生存法则。当滚滚出来,彻底被俘虏,“这只熊猫已入古稀,但这片土地依然在寒冷的冬天准备了适合她的食物,鼓励它勇敢的生存下去”,看罢已是泪目(因为咱们的滚滚,五星鼓励 |
|
画面美轮美奂 怎么说呢 就是会从画面里感受到中国独有的那种意境 海报和片尾的水墨画也很有趣 但是感觉主题并不是很突出 因为有太多纪录片拍过这些物种和栖息地 我其实还蛮想了解我们国家公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机制 比如通过地图了解它的全貌和分布 不同公园之间有什么区别 保护的方式一定也不一样 |
|
原来正是拍摄过《众神之地》的摄制团队,这个阵容也是很王牌的了。B站纪录片文案一如既往强大,幽默机锋中带着情怀。关键它是借助了更加贴近青年人的媒体平台,让被隔阂于钢铁森林之中的我们,能够更近距离地感受到生物之美、自然之美。可能也是爱好点不同的缘故,自然类纪录片我看得比较少,但私以为对于儿童,尤其是日益在远离自然的儿童们,它很值得观看。一方面,正如纪录片的名字,它是“我们的国家公园”,能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有着如此有趣而靓丽的风景和生物;另一方面,对动物社会生态之观察,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人类社会。 |
|
片中展现的每一种景观(福建人要特别强调一下武夷山丹霞地貌啦)和每一种生命(我好喜欢东北虎)都是大自然的奇迹。我一直觉得我们要敬畏自然,敬畏其他生命,也许唯有了解,是敬畏的开始。 |
|
一星全部给摄影师,其余真的是一塌糊涂,聒噪做作的配乐,低龄儿童的科普旁白,又萌又可爱的少女心立意,萌化的视角一如既往透露对自然的傲慢。 摄影进步了。 和《地球脉动3》同期播,对比得不仅小儿科还轻浮,有什么广阔视角是不可能的了。 |
|
治愈,自然,又年轻化又不泛娱乐化的纪录片 |
|
作为讲解国家公园的纪录片,居然连国家公园的简单概况全貌有的都不介绍。
纪录片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纪录片要尽量做到客观的解释评价讲解,但是解说词里充满了文学性的讲解实在不合适,这是纪录片不是故事片也是写作文。三星的评价全在优秀的白天画质上了,夜晚场景的镜头黑咕隆咚的看着相当费眼,设备或后期有待提高。 |
|
大自然真的很美妙! |
|
每一帧都是壁纸级别的美,这部纪录片拍出了祖国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因了解,而热爱,才能更好的保护大自然。 |
|
晚上开着一边打字一边看,不知不觉就看进去了,不少点戳中了森林公园爱好者,怒赞一下画面,三江源那集我截图当屏保了,画面是真的很不错,我处于对本土动物常识缺失的状态,也算是补课,自然纪录片有趣的点就在于它是完全靠客体讲述,一个拍摄团队是什么样,他们展示出来的大自然也就会成为什么印象,希望之后能看到更多人文,故事性,还有对时间这个大自然绝对衡量尺度的描摹,美却很美,有些缺乏灵魂,但整体质量不错,特别是画面和配乐的原创感 |
|
三江源真的太美了。国产自然纪录片越来越棒,从我们自己的国家公园角度出发,真的是很特别的地方,但感觉有些流于表面,如果能更深入讲讲国家公园本身建立的故事、考量、特色之类的就更好了,另外总感觉加了太多“人文情怀”的解读进去了。 |
|
摄影一如既往地优秀。比起《众神之地》,物种呈现更为丰富,主题展示也更加饱满。微距摄影很突出。第一次看见菌类喷洒孢子的放大镜头,像是星河一般,特别漂亮。叙事也自然多了。选取角度几乎都围绕求偶、繁育、捕食等比较基本的生存面向。人类凝视感淡了很多。 |
|
电动车不要买杂牌,比如奔驰EQS |
|
文案浓浓的预制菜味,一点不真诚 |
|
又是阿姨挂名的一部纪录片,阿姨疯狂在各种纪录片里刷屏,是在积累什么吗?很多摄影、音乐方也都很熟悉。
说回内容,缺点主要有两个:第一、剪辑杂乱,前后连贯性不足。我们都知道自然纪录片除了会拍,还要会编故事,这样才能让吸引观众,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利用不同镜头剪辑在一起塑造一场冲突。但本片的剪辑太差,暴露了事实。其次,音乐不够“自然”,而且滥用bgm现象严重。
以上两点恰恰就是自然类纪录片的两个重点,做不到自然不可能高评价。 |
|
差距明显,旁白弱智 |
|
好多人给一星啊,我觉得挺好的了,展现了五种生态的动态美景,只是内容确实还不够深入,希望能看到更多。 |
|
风景 动物都很美 |
|
看完想去旅游!三江源那集截了好多图当壁纸。 |
|
最近孩子对动物特别感兴趣,陪他看了好多纪录片,《我们的国家公园》是属于中国宝宝的国家地理,4k超高清的效果非常震撼,感觉在怼脸近距离接触每一种动物。对我国的国家公园有了具体的认知和感受,动态摄影、航拍、取景、配乐的审美都是一流的,刘琮的旁白也很加分,听起来非常舒服,大孩子和小孩子都很喜欢看。 |
|
好多动物,高清画质下,惊奇! |
|
清新有爱,太适合全家一起看了。第二集打开新世界大门!最近几年在海南也安了家,出门经常会遇到奇怪的动物和植物,看了片子才知道,我们看到的原来仅仅是冰山一角。中国真的是一片广博神奇的土地~ |
|
追忆摄影师吴元奇老师~整部片子也非常好看! |
|
第一集不及格,离一流自然类纪录片差距很大。内容啰嗦,画面不精,没啥干货,基本是一些书本内容。 |
|
配乐太吵了。 |
|
美! |
|
科普性差了点 弄得像个物种自然纪录片 我到现在都搞不清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区域范围 似乎是分散的……片中只有保护物种 文学抒情的文案 缺少阐释设立国家公园的特殊意义 格局差矣 |
|
宅家的傍晚看自然纪录片真的太治愈了~从保护动物到平凡植物~还有小昆虫的日常~完全挪不开眼睛。真的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神奇美好,若有时间多奔向大自然吧~ |
|
四星鼓励吧,原本应该渐入佳境,但越往后约后继乏力。讲述对象之间的关系和切换章法凌乱,旁白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很多时候不能很好的切题。有个奇妙的点,BBC每集末尾都在指出环保和动保问题的严峻,而我们反复强调的却是“生存天堂、完美、和谐”,是说了正确的话吧,但谁说不是一种说话的艺术呢 |
|
No.1632 摄影很美,音乐也很棒,解说采用多用拟人修辞,常常从小动物的视角出发来带出国家森林公园里的更多动植物,有时也会模拟小动物的心理状态,改变配音的语气,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是,作为动植物的群像叙事,显而易见是在介绍公园的概念,但一集下来并不会对这个森林公园的概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也会陷入生物介绍得太多,而没有终点的苦恼之中。 |
|
讲述我们本土的动物的纪录片一样可以很出色。我们的国家公园的景色一样可以美到窒息。认识和保护我们自己的本土野生物种,比起艳羡国外的猛兽更有意义。感谢制作团队的跋山涉水,才能让我窥探这生机盎然的美好世界。 |
|
1.大熊猫国家博物馆。红白鼯鼠滑翔动物。熊峰和杓兰,传粉。小熊猫,马鹿,朱鹮。羚牛过河上高山。2.海南热带雨林。坡鹿,龙脑香科植物改变了树冠高度。海南角螳,生活在苔藓之中。尖峰新内溪蟹,眼镜王蛇和白唇竹叶青.3.三江源。黑颈鹤,藏野驴。会游泳的白唇鹿。高山兀鹫,等级制度。藏狐捕食鼠兔。4。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紫貂,黑琴鸡求偶。5.武夷山。白腿小隼。最高峰黄岗山,铁杉林,2022年夏天大旱,苔藓休眠。真菌产生孢子。 |
|
国产纪录片还是差点意思呀 |
|
有点蜻蜓点水 |
|
出彩的画面,灵动的生物,少量的科普,普通的内容。 |
|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博主说的一个有趣的效应——「公园20分钟效应」,是《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的研究说,即便是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状态更好。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今年,我只要一有空就会尽量抽时间去公园走走,是的,即便是短短的20分钟,也会得到一点放松程自在。
不能常去公园的朋友,我推荐一个“代偿”的方法:看公园相关的纪录片。比如我最近看的这个。
画面真的超美,祖国的大好山河,大自然的春夏秋冬,花开花落,动物之间的亲情友爱,都能在这个片里得到体现。看的过程很治愈,眼到之处,心也跟随着镜头走向大地和远方。
而且,如果家里有小朋友的话,我觉得很适合和小朋友一走看,也能当成科普的片子。
|
|
很棒的片!对动物生活场景的还原非常真实,许多镜头相当震撼。
配乐经常抢旁白的戏,瑕不掩瑜。 |
|
这是国产自然纪录片的水平? |
|
本来是想在B站随手翻一下新出的纪录片,结果一点开发现旁白是刘琮,这才反应过来是《众神之地》导演的最新作。从目前的两集来看,片子依旧还保持着众神之地的水平,虽然很多人都喜欢大熊猫国家公园,但我倒是更喜欢讲两栖生物的第二集。以前都没注意到,竹叶青还挺漂亮的(尤其是隔着屏幕欣赏)。 |
|
太好看了!每次看这类纪录片就会觉得这颗星球还是非常美好的,高原、雨林、山野处处都充满了生机。各色各样的动物让人应接不暇。好几段动物之间的捕食过程看出了战争片的紧张对峙感。现代城市化的进程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单一,忘却了这个世界的多样性。请多来点这样的纪录片,让我们回归大自然,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世界。 |
|
第一集太好了,不过配乐过于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