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对母亲提问,对祖母提问,唯独没有对父亲的提问。女儿问母亲和祖母的过去,试图解答的却是自己的将来。女性的卵子在胚胎时期就已形成,三代女性在生理学意义上如此亲密,但终究有人出走。 |
|
#Visions du Réel 2023(赶公交少看结尾15分钟
墨西哥乡村的第一名女性去世/充满女性主义意识/精致的声音设计/不像纪录片 |
|
2023柏林奇遇单元导演奖+电影节纪录片奖。docudrama,比起导演前作《火之夜》差了太多了,概念先行(比如各种女性主义话语硬上尤其小孩张嘴就来)或者摆拍还不是特别让人烦躁的问题,许多地方刻意含糊才是让人看得难受的地方。所幸村里雨季旱季的自然风光和摄影水准还都不错,侧逆光值得农村题材多学习。柏林最近几年纪录片奖发得真不太行啊…… |
|
很有质感。2023/4/22@资料馆 #BJIFF2023 |
|
【HKIFF47】 |
|
#Berlinale 奇遇开幕片 |
|
好喜欢啊。喜欢树,喜欢草,喜欢猝不及防的雷和闪电,喜欢将下未下摇摇欲坠的云和雨。玉米的种子总会发芽,风吹过树梢在震动,我们不会像羊一样死去。 |
|
#ICA 长评-手中的一缕希望。还不错的作品,整个乡村环境的呈现太美了,不过看到被定义为纪录片还是有些迷茫,电影聚焦于女性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利用教育进行的改变,小村庄的文化环境代替大社会来展现对女性话语权的削弱,自然的环境也很好的展现了女性内心的那种细腻情感。女主主要呈现的不是男性视角下的力量,而是那种不屈的韧性,三代人也可以看到其中的意义,老人就如同孩子,一切都回归到最初的状态了,大量的远景镜头,呈现出自然的效果非常好,女主离开时的大远景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光线侧打凸显角色内心的压抑,特写镜头也蛮多的,局部的大特写感觉是碎片捕捉略压抑。最喜欢的还是那一缕光线的使用,像是生活中的一点希望,被抓在手中又在脸部流转。大量的自然环境音,两次放的歌也是少有的外部文化的展现。 |
|
#BIFF2023 女性真的是最天然的连结,亚洲的女性或是墨西哥的女性,都是家务的唯一承担者、是养育的第一责任人、是竞技赛场的隔绝对象、是潜在的性猎物,都面临早婚失学和丧偶式育儿的困境,田园之中是日复一日的无穷劳作,不割断脐血至亲就难以解脱(大姐离开后母亲的自责也真的是只有女性才会有的反思)。/万物荣枯,成长就是面向死亡的旅程。/热爱骑马且勇敢消失的大姐是灼人的勇者,独自上课又爱抚阳光的妹妹是心头最爱,以手触光和仰面接光的两个镜头太动人了。/剪辑效率极高,三四个镜头、三五句话就足以将场景和情绪精准描摹,摄影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如何将重点放在「人」上而不是「事儿」上。音效值得影院观赏。/导演和人物的关系也真的是极亲近和充满信任的,难得。 |
|
#BJIFF2023# @科学技术馆巨幕
羊剪去毛孩童剪去头发,年迈的老妪和上帝说悄悄话。纯真是抱着大树啃枝丫,振动是风吹过时树的形状,成长是脱去胶鞋后脚上的泥巴,月经是保护自己的起点,勇敢是想要独自策马。终有一天我也学着收割庄稼,终有一天你我背上行囊离开家乡。小羊羔学会独立行走,雷雨让人害怕也带来希望。 |
|
感觉韦佐还是更适合拍纪录片,她上部剧情片中所有的刻意做作都消解在了纪录视角中,留下那股更纯粹的影像力量。 |
|
来到这里的第一个女人已经去世,生活在这里的女孩第一次经历月经。男孩被教育要远离盘子,因为洗碗是女人的工作。年轻人准备辍学,想去打工赚钱或者留下来帮家里干活。给娃娃讲课,去月球要带上无线电。给农民普及,没有土地耕种就会起义。原住民村落里孩子向往宇宙,年轻人重复命运,老年人等待死亡。 |
|
睡了大半场……感觉镜头景别取得很紧,也许适合小屏幕多过大银幕。墨西哥农村纪录片,也算扩展了新景观。 |
|
像是墨西哥版《无依之地》,记录了山野贫民的生活。 |
|
#HKIFF 墨西哥乡村几个家庭的生活,土地、动物、天气和风景,传统对女性的影响,以及新一代女性努力摆脱这种束缚。导演说花了一年半与被摄对象住在一起,甚至还造了一个浴室,说纪录片最关键的是要接近人。 |
|
biff2023第一场~ |
|
北影节第一场。像剧情片又不像的伪纪录片。靠天吃饭的墨西哥村庄几家人朴实无华的生活点滴,故事太过平实,以至于只有通过大银幕才能沉浸观影。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看看,一些对话的细节很受触动,想要表达的元素过多,只点到甚至不愿触及。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开篇的大雨令人感到害怕,而结尾的及时雨却给人希望。 |
|
2023.4.22 北影节 质朴、纯真、自然。将纪录片拍得诗情画意! |
|
墨西哥与东亚的遥远的相似性,在贫困的山林乡村里,女性除了出走和臣服外,仍没有第三条道路。2023海丝电影节。 |
|
大女孩告诉小女孩,来月经之后,你需要好好照顾自己。小女孩问为什么,大女孩看了她几眼,没有再说话。这是只有女性观众才能理解的微妙时刻,来了月经,意味着你拥有了生育的能力,而男权社会下女性拥有的创生能力,意味着危险和掠夺。不是强叙事且有推动力的纪录片,埋了很多很多女性才能get到的隐晦细节。如果对多元的纪录片叙事感兴趣又对女性生命体验有足够的洞察力,那这部纪录片会有不少细节上的惊喜。整体而言,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观众的注意力可能容易涣散,也许剪辑上需要再助把力。 |
|
BJIFF2023。久违的赶场,久违的资料馆下午场睡觉💤 看完翻短评才知道是纪录片,那还挺加分的,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片剧情到底是个啥的疑惑得到了和解,确实蛮好地记录了墨西哥农民的生活 |
|
#67thLFPreF# 视点很散的纪录片,景别大多以中近为主,一些片段用的不是环境音还挺特别📽️ |
|
北影节第五场,风景很美,只记录生活很难说有什么故事性。 |
|
BJIFF2023-12 |
|
叙事上放弃了传统结构,却用剪辑搭建了一个现实结构,感觉没有一帧废镜头。如果能够“沉”进去,会听到精心制作的混音带来的回声体验。国内能看到这样的作品大概还需要很多年。 |
|
乡镇孩童/女性的羁绊与困境,总是缺席的父权;外界音乐的使用是对强度均匀的自然声场的破坏。 |
|
北影节第三部,通过精心编排的、大叫女权的四不像“纪录片” |
|
#Berlinale2023 4.0 |
|
非常细腻动人的影像和试听 |
|
@小西天 北影节第六部
如果说之前看的《年轻气盛》观感五星是意料之中,那么这部的五星绝对是到目前为止意外的惊喜。
绝佳的视听,摄影超级在线。真挚的情感浓度可以削弱对弱叙事的在意。但是叙事确实零散又铺浅,考验观众的内心频调。
不太像纪录片,有很多精美的捕捉和不同机位,好奇团队有多少人,导演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自然辽阔的天地,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贫瘠之地。原生态的景物、落后的贫穷、尘旧的男尊女卑、局限的选择。莫名想起一个嫁到藏区后来被家暴的女调查记者的经历。
很奇特,很爱,同时也为弱叙事微微感到可惜。 |
|
影片纪录一个村庄里三个家庭内女性成员的生活细节,即将告别的祖母、操持家业的妈妈、正在长大的女儿,三代人之间飘荡着久久不息的回声,既是自然主义逐渐消逝的悲伤,又是一组女性的社会学图景,二者缠绕在一起,非常独特。
有很多动人的场景,草原远山和阴云闪电,农田在黄昏里的金色光芒,被大风撼动的树冠的撞击声,动物的分娩和植物的静默,少女策马和迎接初潮,树木被砍伐的消息和拾柴的快乐,孩童像羊一般舔舐树皮、拥抱大树,真是让人感动不已。 |
|
这类画面精美,节奏冗长,毫无叙事的电影,无论影评人再怎么吹嘘,我都希望我可以不用再浪费时间看到它们。 |
|
当纪录片里面不算佳作,当剧情片看过于沉闷,无聊而又中庸的作品 |
|
死亡、疾病、土地和爱,如何感知外面的世界,如何隐入尘烟。 |
|
电影拍的很有美感,却丧失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另外剧情也像是故意设计的,3.0。 |
|
Time catcher |
|
4.5 |
|
用底层的辛劳去迎合知识分子的臆想…抱树什么的有点太new age了好吗 |
|
女性视角,代际回声。 |
|
好好看。好可惜这两年错过了影展放映。故事简介有误,El Eco这个村庄一点也不偏远,故事就发生在墨城隔壁的Puebla州。Pobreza y esperanza. 最后姐姐乘车离开去打工,我想,我在墨城见到的一张张忙碌的脸庞,是否他们的家乡,也像这部纪录片里一样?想到这,心里泛起了一些波澜。 |
|
#73rd Berlinale Encounters# 7/10 极纯粹的记录。 |
|
4.5 |
|
美亦美,应该是看过的纪录片中最讲究构图的,但人物太杂乱,主线不清晰,以至于看了两遍依然脸盲。印象最深是奶奶的葬礼和杀羊部分,越贫穷落后的地方对待死亡越严肃越有仪式感。 |
|
有很多事情都是共通的,不论是地球另一端还是哪里,都会经历生老病死,都要努力干活谋生 |
|
在2号线上眯了一会会儿,被旁边喇嘛们的交谈声吵醒,抬眼看到对面一个也就刚上小学模样的男孩拿着一本全英书问他爸爸其中一个单词的意思,下地铁走在文慧园路上,一位京腔父亲给他女儿讲数学题(设定X🟰4,则balabala……然后我走进影院,电影里有一群与这两位小朋友年纪相仿的小孩儿,可是父亲却始终缺席于他们的生活,电影在雨中开始,也在雨中结束…… |
|
原住民的生活真好啊 |
|
- |
|
杀羊的部分完全没敢看…… |
|
这居然是一部纪录片?似乎没有看到任何屏幕的出现。 |
|
带着强女性主义色彩的“记录片”,三家人三代人,但一种现实的无奈是,本应该只有女性能理解女性的,但为什么女性总是在某种规则面前,还是让其他女性陷入痛苦呢。还好,就在这无奈中,还是有人离开了,不管面前是更大或者更小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