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引用之前网上的一段热评:
“房价高涨,普通人也变成了漂泊的北极熊,没有落脚处,买不起房,买不起车,不舍得开空调的我却要承担全球变暖的责任。海边一次都没去过,海洋垃圾却成了我的错。小时候提倡不吃鱼翅,可是我唯一一次见过鱼翅也只是在电视广告里。
究竟是谁让北极熊流浪,又是谁让我无处落脚呢?我们只是平凡生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啊。
3%的全球富豪消耗了65%的地球资源,却呼吁97%的普通人去节约。最后节省下来的呢?再拿回去给富豪使用吗?节约了20年的水都没有一次高尔夫草坪保养用的水多,卡戴珊家的水龙头从来都不关的。富贵不能同享,罪恶却要平摊。”
不乱丢垃圾做好分类、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铺张浪费已经是普通人对于这个世界环保责任的尽力了。节目出发点是善意的,望后期千万别演绎成高高在上的。 |
|
刚看到陈龙他们发现很多上海小区里都有貉的时候,我还挺激动的,感觉只有环境好了这些野生动物才会来吧,但后来看他们研究貉的粪便,说这些貉都是吃人类的外卖生活,我突然就觉得心酸,不是这些貉想来的,是人类侵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让这些野生动物一出生就在城市,唉,野生动物保护任重道远啊 |
|
看了前面打低分的热评,只觉得可悲,觉得自己过的不够好,就可以摆烂了,扯什么富人穷人,外面的垃圾都是富人扔的?节目只是一个倡导,不是在pua你,乱扔垃圾本来就不对,不要拿穷来给自己的没素质当遮羞布! |
|
热评第一是个伪命题啊。坏人作恶不能成为好人不行善的理由,量化在这里显得很低级吧。 |
|
胡歌说他们确实不知道这节目播出以后有没有用,哪怕只有一个人看到那也是有意义的。我看到了,并且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应该也是用心做这档节目的人最想看到的样子吧。 |
|
很喜欢第一集里汪院士说的话 人的一生应该像鸿雁踏雪泥 每一步都有它的意义 也许一个人的一步 都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脚印
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看似微不足道 却会随着时间的积累产生很大的影响 也正是因为这样 我们必须做些什么 哪怕是细微的行动和改变 |
|
这档节目,感触良多,最大的收获大概是:对「自我」认知的再一次拓展。现在大家都很讲自我,要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要找到人生的旷野/要尊重每个独立的个体以及人哪有不发疯的等等。但这档节目让我从根本上意识到,每一个「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与我息息相关的:有海龟里3公斤的垃圾,有气温上升2度被淹没的上海,有整个世界与环境,有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但这个认知并非是宏大的,而是能具化成简单的行动的,就好比,多做饭/堂食、少点外卖、出门自带杯…宏大主题在微观叙事中显得更贴近我们,细节之中也更触动人心,我想,这是执镜者的克制,是几位嘉宾的真诚,也是纪录片的温度与厚度。 |
|
说得很好的是“在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那么就从小事做起,一些我们“懒得去做”或者从来没去关注到的细节做起,慢慢会有一点点改变。“一路前行,没有终点,但可以随时出发” |
|
“公益人”“环保人”“志愿者”本身都是很艰难的存在,明星介入很容易被认为是“作秀”。但看得出来,胡歌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名利似乎不那么看重,生活赋予了他更重要的使命。 |
|
跟着他们记录了一下自己一天的干垃圾,真的全部都是外卖盒,除了外卖盒还是外卖盒,一天能有七八个,我已经决定以后都尽量堂食了 |
|
从第二集开始进入正题后开始变得有意思,进不进保护区和带不带走卫生纸这两大话题,对于普通人来说具有代表性,也很有讨论意义,不是废笔。一般人能有基本环保意识已属不易,胡歌领衔的意义就在于此,广结善果。有点期待第三集。 |
|
我承认刚开始看的时候是带着寻找它真人秀的蛛丝马迹的放大镜看的,即使这个节目的主创之一是我偶像。
先说缺点,夹带着高定私货的赞助商是失望的,像这片土地上所有的上星非上星节目一样只字不提肉蛋奶的环境危害是意料之中的失望,个别选题太过温和与低相关性略失望。
优点呢,是三个人的认真态度,节目组的极力倾听和基于节目效果立场的争取,前期的观点碰撞很精彩;对于素人的记录方式也比较舒适,看得出节目组已经尽量减少报作品名的部分了;阿拉兔李李,终于在卫视里看到你了,虽说你做了很多妥协,但我知道就像从前的十多年一样,你已尽最大的努力。
这个节目数据很烂(完结这天打分人数都不够开分的),在主创参与的爽剧映衬下像是被人丢弃的塑料瓶一样无人问津。
胡歌,绝望的不止你一人。 |
|
第七集我整个泣不成声,震惊到我。我们做英国的出口项目,所有产品的包装都要求去塑,经常跟我们开视频会议的英国老头有段时间会在每一个会议里重复说要让我们的子孙看到海豚,我们必须要严格去塑。我们公司几乎所有人都把他这句话当成日常工作的调侃,现在想想我很惭愧。胡歌在开头的一期被困在高原的暴风雨里说,别人问他到底要干嘛呢,他说很多事情不需要去想目的,做了就有它的意义。不是粉丝,但第一次了解这样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明星,真的了不起,借用海南路人的一句话“明星真好使”,请借助你们的力量唤醒更多像我一样意识沉睡的普通人,请给我第二季! |
|
我现在仍然觉得周星驰的美人鱼是一部深刻电影的原因,是因为首领最后那一尾巴的威力,让训练有素的青壮年一瞬间分崩离析,我们从来都应该敬畏自然的,因为我们得以存活的先决条件是它温暖平和的送给我们阳光空气水,而且凡事都有因果,今天消失一个物种,明天食物链断了一环,人类自诩站在生物链顶端,灭亡也不过就是时间问题。 |
|
胡歌继《但是还有书籍》后又一部高质量纪录片,超级有意义,拍摄内容好真实👍 |
|
可以没有环保习惯,但不应该没有保护环境的念想。有些正能量,不应该以贫富去评判其行为的动机,如同节目里两人的探讨,倡议而已,无需争吵。 |
|
一年生产八千万吨塑料制品啊,以前从未发现原来有些数字会如此惊人,我们这是在把塑料当饭吃吗?真的只有了解了才能促进行动,决定从今天开始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
|
当地人因为海豚被螺旋桨打伤而引发“人类到底该不该介入”的争论还蛮真实的,想到之前的一期节目里也有讨论相关的问题,但往往事实都证明了,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发展的,很多时候,大自然都需要我们的保护,而我们也更应该将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地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 |
|
有风景有议题,和一线NGO社企学界、林业局国家公园企业有对话,也有刻画人物,牧民村民、保护区站长、摄影师、学者、志愿者,看到他们的日常,听他们讲故事,了解他们工作每个环节,感受到他们对山水动植物的热爱。学到了雪线鼠兔土壤有机物微塑料碳汇量怎么测量,怎么种珊瑚怎么垃圾回收。Leave no trace是户外活动的准则,提高意识是一方面,罚钱罚到肉痛牢底坐穿应该是另一个,这方面国家能力怎么不强了。 |
|
是有意义的节目,即使改变不了,传播一下也是不错的。 |
|
挺巡护队员说,在无人区巡护,“有可能你踩下去的一脚,就是人类在这个地方留下的第一个脚印”,突然感觉这份工作好神圣 |
|
可能是命题作品,导演有失水准,第一集拖沓生硬,第二集开始务实就好很多。作为曾经青海环保志愿者的一员,支持五星。
续:后续高山生态、海洋保护等,可能是大家少有能接触到国内环保各领域公益组织的纪录片。 |
|
纪录片吧,其实制造焦虑挺多的 |
|
看完后格局打开些了。在中国,在这世界上,还有一群人很纯粹的保护自然界,保护可可西里的动物,这些人有些是当地居民,有些是北大博士,都是一群可爱的人 |
|
作为胡椒,这个纪录片真的是老胡送给我们的很大的礼物。在片中,他展现了他自己真实的一面(第一集就被综艺之神眷顾了哈哈哈哈哈),也展现了环保作为他公益灵魂里的一部分的重要性。看见老胡和涛姐、龙哥在这非凡的旅途同行,真的梦回《琅琊榜》三人组。最后一集真的格局拉大了,这才是真正的纪录片。 |
|
3.5星,每集片头后率先出现的分集导演的名字,显示出这部纪录片的多变风格,作者意味浓厚。片头总让我莫名想起《黑暗物质》,片尾周深的主题曲总能让我坚持让滚屏播尽。 |
|
1. 地球不需要人类保护,环保只是在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2. 赛博垃圾是新世纪人类产生最多的垃圾。 |
|
胡歌说他要去骑行 终于等来了第一集 看完之后 感觉很真实 一种难得的真实的纪录片 |
|
胡歌爬三江源的雪线时,说人类很渺小。有时候想的太多,反而什么事都干不成。第五集我们一直以为妈妈的付出理所当然很应该的,其实没有想到妈妈她也会老也会病。第十集真的主题太大,太宽泛,想说的太多,反而什么都说不清楚 |
|
不错的,做到了真的真人秀,敢说敢做。录制中突然觉得有更好的做法,可以直接否定导演组的脚本。这才叫真人秀,不过这个应该算是公益纪录片。只可惜热度不高啊。 |
|
这个节目很有意义。第二集中刘涛和胡歌之间对于“是否进山”和“纸带不带走”的辩论已经彰显了这个节目的核心——不同环保观念的碰撞。也代表了大众不同的视角观点,值得讨论。另一方面是对美好自然界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的展现。
并且,琅琊榜老友三人一起做这个节目的好处也体现出来了,可以毫无顾忌地争论和探讨。三人组是我看这个节目的初衷。 |
|
一路高歌! |
|
正片开始乱七八糟的剪辑,好好的题材,剪成这样,宣发也就抓着毫无疑义的点在那歪曲事实,你是环保类公益节目还是🥭撕x节目啊🙃 |
|
环保的节目应该再多点!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地球可以坏得慢一点。btw,有一直坚持垃圾分类,和购买可降解垃圾袋。 |
|
从节目里其实可以看到嘉宾及节目组都是在保护自然不打扰野生动物的前提下进行拍摄的,他们作为“外来访客”都十分遵守当地的自然规则。三位嘉宾虽然没看到雪豹,但这次经历本身就很棒了。 |
|
真的学会了好好垃圾分类,体谅环保工作人员,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 |
|
9 |
|
形式主义满满。 |
|
“我最喜欢你的剧——伪装者”🤣 污染地球的是垃圾吗 无所谓了 真人秀要继续 广告商很愉快 |
|
太喜欢这三个人在一起了
人类什么时候可以灭亡🙄 |
|
公益环保纪录片,他们三人共同交流辩论的地方比较引人深思,从实际入手,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拔的太高。环保从小事做起。 |
|
看了可可西里这一集,说实话拍得很不好。可可西里的破碎、志愿者的奉献、游人的环保意识三个点并没有连贯流畅地串联起来,停留在非常浅显的表达层面,有种挠痒挠不到的感觉,尤其是结尾的煽情片段,实在是画蛇添足,当然这是国内纪录片的通病,懂得都懂。实话说如果没有国内文艺工作者的参与,我是绝不会打开这部片子的,毕竟乏善可陈得厉害。但有了他们的参与,整部纪录片的受众面拔高了,宣传效果提升了,浮躁的娱乐圈也能让人感受到人情味了,这不皆大欢喜吗?一滴水无以汇成大海,但无数滴水可以,或许这才是文艺工作者的意义。 |
|
这不是综艺,这是纪录片,数次看得泪流满面。
地球满目疮痍,还好有太多人在缝缝补补。 |
|
纪录片的受众果然不如电视电影。靠明星去宣传环保,也是杯水车薪。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这座城市,你不保护它,谁来保护?希望地球的美景,永不消逝。胡歌、陈龙、刘涛,不管纪录片里有没有演的成分在里头,至少我信了,他们做到了。 |
|
了解了才会关注。自然会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保护环境是保护人类物种本身。土壤生生不息,生命才生生不息。 |
|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 |
|
始终无法理解那些随手丢弃垃圾的人是怎么想的!自己生存的环境都没有一点爱?完全不珍惜的吗?
刘涛状态还保持得挺好的,不装逼的样子能看。
胡歌生活中糙糙的模样挺亲民。
陈龙居然是个热爱音乐人,这点还挺意外的。最近看的东西,手碟经常出现,貌似逼格蛮高的,有点刻意,不是很喜欢。
片尾曲周深,我以渺小爱你,好听
|
|
尊敬每一个为环保做贡献的人 |
|
从第二季来的,这才是明星该有的意义啊! |
|
路途崎岖险阻 会转弯 会绕路 甚至会回头 但是最终也会背上行囊继续出发 你看 少年脚印一路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