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是好看的,尤其把母亲的忧伤和孤独拍的很好,这份忧伤与孤独全被最小的儿子看在眼里,有时候敏感的小孩真的什么都能捕捉到……只是始终不知道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
|
岛是好岛,人是外人。 |
|
父亲做决定不经大脑思考,又在在面对自己的无能时气急败坏地对母亲喊道“你算个什么东西,你在教我的孩子们忤逆我!”白人法国士兵爱上了殖民地的娼妓,女孩诚然也爱他,但她说:“难道我要成为那种依靠勾搭白男跟他回法国来逃离这里的女人?”扮演正义使者的小孩说:“我宁可我们从没来过这里。”坚韧隐忍的母亲说:“来吧,这会是我们最后一张合照。”殖民侵略注定不会长久,向往自由的鸟儿终究会迎来展翅高歌的一天。被殖民的人们会反抗,被压迫的女人会离开。心思细腻敏感的孩童睁着大大的双眼,对俗世的离别感到哀愁,又对高维度的切割与脱离感到向往。剧情的糅合很不错,音乐也很适配,拍摄也是有意思的,不止合格,且有巧思。但不知为何仍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平庸感,或许还是剧情有些冗杂可以再精简的缘故。 |
|
非常非常喜欢,虽然电影里几乎所有元素都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我甚至不知道马达加斯加的法国殖民历史,但是所谓最私人的就是最动人的,导演在异乡的成长故事真的是非常真实细腻感人。这才是真正的expats的故事。 非常喜欢从一个小孩子的视角,看一群法国人在遥远的殖民地看似平静富足的日常生活下,其实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虽然是宠物但是本性凶猛的小鳄鱼,夫妻间时不常的失和争吵,殖民者和当地人的不信任和矛盾等等,每一帧美如画的风光下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的背后,都透露着淡淡的忧伤。最后几分钟拍本地人聚集开始抗争殖民者一段,单看是不错的,也认同导演这方面的野心和表达,但这打破了全片小男孩的视角啊,这方面的表达我觉得作为男孩一家日常生活的背景可以给更多一点,最后突然单独来一段感觉泄气了。 |
|
4.5。導演沈溺於重現自己零碎的「詩化記憶」,以致於完全錯過劇作重點的典型。原住民視角在諸多繁複穿插的敘事線索中微弱且倉促得如同自我免責的急就章,掩蓋不了骨子中潛藏的優越感。簡直比三十年前的《巧克力》還要落後三十年。 |
|
迷人的视听,转场递进,主线人物们逐渐消失,暗线明朗。大概最后就是太明朗,也太割裂了。可是平静海岸边放映风浪电影的画面,和那一对鳄鱼的眼睛,我可能会记好久。喜欢他们讲述军营小故事的剪辑,像是远方的传说。 |
|
越看越尴尬 |
|
看完这一部之后更确信大家几年前对《罗马》真的太苛刻了,后面这些东施效颦的,的确是一部不如一部。说这一部是坎皮略的“罗马”,其实也是我自己猜的。作者真正想讲的,包括其中几处人物关系的延伸,实在是太晦涩了。好多情节到头来好像都无法成为主线的必要条件,于是只能成为主角童年记忆中马达加斯加的妆点。其实导演是会拍电影的,但相比较拉主轴也许更适合执行:这部片子和BPM一样,前半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是两部电影,演着演着发现主角都换了,原本就不够清晰的主线到最终时刻竟然拐了弯,真正地做到了得不偿失。 |
|
童年往事 孩子眼中变形的世界 |
|
孩童视角的成人世界,包含历史进程,时代过境和家庭情事。这一段童年往事有着别样的趣味。优雅美好感伤。 |
|
有点像《乔乔的异想世界》,用孩童的视角展现战争的另类残酷(全程并没有很激烈的画面)。形式上也运用了孩童身边对动画与漫画媒介的运用。 |
|
影片描绘家庭生活部分拍的不错,小孩的童话幻想和大人间关系变换,以及人物情感的细腻表达这些都是好的部分,但是结尾的马达加斯加的抗争部分,就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了,与前面的内容是割离的,放在最后显得既荒谬又形式。 |
|
大家都是从孩童走过来的,所以对孩童视角是唤起和追忆,也就是叙事结构里先是男女主,然后再接本地人,也许是前后世的衔接?本地人原本可能是纯良的,但被召唤和裹挟进了队伍,成了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大人? |
|
【0】最做作,最难看的那类电影。用强烈高概念的符号将本片殖民的议题高高挂起,然后开摆。一个关乎情绪与人权的故事,就是不用剧本好好讲,非要通过镜头一通乱拍,时而美丽,时而猛烈,强行连接情绪到喷射将电影剪辑的稀巴烂。摸不着头脑的感情,还加了戏剧,超现实,故作姿态的摆出态度,但就是不说,要你们自己去看吧。戛纳要看得上,才真的够神经病的。 |
|
相片代表着失去与告别,在如此小的年纪孩子就看穿了生活的残忍和忧伤。而身边的大人们看上去都那么焦虑,又故作镇定。童年往事下「家」和「故土」的另一重表达,是孩童眼中褪去了殖民色彩后的「马达加斯加」和「法国」。有的人要归去,有的人永远留下去。 |
|
法国人很爱拍殖民地电影,但这部是最脑残的 |
|
1.8 殖民议题比《过道》还要无趣,人家至少有个红外线消除身份的概念,这里就真的蛮飘的 |
|
画面精美诗意,孩童的视角敏感温柔。不过,也许是由于这是一部非常个人化的电影,取材于导演罗宾·坎皮略(Robin Campillo)自己的童年,他就是在刚独立的马达加斯加的一个法国军事基地长大的,以至于电影变成了童年回忆的凌乱表达,铺垫不够以至于旧新世界的交接不仅没有唤起激情、反而徒增了突兀。不如120BPM精彩。(PS: 第一次在伦敦French Instituted 的 Cine Lumiere 看电影,人很少很cosy,探索新的电影院中...) |
|
即使带着导演已经详解的背景去看还是差强人意 很多他预想的idea都没有真实的和观众产生联结 最后的部分refreshing但是不够真诚 有些对于回忆的处理太literal了 |
|
好适合在戛纳海滩上放的片子,质感和Aftersun一样美。对历史事件的呈现仍旧是高度符号化的,但不落俗套。片尾马达加斯加人高唱Veloma,永别童年,迎接青春。黑夜里Thomas和Miangaly的一瞬对视,一个孩子和一个国家的coming of age。 |
|
太阳下是一个病变的白人社群,集中了所有的现代症候:其中一个主观影像重叠一个客观影像,或者反过来,或者两个主观影像相互交叠,所有者的这些影像又被一个更大的第三者——即观看者,即小孩子,一个在分散情境中纯粹的游荡者,他却无法承受,而转向纯粹的幻想。而这个马达加斯加白人社群中,原住民又在哪?不存在,或者说,存在于这些白人的回忆叙事中:对抗自己人的外籍军团、进行重复工作的女工,总之,一个抽象的人(这正是小孩第一次目睹原住民的可贵之处)。月亮下才是原住民的世界,被法国官方意识形态压迫的、隐藏的社群。也正是在这Capillo失手了,电影只剩下一些“现实的印象”;导演恰恰做了极佳的第一部分的反面:把自己放在了自己不在的位置之上。 |
|
什么玩意 |
|
好拧巴的创作,既想拍童年回忆中的家庭影像,又想落脚于殖民问题,人物之间关系权衡得不是很好,视角太白人结局很突兀 |
|
好奇怪的结尾,把整部影片都毁了,怪不得被戛纳拒了 |
|
如果只是儿童视角的家庭生活还好 最后20分钟有点跑偏 |
|
结尾蠢到想笑 |
|
没看懂是要表达什么 |
|
军区的夏夜,青春和欲望在虫鸣中暗涌。——不看这部电影就难以接触到这段法国的殖民史,上百年的侵占像是温水煮青蛙,总有那么一天,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你会意识到,再不拯救自己的灵魂,即便活着也与死亡无异。影片气氛做的太好了,瞬间把我拉回到十年前的回忆当中。 |
|
坎皮略真的会拍也很会剪,家庭影像好看到足以填满最近一个月被烂片捅得千疮百孔的心,落泪啊!而且这片虽然是借一双小孩的眼睛放在殖民文化的冲突下,但直接凝视的是未经筛选浸染过的真与假,影像之间的衔接特微妙而好。 |
|
异国风情中絮絮叨叨的童年往事。幻想与梦境与母亲的淡淡忧伤。好几处细笔很打动人。 |
|
前边流水似的童年回忆挺美好的,喜欢那些慢镜头,但结尾什么玩意儿 - - 太刻意了,没必要 |
|
3.0,什么都塞,后半段的被殖民觉醒喊话与前半段完全割裂,儿童视角的部分衔接更好。什么都讲一半,父母的关系,童年伙伴的亲密,大人世界的复杂,殖民与被殖民,没有一个是讲好的。 |
|
几大内容板块之间没有什么衔接过渡的感觉,导致这部片好像从一个东西跳到另一个,对小孩子幻想的那个小飞侠故事刻画那么多,感觉很多余,总之,本来也许是很好的主题,浪费了。 |
|
同样是两个视角不同世界的故事,似乎在今年异常常见(这么说是因为我已经开始幻想《利益区域》的质感了,本质上是相似的视角断裂主题)。失败的野心之作。然而,远的距离和近的距离,弥散在整部影片的情调中,缺乏统一的审视标准,因而逐渐完全消散其魅力。在马达加斯加法国殖民体系崩塌这件事上,用小孩和大人做视角的切割太故作轻盈了,政治的语调从来是弥散于普世的长幼想象之外。很多人的视角都掉进了本片的窟窿中,但没有一丝目光发出来凝视的力量。法国导演们对于孩童视角连环画式的幻想更是让我有点恼火了。
1.6 |
|
有些抽象处理挺符合我审美的,但个体/家庭和大背景之间太割裂了 |
|
殖民者的最后生活。结尾有些生硬,希望不是为了政治正确硬安的 |
|
VIFF重开后第一场,75%剧情都值得四星。虽然后面用小男孩跟踪服务员与当地女生相会做一个马达加斯加脱离“宗主国”的过度,实则觉得有点多了。整个的色调和氛围还有无数小场景的音效都很喜欢! |
|
被filmlinc的预告片画面色彩骗进来看,结果发现也只有海岛风光是好看的。导演一定觉得自己很woke很诗意,想拍the zone of interest + jojo rabbit + 现代启示录里法国家庭那一段,最后漫长的宣言式结尾真是充满自上而下的狂妄的凝视啊😅 |
|
透过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 |
|
有點蜻蜓點水了 |
|
孩子眼中的成人世界🤩 |
|
其实只拍结尾那一段也不影响撒。女主长的还挺像老孙俪的,加一分 |
|
结尾突然政治正确,减分之作。 |
|
很棒,才6.2分?天理何在!我感觉导演还是继承了法国电影脉络,猜他是denis的粉丝,感觉音乐可以再好一点再细腻一点 |
|
无聊 |
|
夸克 |
|
主线把故事串得乱七八糟的~ 但很多画面是美的 |
|
这个岛好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孩子的童年在这里度过是不错的以后回忆起来看着那张照片的时候,虽然可能后来就爸妈离婚各自散落吧,夹杂着zz背景,每个人的命运和意愿。 |
|
很熟悉的配方…… |
|
另一种阳光灿烂的日子
好美的马达加斯加,不愧是微博测评我的第一宜居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