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我更倾向虚幻论,电影的英文名字是psycho而不是killer或其它,暗示了他是个在重压之下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当然也可能是嗑药磕多了导致的,然后片中很多细节也揭示这一切原本是他画中的臆想世界,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作者意图很明显,是在讽刺这个极具腐蚀性的社会,贝尔的演技没治了! |
|
Jean是片中唯一一个没有被拜金社会吞噬 灵魂依然鲜活的人 她翻看Patrick画满血腥臆想的日程本 眼中流露出了惊愕 恐惧 同情等揉杂丰富的情绪 而不是下意识地想“这么精致的荔枝纹牛皮手工烫金姓名定制款日程本一定是Montblanc的VIP gifting吧”
资本擅长的就是把肤浅直白的消费主义包装美化成一种积极正面的人生价值 你的皮肤需要更繁琐的保养步骤 你的指甲需要更细致的修整抛光 你的40%真丝60%羊毛西服套装要更笔挺 你位于elite neighborhood的公寓要装饰得更时髦 你的名片要设计得更优雅更别致 尽管名片上千篇一律的文字让你整个人活得像个模糊的符号
你的名字 你的思想 你的内心世界。。。这些不具备品牌标签 没有定价信息 无法归入评分排名系统的 通通没有存在的意义 通通需要在“进化”的过程中被摒弃
我不太可嗷 |
|
其实是美国梦的精神病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一切都是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甚至到了反复强调名片印法和能否订到高级酒店位置的地步..人们也就在这样的虚荣和无谓中发了疯..拜金社会的沉沦总是需要一种解脱方式,就像在每日的精心男士保养中嗅到鲜血气味一般,是一出无药可医的悲剧. |
|
贝尔!贝尔!贝尔的极致表演! |
|
做完bateman做batman,片首還要說:I'm not there. 呀,還有牆上的robert longo。 |
|
反感蝙蝠侠的都来看这部吧,因为这部他演的实在太好了,汗 |
|
蝙蝠侠克里斯蒂安 贝尔主演。这是一个金领文艺杀人魔,在华尔街工作,住豪宅,开名车,出入高级餐馆,能对流行摇滚乐队如数家珍。导演的拍法也十分意识流,没有血腥的杀戮和赤裸的性爱,影片整体显得支离破碎,莫名其妙,不知所谓。主题是在控诉杀人魔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不了杀人魔的社会。 |
|
第一次观看或许只是为了贝尔那癫狂的表演,但重看则更专注其核心:贝特曼即资本主义,喋喋不休地讲述着每天起床后个人护理步骤和化妆品的特性,在谋杀或暴虐性行为前夸夸其谈自己对音乐的了解和认知,与副总裁同僚们比较着名片的印刷和字体,一种彻底沉湎于消费主义的迷失,而将人际间的交流彻底物化,情感与欲望在拜金的环境中扭曲,影片以众人在俱乐部观看里根关于伊朗门的演说结束,黑得很呐。 |
|
名片上的名字不重要 重要的是名片的质地与设计 那些命案事实是还是臆想也不重要 那些人根本没活过 |
|
个体的变态源自于社会的病态。 |
|
精彩。batman确实是个理想中的好基友,难怪要翻译成美色杀人狂。。。但是fuck,我真的看不出那几张名片到底有什么不同,在华尔街混的大亨们真的都是这德行? |
|
前半段的烘托实在是太好玩了,活脱脱一个极品中产阶级啊 |
|
贝尔的演技我就不说啥了,让他演精神病院的院长都可以。影片对美国中层阶级第二代年轻人的物质化表达了批判,虚荣及利益至上的心理对人的影响进行了极端的表现。发现贝尔很喜欢挑这种极端的人物去演,本身也是怪咖一个。@mywiz |
|
1.一部不同寻常的杀人狂电影,以表面化、夸张化的方式勾绘了一幅美国上层精英的讽刺漫像,观感酣畅淋漓,时而引人提心吊胆或坠入疑谷。2.克里斯蒂安·贝尔将一位内心压抑、精神空虚、极度自恋的双面冷血杀手演活了,皮笑肉不笑的神态让人惊魂不已,又贡献了海量表情包,两场打电话心里崩溃时的自白简直妙绝。3.批判消费主义、金钱至上、虚荣虚伪、情感枯竭(仅剩贪欲与厌恶之情)、精神分裂的现代都市文明,为此置入了不少符号化的喜感桥段,如竞相比拼名片字体与印花纹路、对面膜&健身(光鲜皮囊)的执迷、杀人前大秀音乐品味,还有抢手难订的高档餐厅。4.两次提及特朗普(父,女),收尾电视中又见里根,如今看别有预言之趣,矛头直指共和党。5.卷腹时播的[德州电锯杀人狂]结尾,[悲惨世界]音乐剧海报。6.真假莫辨、虚实难分,却非重点。(8.0/10) |
|
编剧赞,杀人情节似真似幻。ChloëSevigny在里面的扮相蛮傻,真是暴殄天物。至于ChristianBale么,长得真没法恭维。(“攀比名片”的细节真够低幼。小插曲:男主浴室里清洁用品比女人的还多,但竟因为那人是gay而没杀他,似乎觉得脏了他的手,狂洗手套。。。切~) |
|
要说我有什么喜欢的类型的话这部就是:冷笑话,衣冠禽兽,杀杀杀。有点社会批判就更好了不过这不是必须的。这片有种难以形容的加拿大味道,好似美国人的pod people。对bale从此路人转粉。 |
|
我喜欢名片桥段.. |
|
有钱人的品味,印名片比字体。
有钱人的爱好,穿雨衣劈同事。
有钱人的兴趣,聊音乐拍3P。
有钱人的幸福就这么简单,
有钱人的快乐你想像不到,
有钱人长相英俊又差不多,
有钱人坐进欲望号快车夜行大都会,
漫无目的,杀人为乐 |
|
三星半。this confession has meant nothing,最后的这句对白,不知道做了多少影视剧的题旨。这部电影很直白,架在了一个精致的当代社会的背景下,贝尔的表演自由开放,引领全片,类似于《小丑》,很难有别的演员跑出来,成为了主角的表演秀。影片的本身的逻辑,也十分简单,技术层面一直做减法,摄影、陈设、配乐这些都是,所以它十分的让人好接受,看上去结构比“电影”要简单,更像是“画作”,讲究的是冲击力,说回《小丑》也是同样的电影,病态的主角玩弄世界,那个电影还需要常规得交代来龙去脉,背景前史,这部电影则简单得不需要,只需要在对白和动作中说出自己的欲望,且是当代的最基本的人人都有的欲望,这同样也是一种高级。 |
|
细思极恐的精分喜剧。一边维持完美身材一边大开杀戒的Christian Bale太帅了!!!最近看的深井冰电影是一部接一部... (ˇˍˇ) |
|
就算找了贝尔这个顶级大帅哥,在3P那一段他亲吻自己的肌肉我还是笑出了声,还有一群男的比名片和光着屁股浑身都是血都太搞笑真的。果然能让狂躁自恋直男闭嘴的方法是找个Gay恶心他。 |
|
主角让人想起另一本传记电影里的半阴阳的同名角色。DP感觉也挺适合这个角色的,前半部分。所以一开始我以为剧情会这么走:一个未觉醒的同性恋杀人犯不小心错杀了自己潜意识中的爱人,然后知觉后发癫似的狂杀女人。因此这不只是个压抑的社会关系导致的错乱杀人事件。2000年,那时候双子塔还没倒。 |
|
资料馆2013.1.25.7pm 通过对(名片、清洁护肤用品、音乐专辑等)资产阶级将人生意义寄托其上的物件的反复强调,创造出一个典型甚至理型的资产阶级个体。永远订不到的餐厅象征了永远无法登顶物质欲求,其幻想或真实的杀戮是他对自身欲望无法满足的仇恨补偿,也是肤浅人生导致的兽性爆发。可怖而又可悲。 |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生动形象地刻画了80%自我感觉良好的男性在女性(我)眼里的实际形象:炫富吹逼秀名牌。从material culture到sexual discrimination到criminal obsession把又白又男的好莱坞电影史骂了个遍。总结下来就是一部精准的male fatasy。什么也不说了,我得去还个录像带 |
|
外表光鲜的变态这么多、杀没杀过人还重要么? |
|
不喜欢这么极端的表现形式,但不失为一部很有深度的电影。PS:该片导演是个女的,所以电影拍得很阴柔很细腻,但是越阴柔细腻越变态。 |
|
虽然这样说很怪,但我真的觉得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
|
241213 M+大台阶,大银幕首看!之前有段时间没重温印象偏移,有点担心再看不会和以前一样喜欢。事实证明担心多余。再看校准印象后确定:1)贝特曼本质一热衷脑补的谐星,片中大量事件并未实际发生,这很重要。2)他选择的动手对象不分性别阶级甚至不一定是人类,这也很重要。3)主创嘲讽雄竞直男癌堪称一绝;凝视主角这帮西装革履脑袋空空的小丑的视角都是精心设计的,所以作恶的戏以前不觉得冒犯,现在也不会(相反我看得非常开心)。4)选择用贝特曼对标自己自诩西格玛的人的确都是白痴。结论:好!可以继续爱|惊觉这部确实该被归为Neo-noir|My (not)guilty Pleasure. 实在是太喜欢这部片子了(导演和编剧都是女性,出来的效果真的非常特别|看过不下三遍了……不定期重温 |
|
跟着男主学护肤,已经查到他用的那款面膜貌似是雅顿葡萄籽 |
|
不算评论,只算八卦. 有几个人知道这部片子本来是要找小李子来演的,结果小李子跑到泰国去演海滩了,这厢就另做打算启用新人,于是华丽丽的Christian Bale就来了 |
|
芭乐来砍我吧!!! |
|
要是TDK里面Christian Bale又演batman又演Joker会如何…… |
|
男人的攀比能有多简单——名片;名片的设计能有多复杂——品位、地位⋯⋯一切都与性有关,而性与权力有关。( Die as a villain or live long enough to become a hero. ) |
|
对资本主义世界描绘得非常传神!男主每日生活重头戏就是吃穿用上的竭力攀比,连3P时评论唱片的话都像是杂志评论板块直接扒下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杀错人了可能都不清楚),缺乏独立思考与感受,我们早都不是人了,而是水泥森林里可被随意替代的螺丝与蚂蚁。 |
|
[美国精神病人]的主题是消费主义对人个性和精神状态的摧残,这个浅显的主题实在不适宜虚构出情节来支撑,毕竟用美学展现浅薄是个老大难。但这部电影最终倒是如此好笑,应该是靠了贝尔的疯魔式表演。影片的最弱部分是结尾,它逐渐走入语焉不详的地步。人物愈是陷入up in the air的境地,电影就愈应该保持冷静和客观,这样最终的效果方可令人胆寒。 |
|
(7.5/10)现代化生活制造精神变态,分裂性的人格,一方面用虐杀他人达到自我的宣泄,同时也用不断的杀人达到杀死自己另一个人格的目的。“他杀”即“自杀”,从另一层意义上宣告“人”的死亡。(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符号价值”完美契合。) |
|
如果单单去怀疑凶杀的逻辑,混乱而毫无头绪,也显得浅显了。导演侧重于人格塑造的社会本元,绝对化的拜金主义竟然可以如此疯狂,恰如贝尔的癫狂演绎。8.1 |
|
This is almost why I like Christian Bale so much, not just for batman,but bateman too. |
|
即便说男主角是否真的杀人不是电影的核心问题所在,但这个问题仍然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种亦真亦幻的剧情设置,无疑也是编导希望达到的效果。剧情本身就有大量讽刺和夸张的成分,我个人认为这部剧用了大量象征性的表现手法来对于社会大环境进行一个嘲讽。 |
|
无限增殖/复制的当代生活是滋生psychopath最好的温床(我的精神病一触即发.jpg)很欣赏片中的一些黑色幽默,尤其是对performing masculinity的讽刺;肢体癫狂、面容扭曲但镜头克制、剪辑干练-冰冷的邪恶,正如极简主义的家装。 |
|
论gay为什么不能出现在恐怖片里,bateman都要被他吓哭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结局十分牛逼 |
|
我也想去围观他洗澡。真的。我郑重收回说他身材不好的话,那个时候我的眼睛长到脚趾头上了。 |
|
疯了吗?没疯吗?电影原声很棒,80年代的泡沫流行体味。 |
|
现代社会中金钱对人性的异化,表面光鲜亮丽的中产阶级背后是疯狂的扭曲的杀人狂人格。不只是American Psycho,这种人格可能存在于任何区域之中。最后,Christian Bale演技太🐂🍺了。 |
|
bale说BATeMAN是他根据观察上letterman时的tom cruise来的, "this very intense friendliness with nothing behind the eyes" hhhhhhh。后来,像这样对某种风格(在这里是雅痞)黑到深处甚至有点搞笑又迷倒众生的电影几乎没见过了,应该感激一下bret easton ellis和mary harron的。2010-02-08 |
|
把主角当作精神病人的前提下,凶杀案没有存在过,那么大概看到,强迫症状,自罪、被害妄想,幻视幻听,可疑的夸大、钟情妄想,易激惹,内疚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一应俱全,演员赞。比较倾向于拍摄主角是精神病人,因为细节处理的很好,用精神病人来解释已经很明朗了。 |
|
噱头十足的表面下却是一部讽刺片,上流人士的虚伪与空虚,底层人的愚昧拜金等。幽默风趣、暴力血腥的结合,细节的处理十分优秀,后半段的开放式设计升华全片,凶杀存在的真假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贝尔吸引到了许多的目光,不管是完美的肉体还是出神入化的表演。 |
|
说实话,看到最后我都没看明白他到底杀没杀人,我以为最后是以他又见到了Paul Allen,这样就说明他只是空想了,但也没有,也许这就是这个片子的高明之处吧,在模棱两可之间,让大家看到杀人之外的重点~~~ |
|
发生还是没发生?不重要,没关系。有变态杀人狂partrick在就行了,各类人物的角色也都是点到即止;克洛伊也有那么美的时候,看来个性不是一条一开始的路。 |
|
感觉凭我的理解力有时候还是只看看商业爆米花大片算了😇看完电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因为我是真没看懂,看了花絮翻了八百个影评才理解原来是要表达这个。讽刺80年代美国社会某些现象的电影,包括但不限于雅皮士文化,消费主义,有毒男性气质。男主Bateman就是个集大成者,华尔街的工作,几乎拥有公司的老爹,昂贵的公寓,千篇一律雅皮士打扮,护肤健身,外在看起来很不错。然而他的内在却异常corrupt,因为和其他人如此一样而被频频认错,暗自与人比拼,还有看德州电锯杀人狂(后面拿电锯杀人还映射了此类作品的危害)还有porn,然后出去找🐔带回家,过于典中典,压抑的发疯,就到处乱杀,通过控制不如他的人获得快感,纯纯傻卵一个,遇见能压过他的人更是觉得崩溃发疯,精神彻底疯狂,实在是愚蠢又肤浅,为这种人感到可笑可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