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达人秀第3季第8场(完整版):http://www.iqiyi.com/zongyi/20120109/73adfc9bef0d2cc1.html |
|
如果社会主义的最高形式就是这种混居的大派对,大家在一起喝喝酒,跳跳舞,劈劈腿,搞搞基,关键还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么社会主义还是很有乐趣的。所以,和谐社会需要很多个这样的party,而不是一个party。 |
|
我们原本是燕麦片,渺小,干燥,脆弱,孤独,但我们和其他燕麦片煮在一起,就变软了,我们紧紧靠在一起,不会分开,我们几乎溶化了,在一起成为燕麦粥,温暖,美味,有营养,也很好看,我们不再渺小和孤独,变得温暖,柔软,粘在一起,变得比自身更强大——有时生活就像一碗粥。这段碎碎念好感人 |
|
一家是嬉皮大家庭,看似和谐,暗藏冲突;一家是体面的三口之家,每个人都在蠢蠢欲动;还有一家濒临破碎,主妇带着儿女加入嬉皮乌托邦,投奔女权主义。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怀疑,这样的乌托邦是否能长久?后来发现并非大家都有圆满的结局,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一起”。 |
|
脏乱简陋的手持摄影大概受到了此时风头正盛的Dogma95影响(应该可以直接指向冯提尔的《白痴》),远谈不上赏心悦目,但这种影像确实是属于无产阶级的。政治、社会层面的野心并不大,却比后来温特博格的《公社》更有深度,相比从小资视角出发的温特博格,穆迪森的态度更多是共情,而非嘲笑,所以才能拍出如此生动的群像,让原本不讨喜的人物都变得可爱起来。 |
|
有一搭无一搭的,看的不太认真。没想到瑞典人这么没溜儿。。。 |
|
喜欢啊喜欢,黑色幽默~有点反乌托邦的意味,但其实反了很多又不反很多。。。 |
|
我比较诚实,看不懂就说看不懂。 |
|
太过生动真实了....拨开完美的外表下各种撕裂才是真实的瑞典吧 |
|
Lukas Moodysson❤️治愈起来不是人 |
|
離開的默然離去,進來的卻又狂喜,有點搞不清楚的價值觀。 |
|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
|
人民公社的殒落。其实没什么大感觉,不是个人喜欢的故事而且快速推镜总有种廉价的感觉,倒是两个眼镜小孩真是太抢眼,4星给他们齁。另外为选了ABBA的歌点赞 |
|
Kids say all adults are idiots, while they will finally be like them. |
|
"It's better to eat porridge together than eat pork cutlets alone." |
|
片头和片尾的歌曲好棒,特意搜了是ABBA的SOS。整个公社的关系也不难理解,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早恋、暴动、slut、素食、trans,本来以为那个水管老坏的老头是个基佬的,后来看是真的纯粹因为孤独吧,整片看下来还是有温度的,小小的家庭,已经足够反应社会现象的冰山一角了。 |
|
#pcc 怎么这么好笑我一天天都在看什么北欧嬉皮爱情故事lesbian万岁 |
|
温暖而混乱的大家庭 |
|
那个14岁男孩说"4.5"的时候 我以为他在向女孩推销自己的性器 再一次瑞典+性饥渴的狂欢组合 |
|
Lukas Moodysson的才华可能就只在讲故事本身,把公社拍成去政治化人畜无害的feel good drama,对我来说实在是太不够poignant了。 |
|
很棒的概念,可是人物關係處理得也太「隨意」,雖然足夠有趣,可是卻像是爲了突顯有趣和主體的嬉皮而如此處理人物之間的關係,太過強調手持的推拉和剪輯的跳躍,也令作品的「電視感」放大了 |
|
又是一部看不下去的话痨电影 |
|
能戒酒的男人一定是真爱,骚浪贱的女人注定哭着回娘家。 |
|
无字幕真累... |
|
三星半,全片洋溢着一种无奈又搞笑的氛围,最后Rolf把女友扔出去的时候真是高潮。配着瑞典语字幕能看懂,要是撤了字幕全靠听还是有点悬。 |
|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颜色、自己的风采,但没有一个时代像20世纪的六0和七0年代那样,离我们这么近又这么远。那是迷失与混乱、破坏与毁灭的年代,许多传统被崩解、许多美德被毁坏,游走其间的人们被称为垮掉的一代。那是最坏的年代,却也是最好的年代,众多美好从荒芜中破土而出、蔓生大地。站在此刻,我们既批判那个时代,也由衷怀念那个时代。 |
|
怎么现在才看了这部电影呢~?!很有意思~除了共产主义者、资产主义者还有其他的吗? |
|
混乱的人际关系,紊乱的主张立场,全因同住一个屋檐下而变成和谐,好像既是庇护所又是天堂。孤独的人都找到同伴,干燥的燕麦一同浸泡融化变软,生活和社会都像是这样一锅又粘稠又柔软又温热又潮湿的燕麦粥。大多数时候确实很营养,可是凉了也挺恶心的。同一空间的多线叙事,角色多,话题杂,很絮叨。 |
|
嗯 虽然共居的概念很好很乌托邦 但我可能还是不适合 这个瑞典语很像有奇怪口音的荷兰语 北欧女人好有意思 爆改北欧男人 |
|
小孩戏写得好,冷酷又天真。尺度自然。可能因为英文片名,脑海里反复回荡“Together,We will go our way”旋律。推拉镜头及转场电视剧感略重。 |
|
这是我能记得的看过的瑞典电影。生活,就是在无奈中努力寻找快乐吧。 |
|
在世纪末调戏社会主义。斯德哥尔摩当年也是嬉皮士重镇,以南岛为中心。我怀疑tillsammans就座落在那。今天已经是最小资和房价最高的区域。 |
|
with Gus #78 |
|
一直怀疑这样的乌托邦能不能长久。 |
|
K11 Art House//情节推进果断得像刀削面!有一首插曲特带感,就是大胡子哥把那个女人扔出房子的时候。一坐下来看才发现是英字,只好硬撑着看,就是反应需要时间,有些词没看懂,真是费脑子🥲 感觉重点在故事,其中关于政治的部分完全没看懂,因为看不懂单词。但单就其余情节来讲,乱七八糟复杂的人,有趣。还是蛮喜欢穆迪森!就是思考了一下呢会觉得整个氛围都太温馨了,但关于一个家暴男最后改头换面的这么个情节有点太童话了。也许好几年前我会信,但现在我肯定是不怎么相信的。所以结局这份童话般的温馨感也让我觉得恍惚。只能说也许是留了些憧憬吧。 |
|
卢卡斯最精彩的片子,卢卡斯三个字也可以去掉 |
|
鲁卡斯穆迪森挺棒,明白人不纠结,片子没有那种傻逼无产观的臭气,反倒是个温婉可看的小世界。这片子实际和政治没大关系,缩影式的讲述更多的还是回到了人最本来的问题上。还有一点就是,不论抱什么信仰观念都别他妈抱团,这太蠢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斗士只能做一只孤独的野狗。 |
|
天哪爱死了,真应该先看这部再看We are the Best! |
|
今年第一部电影 格莉丝放给我看 也许它天真简单到不符合我们理想电影的定义 但影片的内容也在尝试和肯定打破定义 荒诞不经的群像中到处瞥见个人的真实 把主义的沉重教条打碎成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细微差别 优雅机智地诠释了人们在一起时就是/才是政治
focus on the bright side of humanity, so well written. To the authenticity that we forgot we were longing for; To the subtlety that has been degraded by contemporary cinema; To the warmth that is leaving us every second in our age |
|
奇葩一家,人生不设限 |
|
又是ABBA... |
|
每一个人都身怀绝技啊,就没有停止笑过。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全部浓缩在这个社会主义的瑞典屋檐下,然后相互作用并不断发展下去。 |
|
鲁卡斯穆迪森第二部长片,感觉玩得太嗨,有点简单粗暴了像电视剧了,而且他在这部片里俨然化身成了推镜狂魔,完爆洪尚秀hhh,还有共产主义的大力宣传可以说是相当酷了。非常喜欢最后一场戏,男女老少一起踢球,好开心! |
|
这是比the dreamers更奇怪的电影 |
|
和徐烁丰看到又睡着 但找得不错嘿 |
|
然后四十年后今天的瑞典 女性在政坛和男人平分秋色 男孩子也穿起粉色的睡衣 社会主义万岁;个人更喜欢同题材的尚卢高达的《中国姑娘》 |
|
裸体下身。 |
|
The only worthy thing is being together... |
|
HIFF. 仔细看其实充满了stereotype,虽然是2000的片但真的很好笑🤣 |
|
【婊子屯生(zhì)活(liú)一个月纪念】表面风平浪静暗中充满矛盾的平权环保空想社会主义嬉皮家庭=瑞典社会/事实证明认真的感情容不下性开放/还是小孩子看得明白:大人们就是一群傻逼/音乐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