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点破事拍到150分钟,也好意思说自己是看录像带长大的。 |
|
典型昆汀,故事不像前几部那么复杂,但是还是挺有意思,唯一的问题是,这么一个故事真不用抻这么长,显得太拉杂 |
|
完全就是昆汀献给Pam Grier的片子。开头是她站在传送带上,观众得以欣赏她的身姿,而后开始奔跑起来,回到现实,因为再不跑上班就要迟到。开头整段音乐跟结尾在车上眼泛泪光的她正好前后呼应上,对她的刻画算是全片难得的可取之处。昆汀本身就对黑人文化有丰富的了解,其中两个黑人形象的性格也天差地别,Samuel的角色算是对《低俗小说》的延续,而Pam饰演的Jackie,可以说是昆汀截至目前最有主见和头脑的一位女性。音乐引导了整部电影,赋予节拍和节奏,插入大量老派灵魂音乐,跟《低俗小说》的冲浪音乐相比转换了风格,毕竟也是昆汀第一次执导非原创剧本。无奈叙事实在是太拖沓,看到后面全然失去了精气神,疲惫至极。 |
|
昆汀最平实的一部电影,没有非线性叙事,没有脱线剧情,没有炫技 —— 除了多达两位数的长镜头;而极具辨识度的恋足癖叨逼叨对话什么的一个不少,最意外的是长达50分钟的高潮,真是爽翻了,而且居然只打了七发子弹死了三个人!!! |
|
《金刚不坏》的Ending of Chick Habit、《姜戈》的庄园大射杀,再倒回这部温和的女/黑同体之《危险关系》,昆汀作品里的“正确”之所以不突兀甚至显得无意识,在于对角色与观众同理心的专注搭建,让即便于外在极端释放的时刻也从骨子里超越二元。这种属于故事与电影的原始魅力,放到今天显得尤其世外。 |
|
帕姆·格里尔因《杰克布朗》试镜而走进了昆汀的办公室,发现墙上挂着她的海报。“你是因为我要来读剧本,才现挂上的吗?”格里尔问。“刚好相反!”昆汀回道,“我正准备把它们摘下来,以避免让你误认为是在故意讨好!”……超会聊天之感觉好像古典好莱坞黑片之调情台词。 |
|
平实的昆汀,两个半小时的片长略显拖沓,直到最后一个小时才出现大段的高潮因而前半段让人觉得颇为无趣;个人认为德尼罗是本片最大的亮点,相比于昆汀的其他作品,此片的结尾也的确“弱爆了”。 |
|
能够把如此跌宕起伏的故事讲得这么沉稳,Quentin实在是人才。 |
|
7.6,我始终觉得本片和《低俗小说》、《落水狗》一起才是最能体现昆丁风格的三部作品,尤其是本片,无疑是被低估了。 |
|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将此片与斯坦利·库布里克的The Killing联系起来?再说一下Breaking Bad中罗伯特·福斯特的花钱大变活人消失的角色,选角的时候是不是事先考虑过本片的保释人角色而入选?罗伯特·德尼罗这龙套。潘海天COS本片中塞缪尔·杰克逊形象毫无压力。 |
|
到今天才发现还有一部昆汀没看过。。。。。。整体一般吧,前半段琐碎,后半段才渐入佳境,主要是太长了,这么点破事瞎比比了两个半小时。德尼罗英雄一世,演过无数黑帮大哥,在这竟然就真的演了个傻逼,真是屈才了。 |
|
片儿拍得倍儿稳当,有点意思 :)
导演演员均玩得倍high,带着我们也走起来了,这帮人凑起来原来这么牛逼。 |
|
仍然是带有昆汀特色的人物:喋喋不休、神经质、出手无章,仍然是顾左右而言它一堆废话以后突然切入正题,不过本片的插曲大多是恬静的民谣风,没有愤怒和发泄,两者的搭配有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虽不及昆汀其他作品那般威风凛凛,但在把控节奏方面,昆汀是一把好手。 |
|
从这部片看来昆汀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
首先他承认了女性在社会上收到歧视的事实,同时表明了在女性遭受不公平对待的社会里女性有资格以不正当手段为自己获得利益,这种题材在如今的好莱坞盛行,而昆汀已经领先了二十年不止。不过我觉得昆汀对他电影中的女性角色的态度应该不是尊敬,而是一种对异性的崇拜,这种崇拜既来源于肉体的吸引力和欲望,也来自于男性天生对强大女性的征服欲与依赖欲的矛盾结合。
1997年的《危险关系》已经是昆汀的第三部电影了,可以说昆汀的技艺纯熟,镜头表现力极强,对节奏的把握一定程度上也精准。但剪辑还是有问题,其次他鲜明的个人特点完全是一把双刃剑,话痨有时候是锦上添花有时候就是画蛇添足,而很多突如其来的转折让人逐渐对他的套路也有了了解,最后交易的部分谁怎么忽悠谁而谁会杀谁基本已经能猜到了。 |
|
6/10。太期待看到昆汀招牌式嚣张过瘾的台词+枪弹破体的喷血场面+抄袭元素强调的活跃气氛,结果唯有迟迟不干正事的懒散劲维持了以往风格,闲谈一场接一场还那样无聊,人物间乖张克制又突然爆发的冲突刻画都给消解没了踪影,烦闷之余也未提供冲击人心的爆点,只能靠恨得咬牙又不失魅力的军火商独撑台面。 @2015-02-03 20:56:22 |
|
那时候的昆汀还不太会控制节奏,没有了血浆飞溅后电影的时长比长镜头还长。黑人空姐大妈这个角色太亮了,如钢铁神经般的将警匪玩弄于股掌。什么时候我国也能容纳逍遥法外的结局?配乐无敌... |
|
9.0;以角色为各种类型片符号,昆汀的解构 |
|
机缘巧合看到这部电影,原因是下错片子了。这算的上是昆汀所挂名导演中知名度最低的电影了吧,与其他的作品相比风格上感觉格格不入,作为一部犯罪电影,看起来觉得很休闲。<低俗小说>里特拉沃尔塔走路像跳扭扭舞,这里的塞缪尔·杰克逊走路像在跳踢踏舞。 |
|
昆汀最被低估的一部片子,可以说是《低俗小说》的姊妹篇,这部片子台译名是黑色终结令,前者则是黑色追缉令,更重要的是一脉相承的多线式多层次叙事结构,加上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神配乐,绝不逊色于《低俗小说》,和《落水狗》《低俗小说》堪称昆汀风格代表作。 |
|
要改英文名!这女人,妩媚,诱惑,手段,加点真情,都是为了生存下去。
不认真这片很难看进去,高智力情节和人物,看完的兴奋感来源于智力上的满足。
“我会给你寄明信片的”最讽刺的台词。即使这样的女人也要建立信任,是那一句:我从来没有骗过你” “你怕我么?”“有一点点。” |
|
一个女人玩转三台戏。痞子昆拍过的最正经最没有个人特色的电影,没有章节叙事,没有血浆暴力,连稍微满足一下自己私欲的专属足控镜头都不舍得多放。但他还是改不了絮絮叨叨的风格,可能最后实在忍不住了玩了一小段平行叙事。骗中骗的桥段拍的过瘾,但154分钟也挺难熬。不太明白德尼罗的角色存在的意义 |
|
逻辑有点瑕疵,但这个故事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多少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嫌疑。不过看完电影,我忍不住去查了下一张百元美钞重量是多少,算出50万美刀总重多少,又去搜了下承重5KG的纸袋长什么样,再对比了一下电影里的购物袋,最后还是觉得那个纸袋装不了那么多钱…… |
|
今天是昆汀的57岁生日,特意标记一部他导演的电影以示对这位另类鬼才的纪念。而这部电影也许是昆汀10部电影中知名度最低的一部了,有多低呢?B站甚至连一个解析的视频都没有,那种几分钟速食的都没有。从电影内容来看,长达2个半小时的时长,仅仅开了7枪杀了3个人,也几乎没有什么血腥的镜头,相当不昆汀了,而冗长且有一搭没一搭的台词则又特别昆汀,电影中的插曲估计也是导演自己精心挑选,符合其自身的品位,搭配着剧情食用别有一番滋味。总体而言,节奏不紧不慢,前期铺垫比较长,观众属实容易失去耐心,叙事技巧上主要是交换50万时尝试从3个视角组合还原事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主题表达上可能相对就乏善可陈了,可能在一些台词和部分情节中融入了一些价值观判断吧,最后让女贼逍遥法外算是某种反套路吧。 |
|
Samuel Jackson侬收了KANGOL多少钞票啊,一个款式的帽子戴3种配色不止 |
|
塞缪尔杰克逊那时候好二好青春哈哈 |
|
音乐特有感觉,算是最喜欢的昆汀的一部了 |
|
据说每一张被昆汀选用到电影里面的歌曲的专辑都会大卖,不是没有道理。故事有些不值一提,但这一定是昆汀特别想拍的那种片子,兜兜转转 绕来绕去... |
|
1.还以为看了这部《危险关系》之后,我算是把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电影长片都看了,结果一查,发现还遗落了那部长期被我忽略的《我最好朋友的生日》(据说原片长69分钟,火灾事故后残存34分钟);2.本片再次证明:昆汀导演的话痨风格并不是我的菜(相较之下我会更青睐伍迪·艾伦一些);3.虽然昆汀的导演名气挺大,有少数几部作品个人观感还不错,但就整体而言,感觉他并不算是我喜欢的导演之一。 |
|
塞缪尔杰克逊工具人,德尼罗工具人,基顿工具人,全员工具人,只有大姐slay全场!抬头看看英文片名,简直想一枪爆掉这个中文译名。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冗长了,大段大段的正反打对话,又没有足够吸引人的花哨剪辑,整体显得比较老套。 |
|
不到最后一秒钟永远猜不到结局,这便是昆汀剧本的永恒魅力。以出身成分为原点开门见山确立人物形象,而决定命运终局的往往是其性格短板。吹爆更衣室出来后的360度环绕跟随长镜头,以三重视角多机位调度切分剧作结构,利用声音剪辑完成故事衔接,找回初看杜琪峰《枪火》的无敌快感。即使没有非线性叙事、没有血腥场面、没有高度仪式化的戏谑嘲讽,昆汀也依然是名副其实的作者导演。 |
|
昆汀电影中最不受关注的一部。开始时一贯话痨风格为剧情做铺垫,后半段节奏变快,配乐让人兴奋。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镜头的运用,完全是在带着观众走,镜头之间流畅的转换,从不同角度观察事件,数个简洁的长镜头一气呵成,不得不赞叹昆汀的调度本事 |
|
开头像毕业生。昆汀的风格最淡的一部,竟然用长镜头无语。但看着就是舒服。原声依旧精彩,应该结结实实地复习下。是时候看无耻混蛋了。 |
|
电影节奏很慢,没什么刺激的镜头,德尼罗不知道为啥要接这种根本没有发挥余地的二愣子角色。 |
|
没想到正面看上去很帅转过身去就是秃顶,不是特别过瘾。@ 电影资料馆 |
|
cool。张弛有度,不花哨不发力,还是能畅快淋漓。s.l.jackson真是话唠到欠扁,前半段铺陈的时间很长,qt特色。 |
|
褪去《落水狗》和《低俗小说》中复杂的叙事结构,《危险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帕姆·格里尔和塞缪尔·杰克逊之间的智斗来吸引观众。第二次金钱交易是影片最出色的一场戏,不同的人物视角反复再现交易行动本身,《落水狗》的精华被浓缩,昆汀在向库布里克的《杀戮》进行致敬。在《危险关系》中狡猾的博弈最终被爱情覆盖,贾姬与麦克斯之间的感情始终若隐若现,直至最后才一吻定情,昆汀找到了插入浪漫氛围而不喧宾夺主的平衡点。 |
|
儘管調度結構都可見功力,也依然有不少爽段子,但這次昆汀實在太克制,試想如果昆汀失去了他特有的那些黑色幽默與血肉橫飛,我們為什麼還要去看他呢?演員表現很好,但整體卻比起他其他電影弱了不少,我只能給出3.5. |
|
很难说昆汀和老杜谁借鉴了谁,在“突然意外发生了”这种桥段方面,他们都是大师级 |
|
有人说这片不炫技,但我觉得这片即使是在昆汀的电影里也算是相当炫技了。 |
|
几年前看过,但是忘记标记了,今天下午又看了一遍。看到一半才起来以前看过。还是典型的昆汀风格电影,个人特色非常浓重,还是有话痨,犯罪,黑色幽默等明显的昆汀个人标签,只是没有了非线性叙事。这次大腕云集,连德尼罗和基顿都来了,但是这次昆汀有点失手了,影片时长过长,节奏拖沓,尤其前半部分不知所云,后半段还算好看了一些。其实本片是标准的女权电影,和《杀死比尔》差不多,女主角才是核心。其实好莱坞才是最封建的地方,一直是男性主角大行其道,50多岁的男主角(比如加里格兰特,詹姆斯斯图尔特等等)搭配20出头的金发美女。放眼全球,中国电影在两性方面平衡的最好,在解放前电影大咖就已经是女性了,而且都到了阴盛阳衰的地步,最火的是阮玲玉,胡蝶,周旋。7分。 |
|
所有昆汀故事里面大概唯二能描述为动人的结局(另一个是《低俗小说》里的“神迹”)。 |
|
昆汀电影的质量是和杀人数密切相关的,只死了3个人、想讲高智商罪犯的片子简直就闷死了,没有射击时剪辑突然的节奏变化带来的快感,只有平滑的跟中产阶级生活似的斯坦尼康运动镜头。此外,本片还充分说明了不是玩玩非线性叙事就会讲故事了,这点破事你至于讲三回吗? |
|
还不错,女人的心思很周密...但是没有被惊艳到。 |
|
窃以为Tarantino最帅最流畅的一部! |
|
昆汀对黑色电影 / 「蛇蝎美人」类型的个人风格化诠释与消解,「愚蠢」恐怕是各路人马最大的特点,也表明了昆汀的态度,在黑色电影中关键的「一见钟情」和莫名其妙的「为爱献身」同样也是廉价的,塞缪尔·杰克逊高能的表演甚至盖过了昆汀的风格,使得电影呈现出一种两极分裂的特点。 |
|
7.6 放在昆汀的作品序列里比较一般,但绝不是一部非典型的昆汀电影,出彩的戏剧安排和玩心十足的三次重演都烙着深深的“昆汀式”印记。多次车载音乐的出现强调着音乐风格与人物的联系,罗伯特德尼罗的形象很独特。 |
|
凑合吧,其中夹杂和低速小说的味道,
但我不是十分的喜欢这部片.. |
|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walk away with half million dollars, will you take it? |
|
前面有些闷,交代各种人物,铺垫各种线索,坚持到后面才到高潮——电影资料馆 |
|
我56岁了,我不会因我做的事而责怪任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