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家明的剪辑特色比较集中的体现,其实是一种日片风格,能感到六七十年代日本电影的质感,有承上启下意义,应影响后来的李志毅奚仲文等香港文艺片风貌。以两对相关联的情侣推进到赤军赴港杀叛徒,过程里夹杂塑造嬉皮风青春、类似若松孝二的革命垮塌空虚感。17岁的夏文汐又歌舞伎又撩动又自在完全击中我 |
|
泳池里扒下了泳裤,电车外扔落了内裤,可以随意接吻,可以随处做爱。对日本电油好奇,也对异性胴体向往,左手的电话卑微地求乞爱情,右手的电话肆意地践踏尊严。整箱的行李从半空扔到地上,钻进她的房间便是水到渠成。牌桌打扰了偷欢,电车上也可以纵情欢愉。我们好像对社会没什么贡献,我们就是社会。 |
|
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青春又满是诱惑。隐隐还有些实验,就看过的香港新浪潮这拨里,谭家明应该是最贴合新浪潮气质的一个导演了 |
|
确实非常新浪潮,男女间的追逐情挑,难道不是像法国新浪潮,帆船上悬在桅杆上的俯拍,难道不是水中刀……也十分青春片,无知、浮浪、无处安放的荷尔蒙,无意识的善意与好奇、企图心相混杂,对人物的这种状态捕捉很准确也很大胆。然而核心问题,除了在蚊帐里睡成一片,其他的都水土不服,洋得几乎媚洋而做作,尽管这也是年轻的一种表现。充斥着模仿,一盘散沙,与那些中年人怀旧而做出的青春片,又是过犹不及。青春的某种片段吧。 |
|
全然的虚无的气质,青春爱欲的激情既美又脆弱,同总是出现的白纱帐一般,飘摇而无邪。牵涉赤军、杀戮的部分状似有些混乱,倒觉得正是这种Cult的掺入,让这部电影保全了自己。保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空中楼阁。在荒谬怪异中死去,朝着莫须有目的远行,最终他们仍和现实全无瓜葛。真正有新浪潮FEEL |
|
文艺是够文艺,都是装的..张国荣真青涩,叶童漏点了,大汗....赤军从海边飘忽而来,最后大家在对阿拉伯的找寻中飘忽而去 |
|
王家卫直接受谭家明影响,而后者则是受到法国新浪潮的影响,这部《烈火青春》即可见一斑。叙事一反常规,风格和7,80年代保守的港片大相径庭,浪漫放荡大胆,残忍而迷人,青春的意象不断闪现,零散的故事刚好是一个短篇容量,但是后半部分峰回路转不断反转加戏,从浪漫爱情剧直接成为青春残酷物语,一众青春无敌的主角几乎全部死去,而且加入了可观的东瀛武士较量元素(日本元素繁多的港片)……其实换个角度想,这不就是在隐喻港岛被日本文化侵袭的一个侧面嘛?别名Nomad,是片中一艘船的名字,无法靠岸的船就是香港的象征,各国文化的交融造就了新一代的香港青年。而80年代性解放浪潮也直接影响了本片,比如夏文汐和汤镇业在巴士上的激情戏,以及哥哥与汤镇业的吻戏,即使现在看来也辣眼睛。ps,这是哥哥公开承认的自己参演的第一部电影。 |
|
王家卫对着灰烬缅怀的,正是谭家明所描摹的,82年距97还远,结尾突兀而来的赤军如其说是zz隐喻不如说是跨阶层欲焰焚毁自身的必然,浴缸里燃烧火油,上帝死于尼采,少女挑拨男友相斗,叛逆青年乱射鱼枪,四人社会与猪同床,哪一样都分分钟毁灭一切。 |
|
因为《七人乐队》,我对谭家明的矫揉造作可谓是反感至极,但是看完他当年的《烈火青春》后发现,原来一个人最好的作品真的可以在年轻时就拍出来。尽管如今回看,有很多瑕疵之处——比如我无法忍受找中国人演日本人,声音对不上脸型的问题——但是这确实是一个关于青春极为有趣的寓言。前半段我还以为是幼稚的青春爱情片,但后面引入了日本人的角色,则是在个体的青春叙事中夹杂了意识形态的影射。我很难讲清各个符号具体所指,我甚至觉得很多符号的建构是浮于表面,甚至导演有中途放弃的感觉(不排除当年删减的原因)。但是光是这么一点浅尝辄止,已经创造了香港影史上最厉害的青春电影(之一)。我真希望有机会看到4K修复导剪版的《烈火青春》,也许我的很多遗憾就能迎刃而解。顺带一说,叶童真的不漂亮。 |
|
青春烏托邦,符號種種。場地情結,電話間,茶餐廳,雙層巴士,自助洗衣店。編劇組合。夏文汐小姐。 |
|
香港的《逍遥骑士》?无论是影像风格,内在主题还是那个几乎是与全片相割裂,突如其来的死亡结尾都与《逍遥骑士》一样锚定了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坐标,青年人飘忽不定的情感生活,几乎终日围绕在性与Du品周围,就像张国荣所说的那句:“我们就是社会。”以上扬的姿态确认了卸下社会与政治的可能性,远离一切战争与屠杀,这同样也与嬉皮公社的精神相符。
然而谭家明“好动”的摄影机却放弃了探索这一孤岛上四人关系的可能性,它一直游走于角色之间,但我们除却了解到炫耀式的镜头运动技术之外便一无所获,甚至都不存在延宕的可能,想想《精疲力尽》中那个占据片长近三分之一却不承担任何推进情节延展的室内镜头组吧,戈达尔向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言语天赋,因为,很简单,呈现污秽与言说污秽,戈达尔知道哪个更具颠覆性。
2023.12.17 |
|
这部片挺让人惊艳的!而结局又意外的血腥,让人久久不能平静。。。人都快虚脱的疯了! |
|
“日本电油”是关于快感与毒瘾的辩证,青春和老死同样是一组辩证,享乐的秘密往往来源于禁忌,惨烈而愉悦的体验主义,现代性孤独。但没关系,因为我会在老死之前先死去,会在失家之前先流浪,一次性的,无归途的,在流放地的,精神游牧族。 |
|
譚家明早期的電影都是力量極強的形式化(影像語言),反而内容與人物上有所缺失 |
|
躁郁又落寞的青春气,那种叶子枯了飘啊飘,看似狂放不羁,其实马上粉碎成尘的宿命感,哦,不就是《阿飞正传》的精神内核吗? |
|
“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前半段的爱欲和激情,后半段的混乱与杀戮,看起来格格不入,可这就是青春啊,昙花一现般浪漫又残酷的青春 |
|
逃亡、放逐的青春残酷物语。谭家明通过人物空间场景的转换讲述人物精神世界的逃逸。从私人空间到城市一隅再到抽象化的精神栖息地,展现行走的青春荷尔蒙如何在身体和情感的纠葛中爆发。谭家明的人物大多深处与外界隔绝、毫无沟通的自我封闭世界,当他们试图去僭越这层结界时,谭家明的语法是偏向自毁式的重建,结局亦是晦暗怅然的绝望。王家卫则更加小资情调,带着暧昧的情绪和孤独的身影书写城市喧嚣背后的孑然和疏离。 |
|
话未说尽 结尾离谱,但始终有些非常有意思的细节,譬如继母一角。夏文汐+方令正+张叔平的组合真是深得我心 |
|
四十年过去了,背叛赤军、南逃者——往西南逃去阿拉伯世界,又能好到哪去——的下场,同 4K 修复担当的理大经历了什么,倒是殊途同归,我想谭家明也未料到这部电影竟隐喻成明喻。虽然早已看不进异性恋情欲戏,夏文汐与汤镇业那段公交车上的缠绵实在太符合我对热带的爱的想象了;最意外的是其中竟然有一条隐晦姬线,可惜结局是意料之中的差(当年的港拉观众也够惨的…… |
|
4K修复导剪版,第一场的平行剪辑就异常精彩。谭家明是懂新浪潮的,色彩的选取,镜头的运动和角度,剪辑的明快,无一不是青春最绚烂的姿态。泳池、电车和几场室内空间戏都张力十足,最热烈的爱亦是最危险的关系,“会想要杀人”,也是如此危险才奋不顾身。命运的交响曲,背叛赤军的人,虽远必诛(不是)。 |
|
1.“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2.潇洒的青春,无疑影片中的许多情景、细节是多么的上个世纪,是小时候经常从电视上看过的元素,满满的回忆。3.那个夏天,我们想去阿拉伯。4.张国荣,好青涩。 |
|
很多地方⋯⋯實在是很好笑 不敢說大師過時 一定是我不夠前衛 如果有機會我想問阿叔那個齊屌小短褲是什麼意思 |
|
最后那一幕吓死我了,刀架在哥哥的脖子比渗出血的时候我忍不住尖叫了,果然是看不得哥哥受伤,明明知道是戏是假的,也吓破我的胆。哥哥是世界上那么完美的存在,就算他受一点点伤害我都会心痛万分。 |
|
第二部谭家明,先说不喜欢的部分,实在不理解为何要加入日本人那条线,去掉的话故事会更纯粹一些,结局也怪怪的突然从青春片右转黑帮片,甚至产生了些许滑稽感……从剧本上来说个人更喜欢王家卫编写的《最后胜利》,不过《烈火青春》胜在了前卫的表达以及放肆且带有几分血腥味的青春爱情故事,配乐也很好。以青春片的标准来看本片似乎有些过于出格了,“青春”不再代表青涩的爱情,而是代表着对社会的试探与反叛,以及爱人们对彼此身体的欲望。本片的英文名《Nomad》代表着几名主角的生活状态,正因为他们是社会的游牧者,因此“无根”的他们才无所畏惧地去打破社会中约定俗成的规则,放肆地解开遮挡私密的裙摆,在电车上忘我地拥抱亲吻,将青春的燥热与欲念赤裸地展现在影片当中。
“我们好像对社会没什么贡献。”“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喽。” |
|
资料馆大银幕。尽显谭家明文艺青年气质的电影,都市男女来回纠缠的室内戏,向往阿拉伯的游牧人生。电车激情放到任何时代的银幕上都足够炸裂,夏女神风情万种,与叶童一起真空出阵,二男二女加头猪共卧牙床。最喜欢汤镇业家这条线,充满市井生活情趣。跳歌舞伎和日本赤军切腹大概是方令正的私人趣味。最后突兀的动作戏显然是商业考虑。最幸福的是映后见到了夏女神。 |
|
看了两遍,真的非常棒。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有点想起《祖与占》,当然没有任何关系,呵呵。浴缸里点燃的青春——香港电影新浪潮! |
|
很奇怪,如果你去掉一些很香港的镜头来看,这确乎可以算作是文艺片或者所谓香港新浪潮了,然而谭家明始终还是有一股市井的可爱,最后的杀戮出现时,你恍然大悟,夏文汐再美,也挡不住无厘头的快刀斩乱麻,不过这结尾也正是有意思的地方,很奇怪的电影 |
|
6/10。那时候香港的性观念开放成什么样,可以电车上旁若无人地做爱,能通过家长拉人逼婚未成年人的场面讽刺正统婚姻。夏文汐与众友把汤镇业推进泳池抢走裤子是爱情主动性的表现,那她又先后爱上性格地位悬殊的两人导演你啥意思?作为男人我无法理解妹子的择偶心理。女赤军绝杀叛逃者的沙滩戏很徐克范。 @2017-01-18 22:23:50 |
|
#2024BJIFF 第三部 4.19 电影资料馆#
选择这部的时候百分之八十的原因是因为哥哥,剩下百分之二十是因为谭家明导演。观感极好,1982年的电影还有这样的感觉真不错。
谭导的风格应该是影响了很大一批人,既有日本电影小清新的元素,又有王家卫导演所惯用的光影质感,且谭导在这部中融合的,西方元素,日本文化,还有中国传统文化都很多。经典的那场电车戏不管是调度情感还是光影都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并置身其中。虽然最喜欢的一幕是电影快最后时四个人在白房子前的镜头,夏文汐在二楼,汤镇业从右边到左边拿了一瓶啤酒(or水?)递给哥哥,再回到右边,四个人的调度和对话都极其和谐。
映后交流中,汤镇业老师说,“电影的魅力,是几十年以后还有人看,还有人喜欢”,这也是学习电影的时间里最希望发生的故事。致敬经典。 |
|
记得以前哪部杂志取了张国荣和汤镇业在阳光下午睡的剧照,文字写青春时光慢,催也催不走。绝美一刻。赤军由中国红卫兵思潮引发,由重信房子在巴勒斯坦成立,之后在全世界进行恐怖行动,最后在九十年代初解散 |
|
标放。7。大量跳切和不稳定构图,技法确实很新浪潮。而对于青春中性和死亡的展现以及高对比度色彩映衬出的喷薄荷尔蒙其实和日本新浪潮是完全一致的。谭家明也杂糅了许多奇怪的日本元素进去。结尾还蛮喜欢的,死亡透出的虚无感让它没有止步于一部充满色情元素的青少年午夜电影,不过谁不想看张国荣的肉体呢。映后夏文汐老师好真诚,好可爱。 |
|
大学时看过渣画质版,一知半解地看完。重看的仍是渣画质版,理解上自认为比以前进步了一点,能把这些放荡青年与导演最初构想的尼采式游牧思想联系起来(其实感觉就是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片子的剧本是陈冠中根据导演谭家明和他的日常交流撰写出来,拍摄时因为超时超预算,被投资方叫停。后者找来邱刚健、方令正等人改写剧本以尽快给影片收尾,于是有了最终的Japanese Red Army屠杀戏。补拍时,谭家明被换下。夏文汐第一次演戏,霸气逼人,不知道方令正、邱刚健是不是受此片启发,让她演了《An Amorous Woman of Tang Dynasty》 。这两片里,她演的女性太有超越性,孤傲强大。 |
|
啊我怎么2023才看?太新浪潮了,各种,夏文汐也太美了,17岁居然?我们就是社会,青年男女互相追逐,在乌托邦生活,最后被外来力量给终结生命,浓烈、残酷、浪漫! |
|
6.5。片如其名,烈火一样的青春,两对青年男女的性与爱,大胆又炽热,尤其结合了谭家明特色的色彩与构图,让影像独特又另类。中后期加入的赤军这一历史元素,让画风急转,自由与理想倒是与电影气质相符,就是杀戮的结尾过于突兀和敷衍了。 |
|
太好看了,里面女的都是贫乳都不戴胸罩 |
|
这真是为了一个电影镜头找来了一部电影,在李银河的性爱讲座里把这部電影里公车那段露骨的亲热戏当成是在公共场合的对其他旁观者的干扰的反面教材,所以我就顺理成章才注意到这部电影一晃37年前的“老”電影了,可惜自己对港片的排斥心理一直都葡萄酸的没有看过就当不喜欢看罢了;也是由此又找到了一个有个性的演员就是夏文汐,也是把《唐朝豪放女》和此片一起看过了。这里夏文汐和叶童都是第一次演电影一个17.8、一个20左右,電影开始的风格像极了香港当时的轻松恶搞的喜剧,而随着日本恋人的再度出现,结局居然反转成滥杀的悲剧,也衬映了電影开始的蓝色大大的 Nomad(大意:游牧民)可能也反映了香港当时青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吧,没有看更详细的影评资料也只是凭自己初次观看的一点想法,喜欢夏文汐的那种无拘无束的表演(就是没有表演 |
|
11年第一次看,那时觉得好奇葩,过了11年半第二次看,电影里的那个时代比起第一次看的时候又远去了十年。年轻就是大把的时间大把的肉体,但年轻太美好了所以也非常短暂,放佛昙花一现的乌托邦,最后年轻人突然就被迫长大了,被推入了现实社会。这是这次看所理解的片尾。叮叮车上女上男下,看的真是欲火焚身啊。HKIFF第五部 |
|
漸漸捕捉到譚家明的風格,但卻仍不知如何用文字歸納,有機會的話,還是看多幾部,看多幾次吧。3.5分。P.S. 原來湯鎮業年輕的時候真的挺帥的。。 |
|
这个时代的恐怖之一在于“理想”对于空虚的杀戮,在“理想”恐怖的时代,空虚和肉体成了青春(自我)觉醒的归处(流浪)。电影只不过把这种杀戮具体化。 |
|
因为经费有限而成就了前半腥臊青春,后半血腥Cult的邪典神片,在大荧幕+4K修复的加持下,成就了今年上半年最佳观影体验。夏文汐在修复后简直绝代风华,是昙花一现的真女神。哪个女孩不希望留下这样炽烈美丽的,足以名载影史的影像记录呢?虽然结尾很突然,但除此之外全片展现的那种对生活、爱情和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完全盖住了青春的烦恼,是当年香港年轻人,乃至香港精神面貌的体现。现在再看,一方面被这份热血、性感和勇敢所感动,另一方面也真切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凭吊的是墓碑和遗迹,并因此而惆怅神伤。 |
|
最近追看夏文汐,不经觉地就此寻回香港新浪潮的影子,比如这部谭家明执导的《烈火青春》,看一众编剧,竟然囊括了:方令正(妻子罗卓瑶),邱刚健,陈冠中(《号外》创办人之一) 陈韵文等人,这批人在当时的香港,除了电影业,也在读书杂志报刊商业电台等媒体中留下过重要的足印,他们当中许多人(包括方育平等等)也和许鞍华,徐克,王家卫等人都有过合作,曾经致力创造香港电影的新形式,当然,身为幕后者,他们给大众的认知度并不够,我还记得在某年的香港金像奖上,这帮老前辈作为颁奖嘉宾集体亮相回忆起新浪潮在香港的日子,句句都是感触,但是香港电影最终有没有走向他们当初想要追寻的那个理想明天呢?包括他们自己有没有真正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呢?他们在烈火青春里等待黎明然后投奔怒海获得最后胜利了吗?也是留下了很多遗憾的吧。 |
|
青春迷航,往阿拉伯開;烈火燒得恣意,毫無邏輯和限制,直到被澆滅。加在一起,那就叫無悔。譚家明不愧是新浪潮追隨者,張國榮与葉童的初遇、湯鎮業与夏文汐的公交激情,這兩段戲拍得真好啊。 |
|
并不是因为活在现代,思想就是先进的的,也不不是说活在过去,思想就无法超前…而事实上,大部分人思想都是极其落后且不思进取的…事实证明,最重要的是:想不想得到是一回事?拍不拍的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
谭家明 张国荣 夏文汐 叶童 陳立品 陳道安 余慕蓮 是新浪潮最大膽最前衛的作品, 因此為譚導招來很多信徒, 王家衛.張叔平, 可惜是結尾沒法搞掂超支, 我的等待實現了, 大銀幕看!!! |
|
想要表现社会与青年的失序,但结果只做到了文本的混乱,无论情节还是视听都可以说羸弱不堪,谭家明的跳切有时候真是有点不讲道理。片名洋溢着生命力,但内容简直无病呻吟,年轻人百无聊赖,躲避着真实的世界,而片尾的血腥又实在令人愕然,死亡的惩罚显得太重、太突如其来。主题表达上远不如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那里面年轻人和世界完成了足够惨烈的对峙。唯有夏文汐恣意的美如一颗子弹正中胸膛。 |
|
No.10050。#2023金鸡华语影展# 4K修复版。据说也是今年东京节的王牌节目之一但是我实在没空,在金鸡补上了。不太适合没有港片情怀的人(比如我)看,明显是没有成型剧本(据了解确实也是“飞纸仔”电影)完全看心情拍,场次之间基本不挨着想起一出是一出,每一场也都是撒开了演详略完全失当,烈火青春真拍火也是……以及最后结尾是什么鬼哟……当然有名场面(比如Bus做爱),而且里面日语也算蛮讲究。 |
|
这个片子非常的现代,个人风格相当的明显。有些场景,比如开头的茶餐厅计数,游泳,公车等等。我没认出叶童,也不觉得她很有吸引力,没办法,风头都让夏姑娘抢了,夏姑娘真是风骚。这片子里面的香港让人向往,这片子里面的年轻人,也让人向往。 |
|
#siff##重看#3.5;一天内与《第一类型危险》连看,香港新浪潮的生猛力量令人心潮澎湃,能在此地影院看到那些明目张胆的屠戮和情欲、乖张离奇的明喻暗喻,真是好生痛快!
镜头给足青春肉身以最高礼赞,开场就是满目泛着辉光的美丽躯体,从泳池嬉戏到公车大战,堪称情爱盛宴,验证身体是朝奉自由的最佳武器,鲜血四溅的结局如虚无而悲伤的挽歌;岛上时光是全片最绮丽的部分,伊甸园式相处模式,白纱帐内大梦同眠,黄昏金色的光洇染得如诗美丽(美术绝佳),简直是希腊众神的显形。
可能是编剧众多的关系,杂糅痕迹较明显,尤其是日本这条线的加入,嵌入意识形态不无生硬稚拙,但其蓬勃之气几乎溢出银幕;张国荣身穿背心在蓝色房间里捡起David Bowie唱片,像是《阿飞正传》的预演。 |
|
SIFF2024 7# 错过三个电影节终于看上的一部。大家都好青春啊!先是被夏文汐站在车顶一幕的美到;然后被叮叮车那段震惊到,拍得好好;最后结局更是一脸懵逼,这确定是青春片不是恐怖片? |
|
剧情和人物走向不需要动机,“我们对社会好像没什么贡献”“我们就是社会”,一切在强调那个年代享乐至上与虚无式反抗的精神,前半部分气质真的很法国新浪潮,后面血腥追杀又是另一种吊诡。女孩不刮腋毛大胆露的超前解放,巴士做爱,映后主演自己都调侃如今拍不出、拍出可能也没办法在大银幕上看到的名场面。看到夹着张国荣照片的花束摆在上面同台,眼眶又湿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