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虹膜》问答讨论比较巴顿和卓别林:卓别林的气质就像小狗,想要亲近观众的意图都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
基顿的气质则更像猫,他并不在乎你是否喜欢他,因为他总是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于是我陷入了到底是喜欢猫还是狗的思维大战。 |
|
将军号的失与得,前后对仗工整,追逐片形式承载内战图景;类型大熔炉,解构英雄主义。交火场面够阔气,据说火车坠桥一个镜头就花了四万二,于是亏得很惨,口碑一塌糊涂,首届奥斯卡亦鼠目。幽默是件严肃的事情,“只要我一笑,观众就不会笑了。” |
|
#SIFF#2017年6月25日重看,4.5;经典的追逐戏,销魂的眼线破坏王,忧郁冷面乃无辜表情包集合,想象和天赋领先百年足足有余,永远最爱的喜剧之王;无特效的大片实拍,充分体现基顿的创造力,为电影的献身精神也是令人敬佩;女主也甚是可爱。 |
|
带着对20年代默片的偏见去看,震撼到合不拢嘴。火车追逐怎么拍的!上串下跳动作戏怎么拍的!前后对称结构怎么那么完美!怎么天衣无缝的融入战争与爱情!豆瓣的5星根本不够用。 |
|
看嗨了!完成度之高简直无法相信这是部上世纪20年代的默片,人的身体与机械的运动以及镜头剪辑、故事叙述的流畅平滑,战争场面的驾驭,烟火效果、演员表演的精准生动,喜剧元素的运用自如…即使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到21世纪的今天,用电脑CGI拍出的《丁丁历险记》,在运动镜头方面的表现也未必比它卓越。 |
|
精彩的铁路追逐,基顿灵巧的在火车上下跳跃,巧妙化解每一次危机。将军号是他的杂技舞台,仿佛所有物体都太过沉重跟不上他的脚步。 |
|
我愛他勝過卓別林。 |
|
挺乐的剧情和表演,巴斯特·基顿是一个很伟大很强大的喜剧演员,看到成龙等一些演员都是他的“学生”,一些人物动作和一些高难度的镜头在1926年便呈现在世人眼前实在是值得赞赏。 |
|
全程高能,场面宏大,风趣恶搞,一来一回的两次追逐,类型王中王。高潮段落的火车坠桥一掷千金,震撼感力压《桂河大桥》。Cohen Film Collection的4K修复华丽,有几段黑白瀑布光看呆了,还有伴随女主的theme有股浓浓的二十世纪乡愁。时代车轮滚滚,结尾忘情长吻,也算谐谑了那场荒诞可笑的战争。 |
|
看了这个就觉得如今的电影拍那么长都拍什么呢。 |
|
虽不及[小福尔摩斯]那么惊艳,然则本片拥有默片史上最贵场景,火车追车甚为壮观。本片影史地位在于极大提升动作喜剧的地位,叙事对于基顿电影有点多,然则也是对动作喜剧类型的扩充。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南方立场([与魔鬼共骑]什么的)。 |
|
我勒个去,1927,太厉害了,又追又逃的真过瘾,电影过了一百来年还是这套路啊!巴斯特基顿那个眼线。。。 |
|
卓别林无非是多了点底层关怀和讽刺权贵的调调,论喜剧效果绝对被巴特斯基顿完爆。那个火车从断桥上稳稳落地的场面是怎么拍出来的?不可思议。 |
|
20170623@影城1厅 #SIFF20 4K重看。 // 20140324:你能相信这是1926年的制作吗?编导演一身+零替身的基顿Buster Keaton先生,您可真神!七分之六片长的火车追逐戏,那调度!最爱喜剧桥段不费言语也不消低俗的肢体卖弄,可我差点笑出了眼泪…… 而且这还是一部动作爱情战争片,这样好吗xDDD |
|
这是那个年代的大手笔大制作超豪华动作喜剧巨片,却又有着难得如此公正严谨的对称式叙事结构。基顿清楚视觉奇观只是辅助性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剧本和笑料才能发挥作用。 |
|
There were two loves in his life.t3de156c8b |
|
好棒,太牛逼了。动作喜剧战争爱情,拥有一堆被后世炒了一边又一遍的老梗。默片能做到这么流畅自然又有趣真是牛逼大发了。 |
|
笑匠基顿的巅峰之作,默片时代的无上瑰宝。永不过时的笑点,炉火纯青的视听语言,大规模的场面调度,对爱情的不懈追求。两场火车追逐戏刺激紧张,丝毫不显冗长。男主角善良、憨厚、诚恳,专注于眼前事,对危险无所察觉。而观众总是喜爱和同情阿甘式的人物,为他所获得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拍手叫好。 |
|
巴斯特·基顿代表作,一部汇集动作,冒险,爱情,战争多类型于一身的经典喜剧。"冷面笑匠"自编自导自演,仅用8周时间即兴拍摄完成,高难特技均亲自上阵。剧作上是工整的古典叙事模式,前后对称的火车追逐戏令人大呼过瘾,动作与镜头编排精妙无痕,笑料诙谐自然。至爱"荡火车"与结尾接吻敬礼一幕。(9.0/10) |
|
南方视角的战场爱情故事,感谢4K高清修复还有管弦乐队的现场演出。想不到20年代就有生死时速啊,火车追逐戏连拍了两场! |
|
为什么这部就是莫名觉得 不那么好笑… 比福尔摩斯二世还是要差上一截。 |
|
3.5。《福尔摩斯二世》两年后的作品,因为夜之冷蓝色调与昼之暖棕色调的运用,字面意义上已不是黑白片。在笑料包装上有了质的飞跃,却莫名地不那么好笑了,印象最深无非是坐在车架上随之摆动的镜头,角色情绪与直观画面的融合典范。另外我居然觉得这个发型的基顿很像伊利亚·伍德。 |
|
火车追逐那几场戏甚是壮观,真是精彩至极!那些叙事剪辑,那些喜剧桥段、错位表达的技巧,基顿本人滑稽十足的动作戏,两军交战的大场面调度景框(战马、对射、精彩的火车堕桥),以及小人物的这种解构英雄主义,在那个年代,无疑极具开创性。从今儿看,足矣影响世界电影史。9.4 |
|
南方视角或许并不新鲜,新鲜的是南方竟然赢了,而且里面并没有半个黑人的影子,完全消解所谓“正义性”叙事,可见完全不追求政治正确照样出经典啊。对称结构不说,整体看像是一个闯关游戏,其中充斥着基顿的巧妙构思。基顿喜剧的目标通常相当明确,矛盾在于无法完成任务;卓别林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在肌理 |
|
风趣幽默而又场面恢弘,严谨的结构,巧妙的对称,巴斯特·基顿的天才之作。 |
|
影史不朽的伟大默片喜剧。运动摄影流畅自然,场面宏大壮观,至今依旧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与震撼。情节张弛有度,喜剧笑点生动自然,毫不做作,让人捧腹。小人物喜剧片鼻祖之一。巴斯特·基顿实在了不起!//20170418北京电影节资料馆大银幕 |
|
看了冷面笑匠基顿的电影才会明白为什么会说成龙和周星驰简直是对他的像素级模仿!即便在近100年后看这部电影,依然觉得是大场面大制作啊!而且前后对称的两段戏真的太有意思了,而那些动作场景真的让人印象深刻,看这儿基顿上蹿下跳,真的会有点担心他的生命安全,能活下来不容易。据说火车从桥上掉进河里这个画面是默片时代最贵的镜头,耗费了4.2万美金,基顿真是豪气啊!巴斯特基顿,一名令人敬佩的默片演员! |
|
一生两样挚爱:火车头和大妹子。北佬两样都劫去,单枪匹马铁道游击:乌龙炮台,雨林狗熊,人肉麻袋,爱你爱到想掐死你。将近一百年前的喜剧动作场面丝毫不落伍,太强悍 |
|
火车的一百万种使用方法。 |
|
不想参军的爱人不是好火车司机。 |
|
9.0;柯南剧场版的源头在这里... |
|
超经典的默片喜剧,巴斯特基顿的喜感和才华绝不输于卓别林,里面有无数的经典流传久远,许冠文、成龙、周星星恐怕都有从中“偷师”。它再次证明,经典的喜剧永远都是小人物的喜剧,他们不断被侮辱、被踩踏,却凭着一点执拗、一点运气,一次次的误打误撞,最终得以牛逼。这个模式屡试不爽。 |
|
8.6 上影重看。南军溃逃,而基顿浑然不知独自逆行,突然震撼无比。 |
|
巴斯特·基顿牛逼!妥妥的大制作,同时又短小精悍,五脏俱全。难以想象,导演在当年如此有限的拍摄条件下几乎杂糅了能想象到的类型元素,且不厚此薄彼,精准的将各个类型元素在整体剧作中的展现与表达权衡到了最佳的临界点。故事的可看性,主题的构思与诉求,律动感十足的叙事节奏,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的喜剧桥段的嫁接,都呈现的非常准确与完美。别的不说,就第三幕两军交战戏份的调度,放到现在,又能有几个导演学得像?! |
|
感覺成龍很多動作場面設計果然成龍是和Keaton學來,他們都是不用替身,雜耍般復雜又驚險的physical comedy。承接的馬戲傳統,circus里面走出了梅里愛和基頓,馬戲團盛產電影先驅。不如Sherlock Jr. |
|
看的时候更多是敬佩。很喜欢其中一幕就是他让女友为火车添柴,女友拿了一根细木头,他气得捡了一个冰棍大小的木头给女友,女友天真地放进了炉子,基顿气得直掐她的脖子,但又爱得深,最后给了个大吻。超级可爱。 |
|
基顿27,震撼,调度惊为天人。看的修复版很棒,当年票房遇冷令人心痛(与政治不正确有关?),几乎改变了基顿的后半生。伟大的喜剧大师,历史为其加冕。 |
|
好看极了。基顿是默片时代的库布里克,昔日难登雅堂,如今众星捧月。比起同时代的卓别林,其作品的“电影感”要强很多,《将军号》也应是“万万没想到”一类自媒体的始祖,互联网时代更该被搬出来反复考究。大俗即大雅,算是看过的最精致的默片了。 |
|
1傻的天真,笨的可爱,呆到深处自然萌,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默片越笨越有趣。2一小时十八分,精致的无可挑剔,爱情动作战争喜剧,所有元素融合十分完美。 3 平行对照叙事,火车上小格局也有超强张力。4 他的生命中有两个最爱,一个是他的引擎,一个是他爱人 5 一个火车抵上三千士兵 |
|
之前看的几部如果是基顿独角戏把控能力,那《将军号》就是基顿的大场面把控能力了。引人入胜的剧情中不失一贯的喜剧效果,喜欢基顿这种情节刻画胜过卓别林的心理刻画!最后还是要说:那年头这特效你们是怎么拍出来的!!! |
|
Buster_Keaton 巴斯特·基顿 的回顧展是和卓別林一起辦的,一時喻亮,能同時看到兩位大師,三千生有幸,而這部確是巔峰之作,如現在拍成本估計幾億,也沒保險公司敢保他,成龍抄他一成已有今日之名頭.... |
|
论及动作性和娱乐性,不如《福尔摩斯二世》,但时隔两年,动作场面和特技明显有开拓。这大概是早期动作喜剧的典范吧,成龙从此类默片中学到了很多标志性的动作和创意,另确实有很多细节值得玩味。 |
|
这是目前为止看过画质最好影像最流畅的早期默片之一了,很有趣的一个故事,好莱坞初期的场面调度已经具备一定水准了,以后的太多影片都多少承袭了本片的某些元素。一点感慨,比这个年代晚的好多影片都已流失或者画质极差,早期影片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真得是显得特别重要啊 |
|
影片场面宏大,布局精巧合理,该片将爱情、战争、冒险和喜剧等因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讽刺了人们狭隘的英雄观,是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部 |
|
#SIFF2017#4K修复版,不敢相信90多年前就已经拍出这样的片子了,火车追逐戏的调度令人叹为观止。早起赶场虽然很困,但真的是瞬间入戏。节奏感和幽默感把握的实在太他妈好了,真是享受。 |
|
1928年的视觉特效史诗大片 |
|
影片场面宏大,布局精巧合理,该片将爱情、战争、冒险和喜剧等因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讽刺了人们狭隘的英雄观,是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部。 |
|
少有南派分子的喜剧假想。巴斯特·基顿最好最完整的一部喜剧作品,场面宏大,视觉包袱铺陈得当。可以看得出,成龙受基顿影响之重,从这部片中可以找到动作喜剧的影子,《上海正午》中就借鉴了其中的许多桥段,甚至也可以说这就是“公路电影”的前身。 |
|
美国式英雄。没有卓别林丰富的舞蹈化夸张动作,但角色和故事依旧融为一体,异化的角色依旧和普通社会形成差异和冲突。摄影更具有技巧。简单意外展开故事。故事批判意义较浅,更多为娱乐。 |
|
【B】U型叙事结构,看着基顿在火车上蹿下跳真是为他捏把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