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传基老先生那篇分析,写得真是好——自以为是哪~对于这种影片,文本读解脱离了历史研究(拍摄的历史),就是往左可往右亦可的扯淡。回到影片,上半场真不错,下半场有失编排,尤其最后几场戏,纯粹推销展示了,可惜。 |
|
我们都知道他脾气暴,我们都知道他骨头硬,我们都知道他说话脏,我们都知道他爱打人,我们都知道他曾经八面威风,我们也知道他晚年凄惨~ |
|
战争片方面,本片缺乏真实战争的残酷感,也没有火爆的场面;传记片角度,人物性格大都扁平如纸,虽然没有多少虚假改编,但巴顿的缺点被大幅掩盖,有避实就虚之嫌;单线顺叙且毫无高潮,平淡乏味似流水账;宣传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太过明显;配乐倒是温醇清丽;摄影和表演算得上精致,亮点不多。(7.0/10) |
|
其实电影本身是有点冗长、缺乏高潮的。但作为一个美国在越战严重受挫期的战争片,得了那么多奥斯卡,政治目的实在太过明显,而且确实也通过刻画巴顿这样一个战争狂达到了一定的成效,所以算是一部“成功”的传记。嗬,当时的美国人,不管你是左是右,你一定得粗暴地恨布尔什维克… |
|
最佳人物传记片 科波拉的剧本 斯科特的演绎 美军的全力配合 让人如何能不喜爱巴顿 |
|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3小时的史诗级战争传记片。1970年就能拍出如此震撼的战争场面,直到45年后的今天依旧毫不逊色。实在是太了不起了!大银幕欣赏,观感太棒!。乔治·斯科特演技出神入化,演活了桀骜不驯,只懂打仗不懂政治的老顽固——巴顿将军。 |
|
长。不是拍给战争爱好者的,而是给传记中毒症患者,电影学院讲师和历史演绎家准备的。 |
|
影片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著剧本、最佳美术设计与陈设、最佳剪辑、最佳录音等7项大奖,其中获最佳男主角的乔治·C·斯科特表示自己的表演并没有那么好而拒领该奖 |
|
我知道这部片子用了多少好莱坞的pattern,塑造了多么典型的英雄形象,满足了多少粉丝的情结,也知道导演从多方面各种仰拍赞扬了巴顿,我就是对一个喜欢战争的人没好感。我恨政客,我更恨这种不问政治的炮筒子,给喜欢战争又缺父的小男孩去看吧。 |
|
乔治·C斯科特的个人魅力 |
|
我有时在想,如果巴顿不只是指挥欧洲战场的第三军团,而是整个欧洲战场的指挥官呢,二战结束的时间会不会缩短?如果罗斯福死前就已委派巴顿指挥太平洋战场呢?结果又会如何?只是历史不能假设。即使所有的荣耀都会消亡,我们仍然不会忘记您,每日读圣经却说着脏话滴铁血硬汉General Patto |
|
一个唯己独尊、无道德感的战争狂人。他对两个士兵的关爱只因他们的服从和牺牲,而精神创伤被他和无数人性漠然的军官否认和鄙视,正因此无数士兵沙场归来神经疾病近乎致命却因肉身完好而被忽略。尽管如此,片中他最大缺点被指满嘴放炮。拍得是好,但仍是一部狭隘过时的爱国主义战争影片 |
|
巴顿永远的巴顿! |
|
主旋律传记片的典范,“伪缺点”玩得炉火纯青,相比之下我国某些二货导演就永远分不清真性情和真土匪的区别。片中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巴顿公开说出了美帝国主义者的心里话,反引起了这些道貌岸然之辈的不满,当然,这么拍有影片拍摄年代和影片表现年代ZZ需求变化的原因。 |
|
I don’t care to drink with him or any other Russian son of bitch。巴顿是个狗娘养的混账 相比之下那些在斯拉夫畜生面前畏首畏尾的二五仔们连狗娘养的都不如;最纯粹的军人人格 一个耿直过头的战士 不同于布拉德利那般左右逢源的政治将军或蒙哥马利那类不入流的水货 巴顿彻头彻尾的武德很能激起人对军旅生活的向往 |
|
「All real Americans love to stay in battle, American play to win all the time, That's why American never lost, and we will never lose a war. 」諸位,我只是給你們這些沒打過仗的做勵志演說,我這麼做是因為我在突尼斯遇到過打了三年仗的英國人和法國人,你們完全比不上他們。就這樣。 |
|
只因我为战而生,只因为我为战而生;
我来到这个世界、这个人生,为战而生存。
只因我为战而生,只因为我为战而生,
就让我越战越疯,越陷越深,越执着的灵魂。 |
|
刚烈单纯的性格很让人喜欢,就是处理事情的方法有点过头。他是一个战神,他是一个只属于战争年代的人,性格决定了他走的路必定坎坷,但是人们会更容易记住这样一个有性格特点的人。 |
|
天蝎座的野心与我行我素 |
|
8.3/10《巴顿将军》也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而诞生的军需片,却没有树立任何高大全与假恶丑,而是伪装成了一部个人传记片,把巴顿这个备受争议的二战将领塑造有血有肉,这当然离开不了乔治·C·斯科特的精彩演绎,开场演讲绝对是本片最为精彩的段落。巴顿这个战争狂人,真是生错了国家。 |
|
其实挺有趣的,后人看战争首先是结果,处于的人是看自身的处境,同时代的人是看道德标准。这一切又都被政治利用,可悲。 |
|
科波拉编剧,美帝主旋律,美军所到之处必定夹道相迎。最了解将军的不是部下而是敌人。“我打仗是因为受过训练,你打仗是因为你喜欢。” |
|
洋洋洒洒三个小时 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乏味 客观公正全面的还原了一个伟大军事家的黑与白 天朝的传记片是为了歌颂一个神或者唾骂一个鬼 而美国的传记片仅仅是为了再现一个不大普通的普通人 |
|
国内引进的第一批好莱坞大片之一,《巴顿将军》其实从诞生伊始便带有政治意味。1970年正值越战高峰期,《巴顿将军》以史诗般的画面再现了二战期间美军的强势与这位军事天才的意气风发,想要充当一枚强心针提调越南前线的士气。除开这些场外因素,单看影片本身,《巴顿将军》也绝对称得上是传记片里的里程碑式作品。乔治·C·斯科特凭借在本片以及《奇爱博士》里的表演足以载入影史。本片开场可以列为影史最佳开场之一,巨大的美国国旗,以及对著名的巴顿演讲精华提炼后以打破第四面墙的形式展示,美国国力强大而富足的心理暗示已然在观众心里挥之不去,从这个角度看《巴顿将军》也不失为美式价值观对外输出的一把利器。本片剧本由科波拉联合编撰,而在几年后科波拉便带来了《现代启示录》,其中也是战争狂魔的吉尔戈上校也许就是巴顿将军的衍生物。 |
|
‘我们一直以来搞错我们打仗的对象了,我么不应该与法西斯主义者为敌,而应该联合他们,和共产党的俄国作战。’ |
|
“一千多年以来战胜归国的罗马征服者,享有凯旋的光荣,动人的游行。队伍里有号手,乐师,以及征服的奇珍异兽,还有装满财宝与俘获兵器的车子,征服者搭乘凯旋的战车,战俘戴着锁链走在车前,他的子女穿着白袍,骑马相随,奴隶手持金冠站在征服者身后,而且在他耳中低语警告,一切荣誉转瞬即逝。” |
|
70年的斯科特还有64年奇爱博士的影子,这时其实他才43岁。虽说赶上了越战宣传需要,但是毫不避讳、也不渲染,极度克制。一眼看出科波拉的剧本,讲的永远不是故事而是性格缺陷明显的天才。疯狂里透着理性,冷酷里藏着热情,务实包裹着浪漫,反而造就了极高的可信度。可惜也是套路,多了腻。 |
|
这个一直以为自己属于十六世纪的“狗娘养的血胆将军”站在镜子前面跟自己说:“我一生都想率领更多的人来决一死战,现在,时候终于到了”。 |
|
拍的很好,质感和镜头都很好。或许是拍者有意为之,使得巴顿将军的形象是傲慢好战蔑视生命的,但我内心确实无法接受将战争描绘地如此轻描淡写。片中服饰一定要整洁、食物是丰盛的、战争在足够明智的领导人带领下是轻松的,这让人觉得战争其实是美好的、是建功立业与大施拳脚的。 |
|
他从战争中汲取养分,他用铁血夺取胜利,也因为铁血饱受争议;他可以温柔的亲吻伤兵,在他们耳朵低语,也因为士兵的一时软弱恐惧而暴怒赏他几巴掌;他仇恨苏联,却也在互骂对方狗娘养的之后喝了交杯酒~巴顿将军是绝对的战士,是毁誉参半的战争狂,George C. Scott借这个角色疯狂的释放个人魅力。 |
|
being abused while watching this,抱歉了。 |
|
前三分之一很好看,有喜剧味道,事件序列相当棒;后面就越来越拖沓了,战争部署的部分我表示看不懂,巴顿个人命运的起伏和心理变化更是涉及不深,——为什么给剧本颁了哈么多奖!!!同时战争戏拍得含糊不清敌我不明,深深的理解障碍。。。巴顿跟俄将领喝交杯酒更是真心把我雷飞了。。。 |
|
He's such a pain in the neck. You want to punch him into the face, but at the same time you have to admit that he's charming. A salute to George C. Scott. P.S. he was in a Burberry Trench. |
|
一千年前 罗马人战后凯旋而归 享受喧闹巡游的荣耀 其中的号角手乐师及怪兽 全来自被征服的国土 木头车盛满掳掠得来的金银珠宝 胜利者坐在敞篷的马车上 囚犯系着铁链在他面前步过 他的儿子穿上白袍 骑在马背上 奴隶站在胜利者背后拿着皇冠 在他耳边低诉... 一切荣耀尽化云烟... |
|
吝啬的对白和易于解读的动作语言加上少得可怜的背景交待(穿插于彩色中的黑白片段),使纷杂战争中的巴顿形象即亲近又容易被接受。需要他高大时,镜头基本是仰角拍摄(如面对聆听者、同僚、对手及士兵);需要他渺小的时候,镜头也很少用俯角或平视拍摄(如古战场的凭吊、解职后布莱德利的探访及面对亡 |
|
“一个士兵最好的归宿,是在最后一仗中倒下,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巴顿将军名言。玩多了《人间地狱》这款二战游戏,确实感觉到作为指挥官,战争结束,其实人生也结束了。奋战的战场,就是一位职业战争狂人的存在意义。电影有两个镜头令我印象深刻。第一个镜头是电影开始,巴顿将军站在美国星条旗下。第二个镜头是巴顿将军疯狂辱骂患有战争后遗症的士兵是懦夫。 |
|
你们今天在这里,有三个原因。一,你们来这,是为了保卫家乡和亲人。二,你们来这,是为了荣誉,因为你此时不想在其他任何地方。三,你们来这,是因为你们是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男子汉都喜欢打仗。 |
|
很经典的二战传记片。。据说演员比真人Patton都赞。。加上经典配音咬文嚼字太嗲啦。。 |
|
相当的美国主旋律。镜头前景是坟墓后景在山坡上的孤独身影很好。最后那个空旷的草地,连绵的雪山,以及转动的风车很好 |
|
"Men, this stuff that some sources sling around about America wanting out of this war, not wanting to fight, is a crock of bullshit. Americans love to fight, traditionally. All real Americans love the sting and clash of battle.You are here today for three reasons.First,because… |
|
Morroco is like a combination of the bible and hollywood |
|
很难拍的一部电影,有历史,有功过,但那个年代的那个需求下做到这样实属不易,虽然有点名大于实,但还是传记电影的一个巅峰 |
|
3個小時的長篇。不愧是影帝,表演出色!很有感染力。但這種人物片強姦意味還是很濃厚的!另外,我覺得編劇處理臺詞還是很牛逼的! |
|
美国大兵打仗强迫症,我不咋喜欢这片子,就留这么一句粗糙的观后感吧 |
|
如果没有一点世界史知识,看着有点太累了。但是从他的言行举止还是能学到东西的,比如说坚持自己的想法,并顶住外界压力执行下去。
但是他的口无遮拦和目无纪律又让他陷入一次次的麻烦,他只是一个战场上的英雄,就像中国宋朝的岳飞。哪怕你功绩再大,目无君主,战争结束后,就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
|
我觉得我能理解假钢铁直男真文艺中年scott不喜欢这片哈哈哈哈~当然我对战争和战争片都毫无概念,只想说那个超prima donna的开场比较一言难尽,想象了一下一个个局部如果是漫画铺一脸可能比较有冲击力,电影一个一个放出来就有点好笑啊>< ps.那首诗确实挺浪漫的。。 |
|
又见“nuts”,与坦克大战是一家的吧哈哈,景色真美啊QAQ以及巴顿这个家伙就是个五大三粗的纯爷们(← ← )战争或者确切说是军事狂人... |
|
巴顿...我最喜欢的将军与男人...2小时51分的片长,一个周日的下午终于看完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当之无愧,真正的史诗!开篇的演讲在我心目中一直是神一样的段落...正是这篇演讲让我爱上了巴顿...斯科特,真希望你当年没有拒绝那座最佳男主角的小金人...
2011.3.6 |
|
说实在的 我什么都没看懂 因为是老师给我们放的 |
|
看一部电影认识一个人说明电影拍得好
很少看二战中美军的风格,令人感慨
在一场世界大战中还有稳定的后方,还要考虑舆论影响,还能有将领之间的意气之争
不过不说美国的国家战略定得是真好
巴顿的确是个标准而古典的军人&将才,只可惜美国的将军除了军事才能还需要政治和外交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