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戏剧训练营 Theater Camp (2023)

    最近更新: 2024-09-16 HD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When the beloved founder of a run-down theater camp in upstate New York falls into a coma, the eccentric staff must band together with the founder's crypto-bro son to keep the camp afloat.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7 IMDB 7.5 美国小说
      American Fiction
      2023
      喜剧片
      美国

      美国小说

      American Fictio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在政治正确大行其道、DEI部门攻占几乎所有产业的当下,这片的讽刺力度简直拉满。但很可惜的是除此之外的家庭附线写得味如嚼蜡,视听语言更是毫无电影感,最后结尾非常鸡贼的处理也明显是导演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尾了
      • 恭恭敬敬姿态超低的讽刺电影,拍给白人,也拍给黑人看。感恩里面还加上了打下手的亚裔隐身人。非常写实了。
      • 我看看奥斯卡今年敢不敢给American Fiction
      • 核心概念很强但这种【看完全片发现其实只看预告片就足够了】的观影感受是最糟糕的。有写家庭肥皂剧的空间,拿去丰富女配角(黑人女作家)的线不好吗…
      • 黑人小说家因鄙视黑人文学这种分类写了一篇全是黑人刻板印象的小说,结果得奖大卖不说还要被拍成好莱坞电影。讽刺感max的文学轻喜剧,对白人主导的虚伪政治正确火力全开。能把水深火热的美国肤色议题变成一道甜点,多伦多人民选择奖给得不冤。
      • 是一个无限循环无解的身份认同疑虑 写本肤浅的符合刻板印象的烂书最后上了nyt畅销得了文学奖 这到底是读者太愚民还是作者太高端 我觉得导演都不敢给出答案 男主和畅销黑人女作家的对话也见好就收了“我觉得黑人文学可以有更大的潜力””潜力是因为对现状不满意才有的词汇” 对 假如我就是对刻板印象对现状不满意呢?台词说的很暧昧 可以无限解读 以及对现状不满意仿佛就是对同为黑人的同侪不满意一样 可是同侪不就是为了迎合白人审美写一些肤浅文学嘛?只因为她是黑人我就一定要对她满意嘛?但是波本的那个比喻很好 红标黑标蓝标 红标销量最高是因为最便宜最亲民而不是酒好 蓝标太贵反而曲高和寡了 但都是统一公司生产的 仿佛是入世智慧了-为了融入人群 能生产蓝标的我们也要制造红标 自己知道自己几把刷子就可以了
      • 这个电影有点陷入了刻板之刻板的陷阱,就是为了讽刺某一种刻板,用的又是极为刻板的方式,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皮毛,不痛不痒的。 可能唯一亮点,就是奥斯卡能让这片入围BP吧,可话说回来,它能入围的原因也在于它很皮毛,很不痛不痒,甚至带有一种自嘲的“优越感”和“亲和感”。 它的所谓讽刺,犀利程度和奥斯卡主持人开场白,实际差不多。
      • 这部片要是拿奥奖,那真是一段佳话。戏里戏外都完成了升华。
      • 好像嘲讽了一些东西它又不敢火力全开,所以一直顾左右而言他,拿伐木累戏份水时长,看得直打哈欠。
      • 好聪明好幽默,除了white people谁也没得罪,说到底就是在谁最得罪得起的时候得罪谁吧
      • 4.5 没想到会这么有趣,同类里比简直是对鲁本的《■》《△》降维打击。双线并行,都玩得好精彩,一条讲男主玩票写了本自己鄙夷的“美国黑人生命体验类ZZZQ畅销书”结果大卖,走红、得文学奖、改编电影,是种什么体验;另一条则是他自己的“美国黑人生命体验”线,真实的生活苦乐是什么样子。全片的讽刺拿捏出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度,似乎严肃精英、却又闲庭散步、偶尔还来个回马枪,达到的效果可以说是:not important,not necessary, but well-written🤣
      • 在政治正确几乎成为一种魔咒的好莱坞,这部电影为了跳脱也算是费尽苦心了。尽管刻意的地方还在所难免,但是刻板地嘲笑刻板印象,不正确地反向证明政治正确,也算是有笑点了。
      • TIFF23| 前50分钟平淡了点,从出版会开始之后笑疯。更好笑的是这个片得了人民选择奖的事实,讽刺投票还是得看白男白女🐶
      • 特意打开电脑来标记此片,这么各瑟的电影,简直就是黑人版的许知远嘛。在纽约的知识分子环境里太久了,内化了两种矛盾在自己的内心。白人的elegant和黑人的rude,变成了两种对立立场,上升到文学以后,就是固化的描述了。黑人作家虽从未承认,但他意识里想拥有白人作家的创作姿态,并试图进入严肃探索。可是潜意识却是自我厌弃、自我阉割,并没有接纳自己的特点和来处。总之,A面无法深入,却对B面嗤之以鼻,这样的心境是很难写出杰作的。这种对立现在在各个创作圈随处可见,本片试图打破它,但是它太固若金汤,稍微讽刺摸到了一点门路,但竟还是无法收场。似乎也不自信能给到一个自己超脱的立场,导致结局偷懒又拉垮。无法进行更深入的文学探讨,遑论严肃文学呢。如果有伍迪艾伦的自我调侃也还能掩盖,有洪尚秀的男女之欢哲学探讨还能圆满
      • 两条线并行,一方面讽刺白人窃取政治正确的成果,替黑人感到冒犯的同时靠一系列刻板印象争夺政治正确定义话语权;另一方面讽刺男主这样的中产黑人不食肉糜,愤世嫉俗的他不知道家人朋友的喜怒哀乐,例如他从来不知道被他称为家人的女佣不喜欢那条围裙。相比较之下我更喜欢影片里妹妹,弟弟,女友,女佣等角色,他们真实忠于自我的生命体验更值得玩味。
      • [AMC]我不会觉得它有那么好看,但绝对是最值得观看的电影之一。它展示了黑人精英阶层,或者说已经认同为美国人的非裔美国人真正在/想过的生活。很难想象好莱坞的wokeness culture才兴起不久,好莱坞就已经产出了如此深刻的讨喜的电影。电影里的“blue label”小说和这部电影形成对照,大多数时候都是常规意义上的“白人(男)”故事,但换上黑人主人公的脸,平实地告诉大家没什么不习惯的——这是告诉大家“别太重视种族问题,而是把大家都当个人相处”的最佳方式。黑人问题也没有不存在,毕竟《FUCK》也是白男白女数量压倒黑男黑女后的得奖者。
      • 太阴险了,如果觉得这部电影不错,那我岂不是也是白人(精神)?
      • 一种人到中年无法勃起的凄美感
      • 《过往人生》《音乐大师》《美国小说》,亚裔白人黑人,乡愁乡怨乡怒。男人至死是少年,女人毕生爱少年。大同小异的样板间电影。
      • 上半年读了Yellowface,了解了一些出版社行业以及少数族裔作家的一些故事,有让我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讽刺拉满,中间真的是笑到头掉,有少数几个文化梗没有get到
    • 豆瓣 7.3 IMDB 6.7 猜谜女士
      Quiz Lady
      2023
      喜剧片
      美国

      猜谜女士

      Quiz Lad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开心 吴珊卓奥卡菲娜黄阿丽刘玉玲杨紫琼皆吾辈楷模 亚裔喜剧崛起!
      • 我们真的应该多一点“不完美”女主角,试问大陆哪部电影敢有一位驼背含胸的女主角还不尝试去“改造”她
      • 很套路,但很管用,看到hero的时候,还是一样会感动。
      • 妈妈电话里质问: who raised you ?姐姐回复: nobody! 不能再东亚的一个moment.
      • 拜托真的不要拍这种无聊、俗套又尬的喜剧了。没有任何笑点就罢了,还要硬上情绪,感动在哪里?
      • 更适合亚洲女宝体质的公路喜剧片
      • 又一部亚裔女性美国梦题材电影,吴珊卓演技真好,几乎得承担这部片子里面所有的笑点,所有的亚裔电影里面绕不开的主题都是家庭和亲情
      • Jessica Yu + 吴珊卓 + Awkwafina光听这个组合,就感觉像是一个好莱坞亚裔Dream Project,只是没想到在今晚的全球首映,两位搭档在银幕中的化学反应比我想象的还要强烈和有趣。(感觉这种片子好适合在满座的电影院看,气氛不要太好。
      • Racist梗玩儿到飞 Jenny让我百分百确定「发疯趁早且有用」这件事 嗑药上台的戏好可爱 打破好莱坞刻板印象的叙事还需要十部这样由亚裔之光们吴卓珊Awkwafina等等出演的主角影片
      • 你画我猜那一part太精彩了,谁能想到会直接从生活里找到最恰当的灵感啊。奥卡菲娜和吴珊卓,亚裔之光💪
      • “女性在某方面表现不好时,人们会讨厌她;女性在某方面表现太好时,人们也会讨厌她”can’t be more true
      • 仍然是标准的起承转合,但它挠你挠得挺舒服,还有些小揶揄和调侃,是个看了会开心的片子
      • #TIFF2023#笑点密集,节奏到位,重要的是Sandra Oh和Awkwafina早该合作喜剧了,到了这部终于得以实现。首映场观众反应极好,而“姐妹情深”之下还有对于电视竞猜节目的各种回忆"彩蛋”。"Do you know how hard it is to be an Asian woman in this country"可以成为新的iconic joke punch,而片中的villain也是非常典型的confident White dude形象。整体来讲本片依然是wholesome comedy的路线,只是希望本片上线后可以帮助开启更多同类亚裔喜剧的项目。
      • 【6】笑到吐,比《兜风》有趣和神经许多倍。答题节目猜猜看决定电影不会难看的上限。公路片的底子,家人和解的命题加上Asian冷笑话炒作成一出无厘头的屎尿屁喜剧电影。冷幽默地炒作了整个电影和美国,一边骂一边嘴硬,最后片尾3分钟狠狠痛斥虚无资本主义的浮华,自己又置身其中。跟电影Asian说Asian是“Racist”一样幽默。
      • 真的太棒了。亚裔电影终于到了这一步。亚裔们终于成了普通的人,能够拿asian woman identity开地狱笑话,他们的自卑在这里仅仅是基于自我的,每个人都有解不开的结,但那不再关于种族、工作、性向或代际关系,亚裔们终于能够在基本上一整部电影里不去烦恼上一代家庭的issue和自己生活过得是否过于封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要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然后“被看见”。And I really need a sister/bestie like 三爪吴。我爱疯女人。
      • 好好看啊,有笑有泪,节奏明快,周末看一部这样的电影好舒服。
      • 可能是我太性感了吧,看到hero那里还是哭了,设计得还是很好,好看的下饭电影
      • 4.5 我不相信看了这部电影的人还会叫嚷着说awkwafina是丑化亚裔,她简直是亚裔最优秀的典范。awkwafina和吴珊卓两个人用最完美的表演为这部电影真的增色了太多。 整部电影除了各种好笑片段之外也有好多黑色幽默,比如疯狂暗示政治正确矫枉过正,发疯丢人但有用,起哄就会被附和,当代女性的现状… 剧本虽然比较普通但是两个主角的表演真的节奏太太太好了,舒服死了颅内高潮,以及恰到好处的煽情真的很戳人。 其实大部分i人包括我都有这种困境吧,在外面就会觉得尴尬,我甚至时常光是在外面走路就会心里不停发慌。但是,我也从未觉得我想成为小透明,我当然也想被看见。所以啊,这部电影好像除了亲情之外也在告诉我们丢脸又如何,反正只要能得到你想得到的就好。 这样优秀的亚裔演员真的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 全片最佳:奥卡菲娜问躺平在地上的吴珊卓在做什么,她回答“yoga”。
      • 怪不得看的时候觉得很舒服又有才华,就想肯定是女导演!看了看果然是女导演!全程把我笑死了,好好笑好幸福啊!这才是真正的喜剧!女性就是喜剧之光,做什么都好棒!
    • 豆瓣 7.0 IMDB 6.8 正片
      Problemista
      2023
      喜剧片
      美国

      问题专家

      Problemist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本h1b slave看了要哭出来
      • h1b伤痕喜剧,笑着笑着就哭了。
      • 我们真正两周后抽h1b两个月后有可能要回家种番薯的opt外劳是不会相信这种童话的,真正想要留下来的拉美老哥收到那个paralegal的offer说不定会立刻接下 最后男主似乎学会的表达方式简直是童话中的童话,之前有朋友聊过,这种request and get it往往是精英阶层从小积累起的mindset和肢体语言来支撑的,一个谨小慎微走路蹑手蹑脚的移民怎么可能醍醐灌顶式地习得呢
      • 当ale被offer paralegal的工作时,Asian part of me is like: take it! 这样工作身份都有保障了!
      • 《那个Karen教会我的事》
      • RZA配角名單第一位結果就幾秒鏡頭,又他媽耍我是吧!Loser玩點尬的就自認為喜劇了,不要裝了美眉😅
      • 哪个美区留子看完不流下热泪。
      • 3.5 情感真挚,但形式上的用力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本子整体上的感染力。预告片看起来是一则关于留美设计类h1b打工人的寓言,实际更像是有童话元素的喜剧。中心思想倒是挺值得学习,要想一往无前实现这件事,就别怕成为别人的问题。真实生活版本的最优结局可能是他接了那个paralegal的offer或者某天被美籍亚裔男求婚了╮( ̄▽ ̄"")╭
      • h1b伤痕文学,看着倒过来的沙漏计时就有点想哭,Julio超可爱,最后直接去质问人家还讨来了dream job实在太童话了,现实生活里被layoff之后只有一个月找工作的人是绝对不会像他这样坚持的,有人offer paralegal职位可不立马跳起来接啊,一看也就是没有经历过的人臆想中的美国梦!
      • 因为不会final cut pro,这个filemaker pro的梗一直在攻击我
      • H1B抽签季献礼片(冷知识:Hasbro并不sponsor
      • 一撮毛留美记,看点主要在神经质富有想象力和喜感的表现方式,其他一般般,萨尔瓦多拍得这么美,看不出纽约有什么值得大费周章留下的。
      • 很多地方借鉴了哆啦A梦吧 整体不能说有多好但很可爱且作为debut挺棒的 主人公还是幸运在没有生于种花家 涉及到workvisa的难处可能不到1/10 (毕竟多了的话美国人更难共情) 身为一个被laid off 且grace period max out的人每十分钟都要被trigger一下
      • 奇思妙想又稀奇古怪的小喜剧,潜在关于理解和认同的情感表达很真挚。围绕策展人/移民打工仔两种身份的碰撞,有着各种打破常规的小创意&当代艺术观念植入。(同时也让人想起读研时展览PTSD了...
      • 没想象中那么奇幻 雇主反差太大 签证求职太丝滑又难以感同身受 有点颠三倒四 但终于有人拍工签伤痕文学了值得点赞
      • Julio Torres真的很有意思,将一个本可简简单单讲述、对应些许真实经历就能拓展的移民故事;有心地变成超现实寓言,有些尖酸刻薄的艺术行业评论乃至各种奇思妙想的喜剧大乱斗。只是这些设置虽然有趣,接下来的故事却陷入失控。Tilda Swinton的角色几乎占据了绝大多数时刻,聒噪、无法让人投入;并且让本应作为主要叙述者乃至踏上这趟旅程的“Alejandro”存在感逐渐减少。她不适合演这么多,他也不适合演这么少。
      • 感觉是把很多段子拼凑在一起,最终没凑起来一个特别明确的主题——因为Torres把移民困境这个焦点中的焦点轻拿轻放了,运用各种细节上的巧思(沙漏倒计时的焦虑)、铺下各种古怪桥段(找工作时的经历),却越到后面越将现实变成童话。
      • - I stand with Bank of America. - I'm the thorns that protect the rose.
      • 别搞笑了,中美洲移民在美国根本就是新手难度。随便问问老中老印,能用钱解决的那能算问题么。你又不是白人,发疯不能让你实现梦想,只会让你更早失业。
      • [wwxcl]我一个深思熟虑后留不下来的看这些。又想起自己和好莱坞big 5 diversity pipeline programme的负责人聊,她觉得亚裔在好莱坞留不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亚裔父母瞧不起娱乐产业,转头问我H1B和O1是什么……这部电影没好到哪去,味太冲了,熏得很。
    • 豆瓣 7.0 IMDB 6.4 HD中字
      Shortcomings
      2023
      喜剧片
      美国

      短板

      Shortcoming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亚男来美国过了两代还是这样,我怎么能对那些高中本科才开始在这的国男有高期待呢哈哈哈
      • 爆笑欢乐又带点温情,推荐!关键是戏里面的角色没一个好东西,这才是真实。大家都在说这是亚裔普男的故事,but Justin Min还是比亚男的颜值外型平均值要高很多的……以及导演Randall Park的野心也是不小,一开场就猛攻其他几部亚裔影片,而且把亚裔男看到白男亚女interracial couple的心里话都写出来,胆子也是太大!
      • 餐厅吃饭只会关注瓶里少了的番茄酱,社交派对只会关注哪些女孩能带上床,色情网站只会搜索白人女性,好友辍学只会记住她踢了别人下体。在他的世界,睡到了白种女就是胜利,搞上了亚洲女就是性癖。刻薄评价女友的短片,理解不了同事的摄影,以为世界是能拧开的瓶盖,自己却只是别人搭肩借走的一把椅子。
      • #2023圣丹斯# 聚焦于华裔在美国湾区的生活,前半程节奏特别不好,亚裔男一号演技太尬了,像是英语情景对话听力教学片,后面好一些,有意思的是一些话题的讨论,比如白男配亚女或亚男配白女给外界的感受,结局很温情,还是应该鼓励西方世界的亚裔电影更多涌现到大银幕上
      • 非亚裔编剧为什么会对亚裔普信男这么了解。男主真的是彻彻底底普信,不仅普信而且混蛋。但这样的人居然也能有女友,甚至还有不离不弃的好友,说明长得帅确实会影响别人的判断。看完电影对男主有多讨厌,就说明编剧把这个角色写得有多生动。虽然看的时候有强烈的厌恶感,但男主一次又一次的犯贱确实也很有看点,那些不合时宜的吐槽和“幽默”确实让人在大跌眼镜的同时,也能联想到生活中认识的相似的人。文化和种族的不同只是男主安慰自己的借口,真正的普信就是男主这样,毫无理由,让人吃惊。女性已经大踏步往前走了,男的却依旧不思进取。
      • 很有趣的亚裔美式小品,看第一趴还以为会将对亚裔电影的刻板形象嘲弄/反思贯彻下去,往后发现其实剧作上还是一个爱情故事,仍然融合了一些当代亚裔对于种族身份、社会认同的困扰和探讨。男主角这个亚男还挺典的,把各种所谓先进的理论挂在嘴边却随意给人贴标签,头头是道却依然难掩内心的自卑和性格的缺陷(扣题)。其实整部戏大概数他演技最尬,但这种不松弛感反倒跟这个角色设定意外的搭。Randall Park在情景喜剧里浸染多年,对于这种程度的幽默感还是比较信手拈来的,原作也的确比较有改编空间,整体还挺喜欢的。
      • 超五星剧本!太TMD真实,至贱至渣至真!!!男的怎么才不能是王八蛋,教材。
      • #Sundance2023 挺好看的反crazy rich Asians喜剧,描写真实的亚裔普男,普通但不自信且对一切都sour的那种,住在湾区没怎么去过纽约但咬定纽约overrated,躺在沙发上重看四百击和早安,路怒,幻想白女,永远推卸责任,mildly racist and quite misogynistic. 每小段的标题被迅速点到,不知为啥这给我感觉很Asian,有高考作文点三段小标题之遗风
      • advance screening|挺不错的小品喜剧片,全程笑到头掉,好久没有见过这么典的男人了,也完全没有美化或者怜悯男主的意思。Sasha走前和男主说,我不想你怪社会、我的性取向或你的种族,你要知道问题是你自己。Miko最后说我分手好开心再也不用听这些bullshit的时候,我旁边两位观众都忍不住鼓掌。远离男宝保平安,阿弥陀佛
      • Just stop being a piece of shit
      • my absolute favorite this year. a forced journey to face the ugliness in life and reconcile with yourself. at the end of the day no one is perfect but you just need to own it.
      • #Sundance2023# 作为处女作不可避免有幼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在反思和搞笑的平衡上做的很好。这不仅仅是一个亚裔普男的成长故事,也是整个亚裔的群像刻画。
      • 一部非典型filmbro写不出的集火亚裔身份认知失调普信filmbro类型人格自嘲之作,附赠一册影迷献给影迷的资深趣味鄙视网络句式大全。锐利闪避了种族和性别政治社论话语的陈词之余,亮眼突破却是令一个显然是移民语境男性气质层级序列研究量表指南的人形化身在担任愤世嫉俗渣男语录bot的功能同时兼备坚实复杂的性格发展。其间更有趣的写作模式是,透过比起引人共情的主角不如说是故事反派的男性之眼,以散文式亲密关系和人际交往的片段观察折射形形色色现代女性之所以能反衬出同龄男性整体观念难以置信的泥古不化和原地踏步的原因在于,她们早已在女性主义的理论指导和现实作为的路上甩开太远,而男性无法挣脱作茧自缚的性别权力模型定式的普遍困厄究其根本正是因为他们既然视若无睹自己同为男权文化阶下囚的处境,又如何摸索出解放密钥。
      • 电影里的亚裔打个响指就能买下一栋楼顺便践踏白人的尊严,现实中的亚裔见到白人就跪舔truetruetrue。Justin Min还是有点乖乖男了,只能演出黄男的可怜演不出他的讨厌。
      • #SUNDANCE2023# 当女性不是电影的主角,是否还可以做出女性电影呢?Randell Park导演"首秀"选择改编日裔漫画小说家Adrian Tomine的首部长篇,而关于亚裔男性的identity/sexuality complex的quirky narrative, 其实内里是更为复杂的对于Asian American subjectivity/representation的critical inquiry. 由Justin H. Min饰演的电影学校毕业后却无所发展的Ben,其形象与选择似乎映射了年轻亚裔男性共通的self-absorption,而正是通过其不同亚裔女性的交际,他的成长与转变反而衬托了不同类型的亚裔女性本身的个人魅力与兴起的女性主义精神。电影以一个相对新颖视角重新审视以亚裔男性为前提的interracial union,而race and sex这样历久弥新的话题,也因为加入Adrian Tomine作品本身的美学取向,而产生了新的化学反应。
      • 自私又怯懦,胆小又虚伪。总是能堂而皇之将自己的愚蠢与错误一股脑怪罪到别人头上,然后找一大堆理由来自我安慰并自圆其说。「白男亚女」是「恋物癖」,「白女亚男」是「好样的」,看似理智与的外衣下包裹的却是一颗自卑而又可怜的灵魂。固守着所谓的自尊心,病态的害怕改变,多疑、自负、又当又立,道德导师。。切记,遇到Ben这样的可怜虫(无论男女),快点逃!!!
      • 显然亚裔在逐渐摸索自己的话语系统 他们作为两种文化交叠影响的群体显然有不同于两种文化表达的表达方式
      • 非常有趣,简直是妙语连珠,让人一边大笑一边翻白眼,在东亚的含蓄(虚伪)和老美的坦诚直白间来回碰撞。才华有限又刻薄傲慢、极度落后的性别观念、没有耐心同理心、自负又自卑……Ben是可怜的东亚男病症集合体,好在 Justin演员本身脆弱敏感的文青气质中和了这些惹人厌,反倒有几分蠢萌和可爱。已经大步往前的新一代女性vs停留在原地固步自封的男性,感觉今后这种美国亚裔电影会越来越多。
      • 今年看到的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电影,属于是各位self-indulgent亚男必看了。故事的核心只是个简单清晰的小drama,却因为贴近真实生活而显得非常真诚。最后吵架时女生说“我笑是因为意识到我再也不用听你说这些了”,作为我们这个年代版本的“安妮霍尔式故事”的结尾,再精妙不过了。
      • 最真诚和最偷懒的创作都是剖析自身,好奇男主有多少是导演本人的投射?当开篇滑过三个应该停顿的地方选择继续调侃那部的确具开拓性的电影的时候,过剩的私人表达欲应该如何与其他人物处理达到平衡就变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文艺但才华有限、喜欢性感白女、本身是个混蛋却将所有问题怪责社会与他人……在伍迪艾伦的镜头下,他会用故作犀利幽默的吐槽将这类男人包装成一个迷人的人,万幸本片并没有给loser裹糖衣,这也让最后的自我和解变得没有落点,或,干脆不要和解。
    • 豆瓣 6.5 IMDB 6.0 HD
      Moving On
      2022
      喜剧片
      美国

      向前看

      Moving O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除了结尾有点扯😊
      • 《同妻俱乐部》之后,Lily和Jane还在齐齐出现于各种项目中,已经是对于剧迷最热情的“售后”了;但问题同样是,她们无论在演什么,缺乏了更用心故事的打磨(或只期望于从她们的火花汲取精彩的懒惰心态),都只像“Grace”和“Frankie”穿梭于任何平行时空进行的衍生故事——当然不介意多,但也因此找不到更精彩的地方。重新出发的人生下半场、彼此产生羁绊的友谊、性格截然不同却最终建立的陪伴…不会有任何超过预想之外的给予,但看得还是开心的。
      • 「Since I cannot prove a lover, I am determined to prove a villain.」
      • 5.0/10 分。2023.08.27,初看,蓝光。普普通通吧,剧情实在太单薄了。。。几个老头老太都不是特别熟悉。。。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一脸凶相,各种电影里配角。他的《发条橙》听说过,没看过。。。简·方达,好像没看过她的片子,不过听说过她的健美操录像带。身材颜值保养得挺好的。。。
      • 真喜欢这对老太太。
      • 喜欢Lily Tomlin的气质!为queer阿姨和小朋友的互动加一星~
      • 不喜欢片里的政治正确。 但几位老演员,表现相当不错。4星
      • 一直不勇敢的女主,在好友死後揭開多年秘密,並且面對自己,而壞人終究也難逃一死。
      • 还能说啥,真想老了之后和好朋友一起在比自己先死的那些该死男人的葬礼上合照啊
      • 跟前阵子看的那个《追星奶奶团》一样,主要是依靠两位奶奶的魅力撑着,但其实并没有好好打磨整个故事。当然选取的立意是很好也很重要的,但是基本上前半程叙事密度太低,后半程突然急转到一个严肃的话题上,割裂感太重了。
      • 剧情有点无聊。即使早已剧终2年,但Grace & Frankie的后劲足以给本片一个boost up! 基本是演员>剧本
      • TIFF 2022|观影 10|《与外婆同行》的编导新作,三星半吧,不失望,依然有闪光点,我们太需要这种进入老年人生活和记忆的电影。喜剧化的桥段,小温情桥段,不过就是有点太蜻蜓点水了。
      • 太偷懒了 但至少主线不是直球有拯救
      • 2023 #36。基本上是Grace and Frankie的番外篇。对我来说两个优雅的老太太现在这个年纪能留下越多作品越好,评分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
      • 我愿意为了看lily tomlin和jane fonda共演的任何东西忍受诡异的色调和干瘪的剧情,本项目主创似乎也早已了然大多由两人影迷组成的受众真正期待所在,故而rape and revenge类型反思混搭寂寥晚年重燃希望的老调主题从未带来任何超过预期的惊喜。但无论主线多么无聊,两位icons在现实友谊和银幕关系无分你我的长年表演舒适区里持续推进的平权表达和少数关怀仍然诚挚可爱。尤其是lily一贯本色出演的嬉皮酷儿奶奶角色鼓励酷儿儿童勇敢诠释自我的插曲,它无比清晰地阐明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还有多长的前路需要跋涉。
      • 完全get不到笑点
      • 老打老闹的释怀之旅,有时候就需要向前看,放下执念,才能获得自己执着寻找的答案,反向治愈完事。
      • 故事并不完全聚焦在如何复仇,而是在复仇的初衷和动机中探寻内心的过程。解除困扰,解答谜题,让自己释然的过程。
      • 3.5,老年人和女性最大的共性就是,他们都是弱势群体,所谓的弱势并不是指能力体力,而是他们在在社会属性上的边缘化,被隐藏在主流文化之外。老年女性、LGBT群体、性侵、跨种族婚姻等,更是buff叠满。故事话题性大于细节,但总之能被看到就已经是一种进步。
      • 居然不是喜剧。
    • 豆瓣 7.7 IMDB 7.4 HD
      Nu astepta prea mult de la sfârsitul lumii
      2023
      剧情片
      克罗地亚/卢森堡/法国/罗马尼亚

      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

      Nu astepta prea mult de la sfârsitul lumi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9.1 拉杜裘德的《周末》,大罗马尼亚娜娜的一天见闻,如此下沉低俗又坚定立场地抓紧当代语气的荒谬与可笑。可能正是有彻底放下道德底线开地狱笑话的勇气,才能如此精准且有力地抨击这个时代的疑难病根:一个娱乐至死的永动机,每个人都深陷其中,每个人都在推波助澜。如今的"真实"已然比世界末日还要罪恶不堪,只能从过去的"虚假"之中寻求慰藉,但也许这世界一直都是一滩烂泥。
      • 罗马尼亚人真的跟老中人没有血缘关系么?
      • No.10092。2023洛迦诺评委会特别奖。7分。拉杜·裘德掉书袋不是一两天了但是真的没有哪部像这部聒噪到令人反感。密集引用就状如片中抖音小视频一样信息过载且处处透着炫耀劲儿,砍掉一半差不多吧,之前他爱读书爱引用可以说是优点,这一部就是吵闹……除了抖音滤镜之外其实所有手法之前都用过了,并行对比见《元帅的两次行刑》(这部倒是数据库思维方面提升了一些),散文电影前面一大堆了,档案玩法前面也一大堆了,最后那个长镜头不仅自我重复《世界上最快乐的女孩》而且完全照搬阿巴斯的《橄榄树下的情人》。虽然片子切中了不少时代病,但是要真有导演敢TM这么聊天还不被剧组人锤死吗?
      • 真的很喜欢啊啊啊啊 作为一个学新闻学传播的广告人 真的是我私人很喜欢的内容 方法和语言 俏皮话电影 活在烂世界上 普通人的愤怒是什么样的 不是发疯杀人而是无意义发疯
      • #GH60 都說惹,哈杜裘德才是披著流氓皮的真知識分子,而奧斯特倫德太像藝文速成班年費會員惹。坎城把奧斯特倫德捧上了天,怎麼柏林推銷不出來一個哈杜裘德呢,只能說可憐的柏淋。開玩笑,不管影展的事,其實沒有故意要並置對比二者,只是正好連續兩天前後腳看完,不由得做些聯想,拍謝🙏
      • 可以用TikTok换掉一张脸,也可以在Zoom里一键换掉脸以外的背景,电影又在结尾更悲观地告诉我们,几块绿色纸板,你可以轻易换掉一切。两年前,几乎是拍出了第一部真正的疫情电影的拉杜·裘德在诘问道德的虚伪,现在他与我们都早已发现道德,尚还是虚伪中得体的一面。纯真年代出租车上的几次交错就能紧紧系起两人的绳结,如今开遍灰暗的街道,找一个能博到观众同情的谎言。虚假的尽头则末日般走向人际信任的消解:怀疑悲悯,怀疑动机,怀疑痛苦。与此同时,拉杜•裘德也同样在怀疑电影:它们不是为你演,只是希望你伤心。所以那个事故与视觉上犬牙交错的长镜如此必要,人心难测,小心被骗。最后一幕女主不经意的“无情”则转瞬打破观众长时间跟随她的共情,失落迅速攀上心头: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今天也许更糟。
      • 左出右进,犬牙差互,在历史和当下、东欧和西欧、现实和虚拟中作无比自由以至癫狂的运动。从《发狂黄片》开始,拉杜·裘德开始描摹出未来电影的样子。在他这里,煞有介事地讲个故事已经成为那么虚伪做作又顽固不化的一件事情,电影只在为腐朽的体制内外每个拙劣的、看似毫无美感的、不平等的要素平等赋权之后才重新焕发生机。
      • “More nothing.”广告业、短视频……几乎是我在这个时代最讨厌事物的合集。通过一个PA严重缺觉痛苦工作的日常拍传媒变态与人之异化的齐头并进,内里都是真正的虚无。各类“症状”塞得太满了点,但很喜欢其中的黑色幽默。一部拍给影评人/知识分子看的纯粹电影节电影——倒也不是贬义,只是观影门槛立在那儿了:你至少得对流行文化和影史经典有足够了解才能明白作者安排角色一本正经讲出来的好笑或不好笑的笑话有多滑稽。得了解基础罗马尼亚历史来看关于政治的吐槽和安插的出租车女司机段落,最好还看过些裘德其他作品大致了解他的创作方向和风格,不然铁定一头雾水,哈哈。
      • 后Covid时期的幽灵本体论:来自极权主义后期的胶片影像突然被减缓,一方面作为某种uncanny,另一方面,它正是Zoom等诞生于Covid期间的远程办公软件在不稳定的网络信号状态下所呈现的数字glitch,后者的存在实际上构成了资本的非人加速,持存至例外状态完全解除的当下,使得阶层问题的对立,以及accident的暴露更为明显,在影片中,它通过Angela不断重复的“驾驶”档案化为灾难的图像的博物馆,档案正是资本-国家尝试通过propaganda影像掩盖,修改,缝合之创伤的反面;但与此同时和上一部类似,《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将熵作为绝望的出口,拥抱了反讽与达达主义,它从不讳言短视频是电影的未来,通过粗暴且政治不正确的AI假脸庆祝电影这一自诞生起即表现为亲资本性的“邪恶”媒介的死亡。
      • 荒诞末日,抽象艺术,大中国娜娜,保尔柯察铁看了会沉默,范小勤,完颜慧德看了会流泪,uber司机顶着困乏烦躁焦虑自掘坟墓式的忙生忙死,灾难艺术家和被拿捏住软肋老百姓间的虚伪对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乌维鲍尔客串笑尿,整个把讽刺意味提升了一个level
      • #76 Locarno Film Festival 4+ 再一次与当下的真实世界(后疫情、战争、政治局势、Tiktok)紧紧联结,却也是延续以往“讽古讽今”“辱己辱ta”内核之下的一场“论文电影”新实验。因此在黑白影像里当下的对比之下,多彩而温暖的Communist年代也会复古式地丢帧;References不再整齐地排布在属于自己的部分,而是紧跟生活化的论点之后。失去了集中爆发的强度,但在结尾将近40分钟(?)“镜头中的”长镜头后,电影结束于一种戏里戏外共振的荒诞的绝望。
      • 年度十佳。拉杜裘德就是当下最接近后期戈达尔的人,他知道如何编排让观众在精确的时候看到需要看到的,听到需要听到的,以任何形式。A面轻松地并联各种类型,阿巴斯式的驾驶影像,纪录片式的访谈录像,短视频中的合法副本,还有古典风格的footage支线,却细腻勾勒出资本驱使下底层影视工作的女性形象,整了一个Z时代的让娜迪尔曼。B面是比肩蒙吉的长镜元电影,连默片都整进去了,所有这些都犀利地剖解到罗马尼亚后疫情的社会生态,一种世界末日都难以瓦解的顽疾。(Nina Hoss让人惊艳。
      • 当然不该期待它变成另一出Holy Motors,但谁又能说这场无尽的驾驶不是一种对自身的拯救呢?正是Angela的驾驶为裘德提供了一切,从摄影机的位置到松散的节奏——在“老电影”,也在当下中,衣服的亮片闪烁在倦怠的工作世界中,炸醒了黑白影像,只有这样她才被赋予了思考的时间,透过车窗看到一切被图像化的过程,一个个危险而快速的梦,即便工作还在继续。难道不是只有电影能“拯救”TikTok吗?因为只有电影能更具体地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而拉杜·裘德热爱影像的世界。
      • 拉杜裘德的电影,仿佛一个镜头、一句话就是一个戏谑的段子,但它并非是简单的段子拼接,而是对罗马尼亚的拆解。上半部分两个对立时代的影像交叉前进,在对过去的逐帧慢放,现在的科技图像混淆下形成虚实不清的诡妙联系,又在两个女人的相遇中完成对这个国家时间的拆解;下半部分将一个长镜头的拍摄现场至于新旧时代的共同空间中,真实被资本不断压缩,工人的利益不断被抽尽,到最后一切沦为绿幕上一块块虚无的谎言,完成了对这个国家空间的拆解。总体跟前作相比,这部作品的讽刺力度显得更佳
      • 一场让人困倦出神的观影之旅,一如平日里疲于奔命的工作流程,亦似年轻安吉拉那样身陷时刻四处奔波的困境之中。这也是一部后现代公路片+戈达尔[周末]般的躁郁论文电影。各种贴近当下的挪用、戏仿、玩梗比比皆是,不同媒介影像拼贴,碎片化、无所不能又虚无浅薄的短视频影像席卷全球,一切都成了符号化的图像,可以任意修改变形和剪辑。空间也成了亮丽精美却悬浮不实的符号化背景,超真实泛滥过剩,而诚挚的情感与本真的生活却愈发稀缺。如果说前面的两小时有些过于冗长单调(不过,适时穿插的旧时彩色电影片段以及对美化浪漫影像中偶尔露出的不和谐裂隙的慢放,确实挺有想法),后四十分钟的一镜到底段落就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华章,资本-科技体系对现实的肆意扭曲删改及对真实鲜活个体的凌虐,暴露无遗。(8.0/10)
      • 可以在最后一幕重温罗马尼亚新浪潮最经典的“强设计下的时间剥削”。面对电影的社会价值承载属性,裘德不再像上一代作品一样被动承压。他理解电影首要的始终是娱乐性(观赏性),且娱乐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意识形态表达,并不等于对现实问题的回避。不考虑通过情绪上的压制去表意,而是极致彻底地将一切乐子化,完全不设置底线意识和道德包袱,肆意践踏每一类人。博比塔无疑是最符合现下的“影帝”级别角色,一种令人艳羡的处世姿态,一部属于抽象人、乐子人的时代电影。
      • 今年最重要的电影之一,攻击性在嬉笑怒骂的摆烂中一览无余,影像与爱的挽歌。
      • 堪称对驾驶我的车的恶搞
      • 向左走是齐奥塞斯库匠心打造的牢笼,向右走是欧盟道貌岸然面具下的剥削。主题上依旧是新浪潮的国族叙事,拉杜裘德用A面B面的对照进一步揭示影像本质是可被操纵的意识形态工具。无论处于政治光谱的哪一极,都有借助影像型塑政治合法性的需求。利用黑白彩色切换和不连续剪辑以摒弃经典叙事自有其代价,使电影变成了一场智识游戏,所谓高阶观众得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意识形态批判玩具尽情玩耍,就像Angela一样以极尽嘲讽的虚无在tiktok上扮演红丸教父。这当然是一种高姿态,甚至是一种抽离,但面对这个处处在挥刀向更弱者的洼地,呐喊半天确实不如揶揄半句更容易获得精神胜利。
      • 极其当代的电影,一部2023年(世界坍塌时)的「欢乐颂」:用换脸滤镜发泄式的抖音,用手机拍Zoom会议来Casting的广告导演,A面纪录片式的黑白影像、1980年代的怀旧电视剧式的段落与广告片拍摄的叙事拼接一处,充满讽刺、段子和癫狂,与B面直面「什么是真实」、充满道德探讨的一镜到底footage形成鲜明反差。Radu Jude自由地在各类素材和图像中切换,公路边纪念死者的十字架由115个连续一秒的固定镜头展现,结尾的手写字幕卡也回应了「绿幕」时代的后真相本质。(连录制的问候视频也采用了静态幕后照+语音!)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