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抗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拒绝同化。 |
|
Holy 妈祖,所有杀戮都是一样。用死刑废除死刑,把政客的虚伪讽刺得淋漓尽致。
八尺门的辩护人讨论的issues包括:
1.死刑存废
2.少数族群的生存困境
3.外籍劳工的处境
4.理想与现实
5.民主多数决
6.司法独立性
7.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影响
8.资本对司法、行政的影响
9.海上劳工的权益保护
10.裙带关系
11.非法捕捞
等等。每个问题都很尖锐,但仅限于本片的语境下讨论。 |
|
台剧真的给大陆剧甩好远 |
|
真是一个好结局。当年外省人欺负本省人,今天台湾人欺负外劳。法务部长最懂政治,最高法官操纵规则,检察官欲惩法外恶,公设辩护人对审判最认真,穆斯林女佣解开头巾,富二代信念贫瘠,女朋友外强中干,老渔民困于大海,未成年提前成年,富人不易被误判,穷人支持死刑。荒诞才是现实,holy妈祖。 |
|
啊,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好的电视剧应该是这样的片子…… |
|
“不杀就不能阻止继续杀,如果必须杀,那就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时刻。”所以审批了,然后改变民意了。可是之后呢,民众依旧是政治博弈的棋子,富人依旧为所欲为,底层人依旧互相碾压,莲雾们走进社会,被塑造成一批陈令秋,继续以“最恰当”“最睿智”的方式管理这个体制。审判为了废死诉求,为了渔业出口,为了政治资本,为了经济帮扶,但始终不是为了被告。 |
|
“一个人要有多幸运,才能像诸位一样,坐在这个舒服的位置上,认定这个世界十分温柔。 ” |
|
看得我一整个大震惊!台剧进步了我知道,但已然进化到这个深度了吗???以一个印尼外劳杀人案件为杠杆,撬开司法系统乃至整个政坛和社会民生现状,编剧真是相当敢为且十分用心,将推理过程巧妙自然地与废死热点议题结合+公辩人阿美族的身份(夹绕带出原住民的生存境况)+通译印尼女孩所受遭遇(折射外劳身处的恶劣环境)+党派内以废死为政治博弈筹码而调动、操控司法进程和民意走向,每个议点皆可做足文章,能面面兼顾实在不易,佩服主创能深挖至此,真是让此地望尘莫及啊!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宏大主题之下小人物的情感幽深之处也描摹得很动人,非二元对立的人性刻画真实残酷,各种算计充斥之余,仍有人性的高光,仍有坚持追求真相的理想者。 |
|
案子以及干系人行为逻辑一堆漏洞,槽多无口。我就想问,没有人在意被杀死的孩子和妈妈吗?如果说船长死有余辜,凶手杀人全家是事实,因为被虐待和精神不稳定就是他可以免死减刑的理由?男二发现可以判误杀时掩饰不住的兴奋恶心到我了。男二说为什么多数人认为法律不公平,但同样多数人又会不赞成废死,是在偷换概念,两者并不冲突,大多数人哪怕觉得社会分配不公,质疑权力顶层操控法律,依然觉得死刑以及其他量刑,是对受害者家属的告慰,和对公序良俗的维护。废死是100%不杀,而权力操控下的不公却不是100%,两者不可等同替代。这剧想要写外劳、原住民为代表的蝼蚁们生死去留不由己,掌权者操控法律和引导舆论,但主线故事选择上其身不正,角色刻板转折生硬,说服力不够。话说湾湾还要写几次废死做zz筹码的剧情啊 |
|
只要给民众想要的,他们会忘记什么是自己应得的。 |
|
执行后我才明白陈令秋那句“不杀,就不能阻止继续杀”是什么意思😢 |
|
我看过的最佳台剧,也是我第二部打五星的台剧,上一部是《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剧比社会影响力更大的“那部剧”要好很多,比《我们与恶的距离》也要略好一些,希望下一届金钟奖能把最佳剧集最佳男主和男配女配都给了这个剧吧。看这几部台剧的最大感想就是,两边的社会差距越来越大了,我猜这边的很多观众未必会理解那边的社会上正在讨论什么问题,比如这部剧的主题,死刑问题。我在微博上尝试着讨论过这个问题(并推荐了台湾张娟芬的《杀戮的艰难》,结果被骂得狗血淋头。也许,先有更多的人能理解《不完美受害人》再说吧,这都很难了。 |
|
“反抗,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拒绝同化” |
|
还得是湾湾,真的很敢拍 |
|
设定不新鲜,老油条心里门清,小菜鸟一身正气,但是近几年台剧都是从一个案件或者一个社会现象入手去讨论更深层次的问题,就如同这次,人权和民意究竟孰轻孰重。 |
|
结局拍得很好,用死刑来推行废死,政治 |
|
holy妈祖 杀掉一个人为了废死 放过一个杀了不知道多少个人的集团 6666 |
|
首次关注这部剧,是因为海报上那个异常炫目的红色大写“人”字,果然,这次台湾影视抛出了废死议题。节选几段可谓戏眼的台词——“你知道为什么你还在这个位置上吗?因为换掉你,也是取悦群众的一种方式”;
”只要给群众他们想要的,就不会有人记得他们应得的”
“你想改变的事情,在体制里,反抗,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拒绝同化”;
“真正的邪恶是平庸,是认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是不愿意为了正道而放下执念的人” |
|
从外籍工的凶杀案入手,揭露各方势力的角逐,看了2集细节充实,当真精彩,最好也不要走神儿,毕竟有很多细节是案件息息相关,各方势力各有目的,甚至连主角这条线都有细细铺垫人性的那面,我还是觉得台剧基本水平蛮高的,基本功扎实,悬疑线和法庭线都不错,论证有张驰,推荐观看。 |
|
holy妈祖 原住民外劳废死元素叠满 美剧风(寶駒哥晉平迷弟这个buddy组合实在嗑不起来hhh)初两集很好 这个世界追求的真相其实是被制造出来的也说不定 镜头非常到位 只有女部长叨逼叨废死文戏的部分真是好无聊啊 |
|
陈令秋的人物塑造甩了大陆一百年。 |
|
最后一集绝了,还能说什么,近几年对岸的影视发展,已经不能说是远望,而是仰望了,庆幸华语囊括的不只是而今脚下的这一片土地 |
|
holy妈祖嘞,还是挺好看的吼。虽然起承转合都过于符合类型,但情绪推进,逻辑递进都没有问题。外冷内热吊儿郎当的男主设定让人想起很多社会派冷硬派的故事。甚至有一点点《罪夜之奔》的味道。 |
|
外籍劳工、原住民问题,一场证据确凿的谋杀,二十分钟不到便图穷匕见:废死;堪称美剧式的政治正确元素叠加,观感骤降。PS:那些拉踩大陆社会与法制的,建议看看《守护解放西》、《我是检察官》以及《是这样的,法官》等,到底是哪里在不断完善、进步 |
|
在“拆案-查案-破案-审案”的进行上,进行得有些可期也未有更多突破;同样「热血菜鸟+老油条」的角色配搭又或完全冷调的背景设置,看了也有些熟悉。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独特的,可能依然是对于诸多社会议题的触及:外籍劳工生存现状、废死、族群关系...数种语言的交织,案件中各方对利益的认识;八集是个相当合适的集数,来讲完整个故事。“佟宝驹”登场的“Holy妈祖”就相当洗脑,李铭顺的演绎依然很出色;若有下季,他依然可以继续带队进入另个案件。能做到这点的罪案剧,已经可以交及格卷了。 |
|
背后的立意很好,4颗⭐是因为里面部分台词涉及“独”!台湾是中国不可分裂的一部分,剧情再好,在国家之前还是需要退让一步~ |
|
看到最后真的只有一句holy妈祖了 |
|
holy妈祖,一个凶案辩护,从头到尾完全就没有人在乎真相啊。 |
|
角度很刁鑽,用邊緣人(原住民)來寫更邊緣的群體(外籍移工),目的是亮出社會的漏洞,姿態相當尖銳。監製叫董成瑜,她當年寫了郊遊的第一稿給蔡明亮,被改了很多,這是她掌管鏡文學後的第一個作品,不簡單的野心與追求 |
|
废死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操弄,提倡废死就是漠视和罔顾被害人的生命权,是最大的恶意! |
|
三星和四星之间(三星半?但好像豆瓣不让这么打分),很难说难看还是好看
说它好看,是因为敢在8集篇幅挑战废死,原住民,新住民,外劳权益,政治斗争等多个议题并且诠释得还不错
说它难看,是因为节奏比较慢,且平铺直叙,(和我们与恶的距离相比)缺少能引起共情的情绪爆点,剧中有较多原住民语言,观看该剧需要一定的知识门槛,耐心以及注意力,不然真的很难看下去,且因此就注定了它很难引起很高的讨论热度 |
|
“人权和民意本身就是冲突的”“死刑本来就是政治问题”听听这是什么话??捏着鼻子看完。觉得案件存在疑点就查清楚洗清楚疑点,硬扯废死是什么鬼。在我看来,所有支持废死的都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为了免于死亡的责罚,为了凌驾于法律和民意,为了凸显自己与“愚民”的不同。还有最后最可笑的是我也没看懂本是司法执行的问题,居然还推动废死,莫名其妙地呼应了“愚民”。行吧行吧。这就是你瓣最爱的不讲逻辑的一套我知道我知道。 |
|
最后一集,这编剧,这一个个的演技。金钟奖预定!台剧如今真的太令人震惊了! |
|
台湾人民都知道NGO扯上没什么好事啦 设定和目前剧情发展类似罪夜之奔 希望最后不是凶手另有其人老油条律师大放人性光辉洗脱外劳冤屈的怂烂戏码 |
|
已然不想再就两边的各种环境来做对比,因为看透了都一样:最下是人性,最高是利益。
但能不能摆在台面上让更多人看到更多人讨论更多人思考则是在上下间徘徊的蜉蝣最后的意义 |
|
在中文语境下能看到这样的业内人士自创自导的作品是一种幸运。 |
|
节奏有些慢,剧情中规中矩,没太大亮点也没太多问题 |
|
又一部彰显台湾电视人责任感的社会问题剧,涉及司法废死、原住民、外劳等话题。没有案情反转、最后一分钟营救之类的戏剧高光时刻,平实,冷酷,无奈,任悲苦和黑暗蔓延。 |
|
“反抗,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拒绝同化”——台湾真的很敢拍!这部片子起码比《漫长的季节》强出三个《平原上的摩西》 |
|
剧本厉害的地方在于开了无数个议题,虽未能尽善尽美,却几乎面面兼顾,并且堵死了每种立场的绝对性,甚至全剧尽管倾向废死却又用政客虚伪的“以杀止杀”来完成最后一个笑话(说这部是被动的《大卫戈尔的一生》不敢苟同);与之而来的自然也就是荒诞而无解的多重困境——全剧数次避开了关于“死者的人权”的质疑。但除此之外,故事里每个人物的“身份”属性及其带来的困境与认同才是最与众不同的看点,印尼劳工、阿美族原住民、佛教徒、基督徒、伊斯兰教徒,甚至包括TW等。不赞同废死,但死刑需要更严谨的判决过程。P.S.互相伤害的永远都是同为下层、边缘、穷困的不同人群。 |
|
看到法务部长开新闻发布会所说的话,我顿时冒出一句话,这真的是太他妈无耻了。 |
|
做過律師的導演撰寫律政劇資料非常紮實,能妥貼深入地結合在地化議題更顯難得。雖然前幾集坦白說拍攝和節奏上都不太行,但越到後面越劇力萬鈞,尤其是幾場李銘順的演出非常令人印象難忘(雖然一開始覺得他的演出過於浮誇);初孟軒是個wrong casting,他臉譜化的演出常讓人出戲。 |
|
创作者的三观决定了作品要表达的三观,湾湾的创作者在人文关怀这块走得太前面了,远远甩开内娱 |
|
是一部各种意义上都非常【重】的片子。全部的事实只有一个人杀了三个人,然而在当事人、律师、法官、雇主、民众、政治家那里却可以操控和解读出每一个人需要或相信的故事。我们难道不是人吗?他们这样问。而谁是他们?谁是我们?我倒是有个比较自我的关注点,我觉得这部剧很有意思地描写了一些个人和群体的关系,包括身份认同、归属感、群体意识、语言障碍以及献祭与牺牲。 |
|
快去看!虽然只有一集,人物和基调都立柱了,没有一些高分台剧必须熬过前两集的问题,剧情推进没有半句废话。外籍劳工,人权,原住民少数族群与主流人群的冲突,照顾老年人的女外劳被男性老年雇主骚扰,所有这些问题都在45分钟内呈现,中间还刻画出一个外表玩世不恭,不受所有人欢迎,但应该很正直有能力的辩护律师的男性角色,很油腻,但不会讨厌。电视剧还是能这么拍的。|更新到第六集,已经展现出官商勾结政治贪腐的斗争,很精彩,坐等更新|看完,没想到创作者还能有更大野心,在种族、弱势群体、男女关系、政商关系之外,还想探讨更宏大的命题。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神?期待第二季! |
|
整个故事没有掉进窠臼之中,每个人物都最大程度凸显小人物的真实感。刑侦剧最容易变成造圣运动,不管是死者、杀人犯还是破案人,必有一圣,圣人也好,圣愚也罢,或者拥有自洽逻辑的恶人,都不是一个普通人,都是戏剧写作的某种歌咏,调子都太高了。这个剧最好的地方就是始终在一个低八度徘徊,没有善之圣者,只有普通人在生活的四面楚歌中的进进退退,胆怯懦弱,一腔孤勇,无能为力。这个剧也没有写恶之圣者,它的核心理念是平庸就是恶,事不关己就是恶,在一个正义都可以当作正义筹码的牌局游戏里,恶可以是次好的善,可以是最不坏的坏事,可以是让除了受害人以外都心满意足的安排,它是一种无力感。我其实没有很被打动,我觉得还有更好的空间进步,但已然不错。 |
|
“你想改变的事情在体制里。反抗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拒绝同化。”求求内🐟编剧来学学怎么写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角色吧…… |
|
牛逼,真佩斯卡玛号被拍出来的感觉 |
|
在真相和利益面前,你会作何选择?无论是影视还是现实都反复见识到有些人为了金钱、权力、名誉等等弄虚作假、断章取义、颠倒是非、谩天昧地……于是乎,真相就变得扑朔迷离,调查求证事实的过程也因此难上加难。联想起:自己N次被骗的经历;网络上各种谣言蜚语一大堆;甚至连认识的亲朋好友有时也说些不符合实情的话;自己高中时期也开玩笑发短信欺骗过两个朋友,自以为无伤大雅,一个朋友无所谓,另一个朋友却在意生气,导致我一度担心我俩友谊会由此闹掰?事后我道歉求得他原谅,我俩也就和好了,从那以后,自己就努力坚持做个不随便撒谎的人;…… 越来越发现:在现实社会里希望人们尽量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有时都成为一种痴心妄想。 |
|
不认同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