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两万种蜜蜂 20.000 especies de abejas (2023)

    最近更新: 2024-10-24 720P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百度云盘 两万种蜜蜂 20.000 especies de abejas (2023)[3.75GB ] 详情
      两万种蜜蜂 20.000 especies de abejas (2023)[3.75GB ]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阿里云盘 两万种蜜蜂 20.000 especies de abejas (2023)[3.75GB ] 详情
      两万种蜜蜂 20.000 especies de abejas (2023)[3.75GB ]
      夸克盘 两万种蜜蜂 20.000 especies de abejas (2023)[3.75GB ] 详情
      两万种蜜蜂 20.000 especies de abejas (2023)[3.75GB ]
      夸克盘 两万种蜂蜜(西班牙影 剧情)HD1080P 中文字幕 详情
      两万种蜂蜜(西班牙影 剧情)HD1080P 中文字幕
      两万种蜜蜂 20.000 especies de abejas.2023.HD1080P.人工西班牙语中字 详情
      两万种蜜蜂 20.000 especies de abejas.2023.HD1080P.人工西班牙语中字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百度云盘 乱耳飞舞字幕组 详情
      乱耳飞舞字幕组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阿里云盘 两万种蜜蜂 20.000 especies de abejas (2023) 详情
      两万种蜜蜂 20.000 especies de abejas (2023)
      电影天堂www.dytt89.com两万种蜜蜂-2023_HD中字.mp4 详情
      电影天堂www.dytt89.com两万种蜜蜂-2023_HD中字.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8岁露西亚生来就与众不同,她对自己要成为男孩还是女孩举棋不定。露西亚的母亲安妮正在经历自己的事业和感情危机,她带着孩子利用暑假回到与养蜂生产息息相关的母亲家中,并对小镇所有人隐瞒孩子的情况。然而露西亚认为这是她向所有人展示自己女孩形象的完美时机,哪怕人们一直以为她是男生。入围金熊奖的《两万种蜜蜂》以明亮的孩童视角探索性别的复杂多样性。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4 IMDB 7.6 死亡乐章
      Sterben
      2024
      剧情片
      德国

      死亡乐章

      Sterbe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导演有在真诚地与观众对话。从一家人出发,一条条揭开每个人的不体面,最后的收尾也算平稳,稍显释然,不至压抑。时长其实还好,避免刻画太浅薄,但分成单元剧会更工整些。“Für meine Familie, die Lebenden und die Toten.”最后的定格镜头大家一起鼓掌,蛮感动的。
      • 2024 HKIFF AC DCP 68$ 港譯:告別交響曲 比吊靴鬼的一生更漫長⋯⋯難看死了shit 10備選,為了這齣爛屎放棄我城45分鐘真是高估這坨爛屎,Dying周圍穿插生死教育的一首人生詠嘆調卻能在文本上如此前後不著調⋯⋯人的存亡與時代的迭換與音樂的蔓延,以為死很遙遠實際上那些東西圍繞生活周邊,你以為個人的苦澀實際上是群體享有的「私密」創傷 唯一能引起我共鳴的就是那個活得亂糟糟的alcoholic sister(me)
      • #10300. 74th Berlinale-主竞赛-编剧奖。5分。恍似看了一部迷你剧(但可能真的应该按小标题剪成一部电视剧集)。其中有几个段落是真的好,尤其是父亲葬礼后母子那段对话,堪称年度名场面级别。通过一个家庭及相关人物来讨论面对死亡及生命的态度,兼及各种(相当之奇葩的)亲密关系和家庭形式,篇幅是足够大,但整部影片太过松散冗长,除了老太太其他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也都实在太抓马,尤其妹妹那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观影氛围是挺好的,我感觉本片其实可以标个喜剧的tag。
      • 2.5 志大才疏的电视剧。最不该拿的就是编剧奖哈哈
      • 上影节见面会。映后挺重要,解答了很多疑惑:妹妹的家庭关系线简略因为这是删减版,原版6小时;导演也是电视导演,所以这片其实是个迷你剧,之后会放出电视版,也呼应了男主看《芬妮与亚历山大》的4小时电视版;导演在片中乐队扮演个小角色,音乐也是他做的;妈妈和儿子好友现实里才是母子。导演映后来晚了,一开始以为是正在忙着评主竞赛,后来说是吃火锅来晚了2333(母子对话那里确实如观众提问所说“炸裂”,反正我看哭了。你知道你妈不爱你是一回事,一辈子到头来听你妈亲口说不爱你是另一回事。
      • 三星半,很悲伤的电影,剥开残破的家庭关系,与父母、亲人之间的情感,不是所有人有开心的天份,尊重死亡与人生,乐章响起,不断的泪水涌上,纪念与缅怀,前行踌躇。
      • 7.8分 太精致了。太多抒情了。也许死亡可以很精致,也许乐章可以很抒情,但生活却是粗粝的。我们通常很难概括自己的感受,遑论谈论他们。有太多太多令人心口一紧的段落,却迅速被过分和谐的情绪所稀释。德式冷峻完全适配题材,我对此类电影毫无抵抗力,可本片仅是守住了下限,略有失望。儿子和母亲的餐桌长谈,针对作曲家是否能决定自己生命的辩论,此两段无疑是电影最高潮,它们也的确具有极尖锐的棱角。女儿在灯火辉煌的酒吧起立唱歌的仰拍镜头真美——她的嗓音更美。 个人认为第一次首演不该浪费,第二次首演其实多余,刻意脱俗,反而更俗。三小时并不难熬,但剪剪更好;要么做成彻底的情节剧,要么就更克制些。 可以说三位主角各有各的华彩,但母亲晒干了沉默而几近空白的一生最具有戏剧张力,哈弗奇对Lissy的诠释也是最好。
      • 章节、事件之间的关联性比较低,不太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当作短剧看似乎更合适。
      • 整个片子传递了一个非常恐怖以及令人无助的孤独。一家人都充满了孤独,在圣诞节的那串镜头,这种孤独感达到了极致,哥哥在扮演着圣诞老人,妹妹在酒吧和不知道谁喝着酒,妈妈在家里和邻居过着圣诞,仿佛和圣诞的美好氛围都是那样格格不入。孤独不是身边没有人,或许像妹妹那样,身边总是有人,但总是过客,总是在酒精下被麻醉,是比物理意义的孤独更大的孤独吧。片子父亲和母亲的葬礼都是那样冷清,与伯纳德的葬礼形成了鲜明对比。整个片子很完整地展现了死亡与新生,完全地拍摄了一次接生的过程,与死亡的过程。同时对于人是不是有自杀的权利的讨论也非常酷。在伯纳德自杀之后他写的乐曲才又有机会首演,以及在演出之后他们的讨论可能也展现出某种讽刺感。 2024-6-22看
      •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7.8/10,走向死亡的不是乐章,而是一切亲密关系。
      • 【7】A面是哥哥,丈夫,指挥家。身处失智的父亲,癌症的母亲,胡来的妹妹,有病的同事,难搞的家庭漩涡中心。B面是妹妹,是女儿,是缺爱,无畏的少女,搅得天翻地覆。A面与B面的巧妙之处是电影在积攒所有的矛盾,从家庭再到两个个体的矛盾合二为一,但并没有打算解决。而是借由“指挥家”的身份编写成若干个章节,并给出情绪的答案,任由其发展。与失智的父亲见面,与癌症的母亲交代,与临死的密友拥抱,原谅妹妹,放过自己,编成一曲爱的死亡乐章。意表都懂,但感觉看完怪怪的,不像电影,或许处理成《伦敦生活》那样,才是本片的归宿。
      • 1.4
      • 好痛苦啊,明明是三个小时却不觉得漫长,痛苦本来就像生活、本就是漫长的,虚构和非虚构是孪生的双射线…Tom和Lissy餐桌前的对话,哭得感觉再没什么可以哭了,衰老、死亡、创伤回忆、后悔的心情,是少有的绝对无法解开的缠绵的痛苦;not everyone has the talent to be happy. Not everyone can be helped by therapy, pills, things the society offer to prevent people from deciding their own life. Or death.
      • 4.5
      • 看似在谈论sterben,但其实从头至尾都在谈论zu leben。压抑的情绪中酝酿出巨大的能量。希望可以拿奖吧!
      • 无一例外,我们都在死亡,死于孤独、爱、绝望、仇恨、家庭,还有这个世界给我的一切。所以向死而生不是简简单单的义务教育,是终生教育。
      • 第一章:wow哈内克? 第三章:?郭敬明?末章:……展示痛苦却流于表面,不懂得取舍必定失去所有构筑完成的情感。
      • 71/100 父母皆祸害,子女也缺德,这一家子的故事实在是惊悚而真实,对冷漠的猎奇其实才反映了人间的常态。三小时篇幅过长,虽然剧作很精彩,但缺乏一个精巧的结构把它们搭在一起,叙述时间也有迷糊之处。SIFF26
      • 条条大路通往破碎与崩溃,死亡乐章实乃心碎乐章。
      • 老道的四幕结构,分别聚焦几个核心人物,人设都丰满了起来。全片弥漫着迷茫、无助、困顿、窒息以及死亡气息。最后一幕命名为“爱”,蕴含了多重概念,并对主题打上了一个闭环性质的休止符。嗜酒妹妹和抑郁寻死作曲家,这两个角色非常有意思。180分钟,一点都不觉拖沓和漫长,看完让人掩卷长叹,很上头,实至名归的获奖剧本。
    • 豆瓣 8.2 IMDB 7.6 HD中字
      Aftersun
      2022
      剧情片
      英国

      晒后假日

      Aftersu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bizarre dynamic
      • 被怀旧、忧伤又饱含深情地氛围完美击中。(这届戛纳私人Top1,恭喜Paul又拥有了一部代表作!
      • 不出意外,应该会是我今年最喜欢的(被A24打脸,把悲伤包裹在华丽的日光假期之下,这苦楚,是多么珍贵的人生体验
      • 又名“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父女俩的最后一次度假,人物的情绪处理含蓄细腻,叙事的细节点到即止,最后女儿反过来翻看当时的DV录像,遗憾开始迅速蔓延,可惜她当时年纪太小,并没有去重视父亲的某些状态。
      • 导演前途无量。在长片首作中就有如此饱满且自洽的表达,通过娴熟的视听技巧摸索出独属于自己的声音,角色的那些内心小情绪细腻又神秘,到最后我们或许对他们依然一无所知,但忧伤情绪早已不经意从35mm胶片上90年代末的夏日回忆里渗透而出。
      • 小哥哥还是帅 很有魅力 故事很清新 文艺 两个主演都挺不错 但是故事少点力量 最后也没明白什么意思
      • #TIFF2022 最后一部电影,我的电影节结束了。在忧伤的氛围里的一个完美的夏天。导演的视听语言想象力之丰富,可以称为天才,银幕里面,现实,银幕上的倒影,三者的拼凑我愿称为今年看到最令人震惊的设计,也搂紧了想要表达的主题。黑白蹦迪的部分,用长时间黑色的间隔和剪影式的影像把气氛烘托到极致。牛啊!
      • 有点干翻乔安娜·霍格的意思啊。非常第一梯队的片子,属于天才型执行,色彩、声音、剪辑、调度、转场均衡强悍,也很有机地把碎片般的回忆、梦境和现实紧密卯合在一起,呈现出忧郁动人富有流动感的父女关系。女儿问父亲生日和结尾两场极精彩。
      • 对保罗·麦斯卡的印象还停留在《正常人》,结果这就喜当爹了。像兄妹般的奇妙父女关系,女儿就像在追赶着父亲的步伐走进成人世界。看似无忧无虑的假期,只有在多年后从DV和回忆中才惊觉日光下的影。很难相信这是新人导演的处女作,去戏剧化的叙事和时空交汇的手法不明觉厉。电影打满了私人印记,可惜我无从求证...
      • 2022 EIFF4,本土导演的英国首映,确实有较为明显的苏格兰风情。本地观众非常支持,全院满座。各种硬件的完成度都很高,是比较优秀的首作,但是这个故事讲得就是不动人,对我完全没有吸引力。小演员倒是非常出挑,很灵动。
      • 【01:41:04】
      • 3/5 童年记忆闪回。碎片堆叠起来的叙事。悠长的假期中,忧郁就像快乐的影子,如影随形,常伴左右。感觉这个时代的影像流行祛魅和解构,而这部影片逆着流行,重塑了一个谜团般的父亲。可是除了影像碎片拼贴之外,导演想要表达的主旨却十分不明晰。影片中透露出的恋父情结和女性同性之爱让人觉得有些困惑。
      • 居然是导演首作,太厉害了,朦胧晃动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全部come together把一切冲垮。Paul的角色非常refreshing,从未在银幕上见过的父亲形象。真实的就是最好的
      • 本意是东施效颦《追忆》,无奈火候差太远,呈现的效果是清汤寡水,让观众内心毫无波澜。
      • 可能是艳羡别人的假期,土耳其的泳池和店铺,尴尬的卡拉ok,加上怀旧的DV,难以抗拒这部怀念父女关系的影片。“派对,嗑药,我都经历过,你什么都可以和我说,要记住这一点,就没有问题。”这些平等的忠告来自一位离婚的可爱父亲。她拥有他的安全兜底,模仿父亲太极的步伐,他诉说11岁悲惨的生日,得到女儿的生日祝福,两个一大一小的人儿相互治愈。那些没有收录DV的素材,住进了她11岁的小脑瓜里,在成年时添加了哀伤的碎片,补全了对父亲阳光背面的理解。
      • The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linger and haunt.
      • 90/100
      • 2022戛纳影评人周-法国文创协会选择奖。9分,初看有点平,不过后半小时力量起来就很有意思了,重看一下其实开头已经预叙了:女主角(只在很少的几个镜头出现)回忆起11岁和父亲在土耳其度假村的那个夏天,很多事情不去解释(如,父母是不是离婚了,是不是父亲去世了所以收到了当年拍的DV之类),通过大量细节来表现回忆的机制(film as brain),并以DV作为记忆的媒介装置(开头用电视看DV时女主角那个在屏幕上的倒影太棒了-“幽灵媒介”),最后细节堆积起来,非常感人。大概75分钟时候才把这个回忆挑明,和最后一支舞混剪的蹦迪戏(之前也出现过一次)大概是主观想象,而且蹦迪拍得实在是太有特点了(完全是瞬间印象式的影像),等到最后结尾那个告别和缝合在跨越时空的横摇长镜头的父女,就真的很让人感动了
      • 3.5 客观来说:很好;主观来说;不是我爱的那种。从技术方面来说真的很棒,你能从这部里看到眼下所有流行的摄影、叙事、结构等等。Father那种欲言又止的表现力,Daughter那种天真洞察的眼神戏,很精彩。但是就像一篇高分的学生论文,它是一个高完成度的作品,但距离成为引人入胜的文章略略差了口气。不过作为长篇处女座,足够精彩、足够高分、足够期待。
      • 三星半。我喜欢导演细腻地表达出回忆的质感。回忆是环绕的声音、气味、形状的重叠,是当年的渴望成长或者尴尬的心境,是故事的片段,却不一定真的理解发生的事。回首过去,仍能看到与父亲分离或者疏远的起点,仍然爱着,但已惘然。另:以后去IMAX看普通电影要小心,上次是暗,这次是闪到快诱发癫痫了……
    • 豆瓣 6.7 IMDB 6.4 HD中字
      L'immensita
      2022
      剧情片
      意大利/法国

      巨大

      L'immensit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蜻蜓点水一般划过,整部电影到最后什么都没讲明白。看到佩内洛普饰演母亲角色就不能不想到,还不如多刷几部她主演的阿莫多瓦的片子。
      • -
      • 毫无生活触觉的往事流水账+ toxic masculinity clichés(除了玩伴矛盾和家庭父权高压之外真的就没别的困境可想了吗?),土掉渣的费兰特wannabe,浮光掠影抓不到重点。导演层面的陈词滥调(几乎每个镜头都能让人提前猜到导演接下来的调度)让这部电影更适合出现在圣丹斯,明明导演当年《金色大门》中还有一些视觉想象力的。
      • 故事讲得比较拧巴,时代风貌也没怎么呈现,就家庭撕逼了。看得压抑难受。
      • 意大利的夏天就是最好的滤镜,佩内洛普依旧风情万种。
      • 【D】
      • 钻到床底下成为夫妻生活的敌人,钻到窨井通道下成为孩子们的领导,钻到桌子底下成为触摸脚的蚂蚁,钻进芦苇荡里成为触摸爱的新人。我是她用嘴倒着叼过来的玫瑰,是大人们口袋里弄乱的车钥匙。不怕孩子的天马行空,却怕自己像孩子一样。拿水管喷得入神的女人,她也想钻到人生的桌底,却被大火烧到窒息。
      • #79威尼斯# 只要是佩内洛普饰演的母亲角色就从没失手过,不同的导演风格似乎都是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从一个意大利家庭窥视整个社会转型以及对女性和性别议题的时代性,无疑的佳作
      • #Venezia79 3.5 本片与pre-opening的《Stella Dallas》呼应,都是母亲守护女儿。把母女困境捆绑在一起的剧作,走的不是苦大仇深路线。技术上乏善可陈,不适合竞赛类,适合展映类,比如Pride、Flare此类电影节。开场第一段歌舞想起《黑暗中的舞者》台词:我不太明白歌舞片为什么总是突然又唱又跳起来。女儿演员外形像Scream Club的Cindy,可惜略木讷,尤其最后一段压轴表演与佩内洛普差距明显到让电影垮掉。佩内洛普是当今最漂亮的女演员之一,但很少见到这么贩卖她的美丽,本片也以她的美丽为生,否则真不太好活。总体上比较轻松,要求不要太高,也不要纠结结尾怎么来的。
      • #Venezia79# 节奏、调色、运镜都非常非常舒服别扭的母女关系、被父权制压抑的女性、少年成长的性别认同这些所有的痛苦,都在暖色调的画面里显得平和许多,但不失力量。意大利夏天就是永恒的治愈良药。
      • 马德里回重庆的飞机上看了两部佩内洛普的片子,先看的《主竞赛》,很先锋,但并不尖锐,有怪异,但可惜最后流于滑稽了;接着看的这部《巨大》,没想到评分很低,因为我非常喜欢,有一些人格外有着对现实的冲破的需要,尽管梦总做不完整,最后发现困局与自由的微妙关系在失败中才愈发的美似的,因为彰显的、幸存的都变得庸俗,而隐匿的、黯然消逝的都变得勾人。
      • 第13届北京电影节第30部。性别认同错位小女孩的封闭内心,一条线展现与工人小女孩的感情,另一条透过她的眼睛来看这个男权家庭(家暴、外遇、不顾家人安危飙车、床上只顾自己发泄、饭桌权威),当然也延伸到整个社会,路人光天化日之下骚扰女性是因为女性太漂亮,可笑的是父亲还觉得自己是家里唯一的正常人。没有男人在场的时候,女人和孩子们总是快乐的。
      • 所有窗景都精确对准圣彼得大教堂 生怕观众误以为是一部新的阿尔莫多瓦
      • 有几个不错的戏 也拍出了艺术片的美丽 Cruz完全把这部片子当成影后展示衣着品位的时装片 但多少段落间的剪辑有些青涩 观感更像是戛纳的次级单元
      • 外星人的孩子想变成男生,芦苇荡的吉普赛生人勿近,夏日的井盖是出不去的迷宫,吵闹不休的房屋夷为灰烬,黑白电视是到不了的摩登时代。【BJIFF13th/Day2/Scene4·万达CBD】
      • 飞机上座椅靠背的低清画质+巨大的背景轰鸣噪音的加持下,感觉只值一颗星……
      • 20230114巴黎观影之8|冲着佩内洛普去看了个早场,但从头到尾都完全落在了预期之内。被家庭和中产生活和不忠的老公逼疯的女人+青春期叛逆的拉拉女儿这种老生常谈的主题以套路式的剧情冲突和镜头语言表现出来,虽然可以共情,但多少是无聊了点。突如其来的歌舞桥段也莫名其妙。导演太爱佩内洛普了导致塞进去了很多堪比广告片的美丽片段?当然不能算烂片但是无功无过到看完它没有给我带来一丝新的东西。@mk2 Quai de Seine
      • 佩内洛普·克鲁兹的时尚广告大片。看似平稳的生活下实际隐藏着“巨大”的裂痕。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一位从西班牙嫁入意大利的母亲Clara,她和长女Adriana是这个男权氛围浓厚的家族的两个异数,一个承受着丈夫的不断出轨、家暴和颇为紧张的婆媳关系,另一个则从不循规蹈矩。Clara打扮精致,然而愈是外在的风情万种就愈发衬托出内心的焦躁与孤独;女儿Adriana则经常扮成男生和同龄女生相处,不过与瑟琳·席安玛的《假小子》不同,导演并非执着于探讨青少年的性别认同议题,而是其视为青春的懵懂,选择轻轻带过。她们与周围的环境博弈的过程也是巨大的伤口不断撕裂的过程。精心设计的歌舞幻想片段成为片中母女二人压抑情绪的出口,观赏性极佳。
      • 隔了一道竹林的两个世界各怀心事,柔软短暂的初恋浮光掠影,我宣布这两个小女孩就是2022最佳CP!灵动的镜头,全程看不到父亲的脸,却可以时刻感受到父权强压。一个经受丈夫长期不忠家暴的婚姻困境,一个摆星星吃圣体祈祷性别认同的成长困境,仍然是不落窠臼的一对母女。向教训孩子们的父母呲水,躲在餐桌下戏弄假模假式的大家庭聚会,“你已经是最乖的了,最好的,比任何人都好”没有几个母亲会这么满足于孩子,也没有多少小孩会用这么崇拜和爱的眼神盯着在做头发的母亲。
      • 佩内洛普太美了!
    • 豆瓣 7.1 IMDB 7.1 HD中字
      Tótem
      2023
      剧情片
      丹麦/墨西哥/法国

      图腾

      Tótem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西语电影人怎么这么会拍家庭和小孩啊!!!!!!!!!
      • 图腾大概一直在变,对小女孩Sol而言,父亲即将倒塌,驱魔形如儿戏,手机里说世界末日是必然的,老去的女人戏说自己是女巫,表演时口型对唱,仿佛自我已注入那个哀怨高歌的女人,又有猫、蜗牛、螳螂等等一切灵物,沉重的死亡之前,还有奔涌的爱来照耀强撑的活力。所以最后镜头一转,万物寂静,烛光飘摇,那一刻很有抽离的味道,挺妙的。小演员真是挺不错,看着看着就会升起一些疼惜的感觉。三星半。#北影节13#16,资料馆
      •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Berlinale Palast 3 正方形画框中的家庭群像,一些动人的瞬间(🔥/结尾凝视),除此之外还是看不懂拉美电影
      • 3.5 像Dogma95的某些律条/作品在2023突然重现。情感浓度很高的家庭群像,散点视角、全程近景/特写、从未间断的嘈杂声响,还原出童年特殊一夜的所观所感。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他的最后一个生日宴,包括他自己,但所有人还是佯装欢乐。而真正受伤的孩子,则往往是在一个瞬间突然长大的。演员的群戏绝佳,导演技法扎实,但太“满”了一点,导致我到后段才艰难代入。最后女孩脸庞的定格、搬离后的空镜,如同一记重锤。/北影节
      • #2023 EFM# 主竞赛入围。可以跟卡拉·西蒙的两部一拼,小女孩大家庭的戏都体现导演强悍的调度能力,景别非常局限在中近景,大量的细节铺陈同时也极为精确和小心地控制信息(画外空间的声音等等),一点一点揭示出来的过程也比较吸引观众,严格限定在一天一夜也是个挺大的挑战。影片最好的还是这个复杂情绪的拿捏,混合了极度伤感的欢聚(居然有点够到小津的境界了)。应该有奖拿啊!
      • 为西班牙裔小朋友的眼睛加一星呜呜呜呜呜。希望有电影节设立一个最佳小朋友奖,然后首先授予全体西班牙裔儿童最佳小朋友终生成就!!!
      • 很墨西哥式家庭的羁绊,叙事的节奏和线索的铺设都这么好。驱魔、祈祷和生日聚会三场仪式是最稳定的所在,而日常生活则一直充斥着无序、混乱和不安以及对Tonya死亡的预言。主视角其实可以更聚焦在Sol自身,现在的分散感觉带有一种刻意但实际上并不是单纯切换到全知视角。Sol和自然的联结以及所谓“通灵”的一种观察更能和结尾似念咒般对心声的放大,和之后死亡宁静地降临呼应上。不过家人相处的部分每一场都堪称完美,这些场景是真实的、疼痛的,我甚至从开场车穿越隧道,Sol说出自己的愿望开始就不可抑制地流泪。
      • 看完两天,仍然会回想起其中的镜头和声音设计。同样是死亡映射的结尾,更喜欢这部最后的处理。西班牙一大家子的吵吵闹闹、生机勃勃和父亲病重同时在女孩的成长里留下影子,什么都没说但特别能唤醒第一次感受死亡的回忆。
      • 在与女孩长久的对视里,我们以图像完成一种古老的告别仪式。导演群像的掌控力和个体情感的言说都够完整。
      • 老实说还是比去年卡拉西蒙的金熊之作《阿尔卡拉斯》差很远的(这俩在电影节选片策略上是一样的)。人去楼空的三个空镜收尾挺加分。@Berlinale73
      • 一部非常可爱的墨西哥家庭片,孩子和大人们都在欢快的生活着,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为同一个秘密沉默——27岁的父亲生命垂危枯朽,去日将近。当摄影机以最原始而本真的方式介入后,我在《图腾》所要描述的家庭影像里捕捉到了某种最意想不到的悼亡片气质。长久以来,这种气质甚至早就被影像创作者们忽视了,但它其实就在那里,也很容易被实现——影像采取纪录片式的手持、近景镜头,并不断强调以足够逼真的方式还原人物在环境中的状态,情绪也完全是借此所迸发出来的。也因此,生命的旺盛气息和死亡的临近都变得非常的具体可感。所以,足够神奇的是,即使你没有去过墨西哥,这部电影的观影感受也会好像你已经完整地、深入地、酣畅淋漓地经历了一次墨西哥亡灵节。
      • 北影节|能在电影院里看优质的电影实在是太好了,让人对电影充满信心和感激。 群戏调度及表演堪称一绝,尤其是小女孩的表演真是惊艳,全片最精妙的在于在热闹的一天里不显山漏水的绝望和苦涩,直至最后我几乎被小女孩瞪的无法呼吸,她在质问,而我和她周遭强颜欢笑的大人一样给不了答案。以及,摄影和声音都做的非常出色,让这样的微妙情绪得以落地。
      • 光线以轻盈灵动的方式穿透这座凌乱不堪的房屋 以不同的角度渗入各个空间 如环绕圣像般地照出那些面容的凹陷和手背的经络 最开始烧焦的蛋糕、驱魔仪式还从属于日常写实的部分 但镜头缓缓移至烧起来的孔明灯、蜗牛蜜蜂螳螂等一众动物 私密视角已然巧妙扩展 混乱的家庭秩序也被纳入生与死自然秩序 显露出其超验的维度 行至派对尾声 摄影机将小女孩和生日蛋糕同外界阻隔开 将喧嚣替换为更纯粹又有些诡异的底噪 最后停在了空荡荡的房间——斯人已逝 光线也终第一次造访了这处犹如被封印的禁忌之所 导演终在孩童视角下构建了她的图腾:一幅生者与亡魂对话的图像
      • 2023Siff。漫长的告别,而在儿童的眼中却是各种奇怪的秀,一如漫长而短暂的生日宴会背后不为人知却点滴入目的日常琐事,一种生活的史诗就在其中,并非多么荡气回肠却在细微处给不同人以共情。
      • 无功无过毫无辨识度的迷你版阿尔卡拉斯以至于没多久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 生日会却迟迟不见主角,明明是庆祝却更像告别。女巫要祛除墙上的煞气,父亲要撤下墙上的旧作,姑姑做好了蛋糕却端不出去,跟妈妈的双人歌剧却把人看哭。热气球坠落仿佛不祥的征兆,问手机世界末日却不回答。我攒下罗望子种子,听蜂鸟震动翅膀,生活的磨难不会把我们打倒,我的墨西哥牛仔今天不是末日。
      • 仅维持住技术层面的流畅,摊煎饼的拍法造成视角涣散,又无法如《阿尔卡拉斯》那样直戳阶级痛点,让一家人在分裂的迂回中重新聚拢,于是更像是对开篇即成定局的人物关系进行调味剂般的扩写。
      • @小西天。一次观影惊喜。4:3画幅、中近景浅焦配合小演员细腻灵动的演技,非常好地模拟了孩童的视角(尽管片中视点并未严格限制于索尔):专注于眼前之物、对易被成人忽略的局部空间的发现和互动、不是全盘分析场面局势而是一点点用感受拼凑信息。观影过程中无数次回忆起童年随大人参加的那些聚会,晚餐之前的时间,我是如何探索那些不熟悉的房间院落、旁观那些细碎的交谈甚至争吵的。小女孩索尔元气淋漓的通灵视角和后半段派对的欢闹,都构成了与哀伤的病痛死亡沉默而激烈的对峙。就如片中所有温馨的事物,都有不期而至的凶兆与之对应:星空蛋糕第一次被烤焦、青松盆景与落在头顶的乌鸦、下午阳光和煦傍晚却忽然响起闷雷,还有让人不安的气球的坠落燃烧。生日的烛火中,世事残酷地与女孩的愿望背道而驰,发出世界末日拖长的轰响。
      • 3.5 大人们的世界不仅忘记了快乐,也忘记了真正的孤独。最难说出口的告别是尚未远去的告别,最难以痊愈的伤口是隐藏内里的伤口。烛光照映下失神的面孔,生日聚餐旁沉默的凝视,为演绎最后的喜悦只得掩饰泪流的痕迹。我相信,那个日渐破碎的家庭与世界,孩童一定看得一清二楚,她看到了所有人的不堪却从未宣判死亡,无论是温柔还是残酷,都一直记得。焦点其实无需从sol身上移开,家庭的轮廓会自然在背景中晕染开来,过于平均的视点剪辑反倒破坏了这种情感连贯性,刻意为之的线性群像远没有「阿尔卡拉斯」自然灵动,如果能够更加聚焦个体戏剧化的反应,也许最后的镜头可以如「小索朗日」那样达到力拔千钧的效果。相比主题更为宽泛宏大的主竞赛,转而做成孩童视角入围新生代儿童单元也未尝不可,它更像是被放置在了错误的位置。——13'BJIFF
      • #BJIFF2023&电影资料馆 4:3电视画幅、手持摄影、长镜头等让整部片子很像家庭录像或伪纪录片,总感觉摄影机后面还有别人在注视着整个家庭,这种私人化的处理理应勾起观众的欲望,却又因为叙事视点的轮番转换而难以共情。主角应该是小女孩Sol,但大半部分都在拍阿姨Nuria,导致Sol的情绪变化缺乏稳固的基点,最后一分钟凝视也缺少了相应的威力。有很多动物的镜头,狗、蜗牛、鹦鹉、螳螂……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可能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图腾。仪器发声、AI对话、手机传讯、无人机……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媒介传播的多样化,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是如此复杂。家庭的冲突主要都围绕着失意艺术家Tona而展开,但他本人的表达却又少之又少,具有话语权的统统都是女性。Sol表演歌剧时镜头的光斑很美,片尾字幕还有几句日常对话。
    • 豆瓣 6.5 IMDB 7.3 HD中字
      Ru
      2023
      剧情片
      加拿大

      摇篮曲

      Ru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作为电影,在叙事和节奏上还有很多要提升的,但不耽误我对它的偏爱。同样作为移民,电影里好似记忆点的闪回,就好像我思乡的时候一样。片子里很多动人细节,小女孩旁观着一样看着大家布置餐桌,曾几何时,我也这样看着这一切,感觉与我的过去那么不同。还有老师问小女孩:“是什么让你想起你是越南人?” 女孩想起的是那句“想吃热乎的面包吗?”的叫卖声。我就想起每次有冰淇凌车开过来,车上的音乐都让我想起小时候楼道里卖雪人冰淇凌的叫卖声,想起那场北京首图的老北京叫卖分享会。我开始落泪。展现boat person的时候,苦得不行,我二落泪。等到妈妈说,看到孩子们的未来都会很好,小女孩问“妈妈,你想为自己要点什么呢?”我三落泪。真的好多感人的地方,从懵懂,抗拒,接受,拥抱的过程…表现的得很细腻。
      • 算是比较切实关心越南难民和亚裔移民问题的片子了,比起前几年那些言过其实或者表里不一的亚裔商业片好一些,忘了之前在哪儿本书里读到关于越南流民在海上的死亡率超过70%还是80%来着,这片儿的角度其实还是讲关于过去和当下被强行割裂后如何重新适应新生活的故事,和普通的移民片角度还是不同的。
      • 硬件是真的没说的,为了这类电影的拍摄 加拿大也算是倾巢相助了。另一点难能可贵的就是电影虽是苦难的故事,但没有刻意打感情牌来博取观众眼泪。
      • 移民电影,有许多微妙之处,应该多拍。
      • 虽然剧情实在没啥看头,架不住镜头语言太美,太震撼,太诗意。弱化掉哭天抢地的苦难我很喜欢,但是在魁北克这部分实在有点浮于表面。我会给四颗星,因为加拿大电影需要这样的存在和形式,也,不失为一次探索吧。毕竟除了肉酱薯条枫糖浆英法文化,这片土地还存在很多的“他乡客”。Cineplex.IV.
      • 定格摆拍竟然有这么大的冲击力,这样争取来的未来自然要光芒万丈,可是却不懂这么做的原因,年代事件让人变得像个木偶,而秉记历史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噪音与音乐代替了语言,逃亡窗口,向往蓝天,越南一富人切面。属于自己的战争印记,写了又擦的单纸作品,战争结束后的逃亡,学无止境的语言,破除不了的隔阂,魂不守舍的放空思绪…… 镜头很空灵,或者说魁北克很美。双线(流动的时间与逝去的时间)交织,跨越时间,你在我印象中,像是你在我面前。慢镜推移情绪,音乐浸润灵魂,私人成长印记。“天空是什么颜色的”?语言,环境,生活,他人,家人,你们带给我的改变我还一时接受不了,我不明白这一切为什么就这样发生了,这几天心头缠绕着唯一的一个问题:我们还能看到也许再也回不去的那片天空嘛? 我们不是忘记了黑暗,只是心始终向着光明。
      • TIFF世界首映:7/10. 一部令人爱的移民电影,胜在一些真实和暧昧的时刻;达到魁北克后的部分略显臃肿,有些反复的片段本可以让位于更多向内的探索和揭露;部分马来西亚和越南的置景保守了,很难入戏
      • Cinéma Cineplex Odeon Ste-Foy
      • 南越难民移居加拿大的故事,背景很丰厚,故事却单薄,叙述很零乱。影片的剪辑更是不成熟,让人很难入戏。导演很注重镜头及剧中人物的站位,让电影益显拖沓。最后干脆让剧中出现的所有人物摆拍,不知想表达什么?故事丰满时,平实地叙事,可能会更震撼。乱玩花招,恰恰说明了剧本不扎实。
      • 太像装置艺术,很影展式白人第三世界视角电影
      • #TIFF全球首映 观众场掌声雷动,不绝于耳,足以表明观众对作品的赞赏和喜爱。故事衔接了越战下颇有地位教养的一家被迫逃离越南的艰辛,已经在魁北克定居后开启新生活的困难,没有夸张的外国人歧视,有很加拿大的元素包括枫糖浆,snowshoe,白雪皑皑,阴郁的天气。以及如何重新面对展开新的生活。这是我年度最佳之一了,作为一个也是在communist社会生活过的,背井离乡来到加拿大落足,且有魁北克情怀的人。
      • 水平很高可圈可点 要挑毛病就是价值观思维纯西式
      • 在根据自传体小说《飘》改编的电影《摇篮曲》中,获得加拿大政治庇护的越南「船民」实质上是获得美国扶植而先富起来的那部分「南越」军民。既然这部分人为了无限自由选择了豪赌,那就愿赌服输吧:美国败北撤离越南,被美国领养援助的「丧家犬」也要「夹着尾巴/藏富装穷」跟随美国爸爸「润」回家——美国拒收,就派盟友来拯救。于是,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东方小女孩「飘」在魁北克「新家」也目睹了一系列隐含身份政治元素和「PTSD」心理创伤细节,且令她迷惑不解的陌生景象:落单新娘,学舌鹦鹉和天女散花等等。与此同时,眼前和耳畔也有熟悉的温柔的和无害的《家乡的消息》飘过来。当被「家庭主妇」问到「在越南你们家有佣人吗」这个问题时,不知跑去别人家「端盘洗碗」为别人母亲做「嫁衣裁缝」工作的那对越南(同命同名)母女是醒着还是梦着。
      • TIFF2023|改编自金翠的小说,金翠本人真的活泼可爱。从女孩视角讲述越南战争记忆和逃难到蒙特利尔之后的生活。很喜欢布景和色彩的美学,时空交替的叙事很丝滑。在绝境中,天空的色彩是不一样的。Chantal Thuy的台词不多,但那双眼神带给影片很多的感动。关于家庭记忆、个人反思、移民与融入。
      • 散,演得一般,除了魁省农家乐的趣味,整个电影的味道不对。给不会讲英语但学越南话的奶奶加一星。
      • 被这片的摄影吸引,才准备看这片的。电影在魁北克和记忆中的越南之间穿插着,每一个转场都无比流畅,配乐是最大的功劳,每首钢琴曲都极其动听。最后这部电影所有参演的演员一一出场的时候震撼到了,如人生回光返照般绚烂、璀璨、美好。
      • 3.5
      • 3.5分多半颗星给枫糖浆taffy和plaid格子衫。没有感动煽情挺好,导演镜头下newcomer对于在新土地上开始新生活的局促和不安倒是表达的淋漓尽致,对于有相似经历的人来说应该挺有共鸣的。人在动荡的政局面前就是那么渺小,想起许鞍华的“投奔怒海”,同个国家不同阶层的人们为了努力活着都不容易。Ru是啥意思啊
      • 没认真看,也看不进去。
      • 虽然感觉还是给白人为主的观众拍的但是也有锋芒 雪地里女孩手心紧握又放开的热带花朵/ “just lisette”和”what’s important is that you are here with us eating the best beans in the world”概括了为啥我恨白人。。。虽然也是因为对他人巨大的无法言说无法理解的创伤无话可说 但是我宁愿hold space for each other instead of urging people to move on
    • 豆瓣 7.0 HD
      Le grand chariot
      2023
      剧情片
      法国/瑞士

      北斗七星

      Le grand chario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依然小巧玲珑、朴实自然、轻快诙谐,加瑞尔太稳了,他只要出手就不可能不好看,虽然这远不是他最好的电影,但一定是感情最浓厚、最真挚,也是最私人的作品了。加瑞尔第一次动员他的孩子们齐上阵,在这个工匠精神渐逝的年代,在这个心浮气躁的年代,加瑞尔无比率真的述说着那个古老又永不过时的主题,家是永远的避风港。年老的生命与世长辞,新的生命呱呱坠地,这一次加瑞尔重新拾起了久别的色彩,去绘制家族的、行业的精神遗志。这个柏林最佳导演奖其实和去年颁给德尼的性质是一样的,它仍被当成了敬老奖,卡洛领导的柏林电影节为了吸纳并留住加瑞尔这种宝藏老导演也是不遗余力啊。@Berlinale73
      • 不懂这个结尾怎么就结束了,但生活也总有写到现在不知道未来的时候。Esther一定是加瑞尔最喜欢的孩子了吧!一个女儿是爸爸偏爱的,另一个女儿是爸爸敬畏的,儿子则是他最好的伙伴。羡慕这样的家庭。
      • 逝去的与现代的。家庭的与情感的。弱化的道德维系起所有以生物学和非生物学的关联。每个人都在向前,触及亲情的加瑞尔才处理的如此温柔吧。
      • 6.5/10 #RDV 2023 at filmlinc 关于某个世界/体系崩坏的预演/寓言的冷酷展开,借用家庭/木偶剧院的舞台作为隐喻,糅合了英雄主义的衰退与左派斗争的迷失/瓦解,而年轻一代则在承继与私人所求中迷茫踌躇,甚至疯狂。那些温情的插曲,瞬间的面孔侧写,木偶戏与雷暴都算是难得的亮点,但加瑞尔依旧被深埋于那些已丧失魅力的法式情节剧传统:徒有姿态的人物,同场景内突兀的镜头调度,已令人发笑的“感情”/“滥情”叙事,将那些哀愁与迟暮所淡化,或驱散。加瑞尔的笔触在当下已然显得笨拙,甚至于吃力。而关于未来的可能,加瑞尔只能匆忙地用一抹老套的重逢来达成并不可能存在的理解或疗愈,使得前述所有可能的批判都沦为自哀自叹。反而是最终女儿从手偶剧转为提线木偶剧的“背叛”更为真实。
      • 7.5。從秉持無神論立場的奶奶,到一生巡演木偶戲的爸爸,再到參與激進示威的女兒,左翼關於宗教和政治的立場以文化為連結點進行思辯與傳承,卻擺脫不了式微與消亡的命數。加瑞爾捨黑白取彩色,顯然是不想把這一主題處理得過於沈重。精巧編織的人物關係,外加加瑞爾在不斷情緒段落間信手拈來的跳轉能力,使影片整體兼具兒童木偶戲的誇張與韻律感。說到底,加瑞爾仍不至於心灰意冷,在結尾尚留下自我革新和國際主義兩條可能的出路。
      •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Verti music hall 4 信仰 消亡 背叛 新生
      • 轻松,诙谐,揶揄。非常难忘的一些情节,第一是路易掰掉了母亲棺材上的十字架,第二是连着两次的雷雨夜,都是父亲,现实的或梦中的,来安慰女儿,第三是疗养诊所;peter女友表达对路易的好感之后路易开始剥橘子,又恋物,又写实,相当有意思。
      • 舊秩序的捍衛者毫不遲疑地為既有體系的崩壞而哀嘆,稱之為冷酷。然而電影溫情注視的是家庭的流散與重建,和聚散無常之下的傷感和溫情。關於價值判斷加瑞爾是遠沒有上述評價者那樣堅定的,提線木偶與手偶,難道不是都不錯嗎?使我們動容的是人而不是別的大詞。
      • 我哭死菲利普加瑞尔的温柔!!!这是我tm爱的法国电影
      • 江河日下,这江与河在没落中就是看点。传统艺术的传统二字,放在当下审视里,欢闹总有回光返照式的暮光。很喜欢他们的曾经,尤其是跟奶奶分享赤裸与抗诉,得了一句勇敢的褒奖与冷否的关怀。人永远是在分崩离析后想那些欢笑,想最好与最后的时光,想注定的暴雨与暴雨后的释怀,原来再不体面,也有体面的新起点。有些看似荒唐实则智慧的本色,放在Louis与Pieter等等关系里,就还挺有意思。三星半。#北影节13#2,资料馆
      • 菲利普加瑞尔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散文家之一,笔触轻盈流畅,情感真诚动人。
      • 看似平淡,其实技巧很多,几乎就是当代欧洲社会撕裂沦落的缩影。北影节2023.4.20
      • 86/100 大部分依旧轻盈自在,除了少部分稍传统,相对快速的节奏下,演员的状态精确而绝不过度。一开始便要指出木偶戏、表演与电影本体的关联性,以及政治性,在后半段也增加一些非日常感。无疑,这部电影是展示加瑞尔父子本色的电影,其讲述的当然可以是后新浪潮导演加瑞尔自己的故事,在面对戈达尔等上一辈新浪潮导演逝去的情况下所袒露的这一代人的鲜活状态,有时面对必然的迷失,但并非绝望。
      • #BJIFF2023#第一场
      • 最有温度的加莱尔
      • 换伴关系在影院内数度引发笑声,表达了观众对这种流动性礼貌的拒绝。加瑞尔在谈过时之事,然而过时正是一种勇敢。Peter身上有左翼最后的疯狂,却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幸好,他不是孤身一人。
      • #13thBJIFF No.1 @CFA小西天 类似话剧的结构——每段都由画外音道出基本故事背景,然后展开故事叙述,不过这里的叙述却是如此恬淡,总是在情绪平淡之处出现某种死亡的意象——人物的去世、靡落,剧院的倒塌等,然后屏幕渐隐,又是一个平静章节的开始。
      • #Berlinale73rd 4+ 轻描淡写间已是昨日不在。一部法国左翼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细腻且动人。
      • 法国电影也是突出一个后继无人。
      • 什么都不很复杂,但就是有一种好温柔的感觉……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