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百年华纳 100 Years of Warner Bros. (2023)

    最近更新: 2024-07-30 第04集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100 Years of Warner Bros. takes a historical look at the legacy of one of America's leading studios....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7 IMDB 7.3 HD中字
      Money for Nothing: Inside the Federal Reserve
      2013
      纪录片
      美国

      金钱无用:深入美联储

      Money for Nothing: Inside the Federal Reserv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介绍美联储发展史,交织近现代美国重大经济危机史。也请了好多FED里的前任和行业内人士评价当年的掌权人和货币政策,帮助理解80年代以来,美联储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变成"强大机构",却放松监管以及监管不当,助推了美国虚假繁荣。从stock bubble ,到housing bubble ,下一个是美国国债?非常有话题警示意义的纪录片。b站有生肉版。
      • 以美联储对利息调控的视角来看08金融危机,其中有专家是在《监守自盗》里出现过的,但相比之下影片基调更中立一些,聊的也更宏观更深入。在这种形势下,影片最后依然鼓励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让人心情不至于那么沉重。应该是宏观角度解读金融危机最好的纪录片了。
      • Greenspan Put: the perceived attempt of then-chairman of 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 Alan Greenspan, of propping up the securities markets by lowering interest rates and thereby helping money flow into the markets.
      • "Can a problem created by money for nothing really be solved by evermore the same?" 放在当下看格外讽刺。然而又能怎么样呢?
      • 简直就是美国公知怒黑伯南克啊哈哈哈
      • 关于宏观的纪录片,隔几年再看反而会比较能给人启发。这部电影是2013年拍摄的,那时候耶伦奶奶还只是联储副主席。7年过去了,美国创造出了历史上最长的牛市,原本06-10年间反向游走的利率和失业率曲线双双掉头向下,失业率创下50年低点。即便加入能源价格,通胀依然温和,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当时根本没有预见到的页岩革命的巨大成功 -- 宏观复杂系统,很大程度上真的不是我们以一己之力就能了解和预测的,因为交杂而互相影响的可变因素,实在太多。作为校友,想为伯南克说两句公道话。影片中伯南克说控制局势有100%的信心,建立在他博士期间研究大萧条的论文。可以说,美国有伯南克是幸运的,因为举国上下几乎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大萧条的成因和治理办法。而他的坚定,也为大卫泰伯的封神一战在逻辑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有历史回顾还有哲学的反思,太棒
      • 后天美联储要加息了,这个时间点看这个片其实我只是有种被资本主义无形的操控的感觉,印钱和低利息就能解决问题,结果让全世界买单,让承受不了风险的买单。。。
      • "美国公知怒黑伯南克",蛤蛤蛤。说句题外话,我觉得08年,鲍尔森所发挥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伯南克。只不过他是政府的人,而且他早早拍屁股走人了。
      • How to step out of the moral hazard?
      • 椰奶都出镜了
      • 讲了美联储的历史,历次金融危机及其应对等
      • 1944 Bretton Woods - 1960s LBJ overspending for Vietnam - 1971 Nixon turned USD to floating fiat currency - “Great Inflation” - 1979 Paul Volcker appointed to raise rates - 1987 Greenspan appointed - soft landing for 1987 stock market crash - LTCM Greenspan Put cleaned up the mess but not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 Bernanke continued bailout and QE
      • 很好的central banking科普,从长期低利率到无限QE,无中生有的奥秘——让穷人的子孙来还吧!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 以史为镜,要回来多看看
      • 无caption将就着看完了,格林斯潘和伯南克时代对现在的美元影响太大了,沃尔克对美联储独立性贡献甚巨
      • 挺有趣的片子,能将金融危机追本溯源,一直联系到近几十年来Federal Reserve的政策。不知道未来五年中国市场会如何发展。
      • 黑出翔哈哈哈哈!!!但是最后怎么变成励志片了!!
      • 美联储是怎么搞出经济危机的 哈哈
      • 谁能想到2020出来个新冠,还是得印钱
    • 豆瓣 7.3 HD中字
      Making Sense of Cancer with Hannah Fry
      2022
      纪录片
      英国

      地平线:认识癌症

      Making Sense of Cancer with Hannah Fr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有点泛泛而谈了。说到底都是一个概率的问题,无论是提早筛查提早确诊,还是选择积极治疗或者放弃治疗,都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至于最后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你作为概率里的数字之一无从预判,只能尊重并接受自己的选择,一切顺其自然吧。
      • 片子没有期待的硬核。5
      • (才知道Hannah Fry在UCL)关于亲身的经历与思考,关于过度治疗、生命质量、信息获取与解读、个体选择...
      • 作为目前的世纪绝症,癌症一直是带走生命的最大病魔。以前忙于生计,视而不见,没有特别关注,直到家人发现了病症。原来它一直在虎视眈眈,若隐若离。电影主要是一位女士癌症的记录,但是对于预防和日常注意事项,没有太多的指引,当然,抗癌的基本常识大家都知道:不吃油炸垃圾食品,多运动,保持良好心态,不用上班受气受累等等。
      • 总结起来就是,绝大多数人体内都有癌细胞,是否发作、扩散都是概率问题,检查及各种治疗受益的只是极个别,大多数是被过度医疗,但是谁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个万一呢?
      • 顺其自然,也是一种选择
      • 迷你纪录片 内容太少 也没有太特别 主旨思路还是不错的 可以带给大家一些理性思考。
      • 知道自己得了病就会害怕,越怕病情越遭,心态一蹦人就不行了,所以挺佩服女主的
      • 數學教授通過統計數據言傳身教來告知(而非教導)身患癌症的身邊人,面對癌症,除了常規治療之外,要如何應對過激治療的風險?化療之後造成的後遺傷害如何衡量?醫生的虎狼之藥殺死了癌細胞(或會復發)也殺死了淋巴免疫,那到底是治還是不治?心理要足夠健康強大才能有拚下去的勇氣和力氣。很沈重卻很有預警教育意義的紀錄片。
      • 乐观,积极面对癌症
      • 就是几率,需要去认识几率做出选择,只是大部分人一定是会选择做些什么。
      • 战胜癌症,靠的是强大的意志力。过度治疗对患者带来的副作用来说简直太痛苦,但又不得不面对,坦然接受。珍爱生命,从健康生活做起。
      • 有了数字后,还要看个人的勇气!
      • 之前看小说时了解到——即使切除了癌细胞,术后也仍然有复发的风险,所以需要化疗来降低这种风险。而这部影片也就这之后的问题进行了探讨:100个人里复发的人可能只有几个人,即使风险不高,但真有必要每个人都毫不犹豫的去做吗?为了赌这不高的几率而进行注定痛苦的化疗真的值得吗?;患癌之后第一想法可能只有消灭癌细胞活下去,但与癌症治疗所相伴随的过度治疗以及术后后遗症,个人真的了解并考虑清楚了吗?生活的长度与生活的质量与尊严,选择哪一个是我们面临死亡前所必定要思考的问题。影片结尾的罗伯写信那段和隐瞒之事里男主的行为真像...想要传达的话和注定传达不了的结果,通过信这一媒介来向遥远时光后的某人来进行传递,这种行为无论看多少次还是觉得充满了浪漫。
      • 看待癌症治疗选择的一个比较特别的角度,数学家的角度。
      • cancer,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癌症好可怕啊他奶奶的
      • 真不容易,生命认知的科学传递!这样的纪录片才有意义。
      • 被主人公患癌后的理性冷静所震惊,会让我反思“是否需要用尽一切去降低所有风险”。她们没有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只是促使医生、患者及其家人反思。但过度医疗并不只是“反思”和“自由选择”能改变的,背后深藏着医疗行业赖以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链条。
      • 不化疗的好
      • 谈癌色变
    • 豆瓣 6.9 IMDB 7.3 HD中字
      The Story of Film: A New Generation
      2021
      纪录片
      英国

      电影史话:新生代

      The Story of Film: A New Generatio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对这种超长的影像论文,只能说导演的阅片量很大,善于联想,他选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只是算导演个人的观点。相比新一代电影人的创新,我更恋旧。
      • 能够理解戛纳为何将此影片作为第一场媒体放映,毕竟疫情一年,大银幕集体观影已经成为一种奢侈,需要某种具有仪式感的方式,再次宣告对光影的热爱。只不过,这内容,怎么看都是一篇命题作文,论述尚属扎实,角度却相当平平。内容集中于千禧年后的”新作“,从《冰雪奇缘》到《幻梦墓园》,从《小丑》到《大象席地而坐》,编织出一段工整的新经典史。但,再甜美的情书翻来覆去180分钟也难免考验观者耐心。#Cannes2021
      • 从《小丑》到《神圣车行》,从豆瓣到Metrograph,满眼皆是熟悉的内容。过去十年是我大规模看片的第一个十年,160分钟显然无法把对这十年的电影发展做到面面俱到,整体的节奏加上Mark Cousins浓重的口音也让人有点不耐烦,但经历了过去一年的电影院关门,以这样一部影片开启今年的戛纳还是很有意义的
      • 相比较前作,这部“续作”显得更加“论文化”,导演是绝佳的影史叙述者,跟随他的逻辑在新生代电影的语言创作中游荡,看到的是对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仍然屹立不倒的信心。
      • #74th Cannes Online# 特别展映。卡曾斯对2010世代电影的回顾(算是他电视专题片的最新续集)。有佳句(主要集中在新媒介方面)而无佳章,套路就是“这部片子的XX拍法电影史上早就有了”(可以拉去跟波米练练哈哈哈哈哈)。加上卡曾斯的选的角度也不是特别刁钻,基本是一个超长的video essay的水准(K B Lee比他强太多了嗷嗷)。入围戛纳也很逻辑,里面提了多少部戛纳的片子啊我的天……亮点:惊现豆瓣(每月1500万啥啥,没听清……);“慢电影作为类型”一段的分析。
      • 一半时间在看过的影片里共鸣 一半时间被种草想着回去一定要补片 疫情真是把电影人逼疯了 思考来思考去感觉电影这个东西都快完蛋了 又或者说随着数码时代和技术革新 电影正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显然是低于一切现实的存在 包括纪录片 …… 虽然在散乱片段和长论文里几度走神 但结尾出现的时候又喜欢了起来:进站的不是火车,是我们
      • 片子结尾的话音落在了一座纽约某出戏院“我們希望文化悲觀主義者都錯了,就算在艱難時刻,尤其是在艱難時刻我們都想前往新宇宙,過去十年來這個電影新宇宙持續成長,更多人在拍電影更多類型的人,帶來更多元的觀點,這是我們的棲地,屬於我們這種暗黑生物,我們的生命在這裡被重新點亮,我們在這裡天馬行空、感受恐懼,我們在這裡遇見電影、窺伺、框限,一如《花都魅影》(神圣车行),我們所熱愛的電影近在身旁,就在隔壁房間,在哪房間裡的時間,永遠像是星期六”。或许是整个10年的观影经历一一被导演所戳中,到缓缓驶出光亮的片尾字幕眼泪不自觉掉落了,这10年确实见证了很多新电影,打开这电影最佳方式就是需要优美中字加持,一路以来确实在累中获得了很多,也在不理解中走到了现在,每次说做好准备或许太俗,但下一次永远才是最好,献给自己~
      • 【2021 TGHFF】津津有味地看完这部近3小时的电影论文。在马克·卡曾斯梳理的新世纪世界电影版图里,亚洲电影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份饱含深情的电影片单,虽非真理,但也足够真心。(片中重点提及的五部华语片是杜琪峰《复仇》、侯孝贤《最好的时光》、胡波《大象席地而坐》、蔡明亮《家在兰若寺》以及王子逸《别告诉她》)
      • 2010年代补片指南
      • 既松散也缺乏理论逻辑(这可是数字转型的二十年啊,最后沦为一张亲切的片单,一段我们亲历的电影史。
      • 好像在听李迅老师讲课(误
      • # 74 Cannes # 从阿彼察邦到侯孝贤,从Lulu Wang到胡波,亚洲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最重要的一部分了
      • 我们重新来看看这个世界 我们就是电影的家
      • +0.5 大型种草片 放在戛纳第一场 很合适
      • (2021TGHFF)
      • 不错的学习材料,影节场合不方便拿手机,回家已经不记得几部了。既有概括性的专业语言旁白,也有直观的镜头对比。//大象席地而坐和豆瓣惊喜出场。
      • #Cannes2021SpecialScreenings
      • 影像论文+补片指南。第一章中关于「身体」的表述非常精彩,从《月光男孩》到《地心引力》再到《我失去了身体》,洋洋洒洒,完成对其的探索。而其中穿插出现的华语电影和豆瓣(?)更是打破了疫情尘封的壁垒。看着21世纪熟悉的作品接连亮相,尤其是在你最初接触电影时看到的那些影像再次出现在你眼前,你会回忆起当初爱上电影的那个幸福时刻。
      • 久别重逢电影院,作为真正的开场非常合理,手把手教人重温cinema,很感动。以及提到了豆瓣的时候真是非常惊讶……
      • #Cannes74 film review
    • 豆瓣 7.3 IMDB 6.5 HD中字
      Fugitive: The Curious Case of Carlos Ghosn
      2022
      纪录片
      美国

      通天大逃犯:汽车大亨戈恩奇案

      Fugitive: The Curious Case of Carlos Ghos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将功成万骨枯
      •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认同狼性文化,共情资本家的人都应该看看这个纪录片。细节过于丰富,故事过于跌宕起伏,以至于最后的出逃反而显得有些平淡。杀人犯之子,貌不惊人的矮个子黎巴嫩人在法国背井离乡闯荡,在排外的商界高层中靠裁员降成本杀出一条血路。爬到顶峰后看似目中无人,但在出逃前一天还特意给保姆结账,合影,赠送红酒。人性真是复杂。各色高管言不由衷的访谈之后,小保姆的眼泪很让人动容。
      • 结的有点突然,还能拍的更巨“争议性”和“传奇感”。光是英语、法语、黎巴嫩语、日语的脱稿演讲就能看出是个强人了。片里穿插的漫画挺有意思的。
      • 能拍出来就非常了不起,而且还很精彩。整理近20年来的素材,组织起来再加上新拍的部分,详细展示了这次大逃亡的来龙去脉。可能要说日本的安检很水,甚至前首相当街遇害。其实在日本生活,还是更喜欢这种相互靠信任建立起来的安全。所以,即便偶有惊天大案,依然水水的安检,甚至不设防,出行真是便捷舒适。
      • 海报和简介太有欺骗性...制作上非常饱满,访谈的质量很高,角度很全面。一些无法涉及的层面也很技巧地避开了,毕竟跨国巨头的背后是无法挖掘的禁区。权力集中引发的独裁如何避免,是困扰人类社会永恒的难题。
      • 标准的三段式传记。 卡洛斯戈恩的半生传奇。
      • 你永远可以相信Netflix纪录片,再好的故事在他们的手上都能拍得稀烂,这次他们觉得能拯救死板的顺时间线叙述的方法竟是加入演员阴阳怪气的伪访谈真吐槽,对Ghosn童年阴影的劣质心理评估,和一个永远在烫衣服的家务助理?以及,负责那场节操狼藉的内部调查的我前司居然又成功隐形了耶…侧面证明了不愧是诉讼届的fearsome four之一吼👏🏻
      • 日产前CEO家的车库里没有一台日产的车
      • 20221031-确实是个人才!
      • 大起大落的人生。看了这部我才知道他父亲竟然是杀人犯。最后的逃亡始末有点不可思议,协助者说精密乐器不能过X光,他藏身的箱子就那么不经检查直接通过了机场安检…我都不知道说啥好。让一个大活人这么逃走,这可以算日本国耻了吧…
      • 真是个狠角色。晚年能不能出本自传老实交代一下。
      • 一直对他逃出日本的方法有猜疑,结果却是那么简单。电影基本没说出什么秘密。概括了他的一生。也够传奇了。
      • 呃…造神与毁神,最后的出逃一笔带过
      • 一般般
      • 戈恩力图并吞日产遭日本资本的反击,成替罪羊。日本妄图重演美国肢解法国阿尔斯通案。1、日本不自量力。2、法国这个软柿子谁都想捏一把。
      • 221105 13.35-14.20 45分钟才看完这95分钟的网飞纪录片,关于三年前疫情爆发之前的世界性大新闻,雷诺日产掌门戈恩在取保候审的情况下瞒天过海从东京到大阪关西机场跑路离开日本的故事。这么刺激的剧情都没有改编成电影啊,和N号房一样 都是NETFLIX纪录片。 前半段关注戈恩从法国到日本 由盛及衰的故事 采访了日产接班的CEO,贴身管家,记者 表妹 前同事 多方,塑造了一个两面性的戈恩,贪婪的明星。做贼心虚还是被冤枉了?关于日本司法制度和我国的羁押待审认罪制度也有一定相似性,日本起诉的99%的有罪率还是太惊人了。期待最近改革的新版取保候审制度能纠正过往的弊端。
      • 和之前的人生经历,特别是性格变化相比,最后的逃亡实在是过于简单容易了…
      • 太大胆了 真希望本人能亲自出来解读一下
      • 虽然看过他的自传,但那都是夸自己的。前半段多少帮我理顺了他根子里的问题。其实说到底是没有根基的。能走这么远实属幸运了。不过这个结局还是狠了点。要其下台不至于走到如此地步。也许还有其他隐情。
      • 这个人也太传奇了吧?!
    • 豆瓣 7.1 IMDB 5.9 HD中字
      Elizabeth: A Portrait in Part(s)
      2022
      纪录片
      英国

      伊丽莎白:分联肖像

      Elizabeth: A Portrait in Part(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很多珍贵影像;可是,穿插其他影视场面来代替语言表达情景意象的手法,令人稍感违和,也有点影响了纪律片应有的纯粹性;但是,很多珍贵影像
      • 时代风采,纵横捭阖;女王风范,悦人悦己。
      • 很美的音乐 Her Majesty
      • 这完全是意识流的剪辑手法,基本不带叙事和解说的纪录片,伊丽莎白女王七十周年纪念。
      • 尽显英式幽默
      • 伊丽莎白二世的时代终结,女王的珍贵的影像资料,辉煌的一生,分成不同的主题合集,万众瞩目的女王,高贵庄重典雅,私下有趣可爱,女王的笑容真的治愈。女王骑马开真的很飒。God save the Queen.
      • 为什么让我发现了这么可爱的纪录片
      • 音乐不错 女王的笑容很治愈
      • Elizabeth A Portrait in Parts 2022 1080p GER Blu-ray AVC DTS-HD MA 5.1
      • Roger Michell遗作,最开始的部分还将《王冠》以及不同影视作品里的演绎也剪辑穿插于其中,很像个剧集之外的“会员纯享加更版”;在拒绝了旁白和访问致敬外,选择捕捉大小历史时刻的真情流露和风格轻松的镜头倾向,试着让看客自行完成和建立书籍、各种报道之外,对女王的另重理解。它拥有一些价值,但整体感觉散漫也常常会觉得空洞;在常常会疑惑还有多少个传记项目立项时,也变得冗余了。
      • 为了2022女王jubilee制作的纪录片,导演在2021去世了,到2022时,女王也不在了。
      • 昨天刚看到英国新任国王被扔鸡蛋的事,还是标个“看过”就溜吧
      • 22.06.02 Bytowne | Queen’s Platinum Jubilee 選片.,自由爛漫的標題短片組。From jump cutting to soundtracks, very very very British. Thank you Ma’am, for everything.
      • 确实,女王走过的岁月足够长。 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个个片段,串联起来成为一幅肖像画,画里的女王更加鲜活,真实。
      • 我也想当queen
      • 是个很碎片的影像剪辑,像是从女王这个icon和代表的丰富文化符号的“池”里闭眼抓一大把出来摊在桌面上。但伊丽莎白本身的形象以及英国特色的幽默感也兜了个底。
      • 碎片化的纪录片
      • 音乐至少值两分
      • 蒙太奇用到了极致
      • 虽然有点碎片化 但是太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让我们看到了年轻时端庄美丽 年老时温柔慈祥的女王形象
    • 豆瓣 5.8 IMDB 5.8 HD中字
      Orgasm Inc: The Story of One Taste
      2022
      剧情片
      美国

      性高潮高公司:美国邪教组织OneTaste的故事

      Orgasm Inc: The Story of One Tast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先不谈利益熏心走向邪教道路,她们一开始能够吸引很多人是有原因的: 1. 绝大部分男人都不知道怎么做爱,或者给女性带来高潮;他们以为尺寸大+腰好+活塞运动=会;对女性不了解;认为女性没有感觉,肯定是女人的问题; 2. 绝大部分女人都羞于承认自己难达高潮;科学数据,90%的女性是无法通过单纯的活塞运动得到快感的;但因为传统认知,舆论误导(什么各种G点);其实女性只有一个G点——外面那点;活塞运动也是因为连震,使外面有感觉; 3. 女人不好意思说,男人在床上Ego又大,所以缺乏有效沟通;女人只能装来满足男人好赶紧完事; 4. 因此这个组织充当了嘴替,说大家平时不好意思说,不想承认,不懂的事情。 所以不要嘲笑那些人,想想自己真的懂吗?
      • 惊了,打飞机也能变成宗教!?以人类的平均智商来看,只要恶魔在人间,不出意外的话,就一定会得逞。
      • 硅谷热钱的剥削
      • 整个事件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里面的疑问:人们认为女性掌权会平和很多,但为什么这个母系社会的权力关系里,是对女性的剥削和掠夺?看完之后,就会发现Nicole其实一直活在她爹的阴影里,她自己说她爹是娈童罪犯,而她是bait去吸引小孩来给爹犯罪,她爹52项犯罪指控入狱了,她后来做的事情不就如出一辙吗?她通过以给女性服务解放女性为名,吸引没有安全感好控制的女性,然后强迫、PUA这些女性为自己工作,去挣男人的钱。并且鼓吹接受男性的暴力和野蛮,试图说明强暴是不存在的,如果你是受害者那就是你自己的错。种种精神控制,就是她从她爹那学回来的。她虽然是女性,但她扮演的邪教头子其实还是她爹的人格。这还是父系社会的结构。母系社会应是多元领导者,民主的。
      • 抛开后面的骗局不说,但是我怎么觉得她的课程还是有一定疗愈作用的呢?
      • 片子一般,故事很好,现实低配版《大开眼界》。一边看一边想,人类有这么蠢吗?没想到就是有。把滥交和卖yin包装成“高潮冥想”,利用人的孤独和欲望,包装一下概念,能量啦女权啦,配上营销手段,传播渠道,邪教仪式,组织形态,一个像模像样公司/邪教就这么成了。各种意识的本质不都是这个么,搞得好的话,这套可以一直搞下去。多么脆弱,多么愚蠢的人啊,这一切的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愿望,be loved, be seen.
      • 没看!只看名字就很邪乎 1
      • 说这个Nicole Daedone是个邪教头子,不如说是走火入魔的资本家。她从当代男女的性危机中找到了商机,用“解放‘”赋权”的话术包装,把女性当作了性商品。一个典型的marketplace femenism如何剥削女人,最后把女人出卖了的例子。
      • 裹胁的故事 00544 41894
      • 89.52
      • 【2.5】用欲望统御人心,用爱来感化拉进彼此,所谓的救赎只是个招摇撞骗的幌子,褪去伪善的外壳只有至高的利益与肮脏的剥削。用欢愉的快感与超脱痛苦的自由来魅惑众生,借由各种洗脑的话术与鬼扯轻而易举的回应渴望,再慢慢将渴望转化成后知后觉的温柔陷阱。用非同寻常的方式在我们既定的认知下另辟蹊径,化作虔诚的信仰便是愚昧至死坐以待毙的玩具。畸变与扭曲愈演愈烈,高潮冥想也无限演化,强暴竟能成为鼓励的一种恩赐,创伤竟变成积压于心未能释放的自我,越荒诞就越可怖,陷入其中就会遍体鳞伤,恶魔四处窥伺人间,天地随时都会颠覆……
      • 和大多数洗脑公司邪教一样,利用了你的渴望,你的需求,慢慢吞噬你,屡见不鲜,还会有的,放心
      • 果然性癮上是大有市場可挖的,然後發展出這樣一個邪惡組織+營銷傳銷+魔性洗腦+身體體驗的怪胎出來。如果只有最後一點的話就好了。
      • 只要有性 权力就会滋生 不管初衷如何 再加上主办人是个操控大师 性高潮在她手里只是一个操控手段 但说是邪教其实还算不上 本质就是高级诈骗公司
      • 一品人生
      • 到最后都是生意,为了利益最大化,缩减成本,性也只能利用精神控制的手段,让很多女性免费服务,吸引男性投入金钱购买。根本上还是性剥削,邪教还谈不上。
      • 在我国,这种乌七八糟的教会成立第一天就会被以“聚众淫乱”给打掉了,不会发展出那么多受害者。
      • 最后居然能归结为“如果领袖或文化做得太过,事情就会变得很危险”?
      • 恶魔在人间
      • 纯真的清教徒们。。。。。。。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