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10 擔心陳珈羚小姐失業, 希望胡老師多關照她....... |
|
這群專業認真的職人值得被紀錄,被表揚。
但若光從紀錄片的角度去看,覺得一般。 |
|
题材满分,剪辑有点奇怪。声音方面真的特别细致。 |
|
挺好的题材,但好像没有区分开音效、配音、混音这些概念,而且本应该好好讲台湾电影,不应该延伸到整个华语电影的,这部片子根本不够讲那么多东西。一段又一段采访的模式也很单一。 |
|
从事后录音到同步收声 从早期的光学环绕音到最新的杜比全景声 不变的是音效师背后的奇思妙想 和配音演员用自己的或者Foley的声音 对电影进行再演绎的那份厚重情感和责任 |
|
一个时代。第一次看到王童 |
|
這紀錄片讓我認識到什麼是foley artist;知道臺灣電影仍有如此專業的崗位;能謹守崗位40年非常不容易,何況是要長期孤獨地工作。 |
|
《擬音》描述華語片的錄音演進時代的興衰,其中更是一個社會國家民族對電影史的記載,隨著數位的出現Foley的專精之道,更顯得孤僻而高成本,師傅的傳承手法在現代這個崇尚速成的時代更顯過時,但其中的底蘊與記憶,卻令人感動而悲痛。 |
|
很棒的题材,可惜导演驾驭纪录片的能力还是略显逊色。电影工业的发展和整个电影产业和市场的发展都息息相关,当中国电影票房市场不断刷新记录,对于相关电影工业的虹吸效应也日趋明显。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注定要迎合合拍片的大趋势,电影工作者能做的只有想方设法去保留一些仍然带有本土特色的领域。 |
|
也許因為這部片,胡定一先生拿了金馬終身成就獎。道聽途說到此片的一些爭議聲音,Foley翻譯成「擬音」令到某些電影人很不爽;影片大部分篇幅也祗局限於胡老先生,未能夠覆蓋另一些與胡老時代同樣重要的Foley、成音師。原來台灣當年引進的港產片,周潤發、周星馳主演的電影都是國語配音版! |
|
听,那是历史的声音,也是未来的声音 |
|
以為是邪典錄音室或凶線類型,但期待錯誤,反倒帶出中港台的產業現況,令人驚喜,選用的電影片段也頗佳!不過前面篇章太零散,後面才真正進入主題。 |
|
在YT直播把這片連刷六次。很多很珍貴的東西。不只是講胡定一而已,許多影史幕後老人都在片裡講,許多資訊,好多細節,交織出更全面的台灣電影配樂區塊的歷史。前面算拍得偏中規中矩;但最後結尾的處理,瞬間把力道跟高度咻地抬起了:同時表現出以胡為代表的老師傅工作上的氣味、被時代淘汰的唏噓,與前面有交雜鋪陳過的新技術來臨的必然,引發人五味雜陳的結尾。真是很棒的結尾。一開始看以為只是部普通紀錄片,越看越感受到這片做得多用心。 |
|
两岸三地都涉及到了。虽然不够全面,但有这种题材的出来很让人欣慰了。一方面觉得需要有珍贵的传承,一方面又觉得还是工业化一点好,更有效率。 |
|
访谈多史料较少,纪录也较少,港陆就更是无源,可能切入点没想太多。不过聊胜于无 |
|
中影幕后的 audio 工作者 配音员 拟音师 音乐剪辑 录音指导们 磨砺年头和积累经验 技术层面迭代 数码模拟换位 空间越来越丰富 器械越来越便捷 几乎以胡定一的个人视角为主线 当然后面富康老师还是出现了的 (●'◡'●) p.s. 曾景祥原来也是现代启示录启发了 |
|
长见识;真·工匠精神! |
|
对这个行业很感兴趣,可导演没有解惑,看完依然觉得隔着面纱。 |
|
一部片包含了从一门手艺到两岸三地电影业的现状,确实做到了以小见大,但也因为这点整个片显得很混乱。本来是冲着手艺去的,没想到导演的课题是所有的电影声音,说实话有失望但也有看到意外的惊喜。 |
|
台湾人拍个纪录片也这么闷,散而无趣,就是自家缅怀自家的光辉年代。 |
|
導演慧眼獨具,氣質也不壞,想來也有些淵源, 還是值得期待的。 |
|
前半結構太亂,後半好些。擬音行業後繼無人真讓人傷感。胡師傅是真正的手藝人,值得我們關注和尊敬,可惜因為版權問題很多素材拍不到,也是遺憾。 |
|
一帮老人,一门技艺,一项艺术,一种传承。
中影第一期廖庆松,第二期杜笃之,第三期是胡定一,第四期李屏宾 |
|
想到那部法国佬拍的邵氏纪录片里寥寥的配音片段了,要是给他们拍一个长长的纪录片,一准爱看。。。。 |
|
Sound of The World |
|
「C+」 |
|
#YouTube电影月# 谈及电影的“声音”,之前只知对白与音乐,却不晓得音响制作也有这么大学问。看完收获非常大,借资料片得以窥见经典华语电影的声音制作。日积月累的手艺活,观千物,拟万音,匠心影人,Foley Artist 。 |
|
11/11/2017 @ 電影中心 [hkaff]。很欣賞導演的取材,但太多東西想涉獵(由forley胡師父說到中港台三地電影產業耶!)導致整部片很散有點可惜。另外從導演的QA得知原來片中的女徒弟最後也轉行了... |
|
挺不错的👍🏻 |
|
两星半~其实从外行视角看,拟音是个很“好玩儿”的事情,但这部纪录片好像唯独缺失这种趣味性。最大的问题还是拍得太散抓不到重点,因为就算是纪录片注重写实,也还是要围绕一定的主题讲故事。采访的几位台湾拟音工作者,不知是因为剪接问题还是其本身的语言组织能力问题,叙述有点儿让人模不着头脑。 |
|
我最理想的工作之一就是当一名录音师。 |
|
2018-071 |
|
睡着了 |
|
180523,这个工作很有意思。 |
|
很棒的一部紀錄片,探討TW擬音大師胡定一的職涯故事,同時介紹電影聲音這門博大的技術和藝術 |
|
虽然纪录片的关注点很不错,也很有料,看着完全不会无聊,但切入点完全不行,结构太散乱了,还不如好好地梳理台湾地区在有声片出现之后的状况。 |
|
#YouTube电影月# 3.5分。相对来说有点失焦,毕竟电影里也自陈是先采访了胡定一决定拍他,估计其他素材是之后补的,所以在究竟是关于拟音师、胡定一、还是大中华区拟音行业的纪录片上很漂移。后半段越来越有趣,可惜没有杜笃之。 |
|
不是很理想的纪录片,名叫《拟音》却想把DME都讲一遍,后半部分脱离开DME讲陆港台产业现状的对比反而好玩,黄、富二位老师的志得意满与胡定一先生形成鲜明对比。实际呢,呵呵 |
|
題材好,剪輯差功力,表現主題不集中。 |
|
3.5确实有点想把握一个产业又想抓住一个主角的叙事矛盾 |
|
录音师和配音师的工作应该是看似有趣实则辛苦的职业 |
|
“挖眼球,要有抠到骨头,血水粘粘的感觉”不会欣赏纪录片,但感觉挺好玩 |
|
时代,技艺,人 |
|
通过纪录片了解一些未被关注的行业 |
|
相当好玩~ |
|
电影中的声音好神奇。 |
|
想起小時候過年全家有一起去過中影文化城,可是那時候中午要播哥吉拉然後害我沒看到,超生氣的過年,沒想到就是最後一次了.... |
|
对于电影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声效”的记录和探索,对于喜好电影的观众有如此方式走进电影背后的故事,了解更多关于声音如何被制作的故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这局限了他的范围,使得其自得其乐。关于华语电影声音发展的描述和记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
|
长沙66号放映室X牵猴子#台湾新锐纪录片联合展映#两个遗憾。一是竟然没怎么看到杜笃之!二是只是太过简单地讲述了一下台湾的电影拟音行业。 |
|
逻辑有点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