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经历本来非常美国梦,但在她的故事里,正是大众对美国梦的定义,毁了她的一生。它的每个环节都很优秀,特别是剪辑和剧本,这部电影想要的表达的让人觉得很复杂,是童年毁一生,女主角自身的性格使然,还是遇人不淑,嫁了个渣男,还是体育世界的潜规则和偏见,原因确实“非常矛盾,非常真实”。 |
|
《I, Tonya》,又名《老娘,唐嫣》,以及《溜冰吧!妈妈》。编剧是Steven Rogers(不信你看看编剧是谁),讲述冬兵背叛他、和小丑女相爱的故事,于是,后来,冬兵这个负心汉遭到了报应,被朋友陷害,成为了全世界最憎恨的人。 |
|
本年度最带劲儿的传记片,美国梦的阴影面,想被全世界爱,却被全世界恨甚至沦为笑柄,绝不讽刺,非常矛盾,完全真实。花样滑冰的世界里当不成公主,搞女子拳击又发现自己不是怪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相,生活总他妈随心所欲地整你。” |
|
不断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的互动是亮点,小丑女塑造的Tonya可以说是美国梦最好的正/反面教材。真相不只有一个,恶人并不是怪物,能在不知不觉中洗白这点比较厉害! |
|
3.5 合格的娱乐片,剪辑和镜头组合炫酷,演员也很卖力,罗比很不错。但是我希望看到不止是目前这样一个“没文化的倒霉红脖女恰好会做三周跳”,而是说多一些,这样一个能用身体表达音乐的天才运动员,付出了和才华匹配的汗水,却败给了保守的美国和难以摆脱的家人。但那样可能就不是喜剧片了吧 |
|
小丑女演得好,她妈演得好,那死胖子演得更好……艹!干!那死胖子! |
|
太残忍了,真是一出黑色喜剧。生活是一碗狗血,Tonya喝得真干净。老妈表演真是秒杀众生。冬兵贴个胡须难掩帅气。不断转换角度,多角色插叙,以及打破第四面墙,喜剧化手法让电影看点十足。最后还要说下罗比,她可是和罗南一样是90后! |
|
聚光灯只有一束,污点从四面涌来。 |
|
通篇都在强调tonya is right and that's all other people's fault 这真的就是纯粹在以tonya角度洗白惹 而且强行把竞技体育歪曲成展示本国形象 编剧是天朝来的?不能接受 算是真的get罗比在dp30上说的那些话了 |
|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被禁止自己终生追求的东西,因果轮回,世事无常,别丢失自己。 |
|
毁掉一个天才需要分几步?需要几个人? |
|
红脖出身,女性被施暴,一个黑点毁掉整个职业,这片简直踩中了当下所有的热点话题,母女的表现太亮眼了。伪纪录片以及打破第四面墙的形式看似突破,实际上在大空头之后这个花样也有被滥用的嫌疑,中段人物的塑造也不够好。另外全片的“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还说“不存在真相”,洗白姿势不要太难看 |
|
要记住的只有裁判那句话:哪怕你技术再好,也需要符合官方认证、取悦大众百分百不失手的“形象”。这句话超越了花滑、体育、亲子、婚姻、性格、法庭等一切在这部电影里活生生毁掉一个好选手的单项因素。 |
|
很酷的妈妈,很帅的老公,有趣的解读。如果是请艾米亚当斯来演女主,就是神还原了。 |
|
看完五味杂陈。天才选手穷极青春去追求的事情,败给了性格和家庭。面对裁决的时候她才23岁。就像每一个难度跳跃一样,在起跳时就知道是否能成功落冰,但是在空中一定会尽力挽救,在摔倒后也要一秒爬起来。大概生活就是这样,也只能这样。 |
|
餐刀入臂流出的血,让人明白亲情的冷酷;子弹擦枪弹出的血,让人懂得爱情的残忍;拳台痛殴咳出的血,让人饱受命运的玩弄。在这个只相信鲜血不在意眼泪的舞台,流着泪向评委或法官哭诉,都毫无用处。冰面旋转三周半,却永远活不出模范人生。在血与泪之后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才是被命运踢碎膝盖的小女孩。 |
|
生活是一道注定滑向失败的抛物线,光是渴望被爱着就已经很难了。 |
|
非常完整而且有趣的传记片,全片半自述半采访的形式让整部电影看起来妙趣横生。配角出彩,个人觉得这是Margot Robbie演的最好的一次。 |
|
算是普遍无趣的传记片中有点意思的了,超级喜欢艾莉森·珍妮扮演的母亲,毒舌、冷漠、控制欲强,气场满分,酷到不行。 |
|
托尼亚简直是“刘鑫”。南希·克里根被袭击,托尼亚脱不了干系。对她我不予置评。只想说说受害者南希。南希家境优渥,是个名副其实的白富美。但她不娇气,更不像电影中的托尼亚一样,永远给自己找理由。膝盖受伤后,她仍坚持训练,并在当年冬奥会获得女子花样滑银牌。该以谁为榜样,反正不是托尼亚。 |
|
用一个十足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毁灭性的悲剧,前半段全程都在哈哈哈,后半段事件爆出后越来越心酸凝重。第四面墙的手法用得很6很得宜,给你看一群欢乐的傻逼,如何深陷在一出罗生门之中。而艾莉森的演技又给极品老妈升级出另一个旷世奇葩的新版本。父母皆祸害,渣男毁一生,上帝是幕后的傻逼大boss。 |
|
某种意义上有点当代《羊脂球》,粗野有力,喜欢! |
|
主要提名都集中在女主、女配和剪辑上。导演也应该有一个提名。 |
|
笑点无比密集,但暴力的部分也很惊人。角色塑造都很棒,妈妈尤其突出,Alison有希望拿奖。可以说很好地描写了红脖的生活状况,挺让人唏嘘的。营销号可以用的标题:冬兵竟敢家暴小丑女!…之类的吧 |
|
美帝已熟练烹饪各种毒鸡汤,而我们连真鸡汤都熬不好。 |
|
今年独立电影太多佳作了,剧本,演技,情感各方面的完成度都无愧在各大电影节的口碑。Margot和原型在外形上天差地别,却把人演得非常像,特别是结尾的录像一出来,很震惊。塞包演技进一步的突破,目前得到的肯定足以说明一切。凄惨的内核,用诙谐的方式呈现,反差之下更加叹息。好片,期待再刷。 |
|
就是这种又颓废又坚强的人与故事才能打动观众。 |
|
歌有点多不过还挺好听。Janney演得不错。整部片看下来感觉有点大杂烩,要说是David O. Russell拍的我会信,最后比赛那整段拍法演法又照搬黑天鹅。作为制片人的Robbie还是演员私心过重,太想趁高人气一步登顶,导致整部片都隐约弥漫着一股“老娘也要像表姐石头一样拿奥斯卡”的味道。 |
|
类比煽情鸡汤类传记片,这部充斥着狂躁和不羁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普通的传记电影喜欢塑造传奇和英雄,而这部则反其道而行将“传奇”拉下神坛,结尾倒下的一幕引人唏嘘。人物和事件还原度很高,放在近两年的体育类传记片里也足够脱颖而出。玛格特·罗比超常发挥,饰演母亲角色的艾莉森·珍妮非常抢眼。 |
|
导演很厉害啊,节奏明快,欢快包裹丑恶,洁白的冰面背后的运动员的糟乱另一面,媒体、大众塑造的/面前的并不是真实的。导演呈现的谭雅杂草般的倔强很有力量,罗比的表演也很厉害。[B+] |
|
结构,节奏,演技,音乐,都很赞。讲述的到底是什么?或许是命运的不可捉摸。 |
|
都对了,编、导、演、视听,一切感觉都对了。每一次转场都突破我预期,史实和虚构故事融合得很好,编剧对于戏剧化写作技巧的掌握真是让人佩服。Allison Janney演得太棒了。感谢CG制作的三周半跳,让Margot Robbie的出色表演如虎添翼。 |
|
3.5 另一种“励志电影”(当然,最励志的大概还是编剧与导演的过往履历)。看似技术难度繁复,但本质简单、挖掘粗暴的剧作和表演,换个词就是化简为繁琐。无论是奥斯卡的三个提名还是艾莉森·珍妮的获奖都恰到好处,不能再多提一个。 |
|
伪纪录片+打破第四堵墙的方式 用无比夸张滑稽的方式来演绎这个本就很荒谬的事件前后 演员都献上特别精彩的表演 花滑部分也很精彩 其实在笑点的背后 内核依然有着无数的悲伤和无奈 影片的选曲点赞 |
|
1. Tonya说你们观众才是造成这一切的推手 包括正在看的、笑到无法自已的观众 根本不irony-free 2. 结尾Tonya本人说 她现在是个好妈妈 3. 要知道当年Allison Janney也差点成为职业花滑选手啊 Tonya妈只有很少的影像资料 阿姨能演成这样太厉害了 |
|
对花滑的理解如果只限于“跳出三周半”那也太肤浅了,实际上妈妈在表演后说她跳得像个粗野的T,这话毒舌但很到位,评委说得也没错,花滑不是只有技术。很可惜,虽然年幼就展现出了才华,之后却没有被周围人和自己好好爱惜和认真发展,有天赋不等于是天才啊,最后一脸狰狞狼狈倒下,太惋惜。 |
|
洗的这叫一个白。替Nancy不值。 |
|
Domestic violence isn't funny |
|
#TIFF17 通过Tonya花滑职业的大起大落来管中窥豹——贫困,家暴,体育竞技,体育界的面子工程。体娱届的存在基于人类的需求:需要一个人来喜欢,需要一个人来恨,今天喜欢的也可以是明天痛恨的。电影本来可以拍得很悲惨,却通过台词BGM还有剪辑变成了一部黑色喜剧。导演功力可见一斑。 |
|
因为没生对家庭和时代,她最终没能到达终点线,但如果她生对了地方,她一开始就不会出现。 |
|
美国梦反例,《百万美元宝贝》婊妹篇!最后,她吐了一口血在拳击台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相,生活总是他妈的随心所欲地整你。”先不管是不是洗白,编和导,整体叙事方式,镜头表现力,打破第四堵墙,技术层面以及表演都相当厉害!#参考《珍爱》里满嘴脏话的老妈,奥斯卡女配Allison应该拿定了# |
|
直觀的疑惑是:譚雅的穿著不像冰場淑女,究竟是她不想,還是不能?畢竟外行如我無法想像,一個全美紀錄保持人兼奧運先發,會拉不到贊助商贊助一件也就五千美金的賽服。連帶的疑惑則是:何以本片視角層層,唯獨不去訪問譚雅的任何一位同行呢?例如斷腿的那位?她們不也是清楚美國夢真相為何物的證人嗎? |
|
Tonya她娘和leonard hofstadter她娘人设如此之远,内核如此之近,想到这里突然有点发毛,不禁抱紧我自己。 |
|
想二刷!快定档!DVDscr画质太挫了!意外发现冬兵比美队锤子都会演戏啊,罗比很合适这个角色,不过片尾原型长的好像AA |
|
让人惊喜的影片并不是一部传统的严肃传记片,用伪纪录片+黑色幽默拍的风格来拍摄一部真实人物改编的冲奥电影真的野心太大。虽然故事四平八稳,但剧本的扎实和导演的高度执行,让影片丝毫没有沉闷之感,电影试图以一个天才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操翰成章入手,去探讨美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小丑女”演技爆发 |
|
近年极非典型的传记片拍法,在一声声不wholesome的红脖怒吼中变成了年度的《百元之恋》+《我是布莱克》+《灰色花园》,在冰上溜出的每一步都随着逼近黯淡高潮而变得破碎,但为了活下去似乎成为喜剧才是唯一选择。 |
|
她的一生,放进了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最后她说她最了解暴力,说这就是真相,交叉剪辑着她最辉煌的时刻,真是残忍。 |
|
破墙比黄金时代还过度,但人物本身是很吸引人的(无论是现实本身,还是被浓缩出的“你们要的真实”)。尤其在冬奥速滑1000米女子决赛后看此片,很容易代入联想沈锡希和崔敏静可能的竞争。Tonya在暴力和侮辱中成长,却成为最优雅项目的运动员,这样的反差批评性地贯穿教育、婚姻和竞技体育。 |
|
看得难受。美国官方、司法、奥体中心官僚全都欠Tonya一个道歉,他们毁了一个以花滑为唯一目的的运动员的一生。Tonya太可怜了,出生不幸福,游离在美国所需要的正面形象之外,靠自己实力最终还是不行,这个社会不同情弱者。 |
|
4.5 绝对是整个提名影片中的一大惊喜。电影本身是矛盾的,一方面它要打破第四堵墙和拼贴采访/故事片段间离观众,让人思考托尼娅的一生,另一方面也透过托尼娅的主视角要让人同情她。这个真实人物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她从小到大被暴力围绕,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抄起的武器其实是她最讨厌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