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碌碌无为的一生和伟大的一生区别可能只是思考“为什么”的时间长短。 |
|
影响力本身就是一种资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了解生活在底层的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想要什么,再和普通人无法接触到的顶层领导者对谈,这样的经历已经足以构成很有说服力的故事。和钱德拉的对谈很有意思,“如何增加岗位?大规模创造技能岗位。” 结尾总结也写得很棒 “We may not think about it, but we’re all a part of something larger than any single one of us. And our work is one of the forces that connects us.” |
|
奥总主持本身就是最好的注脚。问题都是显而易见,但美国根深蒂固的强大自信目前似乎也看不到什么破局的必要。虽然奥总有点想法,但不好说透。素材还是比较鸡汤。 |
|
以前的人们指望工作糊口,现在人们指望着工作提供意义。如果只是为了糊口,就像凯恩斯说的,人们早就应该无需画这么多时间工作。然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有价值感的工作吗? |
|
1、奥巴马,宾馆服务员、老人护理员、送外卖、她们都很乐观并且感恩生活在美国。奥巴马这8年任期是最能真实的展现一个人8年时间会老去多少,奥巴马连眼睛都明显老了。2、中产阶级、酒店接线员、码农、医护护理中层。第二集挺无聊的 3、土豪阶级、酒店经理,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家庭护理说客 4、老板、自动驾驶公司上市、我差了一下股价,17跌到不到2元、酒店创始人国际印度集团总裁、家庭护理创始人(依靠补贴)。整体很无聊。就是三家公司,从底层到高层不知道表达啥的流水账。美国对印度人比对中国人尊重。美国人做菜没有油烟,也基本不用明火。下载。 |
|
之前 road trip 去到本来觉得非常城市化的本州的大农村开车几个小时不见人的麦田和荒地和无人小村的时候就在想,自己太在 bubble 里了,美国普通人工作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很难想象。然后看到本片正是一样的话题就兴冲冲点进来看了,结果有点低于预期。除了选题外喜欢的部分是四个阶层(底层、中产、“dream job”(知识工作者)、老板)中每个阶层的三条线在纵向跨阶层的时候都是在一个组织内(酒店、家政服务公司、无人驾驶公司),纵向对比非常有连贯性。不喜欢的部分是感觉奥巴马的视角完全没有给本片增色,整个片子非常干,蒙太奇了一些切片也没有 snapshot 反而是很零散的感觉,抛出一些本应接地气的讨论和自白也很七零八落。整体缺乏一个 cohesive narrative 的感觉。 |
|
主要三个阶层的小案例:
低阶层:7-15美元/小时 待遇浮动依赖工会 多兼职;
中产层:30美元/小时以上 依赖自身的专业技能 尽力自我满足感;
看不见的更高层级:现金技术与资本行业(无人驾驶企业/TaTa集团) 处理重要的未来系统设计 收入上限是无上限的想象力;
奥巴马通过模棱两可(也许是为了避免强调社会财富极端集中)的提问,也算是待过象牙塔顶层后对于社会各阶级生存状况观察做到仁至义尽了 虽然当初医保法案也像是种治疗皮肤的外用药处方 治不了多数人肚子饿的问题。 |
|
整个企划如纪录片封面一样,从窥视社会底层逐渐探索到社会上层,精致且令人反思。最值得挖掘的是中层的故事,纪录片提出了尖锐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中层?我们想象中的中产生活是否可抵达且可持续?奥巴马夫妇不仅是执行制片人,奥巴马还担任整个纪录片旁白,增强了叙事本身的力量感,很惊艳! |
|
如同两夫妇近几年大多数的节目一样,因为站在幕前,无论如何都已经分薄了企划本身的聚焦,而很难不逃过“个人形象宣传片”的既定发展方向。对这其中经过的变革、不愉快的事件以及不完美的发展盖过不提,最终“倾听日常,与普通人交流”的想法都更趋近于作秀,而非借由经典书籍发展的更有实质性的讨论。承认这是一个拥有积极向上用意的纪录节目,但最紧要的便是让任何(可能)夺取注意力的人安排于幕后——《美国工厂》的成功与是否有两人背书没有那么大关系,这里也同样是。 |
|
最糟糕的部分是奥巴马亲自出镜的部分。 |
|
拍得真好啊,从行业,阶级,时间三个维度(或许还有一点性别)来讲述,但内容却很集中,讲的是工作,看到的却是人的价值。虽然现实里只有被当成工具而压榨的工作,被人情琐碎消耗内心的工作,被日复一日的倦怠感压垮的工作,但偶尔还是会幻想what would I be if I had the dream job |
|
奥巴马都来了 |
|
奥巴马和夫人“退休”后持续在纪录片界发力,还成立了制作公司,想必也是看中其社会影响力。这套纪录片拍摄护理/酒店/科技公司的底层到高层,整体感受就是阶级固化。以本片印度垄断TATA集团的ceo为例,几十年前他还可能从普通员工飞升,现在这种可能性能有多少? |
|
(第一)世界的苦难•影像版 |
|
非常真实的纪录片,可以了解美国人工作现状,美国人最底层收入一小时最低3美金,高的30美金各工种跨度还是蛮大的,有一半美国人口是靠服务别人收入,平均3万美金,还是打好几份工,每份工作时间应该都是很短,大概是工时有严格规定。中产3万到10万,这部分岗位和群体正在消失,因为人工智能和经济环境恶化,未来需要人的工作都将要消失了,机械和电脑逐步取代。高收入的资本家不会像纪录片说的,是因为靠中产阶级支撑才发家才稳固有钱,而是因为投资越来越有钱。想象世界都不需要人工作了,而只是靠超级大公司的技术,钱都被他们赚了,小公司想竞争根本没机会,那普通人没工作,没办法创业怎么活?有时间我发篇长评 |
|
最有感的是那句「金钱没办法带来快乐,但肯定能提供找到快乐的方式」。 |
|
概念不错,但还是隔靴搔痒 |
|
a glimpse of others‘ lives |
|
2023.12.28想看.2024.5.10第115个在看1.第592个标记看过 |
|
适合上课的时候拿来当教学影片放。有些有趣的理论架构,但是内容一般 |
|
工作日自己上班,休息日看别人上班。(给我们一些时间和信念,一定可以实现!) |
|
感觉啥也没说 |
|
熟悉的奥巴马吐字干净的美式英语带入,三个截然不同的行业——家政、IT、酒店服务,很喜欢第一集其中一句“这能让我们明白我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吗?”其中的割裂感想必在家政和酒店服务业显而易见****BTW看到有第一季的tips饶有兴致地期待下一季了其实可以按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来选另外三个《渔民、矿业工程师和房地产经纪人》 |
|
冲着奥巴马去的,但是真的好无聊啊。 |
|
没想到啊~~~立意很大,呈现很垮 |
|
看完同时刷到一个视频 为什么要搞人家?让别人5500过上我们103的生活吗?而且还要超时工作20%。 |
|
不再是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以一个观察者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这个纪录片里,从基层家庭护理人员到中层的酒店总经理,再到高层的上市公司,跨国企业老总,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的确让工作变得像士力架一样,你可以收获到能量,但是在我眼前,有个工作这事已经变得如此被动疲惫了,更别提什么能量和希望。 |
|
应往何处去…… |
|
(76)更好地了解當代美國的社會階層 - 感覺也挺絕望的;但幸好看到老一輩新一輩CEO們的mission 還是肅然起敬;打工仔們加油 |
|
看到有前总统愿意深入社会各个层面了解他们的生活,并且从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他不仅看到表面也同样理解背后反映的社会层面问题,还是有些惊艳。 期待后续 |
|
对人类社会的厌恶从精细划分的工作和阶级开始,充斥着贪婪浮夸混沌的物质旋涡,人在其中互相倾轧或怜悯。 |
|
底层人的工作日复一日,竞争激烈,只得到杯水车薪,没有归属没有尊重,最终被世界改变。科技公司人、政治说客、高阶厨师从事着挑战性创造力工作,怀抱梦想,影响世界。CEO们大人物们则着眼大局肩负责任,建立规则,改变世界。有人以工作建立存在根基,有人的工作只是糊口,决定工作价值的可能不在工作本身,而在工作之外,工作即政治。 |
|
3.5,到奥巴马这个级别,很难或不能有太明显倾向,所以展示了平稳而往下的美国,一堆问题复杂凌乱地堆在前面,也没太好办法解决。 |
|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不同阶级的人只能基于自己的生活现状给出迥然不同的答案——底层人员但求生存,中产阶级探寻生活意义,富豪梦想改变世界,问题在于其实所有人对工作都有三重追求,现实却只能安于现状。片子过于呈现现状,贫富分化、阶级固化、社会不公等背后核心问题基本没有探究。 |
|
从底层到顶层 每天每一个人的工作 从开始到下班 所面对的困境 压力 是付不起账单 是勉强支撑 或是已达到可以自足但寻求工作的意义 还是已经是企业最大的老板 很有意思有这样体现哪怕只是一个小角落的人们的苦 被听见被看见 与前总统坐下来一起吃饭 听音乐 交谈 提问 能被镜头记录下都是可以让今后的人看见 那些人的梦想和挣扎 |
|
小时工,基层,中层,boss。前总统的能量能邀请到印度塔塔集团的ceo。 |
|
奥巴马: 年轻人总是想的很大很远,但是其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回头看看时,就能发现自己已经完成了很多事业了 |
|
对upper middle class or upper class 完全无感 无聊的工作和人生 |
|
平平无奇 |
|
节奏稀烂、内核空洞 so cliche so woke |
|
……看起来都不怎么快乐(除了obama? |
|
这个标题翻译得有点意思(补充一下日语翻得是:ワーキング 〜社会を創る、"働く"の景色〜) |
|
再次点醒人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人本我,工作除了是一个生计手段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内容平实却余韵悠长。 |
|
精致,但这么cute的拍法有一些浮 |
|
工作的意义 有时候不仅仅是得到物质的回报 我想更多的是内心的满足和生活中的期待 现实是美国的阶级差距巨大 低收入的家庭 存在很多触目惊心的问题 我想唯有教育 可以让他们开启全新的生存方式 奥巴马的旁白 纯正的美语 |
|
一些有巨大潜力、有概率帮助社会进步的行业,似乎显现出了更多的主动权和资源支配的机会,而与之相反的行业,显现出不同程度的被动状态。我想这是感性不接受,但理性会接受的一种结果。片子用同几家公司串联起来,但内容有些过于表面,似乎想要探讨什么,但提问的人好像脑袋空空,似乎想要刺破什么,但又无针见血😥 |
|
一个纪录片,出发点不错,三条线层层递进,但总觉得少点力度 |
|
3.5吧 |
|
没有只是聚焦在普通人的故事,也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讨论了美国社会的阶级现状和差异,但奥巴马出场有俯视感,更像是一部美国打工人的专题片。 |
|
interesting theme but not going too dee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