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本写了四年,打磨得非常之好,到最后节奏也很稳,一点没泄气。这点就很不容易,不是模仿个形式就能成功,不信你们可以自己拍个试试。郭帆龚格尔在为中国重工业科幻开疆拓土的同时,还助力青年导演孔大山推出这部极低成本、几乎无特效痕迹、伪纪录片风格的轻科幻喜剧,以小博大,似乎又找回当年初看《中邪》的那种惊喜感。中国终于也有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样完全以故事创意、而非靠烧钱奇观取胜的科幻片了,硬科幻软科幻、高概念低成本两开花才应该是科幻题材的未来。全程好笑的同时,最终又落到宇宙的尽头是爱,深邃、浪漫而感动,导演意图是非常清晰的。手里那根520块钱买的假外星人腿骨,越走它变得越长,一个简单的道具,就拍出一种奇妙的科幻感,喜欢类似这样的小巧思。唯一建议就是跳切剪辑用得有点多,又是手持镜头,买票尽量选后排。 |
|
“这不是普通的电视雪花点,这是宇宙诞生时的余晖” 今年平遥唯一5星,浪漫主义荒诞神(经病之)作,理想主义惊奇之歌,华语软科幻类型巅峰,国产伪纪录片高光时刻,预定年度华语最佳。恰如其分的荒诞,一本正经的幽默,笑中带泪,哀而不伤。剪辑、素材太棒,细节信息量爆炸,处处有嘲讽,处处是神来之笔!“爱无法发电,但是牛粪可以发电” 三二一闭眼睁眼,当狮子身上真的落满麻雀,仿佛看到宇宙的轮廓。 |
|
我妈笃信地瓜餐,我爸是佛教徒,我妈吃了三年的地瓜配盐水,我爸觉得我考上学和家人没得covid是菩萨保佑,我从小学开始的家庭科普运动到今天早已宣告失败,最后也能微笑着跟着点头“反正结果是好的”。我剩多少不情愿的宽容,那也只够给荧幕上我家人的影子了,也最后就偏偏这股子不思进取的中果特色最惹人生气。你在科技日新月异面前瞠目结舌,努力把一切串联在一起,却怎么也理解不了简单且基础的逻辑,摆脱盲信就能摆脱的痛苦,你说那可是我还是只想盲信。步步为营地探索诘问,最后还是把存在主义的糊糊翻来覆去炒了第三百遍,宣告观众爱又第三百次拯救了苍生,不管你是疯子、酒鬼、弃女都能获救,你不是艺术的害群之马谁是? |
|
最后唐志军写了首诗送给死去的女儿,但他念不出口,他只能流泪,因为眼泪就是这首诗本身。 |
|
有一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了很多民科。他们大多数是骗子,少部分是傻子,只有极少数是真正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偏执狂,他们身上的那种想要冲破肉身束缚的狂热和坚决的行动力,让我觉得如果他们有更好的教育,也许会是下一个开普勒。但这部电影让人知道,知识有时候并没有那么重要,红巨星塌缩,编辑部解散,麻雀翔集岩石,驴子行于山涧,万物有联且有意义,都是因为人类那一点点的爱与偏执。这道理很多先贤都说过了,这个电影用恰当且幽默的方法再讲了一遍,是对中国科幻有功。 |
|
所以他姓唐,唐吉诃德的唐,唐三藏的唐。带着能伸缩的金箍棒,打退堂鼓的八戒与吃胡萝卜的白龙马,Journey to the west. |
|
被一些影评人的高度评价给诈骗到了;看来不同人对浪漫的定义非常不同,对于有些人来说“宇宙”“存在”等词以及语焉不详的现代诗歌排列组合在一起即可触发内心浪漫情结,就跟大学生会用夏天、自由、苏打、快乐with黄油相机滤镜加字加字照片来营造自觉出众的氛围感朋友圈一样。女儿的线也太刻奇,套了一个寻找外星人的噱头、还有伪纪录片的形式,镜头的设计还有手持的感觉在大荧幕上显得非常粗糙,之前很喜欢导演那个《法制未来时》的短片,结果电影有种加长版视频的感觉,还是感觉撑不起来啊…… |
|
观看这部电影时对哲学和宇宙的期待就像吊着我的那根胡萝卜,直到片尾我也没吃到。 |
|
强烈要求孙一通诗集出版 |
|
法制快讯:各部门注意,近期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文艺与商业结合的新型犯罪模式! |
|
孙一通让我出戏总觉得是拉宏桑在演………… |
|
#PYIFF2021# 非常惊喜,中国科幻终于找到了另一条门路,不依靠狂轰乱炸的特效堆砌,而是回归到最为本质的人类共通情感。一个落魄的中年“民科”,执拗地追寻一个未解的答案,只是为了去疗愈心中的伤疤。诗歌的文学浪漫,数据的逻辑思维,正像是DNA相互交织的两个链条,组成了这部影片的核心,也组成了普世价值的能量。结尾镜头不断抽远,人类的情感是如此宏大,又是如此渺小,让人久久回味。伪纪录片的形式,公路喜剧的类型范式,五个段落紧凑衔接,包裹了一首稍显悲伤的组曲。看到最后我想起的竟然是《降临》的内核,所有未知通往的答案,是爱。恭喜各位主创,这就是所有公司都在苦苦寻找的发光项目。演员表演都很棒,祝爆。 |
|
#5thPYIFF#虽然有取巧的成分,但是这种对于抑郁症的表达远比那些矫情的情绪电影来得有趣深刻。道理挺简单,过程很有趣。爸爸寻找外星人的过程更是寻找女儿自杀的答案,我们探索宇宙不正是为了拓展我们的认知领域。既然在广袤的宇宙层面,人类渺小无意义,不如把目光投向彼此。 |
|
不好看啊,不能因为怪就说好看吧。 |
|
凡是开头一堆矛盾,最后告诉你解决方法是爱的故事,在我这里都不是好故事。 |
|
321的时候我闭眼了 |
|
毒蘑菇才是最先进的VR设备,毒蘑菇下酒,越喝越有。 |
|
其实形式上不需要强调伪纪录拍摄人的在场,纪实临场感的手持和采访镜头已经足够了。所以形式可以更统一(要么降低伪纪录属性,要么强化并减少配乐去掉升格),收尾段落的情感和主题拔高可以再往回收更顺一点。整体上在伪纪录形式与喜剧和科幻类型的混搭尝试上显得成熟且自信,把科幻作品的宏大概念与主题,与人类个体的私密情感经验连接到一起(类似于《星际穿越》+《登月第一人》),而影片本身看起来又如此之“小”,更显蕴藏的能量之“大”,放在国内来看是最难做也是最难得的那类电影。 |
|
这是一部内核非常非常浪漫的电影。它讲的就是一个迷信科学的人最终学会了写诗。它从宇宙探索最后又回到了编辑部,最终肯定了只有艺术才能抵达科学未知的境地。
作为一个学理的文科生,我尤其被这一点打动。
当然,它还是一部非常当下的电影,本质上和《瞬息全宇宙》在讲同一件事:是把自己抛向无尽的虚空,还是回过头来,看看人间。
这就是当下最致命的问题,也是全人类的困境,是科学或曰理性发展到极致后所必然导致的虚无主义,该如何面对的问题。
这部电影最终给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特别具体。而这恰恰是关键之处——答案本身是什么不重要,具体才重要。
我推荐给所有正在为抽象的虚无感所困扰的人,这是一部可以结结实实给到你安慰的电影。 |
|
#2021平遥#不仅是本届平遥最佳更是本年度国语最佳,爆灯喜欢的那种!只要你小时候看过UFO未解之谜,成长过程中追过十多年科幻世界,给回到未来和rick&morty打出过五星,叩问过为什么人存在于这个世界这样的傻问题,你一定会被戳得死死的。这是部科幻片吗?不,这是一部献给理想主义的浪漫赞歌,更有着最深沉的爱。当然了,还有诗意和迷茫。我在无法言说的巨大共鸣里哭得稀里哗啦。 |
|
旁观视角,伪纪录风格,荒诞但有逻辑,特别有趣。荒诞的表象下,那个不容易被大众理解的执拗理性可爱的人给我带来很多对人类对宇宙对人性的思索。看到终章,我更加明白了这么一件事,就是请遵循着你所热爱的事物的指引,因为那就是答案。 |
|
1.0分,将自卑转化为自嘲,把无能的想象化为调侃的动力,从而产生一种用摔罐子来博眼球的冲动。我喜欢严肃地认真地讲科学讲逻辑,开有营养的玩笑,讨厌这种乡村污蔑式的贫穷就是光荣的闹剧,把无知和嘲笑当佐料来烹饪文艺作品,只能证明无知是无知者的通行证 |
|
实在不喜欢自杀的女儿这个设计,它给我的感觉太像天上的东西没法收尾而硬生生拽回到地上来了。 |
|
他已经看清,堂吉诃德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诗人回到了童年的石材厂,念完最后一首诗,在麻雀的簇拥下跳崖而死。
他带走了人类的金银财宝,和所有痴心妄想。
诗人是自幼追逐太阳的人,他能用一本字典破解狮子和日食的秘密。
堂吉诃德知道自己没有升天的才华,所以他吃下做梦的蘑菇,在宇宙的边缘和诗人告别。
数学确定的告诉我们存在没意义。不理解,不原谅。语文老师水平太差,我们只能一边抱歉一边吃鸡蛋。
酒神早就看破酒精比火箭还要快,整个星云充满乙醇的种族才是最幸运的外星人。
当被父亲抛弃的女孩发现飞碟只是对面楼上的广告灯牌,她重新摘下了眼镜。
顶着泥石流拍婚纱照的新人把目光望向彼此。
没有好奇心的诗人,却在此刻扭过头看向相机拍不到的地方。
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泪流满面的堂吉诃德,只能止步于此的探索。 |
|
我和花520买假骨头的唐志军有什么区别 |
|
我和花520买骨头的唐志军有什么区别? |
|
百亿导演工作室晨会脑暴爆款策划案,高强度网上冲浪搜罗年度热门必看视频,决定把孙火旺金广发中式梦核统一收编送去文艺化处理,前段树先生中段路边野餐后段冥王星时刻,最终落地的策略就是把癔症变成新时髦,包装一群古典精神病人形象献媚主流话语,兜售庸俗至极的人生哲学。家人们,谁懂啊?咱当代神经病真是狠狠共情了。但看精神病人出洋相真的很好笑诶! |
|
开局五分钟就被神经病到了,中国影坛应该多一些这种神经病电影。 |
|
天真、浪漫、深情。瑞思拜! |
|
“我知道诗歌只是人类情感沟通的工具,数学才是全宇宙通用的语言,但我就是讨厌这种确定。”任何会让我无底线爱住的,都是在存在主义泥潭里高歌爱与自由的电影。我们或许是提出存在主义谜题的迷思,但我们更是答案本身。在生活和梦想之间,我们上山又下山;在肖邦的离别曲和友谊地久天长之中我们送走了热爱。不管是民俗还是民科,精神病还是正常人,我们都有自己生活的苦痛和梦想的追求。在路上,在向西游,在手持镜头之中我们寻找的不是外星人或UFO,是每一个人活着的奇迹。是麻雀立满石狮子,是毛驴传送千里外,是傻子连接外星人的奇迹。这些奇迹佐证了宇宙不过是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的人类,是活着是活着本身这件事。 |
|
彩蓉姐,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别人去成都走近科学勘察宇宙真相,她去成都买了个熊猫包。我盯着这个尽显荒诞的熊猫包龇牙咧嘴地笑,直到它莫名其妙着了火被一脚踢进帐篷结束了一生…太幽默了我真的快崩溃了…
最喜欢日全食将近时,老唐逐渐走向深林那个过程,镜头切一下、天色黑一程,在过往情节中以喜剧姿态出现的烧香、卡丁车,如今以怪怖的空寂横亘在路边。那些民俗神异之物带来的恐怖感一点也不突兀、堆砌、符号,就是这样自然地恐怖着。
和小茄小绿回味女儿那句“人活在宇宙上有何意义”,他怪她没有好奇心,可她甚至能发出天问,分明是好奇的。不知她只是对父亲的偏执好奇,还是自身也好奇着这个宇宙?父亲相信事物终有一个意义值得追寻,而抑郁的她抛下了一切。
给朋友表演四川话“白白的珠珠”“猴子问我有没有桃子我说没得猴子说嘛了批”( |
|
曾认为满足生产后的食欲是浪费,满足繁衍后的性欲是疾病,相信找到外星人是人类再进化的唯一方法。直到寻访参宿四异常,鸟烧窝天象,看麻雀爬满石狮,骑毛驴趟过溪流。直到回望宇宙的轮廓,才懂得和外太空一样无垠的是莫测的内心。雪花点是宇宙的余晖,你我是宇宙奥秘的答案,繁衍不息谱出宇宙的意义。 |
|
镜头晃得让人头晕恶心,整个剧情太荒诞了,轻信了豆瓣的评分,果然豆瓣的很多品味就是离谱 |
|
对不起,我看到的都是小聪明。科幻是壳的话,伪科幻也是壳,里面没有人。另外,别念诗了吧。 |
|
认可这部电影的神经质的特别与尝试,有几场戏也很浪漫,相比科幻题材,不如说是魔幻现实,但有几点特别不喜欢:神经质很好,甚至可以荒诞,但这是他的旅程、他的理想、他的存在、他行为本身的浪漫,你以为这是存在主义,结果最后影片却教导大家放下这一切回归到世俗的价值、陷入虚假的自我感动里,这不够尊重这旅程的梦与浪漫,很强迫很冒犯;关键时候就要一些莫名其妙的诗,私以为电影里靠诗来观点输出、且诗的目的不在气氛而是观点与信息传达,这种打着文艺的旗号的念诗挺耍流氓的;拍摄手法手持营造伪纪录片似乎也不太合适,摄影机存在感太强且功能混乱,最后又来了个升高配合强行升华…8.6真的过誉了,这电影也许激发了对宇宙的浪漫想象,但这是观众自身的,不是电影本身的。(离场感不太好,越想越觉得不好,但还是礼貌三星) |
|
这是“金句电影”的典范,是由“宇宙,人生,意义,余晖”有关的几个句子扩写出的整部电影。单调,乏味,生硬。一切情节和人物都是为“点题”服务的。电影里没有活生生的人,少女和新疆男子在面对唐要自己上山寻找外星人时他们如何。是劝阻?追上?纠结?不解?担心?都没有。他们没有发自于自己立场性格和生命的任何反应。老唐外三人组有跟孙一通有互动吗?孙一通有跟其他人有互动吗?他们的单薄到只是“金句”的背景板和材料,寡淡到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他们的人设,只起到最功利的作用。你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电影清晰的目的,其他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人们需要的不是电影,需要的就是最后的那段话以及负责印证它的一个寓言。如此说,这部电影其实是文艺版本的存在主义意识形态的流浪地球。 |
|
说真的,我没大看明白。但也不敢乱评,因为很多朋友评价都挺高的,我就想可能确实是我没看懂。只能说点不负责任的个人体验了。观影前半段我一直在等待片子怎么结尾,我很好奇这个事。因为结尾到来之前我对整个电影的主题都是不明确的。我想看最后给出了什么结论,而这个结论又是怎么论证出来的。但最后我还是懵了。结论我约莫看明白了。但是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转折把这个结论论证出来的我是真没明白。以至于在剧情高潮段落我也始终无法共情。也许我还是要看看其他豆友的长评,看看能不能有恍然大悟的通透快感。 |
|
很完整的长片首作。电视机的雪花,泄露宇宙天机。注定被坑的西(南)游记,掉进洞里,才能飞向太空——飞向太空,才能看见自己。神棍民科唐老师的痴愚形象,尤其生动。伪纪录中邪,路边野餐321附体。“你相信有外星人吗”,或者是你还写诗,朗诵诗,在电影里听人读诗吗(正如许鞍华纪录片《诗》在HKIFF热映),这些概念与文字,貌似烟雾缭绕,重峦叠嶂,最后翻译完成,都是关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你觉得人生是美丽的吗?”直接问出来,说出来,大声喊出来也不是不可以,但未免容易造作。很高兴有青年创作者,还保持这个方向上的思考。 |
|
伪记录的拍摄视角和逻辑或许不成立,但父亲对抑郁症去世的女儿的羁绊是深情令人动容。应该是看过的跳切最多的电影,三十秒跳五次,路边野餐化的流浪地球,一度《中邪》。导演映后说:“一直知道拍电影很难,没想到会是这么难,就像在地球上寻找外星人。”听得揪心。喜欢片头设计,肖二听得好感动,希望那段影像上映不要删减。 |
|
晕车吐过,喝醉吐过,人生第一次看电影看吐了,没开玩笑,是真吐了 |
|
好看!文本,形式,表演,剪辑,每一项都很有挑战,但都能高度完美的结合!!厉害。 |
|
在看到宇宙的轮廓之前,电影首先让我们直视了北京的参差——在辉煌都市鲜亮的现代化背后,还到处存在着上世纪的破败的褶皱。但在它正式进入“西游记”的概念之后,形式上的新鲜感慢慢褪去,表现力逐渐显露出狼狈之感。导演在寻求某种中庸之道,试图平衡土味的粗糙和类型的规整。但若非在某种极端的情境中,荒谬不会顺滑地转换成诗意;缺乏合理的解释,摄影机背后的人也不会“凭空消失”。但话又说回来,也许正是终章对伪纪录形式的“背叛”,才让山洞中的遭遇更像是一场梦,是食用毒蘑菇之后的幻觉。中年男人终究要面对现实,面对过往的苦痛与理想的破灭:在一个低头齐刷抖音的时代,几乎没有人还会仰望星空。孔大山的悲观和幽默中总还是带有一丝温情,而我在期待一个更加虚无与宿命的结局,它不需要拉远到宇宙的尺度,停留在人类内心的破碎就已足够。 |
|
讨厌数学,因为太确定,所以用存在主义为母题,诗化整个宇宙。唐志军是失败的父亲,又是困惑的探索者,太过执着于宏大的宇宙而忘记女儿渺小的存在,想起《大佛普拉斯》里的一段话:虽然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类可以搭乘太空船到达月球,但却没办法看穿每个人心里的宇宙。 |
|
3.5;直观联想到《大佛普拉斯》中所说“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将人类目前无法解决的关乎生存意义的终极困境糅合进科幻类型中,虽并非独创,但在低成本+轻喜剧风格加持之下,在国产电影范围内也算另辟蹊径——在现实中无路可走的人们,如果能在电影的梦里发一次神经也很快乐。
诗风很毕赣了,西南区域的巫灵感很难不说有《路边野餐》感,自进山后跳切愈发频繁+强光辅助造成梦幻感尤为强烈;90年代文化层面伴随着经济猛进而呈现的蛮荒生长劲头,落到大众层面,很突出的一点就是民科的盛行(谁还没读过《奥秘》《科幻世界》呢),时间轴调到21世纪后的心灵空芜似乎已无所依傍,而诗歌只能是做梦者的特权。 |
|
【平遥影展展映】世界首映。《法治未来时》导演长片处女作,概括下就是《西游记》框架元素下的非典型知识分子农村软科幻伪记录片,成果万分惊喜。剧本打磨非常好,模仿纪录片的剪辑跳切很多,笑点密集到甚至很多观众还没反应过来就过了(流浪的球、莫生气、大妈戴耳机、粗口、功德箱、帐篷),而毛驴和外星人腿骨带来的高光时刻泪点同样动人。主演杨皓宇的影帝级表演令人叹为观止,那种经历生活的百般折磨,带着创伤与痛苦、固执与坚持去追寻看似永远难以证实的外星文明,甚至那股迂腐可笑的劲都带着闪闪发光的真诚纯粹,催人泪下。艾丽娅和编剧王一通演喜剧也令人惊喜。片尾出乎意料,落点竟然是超现实与亲情的双重自我救赎,无比动容。妈卖批牛逼哦!强烈推荐导演去拍《乡村教师》!/一刷看笑了,二刷后朋友哭着说:他只是在寻找一个答案。我哭了。 |
|
请大银幕上再多些这样奇奇怪怪的灵气吧 |
|
我第一次在华语电影里感受一种与历史、与现实、与山河都无关的悲伤和诗意 |
|
从头哭到尾,哭掉了两包纸,旁边的观众都在笑,我在哭,电影院像地狱也像我的生活,我的痛苦变成了笑话。脑神经发育异常患者的一生,麻木,繁忙,荒谬,陪我一起的人只是爱我的表象,是我分裂出的另一个自己,连意义和段落都是别人赋予的,我最终会孤身一人迈向没有尽头的终结。孙一通是唐志军笔下的“我”,那个永远神圣的第一人称。孙一通的诗其实是唐志军的诗,就像他们的话其实是我的话,回响在空荡荡又混乱的大脑里,折磨我一生。 |
|
看得生理不适,想不通哪来那么多好评 |
|
应该是不错的电影,如果我身体扛得住看进去的话。之所以说“应该”,是因为跳闪的镜头和剪辑让我身体出现不适,中间跑出去吐了一次,后来回来接着看,又开始吐。真是生平第一次真看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