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身份认同:撕碎!碾烂!亚洲身份认同:换个身份假装无事发生。很亚洲 |
|
4.5;妻夫木聪就是那个活了300年的男人吧 发现妻子出轨后对现在的身份感到厌倦 于是启用新的名字开启下一段人生。 |
|
3.5 是那种互文和隐喻写得非常缜密和用心,但又很难让人共情的剧本。妻夫木聪的线完全可以挖得更深的,而且帅成这样演韩裔真的太没有说服力了。 |
|
其实也是某种意义的群戏,以多个交叉的人生,去讲同一个主题。身份只是标签,你过的才是人生。 |
|
第一次了解到日本有排韩的这种情况 剧情挺有趣的 属于亚洲人比较习惯的电影类型 不过现场的欧洲人呵欠连天 挺搞笑的现象 |
|
4.5 凭此作,石川庆能成为近几年最令人刮目相视的日本导演之一,进阶迅猛。一部社会派推理,律师男主(侦探)竟在30分钟后才“迟到”登场,此前生活流的剧情已让人卸下防备。而随后则如风卷残云般,各种缠绕的概念、社会议题(身份交易-互换/死刑问题/在日韩裔-排韩/阶层维系),互相渗透着、交织进这个镜像式的悬疑故事。虽议题众多,但设计精巧,无论叙事线的铺排,还是大量镜语的视角(后脑勺/侧面/框束)。观众宛如踏入不可知的河流当中,一个个角色的出场,都是在告诉你,大多数人活这一世,是为了让自己“消失”,去隐藏真实的自己,或是把自己彻底撕裂,成为社会的通用件。可贵的是,在大量现实社会内容外,部分段落还走出了深厚、神秘气质的寓言感影调,留下思索的空间。洼田正孝给出了极好的演绎,仅出场两次的柄本明特别惊艳。 |
|
很多地方让我想到德斯普里钦的《鲁贝之灯》,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妻夫木聪的缺点可能就是太帅了,结尾对隐喻的自证没有什么说服力。除此之外本片全员演技在线,蛮难得的。 |
|
至少在“在日”这块,身边类似事情发生太多,反而感觉缺乏亮点...而且妻夫木聪这个角色明显可以进一步深挖... |
|
#HKAFF2022 如果没有最后那一段,就是一个工整的悬疑片,故事的起点还是挺吸引人的,但有了最后一段,好,也不好,明白这样处理因为妻夫木聪才是主角,整个追寻的故事应该围绕他,结局明显是要让人留有余味的反转,但太刻意,让故事非得走向更加扑朔迷离的状态,个人可能更喜欢把落点放在“无关真实身份,只在真实活着”,会更纯粹一些,身份背后那家人的故事挺温暖、真实的。 |
|
妻夫木聪真的好帅好绅士,拍照有求必应,第二天还在草坪偶遇了导演hhhh |
|
较前作《愚行录》有不少相似之处,主题和涉及的社会话题帮影片增分不少,让其能够进一步大放光彩,柄本明狱中几段都非常厉害,他带来了十分震撼的表演,甚至改变了影片走向日式传统犯罪电影的风格,而变得影像上更加厚重。洼田正孝有改变气质的演出,在他的“改变”的神秘性上又为影片增色不少,这些都辅助了导演石川庆出色完成这部影片,也支撑起妻夫木聪在这部电影里的细节处的表演,他不胜在大的戏剧性,他的法庭戏尤其出色,没有重音,迅速的语速非常真实,这一点很少有演员敢做或者说最终做到。他是一个洞察者加调查者的角色,他面对其它的妄语的反应,那种聪明的讥笑以及到最后的陷入的不通透,都令我觉得好满意。谢谢安藤樱、洼田正孝、柄本明、真岛秀和、真木阳子他们的表演,没有他们如此风格的助演,我知道聪的表演设计一定会被淹没。 |
|
2022.10.26. HKAFF.
从一个很小的事件作为切口而慢慢展现出背后的暗流涌动。既没有刻意拔高苦难,也不是居高临下地俯视,把苦难不当回事;冷峻的叙事与对每位身处其中的人物温暖而立体的呈现,各种程度上来说都堪称现实向日本电影的教科书了。唯一没怎么看明白的是结局,发现妻子出轨的导火索是如何点燃到律师也采取了同样做法?感觉或许是需要翻一下原著小说才能读懂?最后,哪怕是坐了个很偏的位置也无损小七虽老仍帅的美颜啊,帅到连牢房里的老爷爷都叫他靓仔律师*_* |
|
上映次日看的,比起正在热映的不关门的鈴芽小姐,《某男》的排片量少得有些可怜,但整体观影体验还是不错的。
没有太依靠镜头的修饰,演员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好在导演有安藤樱。只一段强忍泪水的戏,就瞬间将观众带入她的视角。最后几分钟的反转和首尾呼应的处理在我这里还是很加分的。人活一世,名字,身世甚至皮囊都只不过是表象。可过成什么样的人生,自己还是可控的。
最后,不要相信任何酒吧里偶遇者口中的故事,哪怕他说得宛若亲身经历。 |
|
一些未解之谜。
老公是妻夫木聪了还会出轨。 |
|
关于身份认同的故事。
场次里中途离开的外国观众挺多的。
终于get到了妻夫木聪的帅点。 |
|
一個在日外國人後代,一個殺人犯的兒子,一個不想繼承家產的次子,一個姓氏改來改去的孩子,都陷於身分認同的痛苦之中。對大多數人來說難以像電影中那麼容易就重啟一段人生。 |
|
看完发现可以套用《封神》的一句台词来总结:你是谁的儿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
|
另一种重启人生。身份是虚幻的,生活是确实的,一种社会方向的探讨(日本电影这方面太领先了,总能从现实中找到各个面向去切入)。说到底身份不过是过往标签的集合体,人类自我的捆绑束缚。豆瓣鹅和momo们应该对此感同身受。结尾留了空间后劲又足,加分。7/10 |
|
2.5 給妻夫木聰面子填充個三星吧 頭半個小時沒有妻夫木聰 我心想 完犢子了 果然 後面一小時我已經沒有耐性了 就⋯⋯⋯真的⋯⋯也不知道說什麼好 就是充分讓人不耐煩 而且太賀也很虧 就這麼點戲 我差點以為他本人不會出現 懷疑劇組不喜歡妻夫木聰 那件大衣和他的同事都把他襯得很矮 而且哪個女人嫁給妻夫木聰還出軌啊(摔 |
|
不合理的和多余的设计,让剧作显得不落实地。最不合理的点在于“某个男人”对镜中面容产生情绪的节点只能生硬地用剧情需要来解释。最多余的设计在于律师线,其一是狱中大爷的戏份毫无必要地突出,其二是接近末尾毫无必要地加入妻子出轨,而这两点一个弱化一个删掉也完全不影响律师之后加入换身份行列的走向。有点好奇平野的小说是如何写的,有时间会看看。 |
|
3.5。名字可以定义一个人吗,或者只是一个人的附属品?还是像一棵树的种子,如何开花结果,完全取决于自己?又浅浅带了家庭出身与在日外国人的社会问题。masa比7更像主角,也演得更好。太贺基本上是照片出演,与清野菜名同框两分钟一秒串戏大哥大😂以及,安藤小樱,求求别用眼泪和眼神“杀”我,我是真的受不了😭 |
|
朝鲜裔和杀人犯之子一样,最渴望又最缺乏的,就是认同,比较起来,X先生要比律师先生更幸福吧 |
|
《某个男人》,简称X先生,因为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和谁互换过身份,没感到恐怖,只觉得悲悯,是个悲伤的故事呢。杀人犯的儿子,内心是有多大的黑洞呢。他想成为任何人,和不同的人互换身份,就是想要洗白最初的名字,杀人犯之子。这样的原罪,后来介入调查事件的律师也从中共鸣,同样有原罪的人,因为他本来的外籍朝鲜身份在日本经常被人歧视,他格外敏感,所以这也是个关于自我身份认同的故事。一个人为什么不停地想换名字,不过是想重启人生罢了,丢掉目前生活里不想要的,换个身份,换种人生。而有的人为什么一直想保留一个名字呢,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安藤樱真是越看越有味道,妻夫木聪的样子也自然博人好感,别人演杀人犯儿子都不合适。所以,你也想换个名字吗? |
|
影片借一个悬疑故事,讲的是身份的原罪,只是表意过于浅白了,结尾尤其刻意。
这其实是个相当普遍的困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它其实就是当一个人被命名后,原本复杂的冲突的人性突然被抽象为一个指义明确的符号,从此,名字就成了帽子,一生都休想摘下。这是一个语言学上的困境,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必然断裂。
但影片把这一点当作最大的谜底抛出来,有点大而无当了,反而应该把这个做基础、做起点,去讲更深一层的事——比如换了名字,就能真的摆脱这个困境吗?
挺喜欢影片的节奏的。故意放慢的节奏,还是起到了等待观众去寻味的效果,这点值得肯定。 |
|
你在深夜的车窗里对镜,照出的都是想掩埋的过去。可你曾在跳闸的婚姻里为我点灯,在灰暗的生活里为我作画。你熟稔伐木在哪里会倾倒的方位,却骗我这次离开是意外。甚至连你的身份都是欺骗,那和我一起度过的是谁的人生呢?当身份不断被人接替,有的男人能活三百岁,早已记不起自己活成了谁的不寿人生。 |
|
难看死了。故事本身挺好,可导演把它拍得轻重不分,节奏稀烂,人物感情浮于表面。而且这个导演烂的方式和另外一个我讨厌的导演李相日如出一辙,真是奇了。总之除了妻夫木聪的颜和安藤樱的演技一无是处。 |
|
前段时间特意找来台版原著小说来读,读完之后就已经不期待电影了,这个互换身份的主题没什么特别之处,即使是在律师和X先生两个人身上找切入点。电影改编上碍于时长,削减掉了律师韩裔移民三代的背景,第三幕也调整了很多事件的顺序,改得其实不如小说有力道。当然这个故事本来也不在悬疑上,是偏向于社会化的严肃题材,最后结尾的改编很出彩,把那场戏留到了最后,加上那幅画,算是神来之笔了。 |
|
6/10。无法建立身份认同是一切绝望的根源。结尾一副[禁止复制]的画被挂在酒馆的墙上,章良审视着画中人的背影形成一组镜像,对酒友说起自己名字时哑然失语,这呼应了他对朝鲜籍身份的离弃。片中数位逃避身份的人都在修正或交换姓名,他们并非索取财产,更多是渴望重新过活:大祐拒绝被旅馆继承人的身份支配,将户籍借给杀人犯的儿子,后者落在狭小的拳击训练馆,试图通过身体的摧残来抑制源于父辈的罪恶血缘关系,成为伐木工娶妻生子后反复涂改的自画像,使之呈露一种未补完的虚构面貌,也许章良所面临的双重人生,正是这一身份被揭穿的焦虑,寻人结束后他回到家,却认不出水族箱中热带鱼的名字被儿子纠正,随后场景是一家环境由五彩斑斓鱼缸装饰的餐厅,意外的来电揭示了他另外隐藏的生活,用履历和虚构维持的身份捉襟见肘,能被入狱的诈骗犯轻易识破。 |
|
#4thHIIFF# 影像气质相当不错,石川庆还是喜欢拿一些看似平淡的日常包裹一些内核劲劲的东西。这一部讲的身份,有的人屡次改名换姓是为了抛弃旧的身份,有的人却要在不停的变数和他人的看法中尝试接受新的身份。某个男人是哪个男人?可能就是每个男人,不管父亲是杀人犯还是大富翁还是韩国人,都要尝试与不同个“我”去和解。这里要特地强调性别是在于,身份很大程度也跟随着姓名/姓氏进行演变和继承,这当然也是某种东亚男权社会的隐喻了。是好片子,但是节奏还是稍微拖了点。我的本届海影节就以小七的这部片子结束好了,累死我了,看不动了。 |
|
25th SIFF 07#
上影节见面场。导演超级可爱!本来看得时候还会觉得聪的戏份分明被压住,但结尾真是神来之笔,海报好妙,好棒的故事结构和文本。
隐匿过去,重拾人生,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具体是什么身份什么名字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
|
我究竟是参与了谁的人生?我究竟是继承了谁的人生?我究竟是谁的人生?个人身份的认同,社会身份的认同,社会制度的认同,《某个男人》的主题犀利、严肃、深沉(横扫第4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影片开场的节奏比较慢,但人物描绘很细腻,一个前奏就花了整整半小时。不过,结尾的留白很有几个意思(神结尾,最终还是逃不出“身份”的围城),扑朔迷离、余韵悠长啊。转场画面用了很多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实景,密密麻麻毗邻而建的高层住宅区既是对逼仄的社会的暗讽,亦是对每一间房屋对应一个(一种)身份(一个家庭、一段人生)的暗示。非国族的身份认同、冒用与交换身份、家庭成员身份的定位与传承、社保制度、民族歧视、阶级歧视......社会如此,有些人,仅仅只是真实的活着,都得赌上性命,阿西吧太难了。 |
|
相较于《愚行录》而言,更加深沉,更具内涵。
尤其喜欢结尾的点题,在一处介绍身份的停顿中影片戛然而止。整部影片像是在一层层拨开笋衣,一个人物嵌套另一个人物,故事情节亦如是。身份成为一个人隐藏自己的外衣,遮掩过去、隐瞒来处,一个社会、一个国度所带来的压力与排斥,让想要正常生活的人不得不主动戴上镣铐,只能试着穿一件别人的衣服,找寻下一份宁谧。安藤樱的表演可真是一如既往的好,把隐藏在情节之外的故事通过表演精彩地呈现了出来。 |
|
关于身份的寻找、认同与负担。一个人在一生中可以活几次?可以使用不同的身份重新开始生活吗?片子更像是那种先有问题意识,再去组织故事的状态,所以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刻意。主题很好,讲述方式稍稍沉闷。 |
|
3-,这片拍得好无聊啊… |
|
@2023siff.
想到被讨厌的勇气和阿德勒,尤其是谋杀犯画展的那一段报告。可以改变身份也是因为无人在意,有一层悲哀的底色,但律师追踪的人是生是死都活出过自己。
结尾的律师开始在对话中借用别人的身份,仿佛也在别处成为自己,总觉得他生活的如履薄冰表现得单薄,但就时长来说,已经塞了太多,观感有些拥挤。
想到不久前看的旅行,同样是身份认知,东亚人太累了,要先把自己剥光把脸刮花,没到出发点就已经精疲力尽,就像洼田正孝跑着跑着躺在马路上抽搐起来。
有点期待映后见到主演,但只来了导演。 |
|
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这样的处境:自我认同或者推倒重建,其实哪一种选择都不容易,因为身份是永远的羁绊,我们总是被定义,同时也在不断定义别人。相当有趣,节奏把控也很棒,除了死刑犯辩护不认同,其他都有打动我。不过,聪虽好,但他其实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部发挥最好的难道不是洼田正孝? |
|
没什么,就是不想再做自己了。 |
|
8.0/10 年度最佳日影预定。真的也就只有日本电影会这样去置入悬疑元素了,其实也是稀释了侦探片情节动作的固有语式,完成了悬疑-情态最为感性的递归,因此也就更改了逻辑推理程序。石川庆似乎想通过前作《愚行录》及本作《某个男人》提供一个当下社会派悬疑片的新解法,先不论是否成功,但确实需要关注,本片横扫学院奖就太对了。首尾两场戏狠狠扣分,简直是画蛇添足,不然五星。 |
|
关于自我认同只是换个户籍就能解决了吗?总感觉回避了一些更加根本性的问题。关于在日外国人的身份认同问题提了好几次,但没有深入仿佛只是一个借题发挥的引子。结局也是挺刻意的,反而让身份认同的问题显得更轻浮了。 |
|
谁看了这部能不对masa 燃起/重燃爱火! |
|
3.5 |
|
@百老汇电影中心【6/10】以悬疑、推理的手法去讲述不同群体、阶层对个人身份的焦虑,总体而言还是满吸引的。可惜影片兼顾的方面太多,不仅有死刑犯家属、移民后裔如何在日本社会生存的问题,出身不俗的人也未必认同自己的家庭或身份。出发点是好的,但涉及的方面愈多,就会削弱各个点的深刻程度,而且不同叙事角度的交错,也难免稍显混乱。另外,最后城户因为妻子出轨也选择交换身份实在是有些滑稽,这件事的根本原因与他的身份无关,又或者说仅仅因为妻子出轨就选择抹掉自身过去的一切怎么也说不过去。 |
|
是一部喜欢的日本电影,看到了妻夫木聪,真的好帅 |
|
现在看石川庆确实被高估了,《愚行录》之后就没有再惊艳的作品,即便有妻夫木聪压阵也还是又闷又长,重新开始也好,切断过去也罢,无论怎样互换身份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主题还是浅了点,但是结尾的设计真不错,值得玩味。 |
|
3.5;“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比较直白的身份认同议题(从家庭矛盾扩展至身份政治),甚至群像的刻画也缠绕这个主题——也算双刃剑,既可窥见剧本用力的支点,也过于匠气和斧凿感,整体在剥洋葱式的结构呈现下,悬疑慢慢削弱,走向更静水流深之处。
镜头语言算是相当考究的——多次以镜面的反射呼应面目的模糊和肉身/心灵的分裂,被遮挡视野中闪现的故人往事;演员卡斯很强,增色不少。 |
|
妻夫木聪的角色真是一个精致的工具人。安藤樱儿子以儿童口吻质问母亲的几场戏直接秒杀妻夫木聪角色引出的宏大身份议题升华。微妙的亲情伦理之困境总比那些生硬的普世主旨要动人。 |
|
题外话:在日朝鲜人,拳击,抑郁的主妇…感觉日本电影又快完了 |
|
今天,我去北京看了两部电影。通燕高速非常堵,导致第一部电影迟到了8分钟。天气变得有点热,出了不少汗。杨柳絮满天飞,胡乱交配。回家后有些疲惫,来回56公里加上地铁,今天跑了不少路。路过商场买了一杯茶百道,现在开始看这部电影,安藤樱演技真好。字幕组能不能不要用大大的水印遮挡画面啊。冰冰发了几张美照,我说你不要孤独终老也不要结婚,否则我会伤心的。卫生间水管坏了,老是漏水。家里非常乱,找不到pos机了。电影现在播放到35分了,我要接着看了。妻夫木聪真帅啊,女主真惨,一下死了两任丈夫。有点饿了,我先吃两片面包吧。看完电影洗个澡睡觉。突然想到自己已经快四十了,也没工作,也没对象,我是不是废了啊!想到这里,台词说:被社会抛弃的日本人不算日本人。那我算是被社会抛弃的中国人了。这电影卡司可以,都是熟脸。 |
|
披着悬疑的外衣讲身份认同和自我认同。因为没有自我认同,所以不断换着别人的身份,是认同,更是逃避。 |
|
社会议题讨论//或许是因为人多组成了群体 复杂的人际关系构建起社会 所以才会有身份的困扰//看多了西欧身份问题的讨论 有时甚至会忽略掉东亚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