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了一下refugee green card入籍也只需要等一年,纪录片里说因为奥运会不招citizen所以凶手受挫变得极端多少有点扯哈😅 ……另外吕令子的父母和同学没有接受采访这一点让我有些惊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赶着在十周年之前发布的缘故。距离第127届波士顿马拉松还有一天,我会在终点的纪念碑为你送上一朵花,吕令子。 |
|
警察调度真是太混乱了。明知对方是恐怖分了,还对公布照片就能解决事情迷之自信,后来竟然只以抢车为名让小镇警察去包围,结果在密集居住的社区里开了200多枪。那位留学生大哥真的是聪明机灵好运气 |
|
前脚还是小震撼恐怖分子能做到弟弟开车撞哥哥,后脚就被manhunt部分给吓到了。好厉害啊,美国人,俩小孩炸街道,抓小孩的过程中都快赶上无差别射击了。给这俩小孩抓到之后,普天同庆,门庭若市,高唱爱国歌曲,甚至感动落泪,原因是“在这一瞬间好爱国”。太吓人了,或许人民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公共的敌人。真有你们的。吓蒙了。人类太可怕了。 |
|
大炮轰了两只蚊子,背后有没有势力也还是没有定论。一方面100小时全面动员的火力,另一方面是十年后才来到的死刑。老美的实力和司法体系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想法。最重要的华人亲历者Danny Meng真是天生带喜感。补个链接《恐袭波士顿》。 |
|
不忌讳恐惧与迷惑,不回避混乱与失策,全面的回顾驻足于平凡,最终展现出超越平凡的勇敢。 |
|
后背一阵阵凉意又倍感唏嘘,最后美国人民高喊usa的时候脑中又一些无言,不知道相对边缘的人/族群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 |
|
不知道中国留学生和他的奔驰车在破案中起了辣木大的作用 |
|
是 Netflix 今年难得的杰出纪录片。从执法者视角,到受害者亲历者视角;从嫌疑犯背景,到第三方媒体视角都做了完整的、克制而不带倾向性的陈述。过程中最为感慨的两个细节,一个是当《波士顿报道》的记者说起他的父亲就在 911 事件的第一架飞机上时,仍然遵循做新闻的原则而尽量给予嫌疑人不带刻板印象的细节的报道,十分感动于新闻从业者的理想和坚持;另一个是当地清真寺的阿訇解释他眼里的「圣战」,对于文化的传播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造成的结果而倍感唏嘘。十分推荐和《恐袭波士顿》对照着来看,虽然电影已经尽量强化了戏剧化的转折和紧张氛围,但这部纪录片做到了比电影更揪心。 |
|
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工作的行为分析师,在公立学校工作了5年多之后,我深切感受到美国种族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改变不良行为的困难程度。在我工作过的很多“问题学生”里,涉及到穆斯林背景,贫困,难民身份等多元背景的案例通常在不当行为的背后包含着多重心理问题,而他们的家长通常是在温饱线挣扎,不太会英文,极为边缘化的一群移民,他们不太了解美国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及价值观,同时也很难引导自己在美国文化里长大的、未形成稳定价值观的孩子。 |
|
奈飞有一些纪录片的播出时间节点很有意义,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十年后总结出了那101个小时之中超现实的一面,其中披露了许多当时没有公开的细节,当看到没被过多报道的华裔是如何怎么逃出劫持车的时候真的惊叫了。“拼凑出一个故事很难,因为许多事情并不是生下来就在基因定性,你会发现很多事物在过程中是有变数的,人也不过如此”。 |
|
突然感觉《Patriot Day》电影改的还挺写实的?公式化纪录片,感觉限于篇幅很多东西想讲又没太讲出来仓促地带过,比如警察管理调度混乱枪战对平民的安全隐患,两兄弟的动机挖掘,为什么仓促 shelter in place 地毯式搜索四处找人却漏了船,判决结果的一笔带过等等。有种前面本来想细拍结果后面发现时间不够用了加急拍完的感觉。 |
|
很遗憾没有采访其他受害者及其亲属,他们值得被铭记。同学在现场仓皇逃命被镜头拍下,事后我们每天走过满目疮痍的街道去学校,如今依然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会做出这种行为。 |
|
失败是人生的主旋律,所谓成功的人只是少数。因为自己生活一时受挫就去伤害其他普通人,这不是一个正常人应有的行为。同样的,正常人也不用浪费时间去理解这种行为,甚至为这种反社会行为进行莫名其妙的反思。如果不满情绪可以脱离秩序框架,那世界上会有更多的人无法实现梦想。 |
|
2023.05.24 ~ 2023.05.26
很不错的纪录片,事件进展的呈现基本以时间为序,脉络清晰,更难能可贵的是呈现了各方的观点,两位记者尤其清醒,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
|
🥲 纪念吕令子,希望迟到的死刑判决能让她在天之灵得到一些慰藉。穆斯林男同学的采访内容真的让我感觉到怒火中烧,只会以“受害者”自居控诉社会歧视,但从头到尾都没有表达出一丁点的反思和对真正受害者的同情。 |
|
超喜欢加入调查记者的部分,句句属实句句致命,而authorities只用一句“我们上了一课”化解开了,举重若轻真美国梦。虽然:面对两个只有一把枪的歹徒,警方开了210多枪,跟警队的枪支教官面对面距离2米对狙目标的枪还卡住了,这都能让其中一人跑了(还插入低俗小说的那段笑死我了);2500名警官搜索一个4万人小镇,愣是没有发现一个街区以外嫌疑人藏身了18个小时满是血迹的船;还有最后一群未被授权不知道哪儿来的警察过来一人瞎开枪然后一群人跟着对船一通乱射100多枪“we don't want too much help"…真是富贵的描边大师啊!!!但还是羡慕美国人面对任何事任何身份的人都open to conversation的精神。以及在美国做记者太幸福了吧🥲 |
|
拍的很好,全程像在看恐怖片,尤其是看到弟弟开车碾压哥哥、警方和嫌疑人在居民密集街区的gunfire还有Danny Meng做的那个他人生中最艰难也是最勇敢的决定。最后看到那位自称是白帽朋友的人还在说自己distraught真是要吐了…就像纪录片中说的那样是他选择把背包放在那些孩子旁边,不要再说是他哥哥radicalizing他,it was not only viewing how he placed that bomb and walked away from it in time to himself not get hurt. 相比之下,最后那位波士顿报道的记者真的令人敬佩,即便自己父亲就在911第一架撞向世贸中心的飞机上,这么多年他仍然坚持着做新闻的原则在报道中呈现事实。 |
|
今年看过最棒的纪录片 |
|
已经看过两部这个主题的电影,没想到过去十年又出了一部。的确更全面和精彩,毕竟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这是一个非常诡异又传奇的事件,充满了突然性的意外和不可思议,所以才被当做热门题材。影片除了完整描述了案件过程,还用不是偏激的观点来评价此事。既致敬了波士顿人和警方,也讽刺了他们的无措和决策失误,还不忘把根本原因归咎于自身的反恐十年战争行为。最神奇的是华裔小伙让案件发生了重大转机,真是命大。还有凶手兄弟俩也是命硬,抗住了几百发子弹。 |
|
三星半 | 隔靴搔痒 |
|
看过改编的美剧,这部是纪录片更真实 |
|
看过好几个有关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纪录片和电影,再看这部,还是看得揪心;还记得当时我们就快到波士顿市区的时候看到新闻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当时只是感到震惊,但后来回想还是后怕。用牺牲普通老百姓生命的方式来报复社会,永远无法获得原谅。 |
|
4.5 the least thing Americans should be entitled to feel about it is patriotism |
|
Meng好厉害/ netflix |
|
奈飛紀錄片中難得剪輯很流暢的一部,一氣呵成。其實我一直很費解為什麼有那麼多民眾抵觸去瞭解犯罪動機,所有案件我都是第一時間想弄清楚動機是什麼,如果除了喊死刑以外而不去做溯源調查研究,這到底解決了什麼? |
|
非常震撼,奥运会不招citizen是当年的新政策的话,这种决策实施前不会有缓冲期的吗(单纯疑问 |
|
精彩。 |
|
对我来说过于主旋律了,但中间追捕的一段还是很好看的,华人立大功。 |
|
冷静、克制地呈现了2013年的爆炸案,引入执法部门、记者、现场受害者、凶手亲友等多方视角的陈述,让这部纪录片没有带入主创的倾向性,还有一些较少被提及的细节,使整个事件更加清晰。
叙事节奏特别好,比犯罪电视剧还要引人入胜。
两名凶手挟持了一位华裔并抢了他的车,这位华裔在加油站逃脱并帮助警方定位了车,这些戏剧性十足的重要细节是我在当年完全没注意到的,现在回看简中对此的报道,发现不仅少得可怜,而且很多地方都是错的,不像一篇正经报道,更像是个讲故事的公众号文章。 |
|
最后大家高喊usa usa 看得我有点老火.. |
|
no one is born to be criminals. |
|
未来起码100年车臣人都无法融入文明社会,当然不能说车臣人有什么不对,人家就喜欢打打杀杀。俄罗斯真的不如算了,为什么非要在一起,没意思。 |
|
可惜的吕令子 |
|
针对受害者朋友、案件经历者、执法人员的一手采访详细还原了爆炸发生后的100小时内发生了什么,追寻第二名嫌犯的过程印象深刻,尤其是最后抓获他的过程极具戏剧性。影像资料丰富,真实还原现场,视频、画面、口述让人直面案件的恐怖。 |
|
如果兄弟中的哥哥如果能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會,一切會變得不同。
體制製造的悲劇,無論在哪,最終都是普通人在承受。 |
|
又一部比“大片”更精彩的纪录片。更让人赞叹的是照顾到了各方面的视角,并非一味地讴歌警察、FBI等等“英雄” —— 对他们的最高奖赏就是路边那些群众自发的掌声和歌声 —— 而是有背景、有批评、有反思。罪犯的好友面对镜头可以直率地吐槽,而不是赶紧划清界限,这一点尤其值得今日的国人思考,虽然说他多少是依仗着“少数族裔”这个政治正确的身份。 |
|
有对平民英雄和公职人员的歌颂。第二集几方政府官员的互相推诿,也让人看到了暗戳戳的讽刺和叹息。 |
|
替吕令子惋惜… |
|
看完整3集没告诉恐袭导致死了几个伤了几个,是不是有点过于美化事件了? |
|
抛开题材而言,纪录片本身差点意思;加上题材勉强4星。 |
|
很真实的悲伤和痛苦,一个用仇恨对抗仇恨的故事。但办案过程感觉很混乱,多亏了被绑票司机逃跑提供线索才阻止了后来的袭击。我愿相信那个白人记者的观点,即使冲动犯罪也不可能是单纯的灵光一闪,背后都是不断累积的事件在制造一颗定时炸弹,不论动机本身是否是邪恶的。 |
|
第三集最后一段看完觉得好无解,人类的世界就是这样吧,每个人都生产出一点仇恨,每个人都生活在那股仇恨融汇而成的雾中,每个人都是仇恨的受害者 |
|
比电影《恐袭波士顿》更触目惊心,强烈的真实感伴随着观众。敢于提出疑问,最初搜索时为什么没有查看后院的小船?敢于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恐怖袭击和报复社会的根源是什么?丹尼孟果断的自救告诉我不要放弃希望,不顾一切逃出魔掌,你的人生才有意义。 |
|
比16年的那部纪录片要优秀不少。调查的分歧以及最后一集对凶手过往的挖掘还是挺出乎意料的。 |
|
第一集略显节奏慢,二三集抓捕过程非常精彩 |
|
对十年前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详细回顾,主要是整个缉凶过程几乎全程展现,还有波士顿居民和政客们的蜜汁自信。 |
|
抓捕过程就是场shitshow啊 |
|
总是很难对真实评分。旁观者最后总是遗忘又偶尔想起,经历者总是经常想起到最后终于忘记。 |
|
美國警察有時候做事有點一言難盡⋯⋯ |
|
收尾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