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不買書還是人嗎? |
|
「 I really knew that I was a better reader than anybody else 」! |
|
太有意思了!!看完电影之后,隔壁座位的两个小哥一个说,I wish I could be a writer. 另一个小哥回:I think I can be an editor. 我忍不住笑了,他们俩同时回过头看向我,问,so are you a writer? Or an editor? 我笑着摇了摇头,和他们说,but the part about semicolon is very relatable. 我们仨一起大笑。随后我突然想到了Kleist的dash,开始和他们讲the single most powerful dash,但是怎么也想不起来novella的名字。(下车后在地铁出站的时候想起来了:The Marquise of O)真的完全没有想到这部纪录片上座率会这么高。 |
|
没有想到会对这个题材感兴趣,以为是两个纽约男人友谊的故事,其实是关于四个美国人的故事。看完后最大的感触是文学也是需要专业配合的事业,复杂性令其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终身的项目。大家常常认为文科已死,但是兴许研究性的文科在很多地区并未存在过。如今我相信社会科学研究兴许会比我们想象得长久得多。另外,电影制作期跨越了五年,导演后期的摄制与剪辑能感受出明显的进步,但是这对于两位暮年的老者来说,这也的确像是油尽灯枯的记录,祝他们一切顺利。 |
|
节奏很好!虽然很多细节已经知道,但又补充知道了更多有趣的细节~是很好的小品。像Caro这样一流的研究者和写作者真是稀少又稀少,这种光辉真是导演父亲这样罕见的图书编辑也无法掩盖。编辑和作者的爱恨关系,两个坚持自己专业不肯退步的人,非常写实。 |
|
巴菲特在2023年5月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推荐这部让他看了两遍的纪录片,并以 Turn Every Page 的精神勉励案头研究穷经皓首的价值投资者。这是一部关于作者 Robert Caro 和编辑 Robert Gottlieb 极其宝贵的影像资料,看过他们对待作品的态度,又让我们如何不爱阅读?PS. 片中 Caro 老爷爷在一次演讲中说他为了写 LBJ 传记要去德州农村生活几年,感受人物儿时的成长环境,她太太反问道,为什么不写本拿破仑的传记?超级喜欢这种幽默。 |
|
经典作品都是少数精英的集体创作。两个罗伯特,一个作家一个编辑,一个负责工作,一个负责清理,然后开始打架。作者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读者,就会在多大程度上收敛或释放自己的笔墨。编辑清楚这一点,因为他首先是一个读者。编辑的第二任妻子幽默又互补。他不喜欢孩子和狗。她说我们会先养只狗然后我们会有一个孩子。最动人的画面,是两个罗伯特在片尾共同进入编辑室,要求摄影师隐去声音,两个平均年龄90的老人专注于讨论新的书稿。2023年6月14日,编辑罗伯特逝世。 |
|
少有的关于图书编辑的影视作品,一时瑜亮的宝藏作家和宝藏编辑。看完没别的感受,就是想买书,买爆罗伯特卡洛的书。7 |
|
2024-06-29 12:24
看前已有点累,中途打过盹,开头和前部吸引,结尾可以(看到两人是不同的人)。相信要读过书才能更好了解(况且是不能错过的这个时代的基本主题)。拍摄剪辑都不错。 |
|
我就是那种买了“四加一套装”(我给卡洛五本书起的名字)实体书在家供着,然后日常看电子版的人。犹太人,性格强硬不屈,写政客核心动机是为令民主制度更完善。一开口全是方法论,一句废话没有。在他之后写政治家传记的作者,我个人认为是百分百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因为总能从他们的作品里看到卡洛的影子。他的编辑也非凡人,但和卡洛做事风格完全不同了。 |
|
合作50年,5本书,4888页,最后两个“鲍勃”翻遍办公室,寻找一支用来改稿的铅笔,自动铅笔不行,必须是黄色铅笔,然后开始turn every page,“不要想当然,翻阅每一页”。 |
|
顶尖的态度和思维 |
|
看了一半,昏昏欲睡。 |
|
最近读《权力之路》顺便看了这部纪录片,毫无疑问两位Robert都在恪守真正的craftsmanship。Caro在最后被问及第五卷的进度时,说自己是在以让作品流传下去为目标来写作的,我在纽约历史学会看到他对文字近乎偏执的斟酌,也在这部纪录片中看到他和编辑Gottlieb为了一个分号的用法争吵。Gottlieb一生都献给了阅读,献给了文字,可以说是最伟大的书虫,2023年他也去世了,留下Caro独自完成最后一卷的写作,真心希望他能赢过这场与时间的赛跑。 |
|
单论纪录片内容稍显单薄,很多内容在访谈或别的纪录片里都看过,但这两个人太有魅力了,卡洛不提,写的每本书光看都要花我好久时间,难以想象他每本都重写过好几遍。戈特利布呢,一生编了六七百本书,曾是纽约客主编,芭蕾舞团编舞和主管,和演员妻子养了几个孩子,读了超多的书,还喜欢收藏,精力太充沛了,着实令人艳羡。 |
|
政治传记作家与编辑的爱恨情仇,如果能演示一段修改前后的段落就好了 hh 最后找木制铅笔执念与消音的讨论 sequence 比较可爱,纯纪录片属性不高更像是一期电视专题片 |
|
一部几乎涵盖了我喜欢和向往的一切的纪录片,一位作家的生活,一位编辑的生活,几段充满包容与分寸的情感关系,对时代的详尽记录,对工作的专注,对经过挑选的生活的热情,漂亮的房间,知识分子的气息,干净的公园和街道,甚至还有一支很难找到的黄色铅笔。 |
|
看完必买书——如果这个电影让更多人去读书,就已经足够好了。
当天才们一刻不停努力创造,以求给社会和文明留下一束星火时,是非常动人的,会让人想要对自己的人生做点什么,想不再做那个等待事情发生的人,想去改变,让任何事情,哪怕一点,变得更好。
|
|
女儿掌镜,同对文字敏感而苛责的编辑和作者的故事,完美主义者的碰撞…… |
|
文科原来是可救与被救 |
|
看完想买书,但看到这么厚厚的几卷英文又知道自己肯定看不完,于是又不想买了... @AMC |
|
他们都有不被父亲认可的经历,编辑与作者两个人的合作产出了优秀的作品。在这个点上,编辑都可以作为第二作者了。这部纪录片基本就在介绍《权力之路》这套书,真的很行。 |
|
这真的是一个伟大的职业。 |
|
(Criterion Channel观影)两个罗伯特,作家和编辑的老搭档,一幅色调亲切的双人画像。总算认识了Robert Gottlieb何以是编辑出版界之传奇,如今他已仙去,而Robert Caro约翰逊总统传的第五卷尚未写完。希望早日见它付梓,传闻难产的中文版也能够推出。 |
|
81/100 |
|
看了一个小时,然后网址报错,惺惺相惜的两个人,真好,能碰见这样的人就是一辈子的幸运。 |
|
作为Caro(and publishing in general)的粉丝,本片真是太好看了。两个主角都insightful和dedicated to their crafts,nb人nb是有原因的 |
|
就是非常平铺直叙的纪录片,不过光听两位重量级文字工作者讲述自己的方法论和观点就能学到许多了,他们自然流露的精妙用词也着实比大部分当代电影的random台词强太多。 |
|
Turn every page. Never assume anything. Turn every goddamn page. Anyone can be adorable, but not everyone can be industrious, with results. Caro用伊利亚特的方式写传记,手写到一定程度才用打字机,用卡片提醒:这一页充满了绝望吗?Gottlieb除了权力之路,居然还是托尼·莫里森所有书、金色笔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编辑,他任由心中的痴迷带他去向任何地方。天蝎与金牛,较劲又默契,爱并沉默着。✏️天才捕手的另一面,看完不禁想,如果拍中国版要找哪对拍档?卖得最好是哪本书,活着吗? |
|
一位很尊重的编辑老师推荐的。Robert Gottlieb协助迈阿密芭蕾舞团编舞那一段的音画让人印象深刻,三拍子的配乐的旋转感让人的情绪舒缓。最后以这俩相爱相杀的小老头坐在一起无声改稿的画面结尾,实际上最后的部分有点像爱情片了哈哈哈哈~他们是精神深处的战友和知己吧。 |
|
每一个分号都值得讨论。 |
|
也看看美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腔调。 |
|
编辑的女儿花了五年时间记录下纽约最具影响力的出版编辑Gottlieb 和两度获普利策奖的作家Caro的相处日常。在初次合作之时,他们不会预料到两人关于分号使用的争执将持续数十年,也不会想到余生都将继续同一件事,去完成下一本巨著。四十多年过去,作者仍在提起第一本书时流露出兴奋的神色,而严苛的编辑眼里仍满是欣赏,就可知那是本多么了不起的书。但是这部片子遇到了Caro初次出书时同样的难题,内容精彩,主题却无人感兴趣。 |
|
为文字之美,确定之美,干杯!其实这是一个调查记者与他的编辑的故事,调查记者不相信别人咀嚼过得信源,需要拿到第一手资料,而编辑则是要让无效信息干扰信息不要出现,很难得的王者搭配。很有趣。最好笑的是塑料手提袋,床上整面墙都是塑料女包,可能来自义乌,散发着塑料味,真的是笑死我。 |
|
不聊书本身,而是感叹俩老白男拥有着如此幸福的生活,不愧是美国。然而,细想我接触的那么多家世甚好的中国留学生,几乎都庸俗至极。所以,还是土壤啊! |
|
感动。 |
|
太太太幸运遇到这部纪录片 开启了一个世界的大门 无限期待刚到手的the power broker |
|
先看的nyhs的caro展 感觉director没什么effort 这两个人已经是legend了 顺便好奇caro和他儿子的关系 |
|
旺盛的精力和坚定的执行力 |
|
看到两个人为书投入的巨大的能量,以至于能在一个分号上的分歧爆发,怎么能不感动呢((塑胶手袋的镜头慢慢拉远,Gottlieb和妻子坐在下面看书,Maria”they’re gonna kill me”还余音未散 简直太好笑了哈哈哈哈 |
|
艺术家的气息 |
|
巴菲特老先生推荐的电影必须看啊。不好意思电影中间睡着了,后面才补看完。之后要补习Power broker那本书。 |
|
戈特利布突然哼起Do It the Hard Way那一刻,俺的眼泪完全控制不住……非常详实回顾了这对编辑作家搭档的合作生涯,后半聚焦于卡洛待完成的约翰逊传记,对这两位感兴趣的读者一定要看。之前没细想过那本罗伯特·摩西传记为何非得删掉35w字不可,看了纪录片发现原因很简单,竟然是装订问题,当时105w字无法装订成一卷本,太厚了强行搞书要裂开,且戈特利布拒绝了卡洛做上下两卷的提议,最后就只能大刀阔斧删……震惊ing.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点是导演问卡洛这般研究权力会让他觉得这个国家更有希望,还是失望?卡洛的回答可能就是他能花五十多年写一部作品的原因吧……ps 戈特利布第一次见面就对妹子说我不正常我跟小孩和狗都处不来,就这样还收获真爱养育小孩(本片导演)大概率还养了狗狗,我真的……尊敬……………… |
|
虽然说的是两位超级书痴,一位大作家一位大编辑,但总觉得有些启示和投资者相通。翻开每一页,去找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会看到很多让你享受陶醉的部分,也会发现很多让你难以接受的东西,接受这些事实,然后做好你该做的事。对了,别忘了让自己乐在其中。 9/10 |
|
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以及最强的编辑之一,拍这两个人物,怎么可能不给五星 |
|
要再看一遍,体会很多。 |
|
记录了编辑和作家之间的故事,很有趣都是为了更好的作品在各自妥协,抗争,甚至为了一个标点符号的作用吵架,看完想看作家的书了 |
|
美好 |
|
看完纪录片,确实想买里面的书来看了... |
|
看哭了 passion是最动人的 无论是对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