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从未被听到的语言。如果说借助向着恩培多克勒的不断回归,荷尔德林看到人和自然的归一的可能性,斯特劳布和于伊耶同样让自己的电影和荷尔德林的文本归一,时间和阳光在不断的回归中展现不朽;结尾的巴赫与狂风像是某种言语的决堤,接力了荷尔德林未能完成的第三幕。 |
|
1、字幕译者@ 尤利西斯の瞳;2、恩培多克勒(希腊语:Ἐμπεδοκλῆς,前490年-前430年),又译恩贝多克利,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西西里岛的阿格里根特人,他的生平富神话色彩,相传他为证明自己的神性,投进埃特纳火山而亡,但是火山却将他的青铜凉鞋喷射出来,显示他的不诚实。另一个传说是他跳进火山,向他的门徒证明他的不朽 |
|
Grave, molto moderato. 微风是大地的呼吸,这气息流过身体,它就如一架风琴鸣响.镜头不去打扰环境音-人声同出一源的应和,它永远固定,因为运动只属于从自然而来的存在者:接近2D动画多平面摄影的风格下,天光草木显现为自行隐匿的摇曳背景而与前景彻底分离,仅仅在面孔上投下那晦明变化不可把捉的一瞬.受神宠爱-被神抛弃-复归于神的恩培多克勒与敬仰他-诅咒他-挽留他的众人,进行着两组相颉颃的wiederkehren――终有一死者并非离开得太早,但和解确乎来得太迟.身为das Unheimlichste的恩培多克勒必须先交出自己,才能进入喜爱隐藏的无蔽;黑暗的大地把他吞没,复又将吐露新绿.远处有雷暴正在集聚. |
|
7。恩培多克勒想说什么 |
|
作为一部电影是极其失败的,就像是看了一场爱好者的cosplay诗歌朗诵表演。不过蛮适合作为德语学习材料的 部分演员虽然带有口音但发音饱满、吐字清晰、不急不躁。这大概应了希腊-罗马戏剧的嘴炮传统,通过语言表达(无论是诗歌式的台词还是chorus的吟唱)来塑造一个世界 以此取代物质的世界,成为“现实”。我们可以质问:此片里的实景意义何在?地中海的景观、树、石凳、土和演员的装束究竟只是舞台道具与布景 是作为指示符号朝向一个象征的世界?还是用这西西里岛的实景邀请一种相对的物质力量来对冲语言符号传统的“现实”?我一直在等待跳下火山的那一刻 当然最后失望了 除了云朵在远山上飘动近处被风轻拂的草在阳光运动中发生亮度变化这个镜头外没有任何吸引力 |
|
“我被痛苦撕得粉碎,我不得不感谢众神赐予我这种平静的好运 [...] 确实有一家医院,像我这样拙劣的诗人可以光荣地逃到这家医院——哲学。”“昨天我在埃特纳火山上。我想起了昔日伟大的西西里人,当他受够了打发时间,与世界的灵魂变得亲密时,在他对生命的大胆渴望中投入了可怕的火焰。这是因为——后来有一个嘲笑者说他——这位寒冷的诗人不得不在火里取暖。” |
|
这部真的太厉害了,Othon将背景置于现代,调度演员用非人类的语速进行朗诵以生成超验语境。但还是更喜欢恩培多克勒,1h45的空镜非常震撼。光,影,云,风的变化呼应着朗诵。德语特有的僵硬感被保留,每个单词都铿锵有力,但每句话的朗诵都处在一以贯之的节奏中。做到了整体流畅顺滑,局部却僵硬有力的境界,很神奇。 |
|
7.5/10。①耳熟能详的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格勒的故事以及他的死亡。②声音上是各种抑扬顿挫颇具音乐性的念白,画面上要么是各种剧情扮演要么是用法常规但颇有味道的空镜头。③施特劳布夫妇以大量原地不动(有时会肢体运动甚至移动)的角色表演(以及角色们克制的表演模式)塑造庄严感(正如故事本身的严肃性),以极简的置景和干净简约的摄影美术营造一种更纯粹的情绪感受与精神体验(同质于《词语》),并在这些形式的基础上以②所说的念白方式为影像提供最主要的情绪魅力与诗意。④影像上的情绪冲击力不够强(冲击力比《摩西与亚伦》轻)。 |
|
2022.9.29 |
|
133.05 |
|
以风和天空为被,以泥土和大地为床,演员只是一个发声筒,把剧本的台词文本转换成声音,或者是和树和石头一样伫立不动的自然事物,有几次幕终的场面镜头甚至直接大远景对着一片树林,而人物却仍在说话,好像是树林本身在发声。不知道是不是资源的问题,对比人声,实地录音的部分太微弱了,把音量调到很大才能听清。 |
|
+ |
|
据说有四个版本,我也不知道我看的是哪个,因为全程闭目养神(没睡),根本没看画面,所以换言之我是听完这部电影的,我还不懂德语😂内容对我来说太难了,看不进去…… |
|
所以到底哪个版本有蜥蜴因为资料馆的版本我没看到 :/ |
|
让-马里·斯特劳布夫妇电影的一种类型,一帮人站在荒山上一板一眼说话的那种,改编自荷尔德林诗体悲剧《恩培多克勒之死》。对白语速不快,字字清晰,适合用作德语听力素材 |
|
mumblemumblemumble |
|
《恩培多克勒之死》在Huillet/Straub常見的兩組人物的空間對立關係中加入了第三種元素,即自然空境,它在恩培多克勒與五公民的多組交替鏡頭中突然插入,並一向是以非常規的銜接方式,成為了對於對話中的衝突的某種超越。自然,也是影片“完成”的地方和荷爾德林的詩歌未完成的地方,恩培多克勒也正是通過死亡走向這種未完成性,"le vert de la terre brillera de nouveau pour vous" |
|
荷尔德林笔下的恩培多克勒斯几乎把自己视为与众神平等又时常对神不屑一顾,他想要达到某种合一境界(被他叫做Eins或Vater Ether...)但自身却充满矛盾:他热爱故乡和人民却又鄙视他们的盲从,他数次提到死亡但仿佛又不相信死亡真的存在…最精彩的一段当然是恩培多克勒斯对阿格里真托人民喊话的那一长段,完全就是荷尔德林自己在号召德国人民起来革命,相当激昂带感,斯特劳布自己评价说这段展现了“一种共产主义乌托邦”…而这段里直接把镜头转开、对准远处的埃特纳火山的拍法太厉害了,格局一下就打开了,很有冲击力!与在希腊剧场遗迹中拍摄的《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相反,本片完全在自然中拍摄,鸟鸣声、日光变换格外明显;和《安》一样,荷尔德林的韵律、断句极不寻常,法语字幕也是逐字翻译,也有大量句子直接跳过没有字幕… |
|
低头就是在看台词吧...剧情有点“紧凑”还真是不适应。 |
|
8.4 自然的吟诵 |
|
不知道说什么好 |
|
场景变化再多一点就更好了。 |
|
用近乎自然多方式吟颂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格勒的故事,语言使用几乎完全的书面语,并使舞台和戏剧性在自然和干净的排他演绎中塑造了想象空间,漫长篇幅的史诗听习惯了之后不知觉的进入了语言塑造的情态语义中,使人带入恩培多格勒所经历的基于集体理念和思维、逻辑和情礼的诗歌、哲学和道德、神学世界,并产生了非常简洁凝固的语言空间,这是一个影像化的文本世界,对我的冲击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关于这段故事的叙事细节,可以留在反复观看中再次详细笔记和抒发记录,尤其是诸多宏大道德问题,在镜头性的意义捕捉中有很多十分有趣的延伸。被驱逐、情人和学徒的追随、与治理者之间关于仁德和行为的论辩都很精彩,处处给我启发是我反思自己,而记忆纷飞无法一一摘录。 |
|
念诗之神 |
|
想买希腊凉鞋 |
|
#2600 |
|
完美的交汇,激情繁美的荷尔德林文字、斯特劳布的戏剧电影艺术,以及让我敬爱的哲学家恩培多克勒。
“爱”与“恨”的辩证,水-生命、火-矛盾、土-形式、气-流变的孕育与解构。当恩培多克勒纵身跃入火山时,对于以偶然性存在的“终有一死者”意味着死亡,但对他而言,是永恒轮回… |
|
十佳入选 |
|
于伊耶和斯特劳布“译”荷尔德林,一如荷尔德林译索福克勒斯:“直译的怪物”。 |
|
和othon放一起比较,一个是把古代故事放进现代环境中,一个是用自然风景的空镜来回答人性神性的问题。
同样改编自悲剧,却给予了他们一样又完全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
|
恩培多克勒,我呼唤你的名字:我呼唤树林,我呼唤阳光,我呼唤风声 |
|
3.5。 |
|
★★★★★1:44:54~1:50:08的那个镜头揭去了所有的遮蔽,诗的空间完完全全地敞开。永恒的运动,永恒的花园,短促的一瞥。 |
|
深度文本可以如何变成电影,这部影片给了答案 |
|
75 |
|
“古典的康健”,似乎所有的断裂都是可以被弥合的。 |
|
推进紧凑2个小时也就一口气。很喜欢这部电影。一方面觉得恩培多克勒斯就是“同时代不合时宜”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想到了《语言与死亡:否定之地》,其中——黑格尔献给荷尔德林的《埃琉西斯》一诗可以说是对本片的写照,都通过“神”把神秘又深不可测的“不可言喻性”以言语展现出来。(不想立flag写影评,因为我从不否认自己匮乏。但很想尝试用自己的思维解读,会找时间抒发一下)先借用下荷尔德林对恩培多克勒之死的依据中的一段话:命运愈强大,艺术和自然的种种对立愈强大, 它们就愈加个性化,它们之中就有一个固定点,赢得一个支点,而这样一个时代抓住所有个体,要求他们做出解答,直至找到一个人,在他身上时代那不为人知的渴求和隐秘的趋势充分明了地呈现出来,所发现的答案从他出发,然后才必然过渡到普遍。 |
|
JMS-DH电影:好听=好看,不好听=不好看。需要更大的环境音比例,使朗诵在场所中进行。 |
|
-.纵然离心于自然这一场所进行念诵,仍追随它的节律并作出语调的适从。语调——切镜的语调、念白沉默的间顿,偶然触发诗性空间洞开(1h47min)。 |
|
只要你說 我便遊鄉你的海 |
|
古希腊悲喜剧还是高不可攀。 |
|
趣闻:一个夫妇铁杆对罗森鲍姆说《恩培多克勒之死》让《摩西与亚伦》看上去像《音乐之声》。 |
|
啊啊啊 看的好累 |
|
看了之後想學德語是真的⋯⋯ |
|
23.3.23 西方文论课,结尾没看完。第一次看如此“枯燥”又如此安静而贴近心灵的作品。 |
|
朗诵,我恨电影里给我搞朗诵 |
|
[1]无法进入,根本无暇去思考这些细密的台词,整个观影的过程我都一直在想这样的电影极端点儿来看到底跟配上PPT的广播剧有什么区别,没有演绎情节全部都靠角色复述,而所有的角色要么就是半身要么就是全身,基本都是没有任何动作的木头桩子,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神性吗,可惜我是个没有什么信仰的蠢货... |
|
电影太神奇了…… |
|
高贵的单纯和伟大的静穆 |
|
大地的绿光再次为你闪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