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爽很酷,足够大胆。古朴且艺术感强烈的画风搭配女性思维觉醒的意识必然精彩纷呈。生物学特性的穿插提升了影片整体格调,东西方的思想与传统婚姻观念对撞也调性十足火花四溅。不过过多的主观视角对于影片的限制很大,情感铺陈不够到位导致许多道理都停留在口述而非心灵体验,难以共融。另外趣味性上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动画电影缺少了能令人发笑的梗便是缺少了灵魂。所以当电影既不能让人感动又不会觉得有趣时,即便道理再多思路再清晰也很难给予高分了。 |
|
挺有意思的女性题材动画片,讲一个出生在苏共传统男权社会的女孩成长、恋爱、结婚、离婚,去到西方自由社会后再婚、再离婚,勇敢摆脱婚恋和某种意识形态的规训、控制、精神pua的故事,适合每个年轻女孩观看。生动的文学性独白、富有想象力的内心动画化表现都很有观赏性,还尝试加入了不少音乐剧元素和生理科普小动画,理性分析人在情感生活中种种生理和心理冲动的产生机制。每次在电影节看到各种题材和表现形式都丰富多彩的成人动画就很感慨,我们的国产动画还停留在追求技术和合家欢市场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把动画视为电影的表现手法之一。 |
|
牢记这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一场必须胜利的战争,就是我要爱我自己。哪怕全世界都要规训我折磨我,我也会成为最后那个保护我自己的人——我要当最最最爱我自己的那个人!!!ps.《我与婚姻的情事》《我与婚姻的二三事》,会不会更准确。ps2.应该放进中学教材。 |
|
观感像是在看一本少女成长日记的同时被穿插着上了一趟生物课,其实有点难进入。中间那些pua的段落真的让人不适,虽然也明白是在抨击这个,并借这个表达女性觉醒,但看到的时候满脑子想的还是:快跑啊啊啊啊啊!不要靠近男人,会变得不幸! |
|
是那种以后可以推荐给自己闺女的教育电影,告诉她你并不是一定要个老公或孩子才能活下去,而且一旦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了,任何时候做出改变都来得及。 |
|
想下载剧本,每一个单词的使用都好规整,令头脑舒适的一部佳作。 |
|
惊喜之作。相当东方的女性苦难录,在彷如剧本的教条里走向代代相传的婚育陷阱,一辈子以贤妻良母的姿态规划自己,生产自己,以为童贞换来承诺,以为婚姻带来幸福,以为自己的恒定甚至容忍、谦恭,能够换来男人必然的爱慕与尊敬,以为自己只能这样,以为腐朽就是金贵,以为死守就能好转,以为割舍就会凋敝,忘了自己的海阔天空,也忘了自己的名字。当然,也不只是在评弹两性关系,完全可以细味再细味。如此妙趣横生,甚至充满辛酸幽默的形象动画,太值得看看了。又想到一个不沾边的内容,当小女孩与野猫道别,那种彼此再也不见的悲伤,谁比谁更能迅速放下?四星半。#北影节13#13,天幕 |
|
看完会想要去推荐给我最好的女生朋友的一部电影。 |
|
到底是谁在规训女性,到底是谁在规训我们每一个人?
女性朋友们,要对婚姻谨慎,要听从内心的警告。
别人都在走的路,别人都走的很痛苦,别人都不反抗,还要拉着新人一起受苦,这种路如果你觉得不是你想走的,那就勇敢地选择别的道路。
世界上本来就是很多路,只是有些人没有勇气选择别的道路,只愿意选择眼前最简单的那一条,那条看似简单的路,处处陷阱和鲜血。 |
|
一般,童年时期经历看得我十分生理不适,后面还行吧。看到后来感觉女主的婚恋经验只是成长为基本认知,从负变为零的过程。 |
|
无趣又难听的音乐part就算了,实在无法接受大量科教内容的乱入。 |
|
适合年轻女孩看,隔壁女孩笑得特别开心。我看着有点无聊,只能冷笑。唯一趣味是关于苏联背景。隔壁男的没看到第二段婚姻就离场了。 |
|
北影节打卡,总的来说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作品,也许是我在女孩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在社会的规训下逐渐扭曲自我,少年时的勇敢与张扬已不复存,学会了去讨好,去示弱,去违心,许多渴望早已是男权社会的产物而不自知。我很难过,但也很感激这部片子让我再次去试图面对。非常喜欢生物学的内容穿插,让我不用自责,原来那些情感都是有理可依的。 |
|
意识觉醒永远不晚,也不会过时;最后字幕里有看到主创团队里有中国人,开心;来的大部分都是女观众,还挺好奇男观众看完作何感想的 |
|
充满惊喜的女性电影,观感好于《我在伊朗长大》。
将动画这一载体天马行空、自由变换的可能性酣畅地运用。它说教,但却并不古板,它平淡,但却并不乏味。用人体生物学各个知识点将女主人生不同时期的状态与故事衔接在一起。讽刺意味十足,困囿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被灌输所谓“正确”的思想,从中逃脱并得以觉醒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尤其是对女性而言。真正的顿悟或许需要经历十分漫长的一个时期,但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永远不会是一个过时的话题。 |
|
其实女主跟谁都不对付呀,她唯一的女友因为嗑药脑子不正常了才迷恋她的,很快挂掉。其他男性被激素分泌驱动、被集体规训洗脑,迅速反目……女主不幸福怪谁?怪激素?怪同性?怪异性?怪社会? |
|
论文电影 小女孩的必修课 老女孩的cliche |
|
#北影节12# 狂风小雨下看的这场电影,3.5吧。片子不枯燥,但也没多深刻,一边像是想告诉女性要做自己要慎重结婚,一边又要科普从生殖过程到月经卵泡破裂子宫内膜剥落的流程到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响应的信息加工机制,一边又用夸张的morphing动画及音乐剧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大概是科学视角>人物内心冲突视角,自我和解之路并没有很好地展现。作为一个学过神经科学/生理心理学/脑科学的人,还是觉得片子中的知识密度比较高,里面科普动画单独剪成小视频反复放,会更适合片中科学知识的传播。 |
|
爱情是一种繁殖欲望,是催产素和多巴胺制造的自体毒品。
而我受够了受制于社会脚本,以至于在应当主张权利的情景中忍气吞声。
我不做提供者:提供生育,提供情感劳动,提供物质支持,提供性满足。
我想要我应得的权利。
tip top tip tippity tup
I’m moving forward,I’m moving up.
tip top tip tippity tup
I’m moving forward with my new map. |
|
二十八天前,脑下垂体释放一种促卵泡激素,它与雌激素一起开始了这个过程,泽尔玛的卵巢准备卵子的影响 并使她的子宫内膜变厚,为潜在胎儿提供营养。第14天 一个卵子从她的卵巢中释放出来 用于排卵、受精和怀孕。因为泽尔玛没有发生性关系,没有精子使卵子受精,不需要子宫内膜,所以被排出,导致她的子宫第一次流血。→ 冲着豆瓣8.1分找来看这部动画电影《我的婚内情事》,没想到本片在叙述故事剧情时竟然穿插了一些科学解说,还挺少见。 |
|
一本正经地科普。 |
|
BJIFF2023第一场# 从内心出发的女性婚姻历程,实现了“实拍电影做不到的主观表现面”把各个阶段中的观念意识变化明晰地列举出来,很正派但没毛病,信息闭塞资源匮乏的东方传统社会环境中女性意识觉醒很多时候只能靠血泪经历啊。极具戏剧张力的动画手法很喜欢(神经元的镜头是不是略多。(另并不认可比起前作更“商业”是评价其质量的标准 |
|
一个负责科普的人格化神经元, 一支实时批判的鸟型人希腊合唱团,还有Zelma自己的对白交织,解剖文化怎么操纵头脑运作,社会教导怎么强化人的行为习惯 。人类随时随地变动物—Zelma气炸变猫,被同学欺负变狼和兔子,和Sergei相爱时的抱抱小水獭,卡通线条持续变幻,自我不断失衡频遭破坏。猫咪为什么会被海妖一样的鸟念叨教化,现实里不是都直接扑杀。很有趣很好玩。 |
|
13thBJIFF 苏联背景的设定、东西方的对比完全无用(一看就是美国和西欧出品的,意识形态味道浓的要命……),其他都还不错。cult动画+科普片+音乐剧+女性自我觉醒。 |
|
似乎搞了个双标。。。 |
|
#Tribeca22 sooooo attractive & instructive 2D+3D 颇有cult质感的制作 传递的内容信息真的很有意义 for all the girls ❥ |
|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的!对于一个长期接受「父权/母权」规训的女孩来说,任何形式的关注都是一种享受,包括「男凝/大他者」在内。因为从西方「丛林法则」视角来看,大灰狼就是喜欢贴在小白兔屁股后面乱蹿。然而,作者想要通过《我的婚内情事》分享探讨的问题是,对于一个非女孩化「特别/成熟」的女孩来说,如何从披着「享受」外衣的精神枷锁中挣脱出来?精神层面叠满创伤buff的精神分析师给「姐妹们」出的药方也是精神分析「科普」化的。倘若这条路走不通,那么或许可以像「EMO」那样,试着放弃头脑中固化而僵硬的叙事模版和逻辑链条:放弃讨好型人格——放弃追问「我」够不够好。毕竟,小白兔这种没有「本心性」主见的「恋爱脑」思维和「恐弱/慕强/厌女」心态很容易「自我异化」把大灰狼「狡兽」养肥喂饱。 |
|
对于女性 光是身心健康成长 就已不易 而女性的死亡 更是平庸 |
|
BJ电影节|讲述了苏共传统男权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女性,摆脱克制、控制、pua的觉醒过程。cult动画包装下的生理科普音乐剧了属于是。所有的笑点都集中在对苏联社会的自嘲上了。“我向红领巾发誓!” |
|
从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结合来讲述女性从小到大被规训被要求被精神控制的日常生活,片中很多“真理”普遍性极广,世界上有太多条条框框限制住女性(甚至心理为女性的男性),而更多时候女性自己也毫无察觉地陷入进整个社会的控制圈里。还是学会更多爱自己吧。P.S.电影里的歌都挺好听的。 |
|
真的很棒!教我们如何接纳真实的自我。勇敢地去做真实的自己,不为满足他人的期待,不为迎合世俗的规训,对婚姻保持头脑冷静,放弃让他人为自己人生托底的幻想,活出真正的自我! |
|
我愿称之为:每个女孩婚前必看的电影。 |
|
女性向电影 用动画片描写了一个女人从小到大可能会遇到的事情 虽然比较黑化 但可能也是普遍现象。 |
|
一部意象非常丰富的女性成长题材的作品。
女性成长这一生会遭遇什么呢?一言以蔽之:被男性定义。这就是第二性,何来平等之说。
我看到女主在感情里沉浮,被男人以爱之名哄骗,婚姻的誓词终敌不过海枯石烂。终其前半生,响在耳边的那些社会的声音,终于在结局被女主决然地打断,当女主真正成为独立的人时,而非第二性女性时,她才真正开始走到人生的起点。
ps:电影里有美苏之间的明贬暗褒。
|
|
西方价值体系对苏联女性的婚恋观刻画,掺杂部分生理学常识,虽有预设立场之嫌,但依旧很直白地剥开血淋淋的真相。 |
|
2023 HKIFF 港譯:戀愛真化學 本次iff第一次覺得陸譯更貼切,要是叫婚姻真化學尚且符合
意料之外的marriage & brain chemistry互交的2D 3D結合動畫,前蘇聯年代女孩被父權侵蝕的成長失落、性別不平等、身陷婚姻囹圄的過程,不少出乎想像的feminism & musical元素,社會灌輸她必須結婚、腦內化學物質影響她必須去愛,相信一些「灌輸與影響」都源於社會教育和時代局限性,明顯見到導演對愛、卵精結合、婚姻都是較以前的觀點(不過鄙視舊時代女性發聲這件事很高高在上也很爛),最後自我成長的一部份是從婚姻裡習得這一點既新穎地反擊又皈依制度 |
|
建议人教收录 |
|
来自拉脱维亚的动画片。以一个女孩的成长和探索为主线,讲述她从苏维埃社会到西方社会的爱情婚姻经历,以及逐步摆脱男权社会和意识形态的规训的过程,将爱情与现实的冲突展现得深入浅出,同时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女孩的自我认知和成长。视觉呈现值得称赞,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很多精心设计的画面,特别是运用了很多心理和生理机制来讲述人的情感动机。 |
|
落点是真没想到,看的时候屡屡停下来缓口气,真实女性的处境真的好痛 |
|
一个社会主义女人的婚姻血泪史 |
|
我们总是自私的想要改变他人,却对自己也无法改变的事实选择blind。女性视角细腻,有力,每个女生心里都有一只不愿意承认的没有绝育的凶狠公猫,被忽视的意识形态,好像深海里小小的海豹。。女性活着真是好累啊,喜欢旁白无感情的科普,真的很适合给青春期的女孩看。 |
|
非常生活化,感觉是一个有共识的内容。每个女人的成长故事,虽然不同,又都何其相似。 |
|
人生总会有plan b |
|
很特别,感觉很棒,爱自己,让内心野兽成长 |
|
风趣、辛辣、真实、温暖!
空间实物是粘土定格;
位置移动是 OpenStreetMap 软件产出;
知识解读是 Yajun Shi 在 Photoshop 和 After Effects 之间切换制作;
角色人物是彩色二维手绘,Signe 亲自拍摄参与剪辑与色彩团队完成。
三位 Siren 海妖音喜剧模式歌唱作节奏调剂,且传递着背景国别制度,传统父权体系对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规训。
通过描述 Zelma 初潮、学生、两段婚姻展示“不完整感与矛盾感”,准确归咎于父权社会期望对塑造女性的影响和对自我价值的打压上。除此还创造“神经元”形象名为 Biology ,解释生理激素层面对“母职惩罚”慢性毒药式辅助以及间接助长“父职奖励”。
不回避有毒、欺骗性、愚蠢无用且媚上欺下普男画像,即便 Bo 这样看似“温和良善”2.0,获职机遇和退居空间也远远比 Zelma 容易。
瑕不掩瑜信息密集,缺乏顿挫呼吸 |
|
还以为电影最后会升华为女性要独立自主也能过得很好,结果并没有,很遗憾 |
|
这个中文片名是不是不对啊 |
|
近期看到过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所有动画据说均由导演一人画完,历时七年。完全的女性主义,或者说人性主义,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女性的规劝用富有形式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最让我惊讶的是导演将这种社会的规劝利用促使我们身体激素和神经元的变化,以达到了一种生理上的控制这一形式用动画的方式也展示了出来,所以他也是一部很棒的科普电影。而这些也是导演和纽约大学的生物学博士的共同研究。真的推荐,强烈安利。 |
|
东亚女性从小到大被Pua以及遭遇的常见困境,都用非常有张力,想象力的动画画面展示了,每次pua的歌曲曲调都非常欢快,但是色调都非常压抑昏暗。遇到的每个男性都各有各的问题,用生物学的角度阐释一切,仿佛一切都是被“剧本”设定好的,一个女性从守旧,教条中逐渐寻找自己,颠沛流离,陷入各式各样社会教条中的“失败”,当丈夫穿上女装的时候,何尝不是在说“女性是一种处境”。女主角一直在实施各种plan,最好主导了自己的人生plan“We are cool!”走向了鸟语花香的未来。评分:8.0/10。 |
|
乍一看以为是在打破恋爱脑,其实还是要找到自己、与自己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