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业绩、比别人强。我们困在这所谓的牢笼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也是素熙,也曾对未来充满希望,我能考上好的大学,能成为明日之星,能周游世界,可现实却告诉我,对于这么普通的一个我来说,要么死,要么疯,要么再也不是自我。 |
|
没有人比我们东亚人更能拍这种网一样的系统性绝望,个体的崩溃最后就像重新恢复平静的水库一样,毫无痕迹。 |
|
当女刑警坐在小酒馆同样的位置望着漏进来的一缕阳光时,她就已经成了下一个素熙。现在东亚普遍发生的故事只能由一群有良心的日韩导演拍出来啦,一想到这一点,画里画外,都让人压抑得透不过气。 |
|
过于真实的职场与学校描绘,所有领导都只在乎自己的个人绩效,而下面的人不过是消耗品和流水线上的罐头,韩国及东亚的社会结构压力是外人很难真正体会到的,这一种病态的社会模式延伸到了方方面面,电影讲得很真实很生动,可惜不是每个世界都有一个裴斗娜一样的警官,叙事结构能改一下就好了,目前素熙和警官之间的连接还是太直接了,多些穿插倒叙或许会较平铺直续更引人入胜。#Fantasia |
|
张家界跳崖的四个年轻人就是下一个素熙 |
|
冰冷的数字系统,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溺死在名为指标的阿拉伯数字里。这个结构真好,前半段是由内向外的试探,后半段是由外向内的拆解,结尾也收得漂亮。 |
|
我们都是素熙,素熙比我们勇敢,勇敢的结束了这一切,我们只是苟且偷生。 |
|
一部具备肯·洛奇式创作精神的电影,一部值得中国新导演学习的现实主义电影,一部纯粹的女性电影。 |
|
PYIFF07【卧虎】剧作范本,文学性很强,社会批判的广度与力度都很到位。中途变换主角,不仅是剧作技巧,同时直指作品主题。下一个素熙是谁?是女刑警,是未来千千万万的高中毕业生。这个世界最令人绝望的真相是,麻木之人,早已被社会机器碾得棱角全无。那些热血未冷之人,始终悲哀。 |
|
她很努力了,冰冷的水还是沒过了头顶。 |
|
真实程度是每一个应届毕业实习生都能感同身受。止不住边看边想骂人 |
|
想主持正义的吴警官调查一圈之后才明白,素熙根本不是因为委屈才自杀的,她的选择才是从没有尽头的PUA人生中挣脱出来的最快速最正确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总有人问,约死群里的年轻人都在想什么呢。他们没想什么,他们只是不想想了而已。 |
|
结合最近张家界四人自杀事件来看这部电影,职场的剥削、社会的规训、家庭的冷漠,生活压力从各方面向我袭来,窒息感与难过把我全部吞没。 |
|
学校教授的不是课程,而是现实。企业招聘的不是员工,而是蝼蚁。机构监管的不是秩序,而是政绩。耳机不是我的武器,是杀死我的凶器。合同不是我的庇护,是推倒我的手臂。我曾在练舞房挥汗如雨,此刻却在水库边瑟缩。从地下通道里看过飘雪,也在餐馆门缝里见过夕阳,在这美好的人世却变成了下一个悲剧。 |
|
#6th PYIFF# 卧虎单元入围。前入围2022戛纳影评人周展映。“韩国的社会正义都在电影里”,对韩国社会的推卸责任、PUA文化和数字报表考核决定一切(尤其第三点)等问题都有抽丝剥茧式的观察与再现,两段视点人物分别是自杀女孩和查案女警察(裴斗娜一个戛纳两部都演面瘫冰山女警察……),后一段虽然基本没有提供什么案情新信息(也算是个希区柯克式的悬念布局),但一来勾勒了社会的系统性疾病,二来女警察也遭受到了相似的职场PUA和破案率考核,这个换视点再讲一遍还是由点到面式的深入,相当之有必要。虽然也是个“看到了问题,开不出药方”的无解困局,但前面“90后/00后整顿职场”的几场撕逼戏,后面裴斗娜的几场问责还是挺让人解气的。#年度佳作候选# |
|
【平遥电影展展映】中国首映。韩国电影人对社会揭弊题材的创作仍是一骑绝尘的优秀。剧作、摄影、表演无懈可击。作为郑朱莉的第二部作品,其成熟优秀的完成度各方面碾压国内新导演。抽丝剥茧一层层一步步展示了压垮少女的一根根稻草。揭露了被忽视的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甚至直击举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向学校、社会、教育、资本公司、加害者和残酷无情的量化制度喊出发自内心、振聋发聩的愤怒叩问。同时也以女性视角对女性在直播、客服等职业所受的苦难加以关怀。太平间和葬礼戏份的真实感也令我动容。看到片尾,我已眼含热泪。青年演员金时恩演技极佳,表演层次丰富,丝毫不输裴斗娜。对于影片视角和叙事线索,我很疑惑为何导演没有选择以裴斗娜为视角来倒序剪辑叙事?以少女死亡的悬疑带出背后的社会问题,或许会有更好的质感。四星半 |
|
“现在的小孩过得很幸福,不像我们小时候要吃很多的苦。”面对采访者如是说,杨澜说:每一代人都有他们要吃的苦。或许这一代人在物质上不似前辈那般匮乏,但他们仍要面临许多精神上的挫折与欺辱。片名叫“下一个素熙”,很精准,素熙只是一个代表,是一个群体的指代,除了她的故事,还有成千上万个与她一样的人受困于社会的折辱中。《蜂鸟》导演金宝拉有一部短片叫《竖笛考试》,短片结尾是一个又一个孩子登上讲台面对考核,“下一个,再下一个……”,平凡的生命终究还是被吞没在时代的洪流中。能像《辩护人》一般改变社会的电影只是少数,但正因存在改变的可能性,电影仍有其值得努力的意义。 |
|
是知道的吧,车里那句“可不可以辞职”,爸爸妈妈你们其实都听到了。 |
|
学校没有错,老板没有错,教育局更没有错……你们都振振有词,慷慨激昂,只有那些自杀的人有错,他们可以选择辞职啊!对啊,要么忍,要么滚,多么熟悉的狼性文化台词,是啊,他们错了,错在他们太娇气,加个班算什么,扣个提成算什么,劳务外包算什么,层层盘剥算什么?人……算什么? |
|
找了一个多月工作的我对此感同身受,父母可不关心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开不开心,只会批判孩子辞职,催促孩子拎包,无缝衔接下一份工作,容不得半点空隙! 明明住在一个房子里,妈妈看着无聊的电视,也看不到女儿浓厚的黑眼圈、虚浮的面庞、厚重的假笑…他们不知道女儿爱跳舞,不知道女儿的梦想,他们疲于生活,爱女儿却又不关心女儿! |
|
全州猎身,意外的结构。同样在讲手机对人的异化,现实对年轻人的撕扯,但它第一场餐馆戏,就暴击华语片。观众可能会意外于“下一个”,是姗姗来迟的,错身、背对的裴斗娜,但下一个其实是那帮青年人,群像异常动人。看起来懦弱、笨拙、可笑、胆怯、孤独的罅隙,居然全部都有合理的性格晖照。 |
|
东亚太擅长用集体主义绑架人了。真的,与其内耗自己,不如发疯毁灭世界。 |
|
目前平遥最佳 可以完全投入共情的片子 太好了 |
|
1.不仅真切地言说了东亚部分职场的残酷现状(无尽的内卷、PUA、各路压迫与剥削),更呈露了现代人深深的无力感——人人都在不断自我增值、无限加强的资本—科学—技术系统中泥足深陷,一如韩炳哲对当代“绩效社会”“倦怠社会”的病理诊断。个体唯有将技术的促逼、计算/控制逻辑与绩效考量(KPI、xx率)要求内化,才能融入主流世界,且很难逃过抑郁或过劳。2.当事者经历/调查者追溯的两段式叙事结构新颖有力,两相比照之下也有轮回之感,然后半程终归无解,既熟悉又难免令人疲惫。3.多次复现的雪,常与死亡相伴,如此冰冷钻心,一如暗夜里的孤独&买醉,还有灰蒙凄寒的湖面。4.金时恩的表演太有感染力,裴斗娜的女警角色则似从导演前作[道熙啊]接续而来。5.便利店里透过门缝的那缕阳光,蓦然将两人牵系起来;黑衣宥真与白衣素熙隔屏而在。(8.5/10) |
|
那些甩锅的话多熟悉啊,东亚三国一直以来的文化,直到现今的人口负增长真是应得的。 |
|
血肉之躯在吃人不吐骨头的体制机器面前简直太脆弱了……那种绝望和窒息最后在两位女主跟观众之间达成异乎寻常的一致…… |
|
吃人不吐骨头的东亚黑洞 观影全程紧紧攥着拳头 飞天小女警不常有 下一个素熙无处不在 竟然有人觉得后半程重复拖沓无新意 完全不是啊 后半程才是压迫无差别降临的恐怖所在 (裴斗娜的警察演技已经磨出包浆 不动声色蓄力 |
|
为了天门山四个孩子的纪念 |
|
所有人都沉在水底,平静的河面时不时漂来几具浮尸 |
|
系统性谋杀 |
|
感受到了女性电影人的细腻,她拍出了个体被宏大机器碾压的挫败与绝望。郑朱莉是责任感强的人文作者。[B+] |
|
???就这?花了一个小时讲职场的恶心(广告民工的日常就是这样),后半裴斗娜才出来,自己有问题吧?然后执意调查,最后落点就在教育局层层施压学校与企业勾结吃回扣?花季少女本活泼开朗最后压力大崩溃自莎???就这?对韩片再次失望透顶,剧情慢不说,最后屁都没有,what a waste of time(不得不说与朝内太像了年轻人像通过成为爱豆少努力,吃播自媒体,不考虑实际的指标层层下压(一天能看到两个横割腕也是醉了 |
|
与宝宝看的,宝宝在旁边睡了1个半小时。我暗自下定决心,如果她出来说喜欢这个片子我就跟她分手,还好她睡了。又臭又长,这么矫情又刻意的东西真的好无聊好无聊。 死亡大于辞职? 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人? 脆弱又矫情的烂故事真的除了噱头狗屁不是,有的是更困难更艰苦的人们还在乐观的活着呢。别出来工作了,回家当公主吧。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我刷俩小时抖音都更有价值。 学生作业般的视听,老套俗气的天上飘雪花等烂俗设计,我读书差,我来到了职高,我被分配到辣鸡公司做辣鸡活,我好惨,我的朋友们都在辛苦的工作,我不能辞职,辞职我的学校会说我们是笨蛋,呜呜呜我好难,我受不了啦,我要自杀,全都是社会的错,这个吃人的社会,谁是下一个素熙?我也想看看谁是下一个傻逼,别跳湖了侮辱环境,去垃圾场自杀吧。 |
|
一份社畜是怎么被工作、绩效、数据、制度、系统剥削压榨直至毁灭的调查报告。眼看着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进入那台绞肉机后迅速失血枯萎。放在当下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但其实看多了对我们这边一些血汗工厂的报道,会觉得片中那个客服工作也没有特别惨。每天加班到八点后,被客户和领导骂,背负KPI压力,自我异化为干活机器,这难道不是现在多数工作的常态吗。为什么女主角因为这些就去死了,大多数人却还活得好好的——也许,大多数人也不过就是行尸走肉而已,因为人性早已残缺不全了。这是个悖论:当困在痛苦里无法解脱,灵魂还活着的人会更想死去,灵魂死去的人才能勉强活着。 |
|
#Fantasia 一层层溯源,结构性不公像是无解题般将人吞噬,导演与影片气质浑然,门缝里透出的光回想起来灿烂又绝望 |
|
父母连孩子喜欢跳舞都不知道,学校连企业是什么工作内容也不知道,教育局只盯着就业率,黑心企业只盯着KPI,警察局说自己什么也做不了,这是教育局和劳动局的事。又有什么事,是和我们完全无关的呢?还有组长,不要以为成年人就不会崩溃。 |
|
电影开头素熙一个人的舞蹈,跌倒爬起,看的人心痛。裴斗娜在一个小时零七分左右出场,她和素熙没有对手戏。前一个小时是当事人素熙的主场,作为一个职业高中高三学生的就职经历,怎样从一个外向活泼开朗的女孩到最后选择自杀。后一个小时就是警察宥真的登台,揭露社会和职场,以及所有与压榨剥削劳动力有关人的“无辜”。都很真实,在那个社会下,最底层的人没有尊严可言,只是一群家庭条件不好,爱财的,不知道好歹的,可以任意践踏的实习生。企业、学校,甚至是教育系统为了排名,倒成了受害者。几次展示的墙上的排名,以及电脑里的数据,在这些人眼中,可比生命还重要。那个瞬间,除了宥真和搭档之外,整个世界已然变成了木偶。而下一个……又会是谁呢? |
|
一个完美的当代绝望人生闭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冷酷吸血的资本主义,麻木不仁的官僚机构,不知道有什么存在意义的父母,境况类似的朋友,毫无希望的自己。出路在哪里?除了直播、打工、站街以外,有更好的出路吗?无论做什么都只是被欺骗和损害的、劳苦受辱的一生。在这种情况下,死反而是一种解脱,早死早解脱。有什么必要继续生产韭菜、牲口和肥料呢?世界是属于少数阶级的,大部分人什么都没有。 |
|
如果我无法改变自己当🔩的命运,那最起码不想自己的后代也当🔩 |
|
电影放完的那一刻,屏幕上映射出自己的脸。 |
|
全球生育率最低自杀率最高的韩国社会真是坏透了,从上到下的体系是一个杀人剧本,弱肉强食里的素熙代表了那些没有学历和家底的年轻人,他们永远是弱肉最终都会被社会吞噬。日复一日被领导PUA,遭同事排挤,被学校当枪使,被父母忽略,朋友都一样无助,无人诉苦只能喝过两瓶啤酒走进冰冷的湖中。这不是几个人的错,而是一个国家出了问题。可韩国日复一日的拍这种题材,就是要告诉人们警醒人们,或许就如裴斗娜扮演的警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接受一切。可比起同样糟糕却睡着的、做梦的、假象弥漫的、忽悠的、装傻的、逆来顺受的、不说的我们,韩国影人至少良心尚在。 |
|
死亡率与就业率齐飞
幸福度共gdp一色 |
|
但凡让拍 国内能拍这种题材10000部 |
|
我们有这样题材,却没这样的电影 |
|
6th PYIFF
看哭了,知道是那种靠细节和议题取胜的韩片,但做的也太精准直击人心,小至每个人物神态和躲闪的目光,大至直击职场PUA和父权社会家庭缺席的痛彻,这样的完成度值得高分,这片出资源后一定会火,小城之春里面长达10秒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啜泣即是最好的证明 |
|
我当年在青岛上班的时候,也差不多是同样的心情。为什么总说希望世界毁灭呢?因为一整个体系,盘根错节的,都他妈的该下地狱。 |
|
素熙和警长都是路见不平就会冲上去给人一个大逼斗那种“正义判官”,但在巨大的结构不公面前,换做谁都是如此无力。前半段觉得节奏太慢,后半段警察视角一步一步揭开这个中韩都有的就业困境,窒息感扑面而来。刚毕业的年轻人想好好生活,父母想孩子有稳定体面的工作,企业、学校、警方、教育局、劳动厅每个人都在各司其职“落实政策”,但素熙就这么被逼死了。死就死了吧还得被整个社会议论“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又不好”。操蛋的现实 |
|
请你适可而止。你有什么通天的本事? 蝼蚁犬儒,职场压榨、教育pua、家庭缺席,社会结构机器。唯一门缝里透过的一点光,没有温度,转瞬即逝。电影仿佛又是真实的记录,让人看到,让人无力。 |
|
最平淡的流水账结构也能被诠释得有力量,即便是如此简单的叙事,此地现实主义也遥不可及,因为最终指向了结构性困境,阶级矛盾才是根源。职场劳工关系故事很适合诠释“阶级”,职场就是只唯上,最容易练就“爹”的地方,男爹死了还有女爹,逼死一个还有下一个,警察作为国家机器也困在权力关系里,真正的大爹不可说。韩国和中国某些地方很像,除了电影里展现那些,还有影视文化产品本身,真正的现实、穷人只活在独立电影里。就像国产剧没有穷人一样,高工业水准的韩剧里财阀有钱人能和普通人同框,底层接触到财阀面对面复仇,也是一种幻觉。现实是这部电影里,壁垒厚到根本接触不到,被一些不可说死死堵住,女孩的生活一片黯淡,学舞蹈想当练习生,那些她所期待但不可逾越的东西,只能通过视频被看到,练舞房是唯一的光。 |
|
女孩断送的未来,众人无果的正义,想说的都在裴斗娜忍无可忍的一记拳头里。家长、老师、同事都能看穿的其中的现实恶疾,但任凭眼泪和愤怒,都无法推动一些改变。片尾男孩再出场时已是心酸,再看到舞蹈视频时深深的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