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模姐太适合这种干练冷艳的角色了。艾伦·索金再次用烧脑对白拽着观众一路往前走,虽然故事没什么深度,但割喉的节奏感真爽啊。查了一下真人真事,玩家X竟然是Tobey Maguire,“最好的玩家、最小气的打赏和最输不起的人”,瞬间瓜都吓掉了... |
|
奥斯卡陪跑。索金太执着于寻根溯源了,一定要为人物找个出口,只可惜茉莉的人生还不够传奇,尚未步入神坛,又何谈坠入凡间。 |
|
前面一直是逼逼不停的高密度旁白,之前一直消失的父亲忽然出现来了段强行鸡汤,接着跟律师激烈嘴炮强行高潮,最后法庭判决又强行煽情。总觉得比塔尼娅更有浓浓的洗白甚至是拔高感。 |
|
茉莉女士的人生大转型,从职业运动员变成一个操盘赌局的人,看似突兀,看似有一大本子童年创伤、daddy Issues的老账可算,但归根结底,其实还是源自骨子里生具的赌徒气质:当手中一切都在瞬间化成泡影时,如何才能抚平失败的不爽?那就是,去赢回来。只不过她运气太糟,总被一根树杈子绊得头破血流。 |
|
有点厌烦类似的传记题材了,劳模姐这表演和《斯隆女士》有啥区别? |
|
从最初开设牌局发家致富,到辩护律师的慷慨相助,再到穷困潦倒以至于买不起热狗,最后再来段“父女交心”的戏码...实在拍得太常规工整(甚至臭长)了。闪回虽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与乏味,但电影全靠对话撑起看久了也难免产生倦意,即使没有对话的地方也基本用劳模的旁白塞满了,索金还是那个索金。 |
|
看完后不免产生一个问题,所以呢? |
|
最后劳模姐在溜冰场说“catch me”的时候真是真个人都提起精神了!但是,很快,就被她愚蠢的老爸打断,最后以一段愚蠢的对白结束,泄气...其实有时候并不需要对所有东西都作出一个解释的。 |
|
如果索金仅是编剧,同时又有芬奇或博伊尔等优秀执行者来导演,那么我们看到的将是霍克斯"神经喜剧"在面对二十一世纪的风险与机遇时的哀叹与喝彩,然而当他亲自执导时,却难以满足自己写作层面的高要求,于是只能通过降低剧本的水平和质量来迎合自己导演能力和经验的不足,这很安全,但也很扫兴。 |
|
他仍是好编剧,却不是好导演 |
|
密度太大,艾伦索金不知取舍。对劳模姐来说,和斯隆女士太过相像,这对演员来说并非好事。 |
|
4. 今年应该是女性电影爆炸的一年,不论是性别之战的网球手,还是花样滑冰的托尼亚,是自我命名与飞翔的小鸟小姐,也是不服输无任何反转的牌局公主。最终不管是抓到了梦想放弃了梦想,都还是统统override了女性角色的设定,也照应了查斯坦所说的“无需服务任何男性”。过瘾。 |
|
好爱这部电影啊。非常好的反类型片。没有Romance scene,没有结局反转。讲的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故事。人生没有那么多的触底反弹。但重要的是keep the enthusiasm。 |
|
索金写对话真不是吃素的,虽然我觉得真实生活场景里这样讲话几分钟脑子就要炸开,但放在电影里确实非常刺激。但是索金这次作为一个自由派,有点太过于强调个人品格坚韧甚至女权的意思,茉莉虽然是个女强人,玩转各位财主之间片叶不沾身地挣钱,但并不代表不过问这些钱的来历、守口如瓶就是对的吧 |
|
全程×1.5语速唇枪舌剑口若悬河妙语连珠……但是,但是都没有劳模姐的胸抢眼,以前都没这么注意,简直目不暇给! |
|
赌徒的彻底疯狂就在于“我还能回本”,就像人生一大错觉“我能反杀”一样,莱利主持牌局见证了最贪婪的人性,结果自己深陷深渊难以自拔,最后彻底反悟回归鸡汤。女主自身经历也颇为传奇。剧本不错,手法上全靠旁白闪回表诉,冗长僵硬,令人索然。看此片需要点耐性,可惜我早已不再。7.3 |
|
索金自己主导的作品——身为Creator的剧集和这部导演的电影——都一个样,到最后满是自由主义式的赞颂,乍看上去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再一品却是个味同嚼蜡。 |
|
斯隆女士前传 |
|
茉莉根本跟哈佛不搭边,而且相当厌女症。洗钱什么的就别把她写成一心奋进疏忽了,完全就是鲨鱼吃大鱼,她在下面拣点渣渣那种。而且守口如瓶当然有好处了,她那个律师就不是一般有点钱就能请到的。女权标签看着心累,明明就是玩着男权游戏还因为自己“一只花”而洋洋得意的那种嘛 |
|
茱莉或許曾從牌桌牟利,牟利卻絕非是她的目的;正好相反,她比任何人都渴望公正,因為人人依照她的遊戲規則運行,才是她行為意義的唯一來源。並非人人都能理解這種事情。幸運的是,那個更偉大的遊戲規則的仲裁者──法官,顯然是其中之一。他給予茉莉的無疑不是出乎同情的減刑,而是出於同行的自赦令。 |
|
尽管知道索金在人物塑造上的短板,却不得不承认,他真是抓马大王!真的很可惜他笔下的人物都一个样子,所以尽管很抓马,却从不曾真实。 |
|
有人居然好意思给这部电影打“女权”的标签?从头到尾Molly成也男人,败也男人,最后被救赎也是靠男人,她本人作为全电影的核心却一点个人意识觉醒都没有,太荒谬了。导演和编剧是不是太嫩了,世界观还不完整。 |
|
除了片长需要斟酌以外,这部电影是一部精彩的娱乐片。全片有条不紊的故事和张弛有度的节奏,配合着风趣幽默的台词,让观众跟着“扑克公主”完成了一次成长与冒险。实在想不出有比劳模姐更适合这个角色的人了! |
|
Aaron Sorkin一定不能理解留白的意义。 2个多小时的【看我知道的多多】真的让人厌烦。 |
|
高语速系列的小格局故事 英语不是母语在前半段真听得有点晕 劳模姐在这传奇里得到很好的荧幕效果 冷酷冷峻 处心积虑的小心机 然而最后的爸爸这条线太太狗血了 可以砍掉的话起码能让电影的成就高出一档 毕竟有这个眼睛深邃胸大腰细声线迷人演技过硬的劳模姐carry全片 本来就不会有多差。 |
|
对话不错,旁白略烦。 |
|
最大的亮点是剧本,最大的缺点也是剧本,对白安排的太满,做一点减法更好。 |
|
讨厌结尾,父亲这条线很烂,非要给莫莉一个感情宣泄有点强行鸡汤。前两小时的高速叙事对话依然很爽,但是没有<乔布斯>的有始有终。不过有些点语速太快真的无法正常思维了,那些金融和诈骗知识能讲慢点吗?或者少讲点。 |
|
传记本身故事性强,改编不错,电影节奏也不错。不自觉联想《斯隆女士》,女主同样聪明要强、犯小错但本质善良正义,还都依赖药物。女主背景性格太相似了,第一次看惊艳第二次就meh。赌场的戏塑造得很有节奏,法庭就一般般,过于戏剧化。不过跟《斯》本质不同,导演重点不在于翻盘。#苏黎世电影节# |
|
劳模姐演的不错,然而人物写的过于冰雪无暇拼命拔高最后还一个Psychoanalyze盖章label顺带解决daddy issue,简直气人。 |
|
和《斯隆女士》观感太像了吧 |
|
快节奏配合劳模姐高语速旁白,这是一部完全不会让人想睡觉的片子。开头滑雪的Game呼应片中牌局Game以及结尾滑冰,主角的好胜和坚强被劳模姐演绎的淋漓尽致,在同年tiff中可以说是难得的佳作了。 |
|
节奏很快,台词很多,展现一个女性一步步走向巅峰再到回头是岸的过程。前半段特别过瘾,结尾又归为弗洛伊德式的父女关系(以控制有权势的男性来找补童年得不到父亲赞许的心病)有些过于陈腐。 |
|
艾伦索金极强的角色驱动的剧本以极为美妙的方式正名了莫莉认罪的决定并追溯到其角色的本源,以及片中大量由演员传递出的质量过硬与优雅的台词,查斯坦带来的依然是当下美国最优秀的银幕表演之一,然而对比索金历来高质量剧本的银幕转化,他亲自指导的这部作品完全被剧本掌握了节奏,在视觉上欠缺深度。 |
|
索金的剧本水平有保证,对白信息量大,笑点不少,全场边看边鼓掌。劳模姐很适合这个角色。不过他的导演水平就一般了,有些镜头角度很诡异很unflattering,尤其对比TSN显得很业余。剪辑倒是还可以,剪辑师加鸡腿。 |
|
旁白跟华尔街之狼一样多, 很crowd pleasing, idris elba有段很showy的monologue, michael cera演tobey maguire很雷就是了 出片头前奥运选拔赛的剪辑不错 中央公园溜冰遇到爹那里太cringeworthy了 在座位上抖成狗 |
|
Jessica擅长的“Sheroes”类型故事,Aaron Sorkin信息量无比巨大的文本,还有像Michael Cera、Chris O’Dowd这样活跃生动、偶然闪现的客串。电影是颁奖季号召下,对诸多成熟元素的一次堆砌和集中出牌,显然对于TIFF是再为理想不过的作品。但是用流程图的方法详细复盘了牌局故事之外,讽刺影射了什么(参考去年水城主竞赛404),又想对角色注解什么?(最近的,《舞女大盗》)…通通看不到。这显然也是让人在无比期待之下失望的。 |
|
前半段高密度旁白看得我脑壳疼,后半段尽显Aaron Sorkin功力,把这个自带八卦的故事的立意和逼格提升不少。就像Molly她爸说的,狠人做啥都能赚钱,看资料说她凭借电影赚了$59.3 million! |
|
想通过掌控牌局,获得人脉,提升阶级。可操盘手哪有这么好当?不过被命运玩弄。 |
|
对赌博无爱,对这部电影亦是如此。或者说:如果本片没有提名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那么我应该不会因追看奥斯卡提名电影而观影了。P.S.:电影前5分钟的序幕讲述茉莉年轻时滑雪经历的影像片段,凌厉的剪辑让我眼前一亮,而后在豆瓣上看到本片也提名了剪辑工会奖的最佳剧情片剪辑,小小惊喜一下。 |
|
她聚众赌博,她非法放贷,她嗑药,可她是个好女孩。艾伦·索金狡猾地躲过了所有得罪好莱坞同事的可能,将真事隐去,搞得茉莉小姐俨然一位励志女王,尤其是结尾的“她又站起来了”,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做作式煽情。说到底还是没有娱乐精神,要是找大本马达小李子来本色出演赌客,肯定比现在好看一百倍。 |
|
节奏紧凑,全程高能,没有尿点。剧本继续延续艾伦索金的话痨风格,然而没有电视剧感,有几场调度简直成熟的一逼,一点不像新导演。劳模姐驾驭这种bitchy的角色驾轻就熟。 |
|
因为有诸多相似点,便忍不住比较,故事内核输给了《斯隆女士》。其实前面开设牌局种种都还蛮精彩的节奏也拿手得好,但是落到女权、缺爱的立论上就有点站不住了。
Chastain真的是太适合演这种把自己逼到死的强势女性啊,这部比斯隆还多出了一份脆弱和无助,好评。 |
|
非常话唠的传记,molly真是口才一流了,这钱赚得真不容易。后面有几场感情戏有点牵强,尤其是奶奶/爸爸的教育对molly选择决定性的作用不是过渡得很好。不得不说,小molly在录像里真是太好看了。 |
|
我十分需要看 Jessica Chastain 和 Idris Elba 的床戏,nc17那种。立刻,马上。 |
|
让一个非犹太人演犹太人,而且还是索金的剧本,明明非常引人入戏的片子,却处处透着与IQ不符的疲惫和笨拙。 |
|
话痨到让人头疼。我是在看电影,不是在听说书。 |
|
台词挺精彩但是太密了,看翻译字幕跟不上,消化不良,想看剧本。(喜欢这种絮叨比起伍迪艾伦的絮叨) |
|
洗白到恶心的片子。贴女权标签的是SB吗?JC演技平平,台词烂到发指,好好的旁白说得人心烦,该爆发的地方完全没表现力。最近看的尽是这种被评价带得充满期待,看了无比失望浪费我时间的片子。看脸刷片都比看douban评论靠谱 |
|
完全不是《斯隆女士》,但是本片和《斯》都可以成为当代中国关于女性角色的编剧教科书。这个电影在维护自己的原则甚至比常有此命题的男性角色还要出彩。消失的父亲最后的三个问题,依靠编剧和表演推向了一个高潮,十分精湛,这段对话是要好过《唤汝之名》那段的,那段是有利,这段是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