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女性视角去讲述时代故事,拍的很克制,但也有点平。配乐太有特点了,悬疑和紧张的气氛做得很足。感觉有一件坏事潜伏着即将发生,而发生之后又戛然而止。 |
|
男性的脆弱与裸露,女性的自信与坚强,当性别政治以微观结构参与到更大的叙事框架中,一种更新的历史逻辑正在蓬勃向外喷涌。几处细节都很好,但整体完成得比较粗糙,只有概念硬撑。 |
|
故事的选取视角独特,氛围营造下了功夫。但即使是做出了这样的努力,整个电影还是显得太平淡了。也实在配不上这么个名字。 |
|
视听惊艳,故事没点背景基础的话看着较为吃力,整体也是淡叙事重情绪的片子,张力很强,但缺乏实质的承载桥段。 |
|
#2023 Göteborg Film Festival# 看这部电影之前先了解一下智利那段时期的历史,有助于更好体会与理解镜头下的故事。看似风平浪静的生活背后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从袖手旁观到帮助其中一方,她只是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而这也赌上了自己和他人的前途乃至生命。 |
|
#46th Göteborg#Cannes2022 3.5/5 |
|
取材角度 配樂 |
|
5/10 |
|
配乐奇特 |
|
#金鸡 3.5。开场的画面就很吸引我:女主高跟鞋,红油漆,蓝油漆的混合,还有汽车底下的那双高跟鞋。政治色彩我看得比较吃力,但是女性色彩通过与男性的对比还是挺强烈的:丈夫不让穿的那条连衣裙、(还是丈夫)在游艇上轻浮地谈话以及与女性友人摸手、子女口中的“妈妈终于有事做了”与女主“地下活动”的坚定与果敢。 |
|
这应该是我最近看过的电影里,在视觉上最赏心悦目的一部了。无论是拍摄角度,色彩搭配,还有光影,十分美丽!虽然,因几乎感觉不到该有的“紧张气氛”,还有调动不了情绪的故事走向,未能满分。然而嘛,就像漂亮的时尚杂志,无用的美丽,翻一翻,总是愉悦的。VIFF. |
|
【智利】独特视角的设置,放大了角色、真实历史以及救人悬念的联结;原本风平浪静的她选择投身于一个行为(并且它可能带来的后果),接下来开始作为聚焦,延伸至更大的历史与故事。角色的选择与卷入的漩涡始终牵动着观看时的心情,创造了一种难得的投入感,也格外折服于这种魅力。 |
|
智利1976 用一位乡村富家奶奶(地主婆)的视角,把76年智利军政府对社会的高压及老百姓的反抗掀起了一个角。谈不上女性视角或者主观视角这些大道理,老老实实的用第三人称视角来拍这件事。就算不懂当时的背景,看起来也不费力,无非觉得平淡一点罢了。导演很喜欢特写,两个拍镜子的镜头很有想法。比较遗憾的是节奏掌握的一般,让音乐过于突出,肯定是画面上出了问题。 |
|
导演想展示的比实际展出的多。美术是可以的。 |
|
有些影展类型片,第三世界政治惊悚,配乐不错,其他没太多感触 |
|
84/100 似乎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历史“谍战”悬疑片,但视点始终聚焦于女性主角之上,独特摄影和出彩配乐搭建的女性视角框架成功地冲淡了历史叙事的宏大性,而更关心个体。挺不错的导演首作,值得一看。 |
|
看预告就觉得画面很美,这部片的长处确实是画面的意象。声音也有点意思。剧情上确实谜语人了,不了解背景就出神。 |
|
关于皮诺切特初年的压抑迫害和社会惊恐,最著名的女性表达,自然是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幽灵之家》,改编电影《金色豪门》可能在如今会被认为是因循守旧的男性视角。那么这部《1976》来自女性作者,其实又真正颠覆了什么吗?讲的依然是一个不鲜见的大时代下勇敢女性故事吧?来自电视新闻的宣传——强人政治才是社会稳定的唯一出路——如今结合拉美现实看,甚至会觉得不是讽刺,而是一种尴尬的肯定,皮诺切特之后的智利,确是拉美最稳定和安全的国度。配乐是很独特和突出,可迥异的就一定是好的吗?我不觉得。 |
|
2023 nyc ifc center 讲述的是1976年的智利 在那个人心惶惶的年代 一名中产阶级的50岁女性试图帮助地下党接头 却不幸被发现 导致地下党员被杀害的故事 导演的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她细致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作为医院高层的家属 三个孩子的外祖母 这个决定可谓十分大胆 另外配乐很加分 非常精炼地运用了众多古典乐器来表现悬疑感 喜欢剪辑尤其是开头 我们看不到人被抓走的场景 但却只能看到一个正在冒泡的油漆桶 如同q&a中一名老爷爷观众所说 虽然我们不能看到恐怖 但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却能充分感受到恐怖在那个年代与我们如影随形 另外我还很喜欢电影中讲故事的片段 和导演对于海的隐喻 问到她这点时 她说那些故事都是有文学出处的 海作为智利身份的一部分 她想尽可能在电影里凸显这点 3.5/5 |
|
3.5 |
|
LUXBOX |
|
男導一般只會凝視炫耀 女導可以讓老婆包原聲,雖然有點一驚一乍但是真的好聽 基於很多真實事件想想就疼 智國女性很可以 笑死字幕還有testeo covid這工種世界真的變了 /東映 |
|
用声音制造恐怖感,可以和zone of interest来个double feature了(不是 |
|
#Cannes2022 |
|
《那年阳光灿烂》里面的小女孩演员,摇身一变变成导演控诉皮诺切特军人统治时代。搜了一下导演资料,发现她竟然和我是同一天生日。尽管算是政治惊悚片,但是电影有的镜头特别灵且轻盈,譬如对高跟鞋的特写,对金鱼的特写,这是女性作者独有的影像力量。女主角有点像比诺什唉,配乐意外的不错。缺点在于完成度不高,很多议题的表意松散。我后面去查资料,这片竟然还入围了戛纳。可惜没有中字资源,直接看的英文字幕版,太专注字幕了,可能错过了一些影像内容。//二刷看的中字资源,观感提升数倍。很好很细腻 |
|
创作动机很喜欢,但最终成片效果也就是还行 |
|
#2022金鸡国际影展
太喜欢这部了,一开头就让人想到波拉尼奥,政治流亡者、神父,一切看似都没有错,却转瞬间就被抓走,象征着独裁统治的密不透风。
为了增强影片的文学性,中间还阅读了奥拉西奥·基罗加的小说《自杀的船》,去找了一下,确实和故事本身相互呼应,流亡者就像那艘船上的船员一样,一个一个离奇死去。 拉美总是用这种隐喻的方式讲述荒诞又确切的现实。
室内对白时的光线对人物的塑造很有力,音乐更是颇具特点,电子鼓不断重复,敲击,就像在描述政变之后的恐怖清洗,让人胆战心惊。早上看的电影,到晚上脑海里还会回想起这个声音。 |
|
《智利1976》看似风平浪静的生活背后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从袖手旁观到帮助其中一方,她只是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而这也赌上了自己和他人的前途乃至生命。
“智利人都太慵懒,需要一个强硬的人来领导。” |
|
对我来说挺闷的,看不进去。 |
|
氛围做得好棒,女主角的女性魅力和阶级优越与逐渐迫近的白色恐怖对比,就像墙上红色油漆滴在高跟鞋上逐渐侵入生活,洁净舒适的度假屋、兴奋的孩子与海滩上出现的尸体,幸福的假期和家庭里隐现的矛盾与疏离,这种强烈的对比无处不在。展现女主内心恐惧的方式,配乐,色彩都很美。但剧本和进展有点太平缓了,比配乐要平缓很多,对我来说是氛围大于内核的一部(也可能是因为我实在不了解这段政治与历史背景)。btw导演和一起过来参展的配乐作曲家好像是一对恋人,电影放完出来喊她们进去做Q&A的时候看到她们蹲在空无一人的影院前台橱窗里寻找alcohol然后讨论瑞典影院到处买不到酒,她们俩好可爱啊啊人也好nice. |
|
地下党要开手动挡 |
|
金鸡第三部 书读得少 还是要加强对智利时代背景的了解 音效很独特 营造出特定时代下恐怖诡异惊魂不定的氛围 画面色彩搭配也很好 电影里有好多表达主角内心时刻的镜头 镜子、海水、玻璃 最后 掀开帐篷看狗的意象值得深思 瞬间想到李沧东的燃烧 |
|
平静安详之下恐怖压抑,貌似铺陈了一个悬念的设置,从一个上层的女性视角的一瞥,皮诺切特军政府下的语焉不详的恐慌(影片开头几乎就是整个电影的定场),但明明做出了不同于男性视角下的那段智利历史,可除了用影像风格化的叙事,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仍是通俗的反抗的女性故事以及女性在家庭、社会下的同样被压迫的遭遇的结合。 |
|
一丝安东尼奥尼? 太爱了 看22年电影节的片感受到了普遍的政治性抑郁氛围 配音太牛 果然不看剧情简介拆盲盒式看片最爽 |
|
努力在不提及军事dc的同时表现dc下的人心惶惶,好久没看过这么短的电影了,明明这才是正常的长度! |
|
那年阳光灿烂里“大打出手”的女孩和女人,成了这部电影里的导演和女主。 |
|
与其他同类题材作品相比,实在太平太闷了,唯一有趣的是简练呈现的对于独裁政府的不同看法,“智利人都太慵懒了,他们需要一个强硬的人来领导”,可是无孔不入的恐怖会让这群慵懒的人开始思考,然后起来反抗…… |
|
4.5 |
|
8.5 只有女性才能拍出來的電影。配樂莫名有點像前幾天看的all quite on the west fronr、、安靜中有節奏的鼓點、很棒。黑暗終會過去。 |
|
4 声音太出彩了 |
|
画面配乐很不错 |
|
#LFF22 DVL / 以小带大,镜头语言很克制,故事也很吸引人,但好像创作停留在了表面,没能往深再进一点,有些可惜。 |
|
太平洋海景房,太爽了吧 |
|
金鸡影展 |
|
另一种“文惠”和“铁敏” |
|
故事太平了,仅靠着构图配色吸引人 |
|
#Tokyofilm2022 |
|
故事设定不错,但不够克制,配乐的氛围渲染反而减分 |
|
11.19金鸡影展
合成器配乐好牛,色彩很漂亮。全片比较克制,个人蛮喜欢这部。 |
|
卡门是一位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 50 岁家庭主妇,与她成功且受人尊敬的医生丈夫米格尔以及已成年的孩子在圣地亚哥过着舒适的生活。1973年,智利社会主义政府被军政府推翻,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在美国的支持下上台执政。在皮诺切特持续17年的独裁统治下,数千人被杀,数十万人逃离祖国。1976年冬天,卡门前往她的避暑别墅监督装修工作。在那里,沿海小镇的牧师桑切斯神父请求她帮助照顾年轻男子埃利亚斯,埃利亚斯是反抗独裁者的抵抗运动人士,因参加运动中弹受伤,却因怕被逮捕无法出门就医,在神父身边避难。由于卡门有医学知识,自己也曾立志学医,曾参与教会的慈善项目,所以她决定帮助这个男孩,一次次与当局周旋。一部引人入胜的黑色历史片,通过一位敢于表明立场的资产阶级女性视角,展现了当时智利遭受独裁统治下的社会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