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分片,几乎也可以给五星了。片名可以翻成“都是成年人了”。对时间线有着非常有趣的处理,可以和罗马尼亚电影《安娜,我的爱》一起看,也算广义上“mind game”式的电影。多人场面调度的视觉给得很精确,另外一大亮点是通过画幅来标定女主怀孕前后,是个非常有意思且有表达的高概念视觉呈现:“世界变狭窄了”(怀孕之后是大约4:3,之前是大约16:9稍稍带一点黑边)。结尾长镜头又很《让娜·迪尔曼》,对女性议题(身体-怀孕-母职)和亲密关系有很有意思的探讨。#年度佳作候选# |
|
聚焦大学青年的生活感情状态。可以看到女主在男性和女性两边逐渐被遗弃的过程。男主对女主的大加利用,并不以为耻反而对女主各种PUA。见证了类似这样的无能寄生虫的糟糕透顶。家庭环境的描写比较一笔带过,但可以稍微窥见女主对父母的疏离。女性内部其实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破处的刻板,对挖墙脚侵占别人男友的庸俗无所谓。最后女友一句“我也有男友”就是这世间多数直女直男们的厌烦态度了吧。大家都活该是吧。一回到糟糕的状态画幅就会4:3. |
|
末尾的Sugar and Cigarettes想到了美酒加咖啡,现代人聊天自有一种不知道在聊什么的风格... 联想到让娜迪尔曼,给人物安上太多戏剧性反而会更快把观众引向喜恶评判,人物也就消失在这场热闹中了 |
|
不戴套就割掉谢谢 |
|
BJIFF 08。我的经验是 以后短评数小于50的电影不如不看评价直接盲狙 被骗了两场了。我是做错了什么要坐在这里受罪啊?电影看得好难受 我如坐针毡 我不是说电影不好:让人看得难受就是导演希望的不是吗?这部电影里的立本人 你们真的好虚伪啊 累不累啊?来到了温泉旅馆同一个房间不说 妈妈去世了不说 对朋友的剧本并不感兴趣不说。真实的立本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吗请问?简直是一个经典的PUA案例。不知道男主有什么需要成长的 有免费老妈子和pao友让他吃软饭 这不就是他的生き方。说白了一直出血说明他技术不行啊 看那屁股小小的臀大肌也不发达 前戏估计就是亲两下 说帅吧这个大便头哪里帅了?masato为什么会喜欢女主啊(当然他也是奇葩) 女主又为什么会到最后还喜欢男主啊 可能这就是pua吧!我快吐了反正是。 |
|
2022BJIFF。看完到结尾男主终于离开了气才顺了,两个不实际又自私的人相互折腾,自以为成熟,太真实了就更让人生气。 |
|
无聊的电影 |
|
无休止的回放。拖着近乎损毁的躯体行走着,或者躲进舒适区,希望有人来遮挡视线,这样或许就能让情绪失控得慢一些。声音开始变得嘶哑,好像在哀求着日常快点结束,却无法打断各自的叙述。曾出现过很多瘫软、皱缩到一块去的肢体,记不清了,转眼又被某个面影所吸引住,该如何去爱人呢…? |
|
北影节第二场 当初是看了我最喜欢摄影师之一滨田英明给这部电影拍的一组海报 没想到正好北影节上映了.但总的来说还是低于预期吧 这个片名加上舒适柔和的画面 没想到包裹得却是残酷冰冷的现实内核 从头到尾我就没看出来男主哪爱这个女主了,这个剧情走向看得真的让人别扭死了 看到最后“一起变成大人吧”谁还想变成大人了.不过这个结尾的形式我还挺喜欢 女主的颜和演技也都很出色 特别适合这个角色.ps:还是渣男有市场啊 前前后后三个女朋友都这么好看 |
|
#2022BJIFF# 看的过程中大概叹了八百口气(夸张说法),脑海里闪过的只有一句话: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好吧,坦白说,片子拍的蛮稳的,但真的全程拳头紧握。创作者既然打算这么写人物,应该也要做好被观众骂成筛子的觉悟。现实已经这么荒谬了,我为什么还要去看100来分钟霓虹绝顶渣男花式PUA大赏?我并没有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什么对于现实的反讽,还有什么性别意识。如果只是展现生活本身的话,我直接看看周围新闻就可以了呀,遍地垃圾男不是吗。另外我对这样的剪辑也持保留意见,除了把情节剪得更碎了以外对于进入人物并没有什么帮助。最后,女性率先成为了大人,而男人还是任性的小屁孩,这种事我还需要你告诉我?片尾曲好听,女主演得非常好,好到看得我满头火直冒。 |
|
#BJIFF2022 |
|
有什么办法才能让现在的日本人放弃拍电影 |
|
过于真实而平静。女主前后(孕前孕后)的情绪对比波动与不经意间的画幅转变时间线形成美好又操蛋的爱情异味。能说出 “不带套做爱是我的原则“ 的SB男,为何照样还与他相处?总遇到烂货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对。#BJIFF# |
|
居然出自男导演之手还挺令我惊讶的。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缺点就是剪辑太乱了,时间线剪的太碎,我内心反复编排了好几次才理清楚故事顺序;另外手持大特写太多了,镜头晃的有点晕,不是很有必要。优点是非常细腻,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的洞察,几场争执的戏拍得很好。豌豆的问题其实不是豌豆的问题,对于女性来说,只是希望为了我,你是不是可以有一些让步或改变的试探。 |
|
又一出精彩纷呈的《爱情生活》!喜欢只是噱头,私欲才是本质;孩子仅为诱因,人性则为顽症。彼此伤害或许才是相爱卸掉伪装后的真实面目,沉默与指责的拉扯之间便任由自私、虚伪、冰冷而又麻木的「爱情」将生活搅得支离破碎满地鸡毛。我在迎合你的时间烧饭,你却绝不可能吃哪怕一口青豆;我可以放肆的拿着行李说走就走,你却会向我扔刀只为琐碎的小事争执;女人总是避重就轻,男人只会推卸责任;我(你)不会道歉,你(我)也不会道歉。就自以为是呗!就相互利用呗!就彼此伤害呗!试问谁看了不恐婚,谁看了想生崽?与其苟延残喘维系这操蛋的「爱情」,倒真不如一个人一张嘴来得简单自然舒适惬意,何乐而不为。 |
|
男人最懂男人。虽然本片的镜头大多对准了女主角,但其中出现的三位男性:男友、前男友、一夜情男都各有各的典。导演蛮厉害的,即使是同样安静的画面,也能出传递出不同的情绪。可惜整体还是觉得差点什么,不够弥久的怅然若失吧。最重要的是:做爱请务必戴套! |
|
不提男主是否渣,他指出的一部分女主的问题倒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看的过程中想起来去年的那部《正发生》,两个女主的困境多多少少有些类似,但是那部讲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法国,而今时今日的东亚女性虽然在物质上富足了但是精神上还是不能硬气,看完有点儿心塞。导演插叙用的巧妙,爱情中的甜蜜与琐碎总是并行而生的,成为大人,就是坚强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吧! |
|
巧妙运用画幅的变换来对比怀孕前后的身心状态,视听语言也做了明显的区分。做爱不带套,后果很严重,母亲去世给闺蜜打电话得不到一句安慰,闺蜜只想着在高级酒店破处的问题。怀孕期间男朋友只给自己做饭,并且搬出一套理论和规矩只想着对与错。想一起抚养孩子但是不知道生父是谁。大学生做爱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啊。片名《我们是大人》也印证了大学生在处理感情问题时的幼稚,片中男女都有问题,也是影片的主旨。【NanSLi】 |
|
捕捉到了生活里的很多细节,感觉每一个女性的愉悦、失落、崩溃、嘲弄……几乎都有抓到对照,不合适的解读是“她们都是一个人”,但更加实际的解读恐怕还是得把“她们”当成不同的每一种人,总之看得出导演真的蛮爱女人的。而前半还以为这个故事只是单纯想要说“别和文艺男谈爱”,但后半段逐渐双线平行到最后,反而觉得似乎双方都是有错的:利用好自己的每一点去规避不合时宜的关系,这才是大人。但是否懂得这一点,就无法在接下来的人生里如此壮烈地爱人?结果真就是苦乐交杂。4.5归5。 |
|
编剧太强了,人际关系/台词,都特别真实。生气的时候想沟通,想讲道理,但就是无法顺利进行。曾经的世界广阔多彩,后来却是狭小且昏暗,从笑声打闹到争吵暴躁。就是真实,才让人心生纠结。 |
|
真是优秀啊,一下子调和洪尚秀、滨口龙介、今泉力哉、坂元裕二……还不时表现出这几位没有的深度,不容易。一副动人的当代青年情感画像,几场戏看得人心惊肉跳。 |
|
bjiff2022倒序插叙看得累。最后彻底分手倒是挺好的结局,片尾曲好听。
ume华星荧幕太黑了,今年看了三部片子,都暗的要死,再不升级改造明年直接pass |
|
真该死呀 man wh0re的存在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惩罚 |
|
导演拍得很好,男女主也演得很好,就是看得很窝火,不知道是气渣男还是气爱得太固执的女主,是不是一定要经历过这种糟糕的“爱情”才能变成“大人”呢?还是说,“爱情”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
|
差点气死人,都什么蠢故事?? |
|
三星半。最后一场吵架戏表现得不错,两人的商谈未果,本来已经结束,结果男生折回来讨伐女生的说话态度,一方持续性的点火,女生指责男生不想当父子,这话翻来覆去说了很多遍,很真实,也符合这类写实生活的设计,男生一直在制定规划,以爱的名义说出口,就很经营(李行亮),那些理性的理想与计划真的都不要在吵架时说,会变成一种未偿的债务,十分可怕。两人就这样分开,电影的结尾那段不同时间的搬家前后,让观众心理萌生了许多念头,这个钩子我很喜欢。电影处理得比较好的是围绕着女主意外怀孕的探讨,她不确定爸爸是谁,导演没有在此做出许多drama、猎奇甚至辱女的情节衍生,把它放在了一边,由这一点打开一段感情的因果,虽然最后无法免俗的回到这个问题上来,直指了男主的懦弱,但是整体对于年轻人的焦点缺失描绘得很真实。 |
|
我们是大人,但是并不想,结尾长镜头🐂🍺~ @电影资料馆 |
|
结构和剧场调度有所冲突。人物说话有点太渣言渣语Original Remix,观众很有可能会因为血压升高怒火攻心而忽视了导演苦心埋在台词里,两人相爱(过)的痕迹。 |
|
这部片子的低分,大概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家会很讨厌片子里的人物吧。但不正是因为人物足够真实激起了观众的恶感,反倒说明它是一部可以抵达人心的作品。爱恨纠葛就是这么无聊,最后都是好笑的过去。快乐自有其代价,只是那时候没人看得清。那个人离开,起身打开冰箱,自己做个早餐,放个音乐吃完。非常精妙的结尾。 |
|
真实入微的男女爱情,现实生活中就是有很多爱情如同片中男女主角所呈现的 在一起 的模样,一方因为爱对方,所以主动地、心甘情愿地、体贴入微地为对方付出,而另一方无视、觉得理所当然、说着我又没有要求你这么做,进而PUA对方。爱情天平失衡。观影过程多想替女主角对着男主大声吼:“你他妈的给我滚。” |
|
“我们是大人”,怎么,大人都是究极没脑子的纠结恋旧抖M型人格??? |
|
导演有些设计,比如画幅,表演难以共情,剧情也难以共情。 |
|
确实是最大人的处理方式了
女孩确实是长大了 男孩嚷嚷着梦想跑掉了
导演插叙用的很厉害
女孩房子真的很好看
片尾曲很好听
大概不会看 第二次了 吵架片段过于真实 |
|
好绝望啊,看完感觉这辈子再也不想谈恋爱了。亲密关系中的灰暗侧面,是因为拥有倾诉对象而过度放任自身负面情感的“举轻若重”,和相互消耗和举棋不定的反复犹疑。爱情是一场充分合谋的集体慢性自杀。 |
|
恋爱劝退手册 不知道和大人有什么联系…大人要谈这种啰里八嗦的恋爱也挺烦的 山绮弘菜最近老演ex是怎么回事… |
|
表面上看起来还不错的男生,要相处下来,遇到各种事情,一点点剥开对方的伪装,才能看清这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些自私虚伪冠冕堂皇,此时的女生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这一段跌宕痛苦原来只是男生经历中无数个循环之一。过程中对于时间线的处理似乎昭示着女主情绪的推进,画幅与色温色调的变化成为叙事的一部分,到最后的长镜头五味杂陈,这就是成长吗?原生家庭的剥离与爱情的幻灭,往后独自一人面对世界的艰辛。情人节必推电影+1,3.5. |
|
北影还是会选 |
|
情人節看這部影片,大概就是再次證明沒有一個男人是好東西?!片名應該是“我們都還是小孩子”更合適?看不能好好說話的小青年談戀愛是真累。還有啊,咱就是說,女性就是命苦,想要享受性愛還得擔驚受怕萬一懷孕怎麼辦。總之,如果我是女主,大概率也還是會選擇單身,畢竟,男人真的靠不住啊。 |
|
#12thBJIFF# |
|
这女主自己脑子就不怎么清醒还一直被渣男拿捏…… |
|
让人看了会气死的剧情 |
|
75/100 #BJIFF2022# 手持摄影相对冷静。人物塑造出色。指出情感关系残酷的本质。在最抓马的时刻,双线剪辑仍能让观众稍微抽离一些。 |
|
厌男宣传片。 |
|
#BJIFF2022 跟旁边的人同时深呼吸*n |
|
[3+]主观上极度厌恶。 |
|
错乱的时间线,更凸显游戏感!入选【情人节佳片】系列。 |
|
渣男不带套 |
|
来北京出差机缘巧合买的一张北影节的电影,很意外的喜欢。日本电影特有的细腻,本质上还是讲述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好喜欢片尾The Engy的那首“Sugar and Cigarettes”,一开口便爱上,糖和香烟加在一起就是成年人的苦与甜。最后结束的字幕很有心地加上“剧终 一起变成大人吧”,然后大家一起鼓掌,仿佛大家不得不最后变成“大人”,去应对生活中那些苦与甜。 |
|
它有点像《不再托腮遐思》(甚至男主长得也有一咪咪像🫣),只是死气沉沉的,想在结构上玩些花活儿,手段也贫乏,竟然还有什么阿宝色网红滤镜,救 |
|
命运是什么?通俗一点说,命运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影片《我们都是大人》里的主体「我们」明显还不是法律意义上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大人,这个小的命运共同体在面对意外事件和突发状况时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更像是一个影视剧看多了「入戏太深」的小孩。搞清楚谁是谁非,对于那个习惯性抢来抢去的小男生来说很重要。但对于那位出生于东方,在文化基因层面相对传统,习惯性被动接受「爱情盲盒」又在意识形态层面不设防的小女孩来说,命运提前送来的「生日」礼物她被异化而逐渐退化的女性意识不仅预测不到,自己孩子的父亲她也是后知后觉。然而,作为电影「意识形态载体」运动的观察者,我们「不去DNA鉴定」也能判断《别人的孩子》姓甚名谁。影片的非线性剪辑思路恰当而明智,它在试图模拟人的命运:人的命运并非像电影进度条那样是一条线性又平坦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