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捡破烂要跳楼之后男主掉下去的时候,捡破烂的如果撒开他的手,那我就哭着打五星。 |
|
最喜欢的霍夫曼90年代电影,当年感动得我鼻涕一把泪一把! |
|
所以人参啊 七分靠颜值 三分靠打拼 |
|
对新闻媒体和记者的职业操守和伦理道德进行了讽刺和探讨的又一部冷门佳作,充满了9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独特质感。本来感觉是严格按照好莱坞典型模式行进的一个故事,却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走向了出人意料的方向,结局更是非典型的皆大欢喜。这让角色和故事立意丰满和深刻了不少。看全盛时期的达斯汀·霍夫曼演戏真的是通体舒畅,他和儿子分别前讲电话一段戏完全可以纳入教科书。第三代教父安迪·加西亚帅成这样,演流浪汉毫无说服力,幸好及时转型成了极具说服力的万人迷。当然还有和他十分来电的吉娜·戴维斯,浑身散发着性感魅力,可能是因为前一年刚刚在《末路狂花》中和惊艳影坛的布拉德·皮特调完情。 |
|
出生星 情緒感覺哭家 South Node 南交點 靈前生一直做的事今生留有前生一直做的事可繼續做的事 Dustin Hoffman 雙子星 5房獅子 光 生 不改變 自己1人 Geena Davis 雙子星 8房蠍 黑 死 隱藏 生殖器性 從死恢復 消滅 Andy Garcia 雙子星 12房其中1房 |
|
真英雄是个小偷,冒牌英雄看上去却威风凛凛 |
|
Dustin Hoffman在90年代真是演了不少好电影,而且集中一个时段接了不少和记者、媒体、宣传有关的片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一身毛病的Bernie救了一飞机的人,而冒名顶替的John又是个彻头彻尾的好人,最终各取所需,而媒体在大事件当中想得更多的不是真相而是造神取利。Hoffman和Davis的身高差好萌~ |
|
记得初中时在<译林》看过这篇小说,10多年后终于看到电影版,就像久违的老友,五颗星! |
|
骚乱中,她暮然回首,看见他,漆黑的脸庞,一切似乎都静止了,之前所建立的信仰和理念瞬间土崩瓦解……只见她,惊诧不已,双目湿润、饱含泪花…… |
|
最爱大一的英语口语课·····永远都在看电影·····怀念啊怀念····老师长的超像日本人······ |
|
有趣又感动 90年代电影特有的色调质朴真挚 塑造人物特别鲜活 一个偷盗成性的无赖瘪三 却偏偏是个货真价实心怀他人的英雄 一个一无是处的英俊流浪汉 却特别符合民众对英雄的幻想 一个身份 两种人生 达成了某种奇异的共生 其实 人们只愿意看到他们想看到的 这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吧 |
|
这部影片带着幽默,智慧,伤感以及伟大的台词!这不是一部关于人类本性的感人分析,也不是一部哲学的杰作,但是,它也并没有主张这些事情,换句话说,它的目的是使你幸福!Hero是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它是完美的给那些电影爱好者带来乐趣,这也是好莱坞最擅长的....(有影评) |
|
以前CCTV6看过,印象深刻。朋友提起,再看一遍,看到了许多:新闻记者的伦理与职业道德,何为真相,父亲的责任,电视节目的滥造,群体崇拜,爱情产生的缘由……四星 |
|
为求概念颠覆而把角色或情节所蕴含矛盾特质过分拉大到叙事近伪的程度,特别是身份假冒&百口莫辩的部分,通过降低人们在辨别真伪上的常识性智商去博取同情或制造讽刺。……本片海报是有讲究的: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036215009/ |
|
大一,小江课上,分析记者的职业道德、社会与个人对所谓“英雄”的心理需求。 |
|
曾经看过小说,似乎是根据电影改的?反正,小说把我看的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这部电影的资源害了当时啥都不知道的我找了好久。 |
|
达斯汀·霍夫曼 大战 安迪·加西亚 |
|
因为电影频道的原因,从小就知道达斯汀霍夫曼,当时佳片有约放的名字叫《英雄》,很多情景记忆犹新。诚实,对。现在又看了一遍感触就更深了,社会百态让人无奈。再一次顶霍夫曼!! |
|
IDEA不错,但是桥段编得太中规中矩,毕竟作为一开场就唱福音歌的片,也只能这样了。 |
|
同时被剧情和Hoffman的身高感动了…… |
|
3.5吧。剧情整体不错。但有些桥段角色太碎嘴了,话太多,太吵,影响观感。私以为评分应该在7.8左右。 |
|
92年,美国经济的黄金年代。不管是小偷还是流浪汉,记者还是警察,虽然各有各的算盘,但都守住了底线和保持着本性善良。只要其中有一个心怀歹念,就不会有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100万美元啊,按照现在的剧本,这可不是单纯的寻找一只鞋的主人——灰姑娘式的好人好事,各大媒体或者背后支持势力与种族互相撕逼对立才是它们追逐的最大利益。 |
|
前面的大部分剧情在现在看来都比较套路化,不过在92年来看,应该是很正常的剧情设定。结尾15分钟电影倒是给出了一种不落俗套的解决方式,更让人性变得立体、多元化,男主角这种才比较符合大部分人的人性。 |
|
达斯丁霍夫曼主演的老片子 他演绎的小人物惟妙惟肖 |
|
用一个抓马的误会来调侃资本主义新闻产业的实质,不是价值理性的追求,而是工具理性的运转,符合新闻逻辑的新闻,从来不是新闻。谁是救火英雄因此从一个等待回答的结果,变成了全民情感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使”只能是英俊健谈的John,而不能是看起来“反社会”的越战老兵Bernie。尽管Gale最终意识到了这是个误会,三个人还是共同默契地维护了这个事实,让假英雄继续做真英雄,让真英雄得到补偿。故事到最后也没有纠正这个错误,但皆大欢喜的温馨结尾其实才是真正的冷酷。 |
|
勉强及格,全片的讽刺性在千人冒充英雄那里有了点《洞中王牌》的味道,不过这片的主旨不是讽刺,应该算弗雷斯这个英国人重新构筑了一把美式英雄主义。缺点在中间部分,在解决主角和假冒者对立的问题时过程未免太傻了点,各种沟通无力,加上没有引入片尾的自陈立场,那些戏又蠢又拖拉,女主演的也过火 |
|
对于英雄的定义和传媒的意义的反思。
故事在伯尼被铐上手铐时开始有趣。英雄不是生来的英雄,谁说不能是一念之差的冲动?就事论事,别归类,完美的梦早晚让你失望,或自欺一生。
字幕下载地址:http://www.subpm.com/sub/17942/%E5%B0%8F%E4%BA%BA%E7%89%A9%E5%A4%A7%E8%8B%B1%E9%9B%84 |
|
和强听力课放的电影。 西方媒体make story的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每个人都有英雄的一面,只不过是否恰好被人发现了没有而已。 |
|
非常非常好的表演,但无法弥补主旨的错误,因为以善的名义来容忍伪善的价值观反而最容易让整个社会陷入公信力缺失的泥潭。 |
|
乍听是一个戏剧性很强的设定,但是细节上缺了点什么似的。讽刺意味太强导致商业化被很大的削弱了,喜剧也变成了黑色幽默,大范围缩小了受众范围。最后看完就感觉无功无过。除了达斯汀霍夫曼的演技依旧抗打。 |
|
有趣。无名英雄真正地选择了无名,做一个看上去有些像小人的小人物,冒名英雄继续当着英雄,他是一个真英雄,被讽刺的是媒体和媒体的观众。 |
|
看完法哈蒂《一个英雄》,想起这部VCD时代的片子,回头标上 |
|
剧本真好。对新闻真实性的讽刺。那是摄像机吗?如果他死了,你可以拍的。世界上没有真实,只有屎,一层屎over another layer of shit?. you pick the shit you prefer. 怪不得有阴谋论。 |
|
很有意思。反英雄、高级黑和伟光正、福音歌无缝交织。关于新闻人:记者摄像工作起来都不是人。 |
|
太喜欢Dustin Hoffman了,都是戏。让人对“英雄”这个词改观了,这俩男的都是英雄,只是媒体造英雄。结尾曲还是Luther的歌,加一星! |
|
小恶与大善的博弈,每个人心底都住着一个英雄。
剧情很符合美国的价值观,商业价值观在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
1992年成功的商业片,节奏把控比较好,也不缺细节与人物塑造。 |
|
Dustin Hoffman |
|
CCTV!!还想再看 |
|
不完美,不能找到共鸣。不过片中冒牌英雄对英雄的定义却是入木三分 |
|
有缺点的人就不能成为英雄么。完美的好人冒名顶替可能更符合社会的宣传口径吧。 |
|
2010年标记的想看,如果当年就看了,我一定会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
|
2002.2.16 cctv6 |
|
最后走的还是比较温心幽默的戏剧性“团圆”路子。主要人物:强势的女记者、救人的小偷、冒充的流浪汉,都各得其所,但也丧失了其原有特色,影片从讽刺一下到了励志上来。 |
|
开场不久的跳楼采访和后面的女记者领奖致辞就非常抓人,是是而非的奇谈怪论颇有几分道理,同时也在不经意间点出了片子的主题,新闻到底是什么?接着片子的节奏一再转变,到了中段视乎有“道德不正确”的走势,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后编剧化解矛盾,达成happy ending。但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价值判断再强 |
|
舍己救人违反他的做人原则。——时势造英雄,一念慈悲,选择自己喜欢的真相,弘扬正能量的喜剧电影,104航班天使,反转版灰姑娘+王子与贫儿。虽然是喜剧,但人物饱满立体,一个个性自私形象猥琐但疼爱孩子本质善良的父亲。不禁想起《JOJO》,当初Dio的酒鬼父亲也这样救了初代JOJO的父亲。偶尔翻出末路狂花补了个番,并随机从硬盘里挑了几部电影,以为《无名英雄》是国产片(当时想下载的可能是韩国的电影金顺姬和俞林),打算当下饭剧,打开影片,达斯汀霍夫曼映入眼帘,拖了一下时间轴,好家伙,吉娜戴维斯——从《末路狂花》到《无名英雄》,无缝衔接。想起,多年前看《一千个舌头(韩国)》和《觉醒(美国)》,前者以为是恐怖片,后者因为杰西卡阿尔芭,想不到两部电影都有关术中觉醒,有时候不得不赞叹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过于巧合。 |
|
很好的电影,一个小偷,一个爱孩子的父亲,他的功劳最终被无耻之人顶替,却是个喜剧 |
|
现在回过头看这部92年电影,是非常低智和脸谱化的好莱坞产品,充满虚荣和说教。但有一点非常写实,冒名领赏者获得名声,真正冒险的英雄籍籍无名。 |
|
加的一些喜剧成分真说不出好不好 确实冲淡了很严肃的命题 但在人物线 霍夫曼的救赎太事儿上了 回到戏剧本身的冲突选择上 两善取大者 两恶取小者 是至观众于上帝审判阶层还是恶魔被灵魂拷问 没有所谓的好坏 一个良好的选题和修正真的是至关重要 当然 你得先有一个这样的演员 |
|
三星半。美国式主旋律影片在二十年前不算烂片 |
|
2024.1.31 21:38 7.7 做人的基本原则,在大善面前,或许真的会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