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还不错,结尾还看哭了...说一下事后影响:英国石油以208亿美元与美国政府和解,这刷新美国司法当局有史以来最大的和解金额,可为此付出的代价是6104只鸟类,609只海龟,100只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全部死亡,甚至绝种... |
|
当你有一个学石油的男盆友 你就会被他拉去看这种片子 |
|
76/100 有人嘲笑狮门1亿美元预算打水漂,人家花这么多钱就是为了拍一部严谨的写实的电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过错,11个事故中遇难的人在片尾给了专门的时间悼念,我就问天津大爆炸什么时候也拍一个出来,有这一半的水平我就算你满分。 |
|
不知所云又无从挑剔 |
|
典型的灾难题材类型片,但贵在不滥情不升华不概括中心思想,石油工人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一五一十心平气和把故事说清楚已属难能可贵。特效好牛逼,特效好牛逼,特效好牛逼!#声效摄影基本无可挑剔#,遗憾的是#天朝估计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有这种电影# |
|
讲述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细节尤其丰满;就是星条旗飘得太多,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是主旋律电影,看美国人把圣经当红宝书念我想😄。BTW井爆的那个场面应该是我今年看过最震撼的视效了,真特么壮观!!! |
|
非常到位的灾难片。第一幕各种技术细节铺陈看似冗长,但对于后来灾难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彼得·伯格果然适合这种类型的片。至于有人说影片忽略了爆炸带来的生态灾难,难道这些现场的油井工人就不该被关心吗?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马厩失火不问马而问人 |
|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钻井石油工人。日本电影总是说,你可以从零做起,你会做得很好。米国电影总是说,你以为你做得很好了,但总要出一次灾难,收获血的教训。 |
|
一个愚蠢的甲方为了省钱赶进度拖死一整个乙方的故事XD。虽然每一面flag都插在意料之中,但是电影节奏控制得非常漂亮,人物智商也一直在线不故意作死。深海钻井平台这个场景我印象中也不常见,它本身就给我一种人类的神迹在挑战地球的悲壮和敬畏,值得一看。 |
|
视觉震撼之余不禁想到对生态的破坏有多么严重,天津的灾难亦是如此,这些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
|
喷涌的可乐罐、撞机的空中鸟、迷信的紫领带,灾难的谶语仿若征兆。震天的火光中跪下祈祷上帝,不能拯救负罪的灵魂;一声声无人应答的点名,无法告慰悲痛的亲人。把工期换算成金钱,把人祸置换成天灾,片尾的十一张照片成为法庭实录的墓志铭。冗长的铺垫和专业术语令爆炸姗姗来迟,脚底的玻璃钻心的疼。 |
|
三星半。铺垫了一个小时,好在最后半小时实在是紧张+催泪。人在危难关头还能想着阻止事态更加严重这就是职业道德吧,致敬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们。片尾出现的那些照片视频还有去世的人的名字实在是太催泪,他们曾经鲜活地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商人永远是无利不起早,Fuck! |
|
近两年最好的好莱坞灾难片,从真实事件改编的切入点到对空间使用营造惊悚上都非常精准。可惜看得见的导演才华限制于平平剧本,前段冗长后段走套路,最终只能是一部参差不齐且没任何讨论欲望的作品。 |
|
You jump, I stay...这片也提名奥斯卡最佳视效,2016真是美国大片的小年。 |
|
甩的一手好锅!责任全在BP!Transocean英勇的美国员工一个个都是模范英雄!开场的家庭场景真是直男癌大发作,然后大规模的爆炸与CGI火焰果然还是得爆炸贝才能驾驭得住啊,再然后死了11个人跟随后的生态灾难尺度比算得上什么,这Lone Survivor的导演真会把real disaster塑造成主旋律的弘扬。。。 |
|
典型美式灾难片格式,亲情的融入削减真实悲剧的力道,不要把“爱”的糖衣变成万金油,如果聚焦现场,捋清人物与线索,可能会更扎实更直击心灵;在安然生活背后,不安的气氛越压越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类的贪婪终遭天谴,蛰伏海底的怪兽掀起怒火,直如地狱图景。 |
|
睡了一半的时间…片尾打出遇难十一人的名字和照片,却没有提一句比死这11个人更可怕的生态灾难。 |
|
灾难片和动作片的规格,这片子的野心除了1比1的搭建油井的模型,连事件逃生的戏剧时间上也和真实的时间同步,营救人员到达事发地点的时间是35分钟,片中的火海逃生戏也是35分钟左右,可见彼得·伯格的野心,虽然难免还是会主旋律,但他的节奏一旦抓住你,就不会让你神经放松一秒钟警惕。 |
|
作为一部好莱坞灾难片,精湛的特效无疑使《深海浩劫》从视觉上无可挑剔,但作为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惨痛的教训,人类对自然贪婪无度所自酿的苦果,在这部电影里几乎没有体现,那飘扬的星条旗除了彰显极为套路的主旋律外毫无意义。 |
|
第一次被主旋律的故事震撼和感动得无以言表 在没有好剧本的年代里用特效和还原史实堆成的好电影 重点是 一定要用IMAX打开🤗 还有 国内这片名翻译得太烂了好伐 |
|
最大问题还是人物太过于扁平化与程式化——虽然能看出来编剧特别努力地想写得立体一些;但博格技术上依旧相当过硬,尤其在4D厅里配上各种效果,极其炸裂。 |
|
真实再现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的过程,特效营造出来的真实感令人震撼,为石油钻井平台的工人们的生死浩劫感到很揪心,安全是第一要务这是血的教训。不过影片过于主旋律,将重点突出在英雄主义救援方面,并未对这场人祸以及灾难造成的严重生态后果进行深刻反思,使得故事的深度不够,可惜。 |
|
文本之過。前半段囉嗦無趣,後半段核心的災難場面又敷衍了事。 |
|
真实事件改编,故事谈不上跌宕但很揪心,前期铺垫相对冗长,但最紧张的是测试负压+井喷前夕那段,叙事张力强大,后半部场面戏绝对赞,通篇重工业质感是我喜欢的地方。彼得·博格把这个很平常的人祸事件拍得很带感。PS,如果不懂油井术语不清楚灾难如何发生,开场可乐喷发那段一定不要错过。 |
|
节奏太乱效果还不错。所有的角色都没来得及好好看一遍就进入到灾难的阶段了(我到最后才知道Dylan有演)。插句话,特别感谢这片选了#mygirl#GinaRodriguez。我知道角色很小,选择原因也大概与角色本身的族裔有关? 可是真的很希望接下来还能继续有她,她真的有很多可能。 |
|
没把我吓死 震撼 后面哇哇的哭 |
|
开场铺排太多专业技术名词略枯燥,好在后半段重头戏的连场华丽镜头(点名那个跳海跟拍长镜头)和逼真音效,造就上乘观赏性。 |
|
拍个天津大爆炸吧 |
|
应该是近十年最强的灾难片了吧,从各个方面还原一个真实灾难事件的全貌,前半段How it happend,后半段How survived it,导演的影像让故事的代入感极强,而通过文戏层层递进的铺垫使得灾难爆发的那一刻格外震撼。灾难部分的临场感十足,分分钟让人看得直冒手汗。 |
|
比利.林恩之外,在十一月想看一些大场面美国片,这部可以尝一尝,纪实题材,写实主义,灾难片中算拍得不错的,观众想看的都有了,三星半推荐。 |
|
3.5。都在用同一个主演,爆炸贝你应该看看别人怎么拍爆炸的。视效提名实至名归,最佳音效请拿回家。已被踏实低调又爱后摇的彼得·博格正式圈粉,这种片没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完全是碍于选材,我觉得会贬低的人基本都属于不爱认真看电影的吧,别问为什么,就是这个理。 |
|
现场感不错。 |
|
I like Peter Berg...a lot |
|
真人真事改编总有更深一层的震撼力 |
|
我真心受不了国人不看牺牲工人的名单,起身就走事不关己我只是来看个电影爽一下的态度! |
|
之前对这片还是太有偏见了! |
|
再好的主旋律,也敌不过仍在漏的石油人祸。 |
|
不错的灾难片,Peter Berg对音效和形似音效的配乐的使用非常有见解和天赋,上部作品《孤独的幸存》印象就特深刻。 |
|
这就真是把一场灾难从头到尾说得清清楚楚……而已。其克制度和刻意弱化个人英雄主义的做法值得掌声。但是场面做到这种程度,主题不升华一下未免可惜了。前程其实铺排不错,但是安全隐患和责属问题在漏油后一秒钟丧失,前后不能贯彻。美国主旋律总是不肯砍掉老婆小孩的戏份。 |
|
看之前就知道俗,一开头还真俗,昏昏欲睡,用了一些平凡而无聊的技巧。后来节奏加快了,危机也明确了,逐步发展起来了。喷火和爆炸真有些震撼,在家的时候音响是不敢开那么大的。特效没花太多钱,但效果还可以。后半截还是让我挺投入挺紧张的。反正不特别喜欢,也不讨厌。6分正好。 |
|
领导施压赶进度质量不过关最终酿灾祸。又是真实事件改编,如果国产电影也能真实事件,估计几十年不担心缺少拍摄内容。前一个多小时在铺垫,传统灾难片,缺少亮点。结尾真实人物的画面,近年流行这种,但还是戳心的 |
|
冗长乏味的前戏啊,反复强调解释的那些都是观众不care的东西,如果不是在电影院看,我一定坚持不下来……关键是灾难场面也特么那么单调,全片拍得一点想象力都没有。 |
|
和冲天而起的石油井喷形成对比的是影片放中带收、稳重内敛和拒绝过度煽情的情绪掌控,剧本扎实台词编写得既富有生活气息符合人物性格,又话中有话寓意深刻。很棒的一点是影片没有陷入道德站队的局限,不过多地展现BP公司的失职对钻井工人造成的惨痛损失,更多的是生命个体之间无差别的互助和营救。 |
|
音效和灾难场面很棒,纪录片式的风格给影片增添了真实感。人物比较套路,没太多深度。随处可见的美国国旗烘托出爱国主义主旋律。 |
|
#深海浩劫# 马克.沃尔伯格 根据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灾难事件改编 真实 有震撼点 有泪点 亮点是结尾部分的默片 真实感挺强的 让人不由得感同身受 及格吧 |
|
第一这不是深海,破译名把我骗进来。。第二虽然是灾难片、大制作也很难掩盖电影的平庸。接连不断的场面戏+稍微控制下高潮低谷的剧情节奏也可以很有意思,前一个小时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铺垫”专业术语,看得人昏昏欲睡。第三如果要着眼真实事件,应当着力展现悲剧发生的根源,但电影没能很好做到。以及我还以为能有个正常女角色结果最后又回归崩溃stereotype实属没必要。over。 |
|
北美扑妈不认是必然的吧……这种电影99%的爆点都在最后原型人物的照片 |
|
很连贯且完整把整个故事交代的很清楚,前面铺垫略长,井喷效果很燃,但是如果只是要展示特技说故事那这电影真的没必要拍出来 |
|
只论观影体验的话还是不错的,标准灾难片,如看熔城烈焰,紧张悲情准确的细节和专业技术上的铺陈,可乐演示匠心独运,但是问题就出在灾难片模式与真实事件不能匹配,这毕竟不是自然灾害,爆炸情况罗列,旗帜飘飘,亲人拥抱,就这样混过去了吗!动作商业娱乐化的类型对不住这些人这些事 |
|
可怕的油炸大海~~~深海恐惧加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