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有私人色彩的左翼反抗电影。宿舍里未寄出的情书?信件的部分只是“虚构的真实”。真实与虚构、声音与图像柔和地被组接在一起,黑白影像犹如表现主义的幽灵,描绘这个变幻太快的时代。 |
|
应译作《不知不觉一夜过去》。
“我们的记忆跟不上时代的速度”。 |
|
印度电影电视学院的学生运动,主导概念来自于个人信件/日记的呢喃,声音还引用了大量的新闻播报、虚构的环境音效以及同期声,在此基础上与一系列纪录影像联动,大量的镜头选择对准学生们的日常与生活环境以建构起空间,另一极则是剪报、手绘、新闻、监控所展示的时间印记,有效平衡了私人化的个体抗争经验与宏大时代下的抗争潮流,即温柔又刚强,恰如一篇绝妙的散文。 |
|
不是在拍诗电影,而是在诗意地拍电影。温柔的絮语和不安的幻影相勾连,几乎是为了拼命汲取超自然之力去清扫这炼狱里的虚无,因为没有什么比这无处不在的真实更为可怖的了。这何尝不是我们的电影?【2022十佳No.9】 |
|
革命加恋爱的熟悉模式,一个斩钉截铁的女革命者遇到一个空有一腔热血的男青年,某种程度上类似《青春之歌》的前半截。在纪录片中穿插单向的私人书信,形式新颖,但拼贴感较重。 |
|
4.4 这样的影像,居然来自于印度! |
|
A/对无限的素材的调用何尝不是一种召唤仪式?看得我第三世界政治性抑郁又犯了艹。 |
|
对时代的回答,印度电影电视学院的学生们活的比较真实,而电人们只能转发满江红,流浪地球2持续高强度mental masturbation 。肾亏了吃药能补,脑亏了吃什么补? |
|
民主挽歌,爱情挽歌(假如它存在的话)/ 每个画面就像它出现时一样迅速而恐怖地消失了。我看着一个密切注视着我们的女警,晚上她会回到家,因为一整天的劳累而疲惫,她还要为全家人准备晚饭,她瞌睡着入眠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明天,她会早早起来,为家人准备午餐饭盒,她会送小孩去上学并亲吻着和他们告别。我想知道,她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如今在运动中,路障两侧的人真的是如此不同吗?这是我和她最近的距离,而我们之间的距离,其实只是她的制服而已,我为她感到难过,但她很快就会拿起警棍攻击我的朋友,她会抓着她们的头发和手臂,而这再次提醒了我,警察不是来这里保护我们的。 |
|
#CANNES74金眼睛奖 #年度十佳# |
|
像学生作品 |
|
3.5。 |
|
7.5。以虛構的個體敘事為切入點,敘述口吻模擬思緒的非線性進程,在似夢迷離中將議題從跨種姓愛情推進至暴力政治衝突,而未曾對承諾遭背反的恐懼進行不可能完成的總結。以黃昏到黎明間的百般夜色為基調,尖銳的社會運動紀錄素材與阿彼察邦般靜謐的熱帶社群影像接續出現,無不拖著鬼魅的虛尾,彷彿快速變化的世事與時代在記憶中僅留下片刻斑駁的陰影。長夜漫漫,不知晨曦何時將至,唯有確認彼此存在的言語同舉止還閃著些許熒燭之火。 |
|
私密的情感(倾诉式的信件)和对社会与现实的愤怒(某种政治性抑郁)交织在一起,像是黑暗中的微弱光束,若隐若现似乎随时都可能被黑暗吞噬,影像是细腻的、激烈的、无助的、惆怅的、可怖的、绝望的。“我们的记忆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迅速出现又消失的、暴力的短暂记忆…”整部片的核心就在于此,不能被遗忘的记忆,也让影片最终成为了一次坚定有力的抗争(开篇收尾都是舞动的身影很120BPM (戛纳2024补片 |
|
看哭了,冰厅的选片真棒😭看开头以为是个故弄玄虚的文艺作品,结果越看越沉醉。诗意和残酷并行,令人绝望、不解又热血沸腾的纪录片。有时候反抗不仅是为了多一种选择,更是因为明知道那些事情是错的,我们不能假装看不见。 |
|
诗意影像跟反抗内容奇妙又映衬的结合在一起,『暴力快速出现又迅速结束』。A Night Of Knowing Nothing,某地此刻仿佛也拥有了想象之光。 |
|
關於15年印度大學生的revolution,是Archive的力量,是Fiction的迷人。影像如夜一般昏沈,浪漫與暴力都只投下了陰影。「It is reality. I’m not saying it’s good or bad...」 書信的部分、塗鴉,都是虛構,而導演說這樣的愛情在身邊看到過太多太多。一邊為了迎合剪輯的節奏來撰寫文字的方式顯然是有弊端:到了後半段 fiction的魔法完全消失了 因為它不被需要。 |
|
没有结果的跨种姓校园爱情,永恒不会寄出去的书信,配上那段时间的新闻简报和素材,带来一部强有力的纪录片。这样的事件总是似曾相识,值得被记录,被看到! |
|
心死了 光是共情就已经心力憔悴|这是第一部让我确切感受到啥叫 用照片、文字以及音乐搭建出一个立体的叙事空间 的电影 |
|
世代的交替,黑夜白天的更迭 |
|
『想象之光』导演前作,亦是她的首部长片,真厉害。一半是个人信件里的直抒胸臆,一半是家国世事的映像冲击,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有了一种诗意的攻击性,和安然的爆发力。「(印度)当前政府和整个世界的问题在于,不同意,就消失」——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如同星星之火,渴望照亮被阴霾笼罩千年的无尽暗夜,很触动、很感同身受。 |
|
前半部分忍不住录屏,一边看一边担心Moma的保安要来打我。后半部分陷入深深的伤心中,羡慕在印度拍电影的年轻人还可以protesting,还可以speak their mind,说明他们的mind还没有被训练成mindless嗯嗯嗯 |
|
4.5这部纪录片是对近十年间印人党及RSS崛起时代的抗争记录,它可以说是《印度青年狂想曲》中记叙故事的影像版本,L的私人书信和席卷全印度的抗议是个人与公共的互文,电影在一次次的游行、演讲之中穿插着童年的记忆和风景,讲述着种姓摧毁的爱情故事,特朗普上台背景下,印度也不可避免地右转,印度教原教旨主义甚嚣尘上,种姓歧视抬头、女性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在一场狼狈地被伤害的失败爱情后,还有斗争的无力和被压制,但就如电影最后告诉观众的,也是导演自我鼓励的话语,记录下来,不要失语,超越黑白,不被绑架,这是电影人所应该担负的使命和抱负,即使被误解和嘲笑,在理想主义失败的当下,理性的声音仍然是印度不至于滑入深渊的最后的救命稻草,舞蹈继续跳吧,自由不会被熄灭,即使代价巨大,正如这个国家之所以诞生的那样 |
|
找到了私人剖陈与时代洪流之间的支点,日常周遭随着报刊、新闻的媒介交叠升级成了对抗空间,简报与剪辑的接力成为两个段落之间的链接。媒介的再次层级突破来自监控镜头的闯入,冷漠的三人称视点取代第一人称坚定附着的起伏波动。 |
|
前半段的私人情感和影像真的很好睡(。后半段激烈的斗争看起来有点触景伤情。脑中想起MLA唱“有冇一種可能係 咁啱行緊嘅呢一段 係喺歷史嘅中段 終點係喺好後面”。 |
|
798左翼新闻片。看看剧情片能拍成啥样吧。说不定是印度戈达尔呢。 |
|
「人们真的需要一些可以仰视的人,而我现在已经没有了……时代把我们放在了这样(抗争)的位置上,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去做出反应,并不断前行。」爱情跟希望一样被抽掉了,但在这昏了的世道中,同道中人也是明灯。不是追问什么,而是被什么追逼,不是诉求什么,而是被什么折磨。有太多感同身受的情绪在变本加厉,一盏灯熄灭,又一道光照下,我们继续穿过簇拥的幽灵,献上再一个夜晚的无知。 |
|
感觉类似风格的电影已经看过许多许多了,有点乏味。 |
|
创意有点意思。 |
|
7/10。安静的控诉,我多希望这是我们拍的啊。前后两段都各有迷人之处,如呓语般对跨种姓恋人的质问,风起云涌的运动,最后是爆炸的监控原画。记忆是脆弱的,接受不了两千年的考验,好在我们还有记录。那段演讲应该写进电影学院的入学须知,时代把我们放在了这样的位置,我们能做的是去作出反应,并不断向前。 |
|
远方是逃跑的跨种姓恋人,身边是X运同袍。前半段曼妙的黑白影像让人想起Tabu,后面视角渐转客观,直到毁灭性的监控镜头。是否该如此?是否必将如此? |
|
依靠书信串起的一场印度学生运动纪实,很好的纪录片,朗读的节奏和画面选材、音乐很贴合,营造的氛围感很强。影片记录的是现实,是压迫,是恐慌,是绝望中的希望,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有人选择打破枷锁,有人选择尊重“传统”,但无论结果如何,这是值得被铭记的,尤其联系我们当下 |
|
低照度的黑白胶片摄影,误以为是个借助档案影像拍摄的六零年代革命往事,但细看发现发生的抗议又如此靠近当下,从女性视角呈现的反体制抗争,某种程度上感觉是之前看过大岛、若松等日本左翼电影动辄将性欲/权力批判挂钩的弗洛伊德式男性精神分析的补充。私影像十足的散文叙事中,随处可见各种“女性特质”,不管这么标签化是否正确,但能感觉到她不再是男诗人模仿怨妇心境写的闺房诗,她的某种觉醒是作为人的觉醒,不囿于性别,私密化的信件电影,如此鲜明的主体形象,但有趣的是,这个女学生“L”本身更倾向于置身在革命的旁观者的角度,更好地展现了她的不安与怀疑。她的爱情是跨种姓的爱情,这确实非常印度。 |
|
冰厅一周年展映|选片的意义!有的片子自己看和大家一起看,真的不同 |
|
3.5。①印度电影学院女学生给她的男友写了各种信,信中是讲述各种与「她最近经历的反BJP的学生运动」、「印度的社会/政治状况(种姓制度、教育等)」、「两人的关系」等相关的故事。②视觉上是与故事相关的画面,听觉上是画内音响/信件文字念读(有时什么声音都没)。③一些摄影/构图很美,但影像流动起来的旋律处理地不够丝滑显得滞涩。④作为传统故事片叙事实在散。 |
|
学运青春+1。是一种历史梦核。 |
|
从书信体日记展开印度青年学生反种姓制度、反政治目的任命、反学费上涨等争取工人学生权利的示威活动。她的声音(她的信)交织着很多痛楚:对见不到的爱人、对当权的镇压、对消失的朋友、受害的同盟、湮灭的理想与正义……无知之夜,当时不知理想主义只是夜晚短暂燃烧过的火。很多次空镜,环境里没有在发生暴力,但还有暴力的记忆。难忘的剪报和监控画面,眼见弱者被强权鞭笞。黑暗模糊的画面蛮适合本片,音乐也很好听。 |
|
一封封被遗落的书信,透过画外音朗读勾起私人回忆,从而切入电影学院学生运动的事件。纪实性画面与不时穿插的新闻档案录像,令口述的历史背景逐渐清晰。从前半段温婉的爱情故事到后半段激烈残酷的抗议运动,导演不断打破私人化实验影像的局限性,使其获得社会政治批判的力量。既有温婉的情感抒发,也有难以遏制的怒火宣泄,导演以其女性独有的敏锐心思结合不畏强权的坚定态度,描绘出当代印度青年的真实心理图景。 |
|
【印度】黑夜给了她双敏锐、深刻也同时情感充沛的眼睛,将这一切都统统装载,并且不惧任何;从私人的信件交集到更为激烈的时政批评,两者交替间十分从容,也未曾顾此失彼。它重视镜头最原始的力量,也相信自己所想。 |
|
【HKIFF46】以私密书信的角度切入很动人 |
|
#大银幕 选题不错但素材的堆叠还是有些繁杂且不成系统了,观感有些混乱但也有不少感受相通之处,世界上的另一个“你”。 |
|
#46th HKIFF# |
|
"Projeter des films la nuit, placer une bâche sous un arbre pour que s’y reflète la Lune, dormir sous une veilleuse d’où sort une constellation de points lumineux, voilà au fond autant de manières de résister, comme pour faire passer un peu de lumière dans la grande nuit totalitaire." |
|
学生作业,略显稚嫩。也是极好的投名状,告诫天下我能往外走拍宏大,也能往里走拍内心。但这些故事对我太过细碎,已经无法进入。突然想到某些男导演第一部作品锋芒毕露操天操地,而这一步如此温柔内敛。 |
|
一开始还想骂空有形式,结果看到最后居然想哭。拍电影就是要除了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情怀,不论是对电影的爱,还是对现实的关怀,这样的电影才有灵魂。For our friends |
|
7/10 When the world is reduced to black and white… |
|
译名有问题吧,难道不是“悄无声息过去的这一夜”的意思么?如此令人心痛的标题怎么就被无知替换了 |
|
虚构的L的日记提供了一个想象/解读现实世界的视角,也和影像的气质极为契合。校园运动的故事与导演的整体风格之间倒是有某种反差,相比之下,《想象之光》的色彩和故事反而放大了卡帕迪亚在《无知之夜》里崭露的风格。 |
|
低垂的、融化的肉身,嘈杂的、失声的话语,在浪一般的推搡与摇曳中凝滞,你也敢于彻夜凝视这布满恐惧与温柔的夜空吗? |
|
#Cannes2021QuinzaineDesRéalisateu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