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里很多东西讲的并不隐晦,但一开始真的没有看懂。《稻草人》就如莱恩说的,它是用自己搞笑的样子赶走地乌鸦,莱恩也信奉着这一点,他单纯善良没有城府用着自己的幽默化解着世间的恶意。但他的朋友麦克斯却是个不信任他人信奉以暴制暴,外刚内柔的人。直到噩梦开始他们进了监狱,莱恩遇到了单纯的恶,原来不是所有人都是乌鸦,也会有更凶猛的野兽会撕碎稻草人,他被打的面目全非,最终麦克斯的以暴制暴才帮他得以解围。莱恩所信奉的规则被打破,出狱后在酒吧麦克斯跳着脱衣舞引得众人大笑,莱恩看着他像极了曾经的自己,就像一个跳梁小丑一样,他们角色互换了,他濒临崩溃。不再在信任他人的莱恩回到家门口却打电话给妻子,妻子出于抱怨说孩子早就死了,他最后的执念也就此破灭,在掩饰和欢笑中他疯掉了。剧本可以更精简一个半小时会更好。 |
|
一个伪装快乐,一个伪装冷淡。 |
|
帕西诺太擅长运动面部的小肌肉了 |
|
比午夜牛郎好看得多!滑稽的面具是向世界求饶亦或对抗的最后手段,辛酸但不绝望,落至谷底再笑一笑,心是金子,就像绿野仙踪。哈克曼好福气啊有帕西诺这样的小可爱全心倒贴。劳教所金发坏哥哥面孔棱角分明挺美的,跟黑发的小可爱那个一下太棒了! |
|
我是个冷血的混蛋 从未感到过温暖 可是你把最后一根火柴给了我 |
|
光是看哈克曼和帕西诺飙戏就已经很满足了,而且帕西诺演得好受,才导致Bromance那么基。 |
|
很难不去把这部和午夜牛郎相对比,不过相比施莱辛格镜头下的残酷、无以为家的大都会,沙茨伯格眼中的美国和流浪汉们更浪漫、疯狂(实际也很脆弱)。啊,帕西诺年轻时候怎么一点都没有后来的痞气,太惹人怜爱了,还跟哈克曼这种硬汉搭一起,那段脱衣舞之后变得真的有点腐。。。结尾不错 |
|
看到有人选稻草人时就想,或许吉恩哈克曼是最被低估的表演巨星——豆粉不足900。七十年代头五年成就展:71年我不为父歌唱,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72年法国贩毒网,奥斯卡最佳男主角;73年波塞冬历险,八项奥奖提名;74年稻草人,戛纳金棕榈;75年窃听大阴谋,戛纳金棕榈…… |
|
最后半小时太伤了。前面还笑得出来,农场不讲话心酸到电话亭简直鼻酸。虽然没字幕肯定错过不少信息,但这个了解到故事的大概我已经觉得很难过了。we are all scarecrow.唯一的治愈点:最后机场的Round trip?yeah round.我会陪着你,在敲击鞋底的声音中。 |
|
Francis Lionel Delbucci和Max好似被命运不断折腾的亡命鸳鸯。外部环境彰显的是从未见到过完整的有前途的工作条件,内部是不断被自身性格缺陷给引爆的混乱纠缠。两人即便是冲着非常明确的开洗车店的目的去拿钱,可是计划却并不清晰,这也是隐隐暗示着未来的黯然。虽然剧情中的两位男主角都有非常鲜明的缺点,可一点都不妨碍他们散发着可爱的光辉。Francis和前女友的一通电话非常经典,这一段对话直接宣告了Francis的精神死亡。Francis和Max,他们代表着被这个世界抛弃的人。Francis说着这个世界是会变的这样理性的话,却活得那么感性,为人善良。Max虽然经常暴力相向,但都是为了维护身边朋友。他们一路去寻钱,却未曾探寻一下自己的钱是否还在那里,他们傻乎乎地还相信着这个世界。两位表演真是绝了。 |
|
朋友说“每一个硬汉背后都有一段给前辈做受的经历” |
|
相当忧伤的公路片,其实一切从吉恩·哈克曼钻铁丝网的踉踉跄跄早已注定,他和阿尔·帕西诺的命运就像是那团随风而逝的稻草球,只是没想到结尾会如此悲情,两个时刻用鲜明的个性武装自己的莫逆好友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无情,他们成了惹乌鸦发笑的稻草人,可谁又是乌鸦呢?还是其实大家都是稻草人? |
|
阿尔.帕西诺演出了热情下的恐惧,吉恩.哈克曼演出了冷漠下的热情。 |
|
字幕差。稻草人不是令“人”生畏,而是令“人”怜悯。男人的情谊,如《午夜牛郎》。 |
|
想了半天,还是引用主流影评,在当下更为恰当。因为美国早已经不存在那种替兄弟付账的时代了,更毋论说是精神病!---两个流浪汉身上凝聚着美国的传统价值——友情、义气和自由独立精神,但时境变迁,美国社会的势利、现实使主人公的美梦破灭,只得以悲剧告终。 |
|
開頭蕭索荒野、空寂公路和流浪漢像極了等待戈多,只是一個在原地一個在路上,但都是生活的極度空虛與無望。Max夢想去Pittsburgh開一家洗車店,Lion要去Detroit探從未謀面的孩子,生活的冷面隨前行而不斷彰顯猙獰,Lion被改嫁的妻子用謊言懲罰而發瘋,Max孤身去往Pittsburgh,前往未知但又顯見的失落。 |
|
20240614观影。Max是吓人的稻草人,Lion是好笑的稻草人,他们用着自己不同的方式去赶走生活里的一切不顺——“乌鸦”,但其实Max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冷漠,Lion也没有表现出来的那样快乐,原本心中空空的两人相互取暖一路相伴,走向办不成的洗车店,走向Lion最后彻底疯掉Max重新上路这样分崩离析的结局。Al Pacino在片子里太可爱太让人心痛了,从没想过他和Gene Hackman也挺好磕!三星半 |
|
略有点拖,但很朴素,也很天真。没有美女,所有演员都不错,哈克曼很精彩,帕西诺很阴柔,饰演他儿子的漂亮小男孩长得真的很像他。 |
|
永远的计划,永远的期待,只是不在现实之中,双人秀让人想起《午夜牛郎》 |
|
公路电影很喜欢用的没头脑和不高兴配置,可惜没头脑太聪明不高兴又太感性,整部片弥漫着温情的悲凉。两个失败者的偶遇不能使生活变得更好,至少能像风中的火柴给彼此带来最后的温暖。教父1.2之间的老帕演绎的悲情小人物不能更让人怜惜了,看着太堵。 |
|
小鸟依人的阿尔·帕西诺。
|
|
前1个小时都觉得很平庸,心想这也能拿金棕榈?到后面渐渐感受到命运的悲凉,尤其是两个男人性格居然发生了调换,一个从乐天到愤世,另一个从暴戾到嬉笑。从互不信任到不离不弃,只是因为一根火柴。电影展现了男人之间的N种可能。 |
|
70年代纪实风,环境音,中全景。两个失败的男人。 |
|
一群人围着火圈跳舞和男主一个人跳脱衣服那两段,很有意大利电影的感觉……我发现我从头到尾都是用纯友情的眼光在看待这段关系,两个已经跟不上这个世界步伐的人,没有方向没有计划没有目标,这时候生命里出现的那怕一丁点光都会紧紧抓住,莱恩的光是他那没见过的孩子,马克斯的光是莱恩对他的信任,那点光没了,人也就没了…… |
|
喜欢这俩人。那盒礼物留在车上,没有到他孩子手上,我很伤心。 |
|
7.8/10。前囚犯男(不高兴)与水手男(没头脑)之间游手好闲目标茫然的深厚友谊,中途两人经历了命运的跌宕起伏。摄影可称高水平,表意有力&温情而又带点伤感。但作为传统故事片叙事较散(if not很散。虽然这也增强了生活化的氛围),扣0.5。 |
|
来自诺兰&基莲的选片。
他举着红色的小本子一个人站在那里,在前一秒他还认为那可以证明一切。后半段太棒了,电话亭,喷泉,医院三场戏是能让人记很久的场景。Al,his big eyes looking straight at u,with a little smile on his lips, and u can give up the world for it. 前半段的大男孩气质从监狱那段被一点点推翻,稻草人是为了使乌鸦发笑,然而酒吧里的笑声融化不进他的眼睛。到喷泉的段落则是疯狂过后的,彻头彻尾的悲恸。我试图给长了五年的一小块心脏举办一场洗礼,让他以后能到达天堂。然后我将睡去,不再醒来。 |
|
A sailor lost his beacon. Bit hard to get into this one, not only the large portion’s of wilderness between these two man, but also the last twist, I mean, what do you expect her to do considering the time?Even if she said was true, still there is nothing to be criticised, I can understand Lionel but can’t relate. |
|
以小见大,以莱恩这样的小人物为视点,记录其从有想法到崩溃的历程,可似做七十年代美国经济恶化而社会问题频发的产物,人的生活状况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转向了斗殴、酗酒、性骚扰、性放纵等宣泄时代苦闷躁动不安,作为这一年的金棕榈,至少是很清楚地记录了时代景观以及人如何被社会驱逐而异化的惨剧。 |
|
苦涩的公路片,略拖沓,关键情节重拳般狠辣。所谓的稻草人处世哲学化解不了世界的敌意,强风面前不过是公路旁两团随风飘荡的风滚草 |
|
农夫为了赶走乌鸦,做了一只稻草人放在田地里,乌鸦见了飞去撞击,然后大笑着说:“农夫把它放在这里,它让我们开心,我们不要再烦他了”。两个境遇相仿的主人公,一个用快乐伪装自己,一个用冷漠伪装自己,其实他们就像那只稻草人,外表强大,内心脆弱。Al Pacino之后再未演过这样的人物,遗憾。 |
|
啊Pacino和Hackman在一个镜头内时完全不知道该看谁ToT 被Pacino深深打动了,人物情绪的nuance被他表演得好细腻,太讨人喜欢了...从来没看过他演这样的角色 |
|
稻草人没有心,还任凭乌鸦的嘲笑,所以踏上旅途,梦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70年代流浪的边缘群体和这个国家一样都在渴求着,家庭的温暖、事业的成功,但幸福终究没有伴随着谎言和暴力如期而至,反而撕掉你一层层的伪装,残酷呈现,稻草人原来也有心,只不过这颗心更加脆弱、敏感,也更容易受伤和被禁锢 |
|
拥有着杰出的摄影和表演,人物弧光在水到渠成的剧作中被完美呈现,看似庞杂的支线细节经过精妙铺排,最终汇聚成结局处极具震撼力的戛然而止,嘈杂的自然音则有效的削弱着不必要的匠气,也让两位主演实际上精雕细琢的表演在本就精彩的基础上有了一种真实感。 |
|
教父最后那一段,真无法相信,居然同一年创造出如此不同的两个角色。PS确实蛮有午夜牛郎的感觉。 |
|
虽然是要表现那种冷漠背后的感情,但却有午夜牛郎的感觉 |
|
依然是后《逍遥骑士》时代经典的公路双男主片,直指战后一代的精神危机与70年经济危机下人的状况,电影赶上了《逍遥骑士》带起的这波垮掉一代的精神离群,但并没有逍遥和洒脱,玩得也不如《远行他方》那般活络,而是用“稻草人”的固定意象自比外强中干的男性精神状态,最后提供的还是偏向保守的反思。这几年出产的此类电影确有不少共同点:绝无法回归家庭和建立亲密关系的男性、客体附属的女性、不断以冲破规则的方式证明规则的存在。可以说是嬉皮精神影响下,男性用出走的动作探索、反思与躺平的一次集体自我放逐。影片整体拍的一板一眼,艾尔帕西诺的角色从设计到表演都有明显模仿《午夜牛郎》中达斯汀霍夫曼的痕迹,优点是结尾帕西诺打电话一段,表演与调度的几重反转特别经典好莱坞。金棕榈颁给本片还是补69年没给《逍遥骑士》吧,差距还是挺大的。 |
|
谁能想到惯以硬汉形象示人的阿尔帕西诺也可以这么受呢?那小眼神也真是让人怜爱,还有那个突如其来的吻,真是令人大惊失色。 |
|
静下心来,还是很容易被感动的。把捏的很棒,一不小心就是部同志片。 |
|
金棕榈也信不过 |
|
哈克曼和帕西诺的漂流记 俩人都是实力派啊 |
|
吉恩·哈克曼和阿尔·帕西诺。前囚犯和水手男逐渐建立的深厚友谊。两人一同入狱为节点,之前和之后的二人形成了角色性格的置换,帕西诺从心大无脑用搞笑化解一切在遇到纯粹的恶之后转变最后神经。 |
|
卸下教父包袱的帕西诺,演起普通人来也是这般动人。公路片的形式,两个孤独无靠的流浪汉,相互依偎着前行,梦想中属于他们自己的洗车店最终也没有实现。一个极其残酷但同时又饱含温情的故事。前半段看哈克曼的表演,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后半段则是阿尔的独角戏,他那失落的眼神将一个小人物的绝望演绎到了极致,让人心碎。 |
|
3333.又是一对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公路电影,但是这对比《午夜牛郎》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人物动机存疑,好像就是追求一种飘来飘去的感觉,有欧洲范但是又没有欧洲的细腻描写,所以不太懂是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
|
稻草人到底是吓唬乌鸦还是被乌鸦嘲笑?关于两个失意男人的公路电影,叙事比较碎松散,有一些午夜牛郎的影子。哈克曼沉稳老练,年轻的帕西诺浑身是戏,接到前妻电话知道真相之后整个情感大爆发,情绪发生180度变化,让人心碎! |
|
虽然影片第一个段落就贡献了一段细腻多彩的对手戏,黄沙满地的两个主角百无聊赖路拦车不用夸张取笑都能拍得如此有吸引力,让人不免充满期待。但接下来一胖一瘦两个流浪汉的流浪生活确实有点乏味且过于平实,是那种真正的漫无目的的无聊,但是说不上有多苦多累,Hackman的角色甚至都不够滑稽显得过于混蛋,而Pacino处处退居次位,在剧本上二人的冲突和对手戏甚至都不如第一段。随着二人短暂入狱并发生冲突,Pacino饰演的Francis遭遇暴力,千里迢迢到了底特律,满怀希望准备回归家庭而直面生活的残忍。最终,Francis不堪重负奔溃,Pacino在不那么可信的剧本基础之下贡献了一场可信的表演,从电话亭到喷泉两个场景中,以一种独特的力量驱动着自己在精神崩溃的边缘游走,精彩绝伦。 |
|
开场风吹稻草团的镜头是最好的,70s公路片的飘荡气质,喜剧感由肢体动作表现,梦回默片时代。稻草人的故事可爱但刻意,用最后一支火柴点燃了缥缈的美国梦,然后稻草人和乌鸦互换了灵魂。 |
|
前面看着还真有点闷,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但后面却越看越感动--这是萍水相逢的人们间朴实、斑驳的人情和友谊。 |
|
匹兹堡在哪里,是天堂么。 |
|
精彩,就光片头公路那幕Pacino笑的次数比其他电影加起来都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