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家庭题材还是要看亚洲人的,如父如子,饮食男女,四两拨千斤。而小多兰眼里的家庭问题就是撕逼撕逼再撕逼。PS:最爱的马良果然杀出重围演技担当,爱她爱她爱爱爱 |
|
或许是年龄的问题吧,这类题材处理的实在是太浅了,于是只能不断用升格、音乐、局部特写来弥补这些不足 |
|
戛纳评委团:给他个奖怎么啦?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
|
维系亲密的不是获得,是付出;支撑家庭的不是喜爱,是讨厌。多兰持续表达对家庭强烈的厌恶和一丝带着奶味的依赖。餐桌的两头是彼此完全曲解的两个世界,而镜头却贴近每一个人的表情,让人心生抗拒,几近控诉地道出家庭给人带来的尴尬、聒噪、虚伪和无效的沟通。我不认为这是多兰最差的作品。 |
|
我已经想到评论会两极分化。理性地说,wuli多兰再执迷于青少年和家庭的紧张关系的话就要变成下一个肯洛奇,或者干脆是加拿大笛安了。但是那毕竟是多兰啊,表达能力好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多兰,如果你也曾经觉得家是你的世界尽头,这部片绝对看到心碎了又碎如坐针毡。 |
|
少时离,经年归。“我病得要死了”的话总归说不出。所有人只顾表达,谁也没有真的听进去。在一起喘不上气,分开了nostalgie。太私密,也太压抑了。关起门来自己作就算罢,把这作死作活影像化,就只能挑经历过的观众了。被阵容骗进影院的肯定要骂人。Ulliel用两年推翻了我对他持久的偏见。 |
|
看完了,甭管你们怎么说,这竟是我最喜欢多兰的一次。就是那种内心充满着爱与厌恶的感受,离开时我给了自己万千确凿的理由,再回头才知道已无归路。拍完《步履不停》说,家人真是很想亲近,却又很遥远的存在。 |
|
昨天刚在电影院看过。不知何时,嘴角微咸。太多的共鸣,离家几载。沉重的亲情,无数的嘴巴小声大声的在诉说着爱。令我震颤,激昂的悲痛的沉重的配乐,飘荡的鲜艳的年轻的裙摆,抓住你的心不落在地上的迷失感。男主的回忆,被汗水浸湿的后脖颈和衬衣。最后钟表的小鸟突然飞出,四处碰壁,最后倒地。 |
|
小孩遮眼。闪回。“我有一个会议”。 |
|
甜点界新秀决定挑战水煮牛肉 结果滋味是有的 但料放得让人龇牙咧嘴 |
|
放映结束后,我留下对多兰说,我今天真的很失落,这大概是我来到美国来后最失落的一天。但我还是出门来看这部电影了。然后他给了我一个特别紧的拥抱。 |
|
其实他是回来宣布自己死讯的:一旦把所有冲突放入这个设定,就能感受到那些欲言又止的细节的力量。后30分钟情感爆发戏是多兰最擅长的,就像巨浪拍打长堤。亲情说到底是一种无奈的感情,因为人们只能被动接受。餐桌两头隔着世界的距离。 |
|
在戛纳萨瑟兰力挺此片应该是觉得罗伯特奥特曼的群戏功力虽然后继无人,但学还要有人学的。 |
|
继续不可能之爱主题,发生在一个离家十二年的男子回家探亲过程里。镜头语言依旧多兰,故事却争议很大,大概因为人物不具备普世价值,这极小群人因为取向或其他与家庭疏离,进入一种明明有爱却难表达,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境地。主题让经过的人感同身受,没有经历的人莫名其妙。看哭,自荐但不广泛推荐。 |
|
或许是多兰最差的一部。情绪表达很有问题,大量的脸部特写,以及让人昏睡的对白,很难让人代入。讲死亡不如《时光留驻》,讲家庭不如《八月:奥色治郡》,不该在周五晚上看,看完觉得筋疲力竭。。。 |
|
多兰作品内部比较的确不算出挑,但总体还是上乘之作。很多人因为不适应这部片子的话剧感强于电影感而直接否定了它,然而用这种美学上的保守主义来评判艺术电影明显是非常不妥当的。多兰采访说话剧感和近镜头都是为了强调语言之无用与身体之实感的对比。这也是多兰电影里第一次集中处理阶级问题。 |
|
所有人多数时刻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绷着弦喋喋不休,只有偶尔一点细节:中场的一个拥抱、她问他还有多少时间、尾段的面部特写、最后振落的飞鸟——能打动到我。依旧喜欢多兰坚持个人化风格的任性美学和炫眼的卡司阵容。 |
|
多兰还我机票钱!!!!! |
|
多兰已经彻底把电影当成MV在拍了,全片都是夸张的光源光比,人物自带夜店妆发,大半篇幅都是人脸特写,也没什么情节,就是絮絮叨叨莫名其妙吵架拌嘴泪流满面,还有若干诸如郭美美名曲不怕不怕等DJ段落,演员个个走神经质路线,反正我是欣赏不来。(要伤仲永了吗难道 |
|
影史上都很难找比Vincent Cassel这个角色更令人生厌的了。影片中大家对Cassel说“你在干嘛,你为啥要这么说话,我啥也听不懂。”——这番话我想复述给所有主创。2星给仅剩的那点视觉风格。 |
|
完蛋了,大家最为嗤之以鼻的一部,却是我路人转粉的一部。 |
|
只是自恋尽头,六字真言送给多兰 |
|
脱帽戴帽,钟表特写,几组一对一,一对多对话,简洁的冲突。感情就是不告诉他们是欺骗,告诉他们是伤害,格格不入的人,千万种的孤独,最终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每一个人都不能做自己。[B+] |
|
色调不如前几部。牺牲构图换来加斯帕的特写,先减一星再加一星。最后两幕戏一直在哭,嫌太吵打低分的人都家庭美满吧。 |
|
可以对比皮亚拉的《关于我们的爱情》看看。看似一直在吵,但多兰其实太克制了,时隔十二年回到家,自己快要死了的话却始终无法说出口,所有陈年往事也一起袭来,再悲伤不过。多兰借安托万之口说“没人能也没人会理解你的孤独,这就是孤独的美妙之处”,都是在说他。最后他绝望的站在逆光里,泪流满面。 |
|
多兰对私密情感的把握还是很细腻的,并且很多影像瞬间会带你进入那种私密情感或回忆当中。不过,还是很难接受这种太聒噪的场面,各种撕,各种喷,头都要炸了。 |
|
胶片电影的画面就已经赢了!每个人物都很鲜活,跟男主的对手戏碰擦出的都是不一样的火花,但每个都让人觉得不腻。多兰就是多兰。 |
|
1 台词写的还能更差点嘛,看着五位美型演员无来由无内容吵架真是如坐针毡又替他们尴尬,想写撕逼戏也得先学学怎么写人话吧。不吵架的段落就MV化,逆光流行音乐慢镜快剪辑,依然还是他的那些套路,只不过这次跟主体已经完全脱节了。 |
|
家庭就是我的世界尽头,这是说不完的故事。讷言的人和暴力的人再次成了多兰的阴阳两极,虽然总体更喜欢妈咪,但这全明星阵容真是演得太好了 |
|
直到世界尽头。 |
|
吵死人了,马良演的痕迹太重了,讲话分分钟都想呼一巴掌。 |
|
Home is not the harbor, home is where it hurts 就像多兰在片中呈现出来的状态一样,家也是痛苦的根源 。男主最后大概明白了一个真理:“看在我也有一堆破事的面子上,就不要把你的烦恼告诉我了”。 |
|
没有风评的那么糟糕。多兰式的声画对位依旧令人感到愉悦,而舞台感十足的家庭戏也充满细节感。多兰是个很谦逊的年轻人,对他依然保有期待。 |
|
家人一争吵就是撕逼了??哪句台词开撕了请问???主题用哥哥的解释最好:“你觉得我们都是孤独的吗 你觉得妈妈能理解这些吗 不 没人能理解 理解不了也永远不会理解” 感觉他们彼此相爱 但表达的方式太:(【妈妈永远是最懂的【喜欢些小动作小眼神还有丰富饱和的光影 配上美丽的人类啊啊啊啊啊 |
|
我很喜欢,多兰是影像烘托情绪达成共鸣的高手。悲伤的回望,无法调合的隔绝……塞进这么一组崩溃冰冷的家庭,还是能被打动。周末团聚的时光,旧屋的爱情,和缺失互联的家人一样,渴求却永恒消散。(无视作的脸部特写缺点装逼mv拍法)一天开始总要结束,不是目的不含义务,就是那么简单自然。 |
|
自我情绪太浓,看着真累 |
|
在尤利尔离世后再看这部电影,仿佛一场早已注定的回魂,充满树影婆娑的温柔、伤感以及迟疑。家人真是个奇妙的共同体,彼此靠近,然后排斥,继而思念,再是隔阂,周而复始,而在以爱的名义去爱的同时,也去恨,恨到自己也恍惚,也伤痛,也委屈了。像是有一只惊惶的鸟,飞速扑棱在这个阳光灿烂的牢笼,眼前别无出路。而你看到了一扇门,推开,扎入深深深深的日光里。(标记想看的2461天) |
|
这部戏取消了基本所有现实动作。以吃饭为例,几乎看不见谁在吃东西。因而整部电影皆是关于视线和言辞的,视线控制非常准确。言辞通过不间断的轰炸,渐渐转化为音乐,言辞停顿的时候出现真正的音乐。结尾镜头第一次出现穿越空间的动作——走出一扇门。 |
|
宠兰这片影评界一片骂声但业界还挺喜欢,戛纳给了评审团大奖,奥外进了九强,凯撒给了外国片提名,观众两极分化,有人说撕逼片,我倒是真没觉得,个人挺喜欢。路易和家人有血缘的羁绊,但互相都难以表达爱,我觉得家人对他是爱的,哥哥是又爱又恨的,离开那么久,回来以后不知道并害怕沟通互相逃避。 |
|
家庭版小时代?戛纳版郭敬明? |
|
他的眼睛每眨一下我的心就裂一道口子。汗水烟头手表欲言又止镜头视角挂钟帽子手印小鸟这些细节太打动人了什么样的人才能细腻到拍出这些!你觉得我们都是孤独的吗你觉得妈妈理解这些吗 :/ |
|
我只想问:吵什么吵 |
|
①单一的特写镜头传递情绪出色,光影效果也基本认可;②不知道是不是语言与文化隔阂,台词实在是蠢得瞠目结舌;③戏剧改编的语境下,张力虽然足但却显得僵硬,拼接感严重;④几段MV不能忍;⑤配乐水平太参差了吧;⑥过年时期还是有不少代入感,所幸在中国大部粉饰一个家庭的亲密太平才是政治正确。 |
|
#LFF# 说实话很喜欢,家不是家,有家难回,最后的大爆发几乎看哭了,不懂喷多兰这部片的人到底喷什么,多兰还是那个多兰,镜头,故事,配乐,格局是小了,但内容很足,特别考验演员的处理,所以也是选择这几个实力派的原因吧。不知转拍英文片的多兰以后还会不会再专注于拍家庭关系。 |
|
情感越私人,表達的技巧就愈笨拙 |
|
马良和Lea说话声都好难听... |
|
前十分钟我是崩溃的,刚被春晚吵的脑仁疼,又点开了一部家庭撕逼片,真的头大。但越到后面越能看进去了。阔别12年回家,我该如何向家人传递我的死讯?家庭撕逼剧内核其实表达他们互相想要沟通却因为时间、不同的生活轨迹产生的罅隙而无法靠近。其实每个人都笨拙的表达自己的爱。这个题材想到时光驻留 |
|
家从来不是避风港 家是矛盾的中心 是冲突上演的舞台 是悲惨的源泉 一边是血脉相连的爱意 一边又是恨之入骨的憎恶 打着爱的口号下 是最为黑暗的罪行 明明想表达自己的爱 却最终被透明的玻璃所隔绝 无法释怀 无法原谅 只是世界尽头 |
|
忍不住想起欲望号街车,都是生命中微弱的优雅敏感被粗鄙所毁灭,而家庭生活无疑是最好的切菜板,不知道怎么讲大概就是对这类故事特别能激发empathy,而empathy的匮乏大概是现在人生困境的重要原因。粪坑里开出的白莲花自己陶醉自己。除了驾轻就熟的MV大法这种时不时歇斯底里的舞台剧结构大概让演员超爽 |
|
.........拍室内戏请好好去和欧荣学一下...... |